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金剛經導讀:解構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856034
于曉非
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2020年5月15日
167.00 元
HK$ 158.6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856034
叢書系列:
Sunny文庫
規格:平裝 / 376頁 / 17 x 23 x 1.8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Sunny文庫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心經/金剛經
同
類
書
推
薦
金剛經六祖口訣
大畫•金剛經
速記心經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平安健康寫經套書】(二冊):《寫心經》、《寫•藥師經》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我的未來我決定:「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解脫心鑰
心經 如來真實義
如何修持心經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
與佛對話:來自宇宙的拾堂高階心靈課(增訂版)
看懂心經
內
容
簡
介
★ 喜瑪拉雅FM收聽量最大、最受歡迎的佛教節目文字版首次出版發行!
★ 一部迄今為止,最為簡明透徹的佛學概論。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真的理解了嗎?
本書完全不同於你以前看到的心靈雞湯和晦澀佛經,于曉非先生對佛教思想體系的完整梳理,將徹底顛覆你的認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最後這四句偈是告訴我們,起手修行法要做兩個觀:第一,泡露電的生滅無常觀;第二,夢幻影的無生無常觀。
在本書中,你可以讀到:
人類對宇宙與生命的不同理解;佛教的基本精神與終極追求;佛教橫向教理與縱向教理體系;佛教的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見與六度行;二時教法的四重二諦與究竟中觀;大乘佛教修行綱領與六度四攝;佛教與其他一切文化思想、宗教、哲學、科學的根本不同;《金剛經》全文的精深解讀。
佛教誕生於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位當之無愧的思想偉人。雖然佛教誕生了兩千五百多年了,但是祂依然生機勃勃。到了近代,當大量的佛教典籍被翻譯成西方的語言文字之後,佛教對近代西方哲學、西方思想的演進,對一些思想大師,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佛法不是避世秘笈,而是讓我們解放思想、開益明智、了悟解脫的智慧。于曉非先生傾三十餘年學術耕耘與修行實踐,用縝密的思維,搭建通往佛教浩瀚體系的精妙路徑。逐字逐句研讀《金剛經》全文,深入淺出、層層遞進,對大乘佛教的思想和修證體系做出清晰梳理。
目
錄
第一章 序言�1
001為什麼學和如何學《金剛經》�3
?? 一、《金剛經》譯本�4
?? 二、經名�6
?? 三、五不譯�6
?? 四、差異是價值�8
002波羅蜜與三世說的生命觀(上)�10
?? 一、「波羅蜜」的涵義�10
?? 二、一世說生命觀�11
?? 三、二世說生命觀:基督徒與中國古人的生命觀�13
003波羅蜜與三世說的生命觀(中)�17
?? 一、三世說生命觀:印度人的生命觀�17
?? 二、古埃及與古希臘的三世生命觀�19
?? 三、生命觀與當下行為�20
?? 四、厭世主義�22
004波羅蜜與三世說的生命觀(下)�24
?? 一、印度最高宗教話題�24
?? 二、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礎�27
?? 三、人天乘的法�28
005佛教是消極的卻又是大積極的�30
?? 一、?車喻�31
?? 二、兩種出離心�34
006遠離顛倒夢想�36
?? 一、學佛四層次�36
?? 二、輪迴的原因�37
?? 三、顛倒�3
第二章 佛教橫向教理體系和縱向教理體系�43
007佛教橫向教理體系:破增益與補損減�45
?? 一、夢想�45
?? 二、橫向教理體系:破增益與補損減�47
008打破無明見真實�51
?? 一、無明所障�51
?? 二、般若破無明�53
?? 三、破無明的次第�55
009佛教縱向教理體系(上)�57
?? 一、人我與法我�57
?? 二、破執有差異�59
?? 三、《解深密經》三時判教�60
?? 四、初時教法�61
?? 五、二時教法�62
010佛教縱向教理體系(下)�63
?? 一、三時教法�63
?? 二、三乘體系總結�65
?? 三、三乘佛法的關係�66
第三章 權便中觀•上�69
011世俗諦與勝義諦�71
?? 一、法安法位�71
?? 二、龍樹與二諦�73
?? 三、二諦是遞進模式�73
?? 四、兩種隨順�75
?? 五、四重二諦�76
012四重二諦之第一重:實有緣生與無常�78
