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來自世紀末的警訊:用世紀計時,看見人類命運一再重演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393738
希勒爾.史瓦茲
蕭美惠,周學治
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2020年4月10日
127.00 元
HK$ 101.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8393738
叢書系列:
政經歷史
規格:平裝 / 29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政經歷史
分
類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世界歷史
>
同
類
書
推
薦
洋風和魂:美式流行╳日本改造,戰後日本的時尚文化史
做生意的戰爭:從古至今,從未停止過的貿易戰爭!
平等的暴政:戰爭、革命、崩潰與瘟疫,暴力與不平等的人類大歷史
俄羅斯紀行
祕密會社與邪惡教派:以神為名的殘酷密令
內
容
簡
介
「面向過去與未來的門神,是個在戰時永遠開放其神殿的神祇,因為他或許能為世上帶來和平。在我們的時代,唯有勇於面對過去與未來,才能警告我們邪惡即將來臨,並拯救我們免於暴力及混亂之中。」——考古學家兼埃及學家 佛林德斯.派翠
14世紀中葉,黑死病橫掃歐洲時,西恩那的艾格諾拉.狄.杜拉在年代記中寫著,「不論誰死了,沒有喪鐘會響,也沒有人會哭泣,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在等待死亡……人們不只嘴巴說說,而且相信『這就是世界末日』。」這不正是20世紀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人類重演世紀命運的最佳寫照。
世紀之交將會為未來產生巨大的衝擊,本書收集了許多人類豐富的世紀記憶,作者希勒爾•史瓦茲敘述以往發生在世紀末的故事,發現令人不解的共同現象:為什麼所有的世紀末都充滿腐朽與災難?為什麼這些發生巨變的年代,也同時出現技術、文學和人類價值觀的顛覆革新?所有的世紀都以雷同的方式結束,這絕非巧合,有識之士可以藉這種模式來預測不久的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兩極染色、厭氣性、乳糖發酵、非芽孢形成的細菌。它如同無垠的魅影一般,將一三四八到一三五二年變成一段反常的歷史時刻。「高死亡率」奪走了歐洲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性命。教宗格來孟計算出中國、印度、波斯、埃及和小亞細亞,已有二千三百八十四萬人死於這場瘟疫中。當時,黑死病已橫掃歐洲,一名威爾斯詩人在一三四九年寫著,「我們看見死亡就如同一陣黑煙來到我們之中,一場瘟疫讓年輕人夭折,無垠的魅影對姣好的容貌毫不憐惜。我真傷痛呀!它所到之處一陣騷動,恐怖……。」
史瓦茲已經為這個世紀的終了準備好戲碼,他提醒我們,恐怖主義將會再度盛行,也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在一夕之間破產,許多職業和產業可能瞬間就遭淘汰,但經濟的發展和心靈探索卻另闢蹊徑,讓人類得到全然的復甦。
不論是在這一個千年的最後幾年、或是下一個千年的最初幾年會發生什麼影響人類重大事件,某些世紀的經驗必然會再度重覆上演,人類所面對是從一個時代尾聲的驚慌與哀傷,看到另一個時代能夠重新展開的喜悅,這種心理和行為模式的分析,人們會想知道未來什麼情緒會降臨我們,什麼恐懼我們需要安撫,什麼想法會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也將是那些在市場上提供產品、服務,或是倡導新想法的人最想聽的故事。
目
錄
世紀末傳達的訊息
使用者指南
第一部 一○○○年的驚悚
第二部 環環相扣的世紀
˙上一個千年留下什麼記憶
˙為何用世紀計算時間
˙上一個千福年的記憶
˙年代 當時留傳至今的世紀末情結
˙一○九○年代:世紀末效應各宗教皆同
˙一一九○年代:期待新人種出現的世紀末
˙一二九○年代:迫不及待新世紀來臨
˙一三九○年代:末世必有亂象
˙一四九○年代:展望豐足新世界
˙一五九○年代:探索新疆界
˙一六九○年代:末世情結刺激數學發展
˙一七九○年代:從此,世紀交替成為劃分國家命運的時刻
