{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美學通史:先秦卷 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81032
孫燾
龍圖騰文化
2020年3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881032
叢書系列:
龍圖騰文庫
規格:平裝 / 268頁 / 17 x 23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龍圖騰文庫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其他各家思想
同
類
書
推
薦
程顥.程頤(二版)
韓非子(下) :【以清•王先慎集解之《韓非子集解》為依據版本】
韓非子(上) :【以清•王先慎集解之《韓非子集解》為依據版本】
荀子天人分合之哲學思想
新譯尸子讀本(二版)
內
容
簡
介
本書主要是關於中國先秦時期美學思想的發展史。
一個時代美學的核心範疇和命題的形成和發展,往往都會顯現出那個時代美學的基本精神和總體風貌。因此,本書將先秦時期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人的美學思想一一予以闡述,以期將中國美學的特質呈現在讀者面前。
中國美學的表現,不僅僅是在繪畫、藝術品上, 而是包括了音樂、典章、制度在內。 易言之,中國美學其實就是中國哲學思想另一種表達方法。
?
目
錄
目錄
導言
一、中國美學的起始點
二、源頭活水:先秦美學的風貌
三、以時代問題引領思想經典的研究
四、本卷的寫作脈絡
第一章春秋之前的意義世界
引言
第一節? 「象」與「興」:華夏美學的人文源頭
一、巫為禮之源
二、文、物、象
三、象形字
四、通神之興
第二節? 易象與意象
一、人世戲劇的模型
二、陰陽對待的動態之美
第三節? 《詩》 :名物與風情
一、《詩》之名物與精神家園
二、《詩》的風情與風教
第四節? 音樂化的天道秩序
一、人文與天道
二、成均之教
第五節? 「文」的蛻變
一、奢華與彷徨
二、理性化的兩面
第二章《老子》美學
第一節? 老子概說
一、「老子」與史官
二、老子思想的旨趣
三、《老子》美學的意義
第二節? 大象無名
一、有無相生
二、對待之妙
三、假名與「大象」
第三節? 生命之道
一、嬰兒之柔
二、專氣致柔
三、真正的強大
第四節? 審美心胸(一):知足者富
第五節? 審美心胸(二):虛極以觀復
一、滌除玄鑑
二、反觀其身
第六節? 抱一守獨的審美理想
一、抱一為天下式
二、「獨」:道家的聖人形象
第七節? 不言之教
一、不思美善的為政之道
二、「小國寡民」的美俗理想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孔子概說
一、儒家的興起
二、孔子的生平和追求
三、孔子的氣象與儒家的審美精神
第二節? 詩教切磋
一、孔子之前的詩教
二、孔子為何重視詩教
三、「詩可以興」
第三節? 君子人格
一、「君子和而不同」
二、文質彬彬之典範
三、「君子不器」的美育理念
第四節? 「孔顏之樂」
一、切磋琢磨:君子之學
二、遊戲:君子之爭
三、樂以忘憂
四、孔子的「藝術學」
第五節? 存在與敬畏
第六節? 「仁」與天道信仰
索引 ?
?
序
導言
本卷論述中國美學史的起點,也是中國美學史的第一個思想高峰。
美學從屬於哲學,是以理論思辨為特色的。哲學針對著整個宇宙、人生和思維形式來發問,提出的是關乎「存在」、「本體」等最一般的問題;美學則是針對著審美活動來發問,提出的是諸如「美」與「藝術」的概念、功能等一般問題。從關注的範圍來看,美學要小於哲學,但從抽象的程度看,美學與哲學一樣具有思辨的品格。
中國美學,正如中國哲學一樣,在理論形態上與西方殊異,但從思維的性質看卻有相通之處。早在先秦時,中國古人對精神世界的理性反思就已提到了高度抽象的層次,並且遵循著嚴格的理路。至於它們與西方哲學、美學的區別,不僅僅要放在美學史、藝術史當中,而且還要置於整個思想史、文明史的發展脈絡當中來理解。中國美學史的研究,應著意梳理這一脈絡,使得今人能在學理的進程中把握美學思想的流變。
一、中國美學的起始點
今人要透過數千年時空的阻隔,在幽眇而繁雜的文化寶庫中追溯華夏審美意識和美學思想的源頭,殊非易事。在這裡,首先說明關於中國美學史研究和寫作的兩個起點:一個是歷史起點,一個是理論起點。歷史起點決定了「從何說起」,而理論起點決定了「說什麼」。
在古代中國,相對獨立的審美活動和相應專門的美學討論出現於魏晉時期,而中國美學思想的源頭卻要追溯到先秦時代。先秦諸子幾乎沒有專就審美和藝術活動發表過見解,但他們在思考一般哲學問題、人生問題、社會問題的時候,已經觸及到了美學當中的核心問題。後世的比較獨立的美學思想或多或少地都是接著諸子思想在講的。所以中國美學史的歷史起點是春秋末期的諸子思想,確切地說是老子和孔子的學說。
要理解老子和孔子開創的道家和儒家的美學思想,中國美學史的開篇處首先還要考察作為「美學史前史」的商周禮樂文化。今天的研究者把地上的典籍與地下的器物對照研究,佐證了上古的禮樂文化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母體的結論。卜祀燕飲、鐘鼓玉帛的活動體現著中華文化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意識。後世中國人對玉的欣賞、對飲食搭配的重視、對符號和數位的尊崇等等均肇始於由來難考的禮樂文章。後世的哲學、美學的思想發展是對這些早期觀念、思維方式的深化和整合,而非拋棄或改換。基於這個認識,本卷不從考古發現的孤立的遠古器物入手,而是從「文」與「化」的成熟系統開始,也就是從以周文化為重點的「三代」說起。對於三代器物文章,我們暫不細究器物的年代、形制、用途等,而重在理解它們對於造就這種政教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先秦時代的審美融化在禮樂文化的整體之中。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古代禮樂似與我們今人理解的「藝術」相像:它有和諧的色彩、紋飾、音調、節奏等形式美的特質,也傳達和陶冶著深厚馥郁的人情,又對社會上下起到教化的作用。這是美學史必要涉及禮樂文化的原因。然而,作為一種祭祀儀式、一種等級符號、一種技藝訓練,甚至一種政治法律制度和軍事外交規則,禮樂在當時的社會中又不能等同於今日所謂的「藝術」。今天的藝術不是政治制度,不是宗教信仰,不是日常行為規,更不是科學技術,而中國最早的「藝術」則不然。「考諸古籍,春秋時人之論禮,含有廣狹二義。狹義指禮之儀文形式,廣義指一切典章制度。」1這裡的「一切」,很多都處於當今藝術的界限之外。它最初是帶有巫術色彩的祭禮,其後是貴族階層的儀禮、禮樂,然後再發展為禮俗、禮教、禮法,並抽象出了禮義,而且所有這些內涵都融貫不分。禮樂文化的高度整合的特點還決定了先秦思想的渾融性。關於音樂、舞蹈、詩歌、服飾、儀典等審美問題的思考都帶有政治、教育、宗教的背景,甚至跟經濟、軍事問題交織在一起。我們也可以據此理解春秋戰國時的「禮壞樂崩」對士人精神世界造成的顛覆性的衝擊,切身感受那種無家可歸的彷徨和痛苦。
未完待續……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美學通史:先秦卷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