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導讀
熟悉的陌生城市「東京」
我在東京居住了八年,正好是人生最精華的二十歲月。一度以為我對東京比對台北更為熟悉,但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才發覺我一點都不瞭解東京。
東京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繁華的大城市,大樓林立,還有錯綜複雜的交通網絡。要說歷史,腦中浮現的只有京都和那些有城堡的城市。我想台灣有許多熟悉日本歷史的人,光是我身邊就有許多日本歷史迷,偏偏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幾個人名,不僅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連先後的年代也搞不清楚。因此,在翻譯這本書時吃盡了苦頭。明明兩句很簡單的話,但卻因為我不熟悉背後的歷史,搞不清楚邏輯,結果光查背景資料就花了一個多小時。翻完這本書,我終於知道德川家康是怎麼打造江戶城,朝鮮通信使與幕府之間的交流往來,覺得這個離我們太遙遠嗎?沒關係,那你一定聽過東京夏季最有名的花火大會:隅田川花火大會的傳統,也是源自江戶時代呢。
談到地理,更是讓我驚訝。原來過去東京跟威尼斯一樣是個水都,有密密麻麻的運河及水道,這些河川都會集中到大川(也就是現在的隅田川)然後出海。裡面提到許多熟悉的地名,「咦?這裡居然以前是這樣!」,「原來是這樣!」讓我驚愕連連。我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因為現代很多運河都被掩埋改建,山丘也都隱沒在高樓之間。我曾聽說地名叫「富士見町」的地方就是「以前」看得到富士山,但現在東京裡已經沒多少地方可以看到富士山了。一邊翻譯,一邊回憶起東京各個城鎮的地理位置,慢慢的拼湊東京(江戶)的原貌,覺得相當有趣。
翻譯的同時,也讓我想起了和小林豊一起的旅程。我擔任過數次小林豊的口譯,每次他來台灣時,總是愛到處散步。一下問我這裡以前是不是有河(我怎麼會知道),一下又很仔細研究起路邊我覺得根本沒人關心的地圖。他每次演講時,談起風,談起海洋潮流,我總是似懂非懂,我不瞭解城市裡的「風之道」,也不明白「水之道」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翻譯完這本書,我彷彿醍醐灌頂,瞬間將所有的片段串連起來。說來也是有點好笑,讓我恍然大悟的居然是一個外國的城市,不過也因此,我覺得我與東京又多了一分親暱。
我記得小林豊說:「要用腳去認識這個地方,不要坐電車旅行,那樣什麼都看不到。」他曾邀請我一起去「走」東京,當時只擔心會很累。但我相信,等你看完這本書,你也一定和我一樣,會想去「走走」東京。
蘇懿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