˙一八九○年代:突飛猛進的十年
第三部 二十世紀末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等待終結到來:以色列代表的世紀末世界
˙多重人格:世紀末的人類特徵
˙第四次元:超脫現有生存空間的世紀末願望
˙黑洞啟示錄︰二十世紀末的人類在想什麼
第四部 頂約二○○○年的傳奇
˙在渾沌中尋找規律:新世紀是什麼
˙金字塔現象:世紀末人類的思想支點
˙新的心態迎向新的世紀
序
序
世紀末傳達的訊息
這是一個世紀的尾聲。是計算尺和自動收報機(tricken tape)、手動打字機和轉盤電話、多層複寫紙和黑白電視機的盡頭;是柏林圍牆、鐵幕、冷戰、蘇聯、南非種族隔離、黑白世界的終結。正如有些人說的,這甚至可能是歷史的結束、自然的結束、意義的結束、時間的結束。
之所以會作出如此重大的宣示,原因在於這也是一個千年的尾聲。一九九○年代即將帶領我們跨越到二○○○年,而五百年來人類一直預示著這一年,並已緊張地等候了至少一百年。
各個世紀末時所累積的經驗,對我們的生活影響至深。如果不是因為人類累積了詳細觀察每個「––九九」年、到「––○○」、到「––○一」年的世紀更迭習慣,我們如今不會如此焦急的想深入探討。我們的領袖也不會在另一個世紀來臨前,提出宣稱改革(轉型)已到生死攸關的局面。
本書回溯自西元九九○年代以來每個世紀末的故事,俾以陳述一九九○年代的沉痛;諸如資源耗竭的預言、恐怖主義的警示、一夕之間破產的消息,以及對職業生涯和夕陽工業的警告、對經濟和精神復甦的承諾。每個「世紀末」(fin de siecle),至少自一二九○年代以來,總是引發人們內心的召喚、以及對時代的一種強烈矛盾心理。
我們從小便被教導要擔心邁入三十或四十大關,或是在十三、十六、十八、或二十一歲的生日時要求一些重要事物,還有在新年立下改變生活的決心,我們同時也學到要擔心九○年代,要沉思「––○○」年的到來,以及要求「––○一」年實現偉大事物。值此新紀元將屆之際,我們懷著較諸新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熱情,悲歎錯失的契機,夢想嶄新的開始。
本世紀末,從奈及利亞、紐西蘭到紐約,都曾試圖為這個世紀末做規畫。經濟學家、企業顧問、人口統計學家、未來學者及電影學者,莫不奮力想像二○二○年或二○四五年。然而,對美國眾議院議長及總統候選人、廣告公司主管、以及公司發言人而言,二○○○年仍是榮辱興衰的焦點,而我們儘管身分地位容或各有不同,仍將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活過這個世紀末。在不明瞭這個時代傳承的緊張情勢之下,我們可能會設定錯誤的目標及誤解他人的行動。我們若漠視我們的時代,則有可能會迷失了自己。
當這本書問世時,很多人見到一些隨意的日曆年度竟具有如此的份量,進而探索,向來自大短視的人類,為何重視尾數為九的年份更甚於尾數是八、七、六的年份?自此之後,世紀末及千年的開始,已成為內容說明書和產品保證書、外交政策以及暢銷小說最常見的題材。之所以熟悉,不僅是因為普遍也是因為錯覺。世紀末一直是瓦解或再成形、麻痺或群集,阿馬吉多頓大決戰(Armageddon,,新約聖經上預言善惡大對決之處)或新世界秩序等類似影像的投射。
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最好熟悉及適應世紀末所反應的歷史模式。這種模式不但能調整我們對事件的反應,並包括我們塑造、改造及傳播這些事件的方式。我們愈瞭解這個模式,便愈能妥善運用這個偉大的時刻。數字會一再出現,但我們能讓這些數字變得更有意義。
世紀末時刻之所以獨一無二,係因為它突顯出「世代」的問題。在世紀末,我們每人都遭遇世代交替的問題——我這一代會跨越到下一世紀嗎?不同的世代如何維持聯繫?我要留傳什麼給我的子子孫孫?回顧百年來的重大發現和轉變,未來的世世代代是否會記得我。
就算術來說,一個世紀的結束,或許就和任何一組以百年為單位的年份沒有任何差別;但就個人及社會來說,這卻是個意義非凡的分水嶺。我生於一九四八年,我的前半生在二十世紀度過,後半生則將在二十一世紀度過——那將是多麼不同的半輩子?其他年歲大一點的人,或許認為自己主要是屬於二十世紀,在他們看來,下一世紀可說是種虛擬實境,而且要繼承什麼呢?臭氧層破洞?全球即時通訊?革命遊戲?進化躍進?
不管自覺屬於這一個世紀或下一個世紀,我們都必須面對世紀的分隔,如火山爆發的能量推動之下,它將是高潮起伏的,你絕對無法逃避。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