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爺爺的玻璃店(二版)

爺爺的玻璃店(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513450
張秀毓
小魯文化
2020年7月01日
107.00  元
HK$ 85.6  






ISBN:9789865513450
  • 叢書系列:小魯創作繪本
  • 規格:平裝 / 40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小魯創作繪本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玻璃工藝薪火相傳如同一條親情的延長線,

    串起老、中、青祖孫三代,

    對親人、工藝、文化的愛與堅持。



      我的家和別人家不一樣,

      是一間傳統的玻璃工廠,

      是爺爺努力一輩子的心血結晶。

      有一天,爺爺突然生病了,

      玻璃工廠只好停工了,

      誰能接手工廠,讓「哧?!哧?!」的聲音永遠不停止呢?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玻璃產業式微,年輕人放棄學習傳統玻璃工藝技法,選擇離鄉背井打拚。留守家鄉的長者,看著世代經營的老工廠沒人接手,面對傳統工藝失傳的危機,感到無奈也不安。



      下一代選擇去或留,學或不學,放棄或堅守,都將影響傳統產業文化的延續。



      傳統產業的經濟價值也許不像早期輝煌時期,但其中卻隱含無數前人揮汗努力和傳遞的文化精神,以及對這片土地的認同和堅持。故事中,小男孩的爸爸願意回鄉接手家業,創新轉型,為舊產業找到了新生命。小男孩雖然年紀小,但看著爺爺對玻璃工藝的堅持,以及爸爸對親情家庭的執著和重視,在互相扶持和關愛下,對生命、家庭、親情、工藝文化有了更多的認同感。



      本書作者以版畫技法突顯傳統玻璃工廠古樸懷舊的氛圍,與玻璃晶瑩剔透的質地形成強烈對比,期望讀者不只看見故事的意涵,也能感受作者獨特的創作和巧思。



    本書特色



      1.?? ?運用各式傳統版畫媒材與技法,兼具古樸質感,巧妙變幻出豐富多樣的色彩。

      2.?? ?跟隨小男孩的腳步,認識傳統玻璃工藝技法,了解傳統文化價值並加以珍視。

      3.?? ?劇情深刻描述祖孫三代彼此關懷的親情寫照,帶給讀者對於生命、家庭、親情的認同感。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選書

      ★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第二十五屆信誼幼兒文學獎評審委員特別推薦

      ★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薦



    溫情推薦



      臺灣亟需擴展以在地文化為題材,具深層文化底蘊的圖畫書,以找回失根蘭花的教育旱象。我們看到《爺爺的玻璃店》,正是透過傳統產業與版畫技法交織而成,兼具古樸質感的圖畫書,其生命力在於深刻描述祖孫三代彼此關懷的親情寫照。有體驗且點亮鄉土情懷,對豐富孩子的視野、提升敏銳的觀察力,有實質助益。展現的精神食糧,值得細細品味,在指導孩子時,可從閱書、說書、演書到寫(畫)書,以延展意境。──吳錦森�臺中市新社國小校長



      秀毓老師以其質樸的文字與精緻的版畫,敘說一個蛻變中的玻璃工業藝術故事。我們從《爺爺的玻璃店》中看到作者深厚的文化深度及藝術創作素養,更看到她身上所散發出熱烈的鄉土情懷與教育熱誠。更重要的是,這是件充滿童心、童趣而值得推薦的圖畫書。──陳惠邦�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



      爺爺的玻璃店,是師傅一生心血的結晶,讓我們用最誠懇的態度,欣賞張秀毓老師的圖畫書,了解師傅怎樣用生命塑造玻璃的孩子!──呂紹澄�新竹縣博愛國小退休校長 ?



      《爺爺的玻璃店》,藏著童年深刻的記憶,鑄著家族薪火相傳的印記,藉由一尊尊絢麗光彩的玻璃作品,讓創新世代的思維,融入復古的樸實元素,串連祖孫的隔代情感,也延續父子兩代的家學傳承,讓我們走入秀毓老師的繪本世界,一窺美麗的炫彩玻璃藝術吧!──孫扶志�臺灣嬰幼兒教保學會第三屆理事長



      *適讀年齡:3~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閱讀


     





    導讀



    在愛裡傳承,在傳承裡愛




      或許你知道新竹以玻璃工藝聞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在民國六、七?年代,新竹生產的耶誕燈泡等玻璃製品的總產量,曾經讓小小的臺灣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可惜,到了八?年代盛極一時的玻璃產業仍敵不過時代變遷而逐漸沒落。在這股洪流中,許多玻璃工廠靠著產業轉型生存下來,《爺爺的玻璃店》訴說的便是一個因愛與堅持而重生的故事。然而,我們在故事中所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傳統產業的再造過程,更是一個家庭重生的動人歷程。



      故事開始,我們透過孩子的眼睛,看到高入天際的大煙囪,帶領我們到他那不一樣的「家」。沒錯!這個擁有大煙囪的工廠,也是他的家。在這家裡,工作不僅提供維持生計的經濟產出,更是豐富生活體驗的主要來源。他每天感受那高於日常的溫度、看到爺爺奶奶樂在工作的知足笑臉、親身嘗試吹玻璃的技法,甚至連夢裡出現的絢麗美好,都和爺爺製作的玻璃藝品緊緊關聯。他陪伴爺爺奶奶經歷生命的低潮與失落,直到父母的歸來,全家一起投入,為這個工廠、這個家,挹注了新的活力,再現新樣貌。



      在現今青少年社會事件頻傳的臺灣,許多專家不斷大聲疾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家庭教育是什麼?家庭應該教孩子什麼?如何教育?或許這本《爺爺的玻璃店》可以提供給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當我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而早早送孩子去上幼稚園;當我們擔心孩子學業成績不如人,而在放學後送去安親班加強更多紙上學習;其實我們是讓孩子脫離了真實的生活場域,離開了對童年來說最重要的「家」。在《爺爺的玻璃店》裡,我們看到孩子在家中工廠裡自在悠遊的生活與觀察,他不但具體感受到成人自然真誠以行動展示對生命與工作的熱忱,也和身邊的大人有更多的互動對話,這些共同經驗與心靈交流一點一滴累積凝聚出對家的認同與彼此的關愛,使得他們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生命的困頓,一起快樂、一起悲傷,也一起品嘗共同努力後的甜美果實。如此深刻且珍貴的感受和學習只能日積月累親身體會,無法靠著薄弱的課程教導而習得。



      這個故事除了讓成人思考家庭的價值與意義,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看到作者張秀毓老師廣泛運用各種不同的版畫媒材與技法,巧妙變幻出各異的肌理質地與豐富多樣的色彩,以圖像帶領讀者感受歲月的悠悠流轉,以及玻璃的晶瑩剔透、色彩斑斕,甚至是個人的情感跌宕、歡喜悲傷等。建議您讀完故事,別急著放下書,和孩子再一次慢慢欣賞、細細品味圖像所帶給你的另一場視覺饗宴!

    ?
    蔡明灑�資深閱讀推廣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