?? 一、第一重二諦:實有緣生�78
?? 二、無常�83
013四重二諦之第二重:緣生性空與無我�84
?? 一、第二重二諦:緣生性空�84
?? 二、無我�87
014不常不斷與相似相續�90
?? 一、第一組二諦的補充:邊見�90
?? 二、寧常毋斷�95
015大乘佛法修行綱領�96
?? 一、修行的一般定義�97
?? 二、六波羅蜜�98
?? 三、四佈施�99
016菩提心:大乘佛法修行的根本�102
?? 一、三輪體空�102
?? 二、福德與智慧�105
?? 三、世俗諦菩提心和勝義諦菩提心�106
017釋題:「金剛」和「經」�109
?? 一、經律論�110
?? 二、隨信行與隨法行�111
018如是我聞�114
?? 一、三十二部分�114
?? 二、如是我聞�115
?? 三、舍衛國�118
?? 四、祇樹給孤獨園�119
019比丘與乞食�121
?? 一、印度的乞食文化�121
?? 二、菩薩眾�123
?? 三、世尊�124
?? 四、食時�124
?? 五、著衣持缽�125
020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27
?? 一、次第乞食�127
?? 二、須菩提�128
?? 三、如來�130
?? 四、菩薩:覺有情�130
?? 五、護念與付囑�131
?? 六、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32
021須菩提三問�134
?? 一、須菩提三問�134
?? 二、應云何住�135
?? 三、云何修行�136
?? 四、云何降伏其心�137
?? 五、大菩薩�138
022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141
?? 一、四生�141
?? 二、有色無色�142
?? 三、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143
?? 四、無餘涅槃與有餘涅槃�144
?? 五、大乘心量�145
023發菩提心�147
?? 一、實無眾生得度�147
?? 二、佛陀三答�149
?? 三、菩薩的修行:度眾生�150
?? 四、修行的前提:發心�151
024如何發菩提心�153
?? 一、大乘以發菩提心而始�153
?? 二、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法,是為魔業�154
?? 三、何謂菩提心�155
?? 四、菩提觀想�157
025世俗諦和勝義諦菩提心修法:四無量心和五蘊皆空�159
?? 一、四無量心�159
?? 二、以舍而始�160
?? 三、慈無量心�161
?? 四、悲無量心�162
?? 五、喜無量心�162
?? 六、五蘊�163
?? 七、勝義諦菩提心:觀五蘊皆空�164
026聞思與四相�165
?? 一、正聞熏習�165
?? 二、四十里有講法處應往聽受戒�166
?? 三、如理思維�167
?? 四、如法修行�167
?? 五、四相�168
027波羅蜜淨住處�173
?? 一、六波羅蜜�173
?? 二、無住佈施�174
?? 三、不可思量�176
?? 四、六維虛空�177
028凡所有相,皆是虛妄�180
?? 一、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180
?? 二、說身相非身相�182
?? 三、見相非相�183
029智不住生死 悲不住涅槃�186
?? 一、無住涅槃�186
?? 二、境行果�187
?? 三、後五百歲�189
030無法相無非法相�193
?? 一、法之三義�195
?? 二、法相�196
?? 三、無法相�197
?? 四、非法相�197
?? 五、因指見月�198
031法佈施為最�201
?? 一、無我的智者風範�201
?? 二、以無為法而有差別�202
?? 三、三千大千世界�205
?? 四、法佈施為最�206
032破除對修證果位的執著�209
?? 一、菩薩行總結:第6-8段�210
?? 二、離諸障與增上慢�212
?? 三、小乘四果�213
第四章 權便中觀•下�219
033莊嚴佛土�221
?? 一、聽法無所得�221
?? 二、通願與別願�223
?? 三、彌陀別願�224
?? 四、藥師別願�226
034熏習:佛教教理體系�228
035四重二諦之第三重:緣生其實是無生�235
?? 一、第一組二諦未入大乘門徑�235
?? 二、再談緣生性空�238
036四重二諦之第四重:「離言空性」�241
?? 一、名言假有�243
?? 二、假有唯名�244
?? 三、「離言空性」�245
037四重二諦總結:四有四無無障礙觀�248
?? 一、第一組二諦破我執�248
?? 二、第二組二諦破實執�248
?? 三、只有能詮名言,沒有所詮實義�249
?? 四、第三重二諦的經典依據�250
?? 五、第四重二諦的經典依據�250
038性空、空性與無常�254
?? 一、性空�254
?? 二、空性�255
?? 三、性空與空性的關係�255
?? 四、解構者,非解構也�256
?? 五、生滅無常�257
?? 六、無生無常�258
039寧可法滅,不可法壞�260
?? 一、相似佛法不是佛法�260
?? 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261
?? 三、寧可法滅,不可法壞�263
040大乘法的不共�266
?? 一、緣生與緣起�266
?? 二、大乘入門境界�267
?? 三、大乘佛法的不共�269
?? 四、實有悖論�270
041差異與寬容�273
?? 一、佛教是無神論宗教�274
?? 二、差異是價值體現�274
?? 三、兩種不寬容�276
?? 四、真正的寬容�277
042以第四重二諦再解經文�279
?? 一、再解第三段�279
?? 二、再解第四段�280
?? 三、空性與行善�280
?? 四、再解第五段�281
?? 五、再解第七段�282
?? 六、再解第九段�282
?? 七、再解第十段�283
043無住生心�285
?? 一、清淨心�285
?? 二、無住生心�286
?? 三、須彌大身�287
?? 四、恒河沙數�288
044身命佈施�292
?? 一、所在之處如佛塔廟�292
?? 二、經名由來�294
?? 三、微塵非微塵�296
?? 四、身命佈施�298
045二時教法修行次第�300
?? 一、涕淚悲泣�300
?? 二、信為道元功德母�303
?? 三、三世佛冤�304
?? 四、信心清淨�305
?? 五、二時教法修行次第�306
046忍辱波羅蜜�307
?? 一、忍之四義�310
?? 二、佛陀修忍�312
047無實無虛�314
?? 一、離相生心�315
?? 二、無實無虛�318
048信心不逆�320
?? 一、初中後三分�322
?? 二、信心不逆�323
??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324
049違緣與證量�326
?? 一、不要學一經、輕一經�326
?? 二、違緣表證量�331
050修行五位�333
?? 一、末世修行�333
?? 二、菩薩道修行五位�336
第五章 究竟中觀�339
051無相發心�341
?? 一、金剛經結構�341
?? 二、無相發心�342
?? 三、獲得與證得�346
052無生法義�348
?? 一、諸法如義�349
?? 二、無生法義�351
053二諦與中觀�354
?? 一、二諦對治�355
054徹底泯滅二邊�360
?? 一、偽斷見�360
?? 二、惡趣空�362
?? 三、權便中觀�363
?? 四、二邊皆泯�363
055權便中觀和究竟中觀�367
?? 一、兩種不二�367
056空性即中道�372
?? 一、究竟中觀�372
?? 二、二時教法完整體系�375
序
序
為什麼學和如何學《金剛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佛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金剛經》。這個課程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透過逐字逐句學習《金剛經》經文,來如實地傳達理解《金剛經》的法義;第二,我們不僅僅局限於《金剛經》,要藉講《金剛經》的這個機會,完整系統地梳理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全面講解大乘佛法的理論體系和修證體系。達到這兩個目的,實現這兩個目的,在語言表達上通俗易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佛教誕生於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位當之無愧的思想偉人。近代德國有一位存在主義哲學家叫雅斯貝爾斯,這位先生是「軸心時代」這個命題的提出者,他總結過去三千年人類文明史──誰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力最大?影響力最深遠?他得出的結論是有四位聖者,對人類的文明影響最深遠。哪四位呢?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和耶穌。特別是到了近代,當大量的佛教典籍被翻譯成西方的語言文字之後,佛教對近代西方哲學、西方思想的演進,對一些思想大師,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在叔本華、胡塞爾、海德格爾、沙特、維特根斯坦這些哲學大師的著作、思想當中,都會清晰地看到佛教的影響。透過維特根斯坦,佛教對上世紀後半期產生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後現代主義的非本質主義,就深深地受到了大乘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思想影響。更應該強調的是,在當今,佛教的影響範圍還在不斷地擴大──從亞洲到歐洲到美洲,信徒的數量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也在穩步地增加。雖然佛教誕生了兩千五百多年了,但是他依然生機勃勃。
佛教徒當然要對釋迦牟尼的思想有個全面完整的理解,這是必須的;即便不是佛教徒,並不信仰佛教,但是對這樣一位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想家和佛教這樣一個思想體系,也應該有所瞭解,這是必要的。因此,我們要透過這次學習《金剛經》的課程,與廣大佛教徒和廣大愛好佛教的朋友們結個善緣,願大家一切吉祥。
??? 下面我們就開始進入《金剛經》的學習。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