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成為新人類:24個明日菁英的嶄新定義

成為新人類:24個明日菁英的嶄新定義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9859257
山口周
李璦祺
行人
2020年7月24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9859257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美意識》暢銷作者,日本人才趨勢大師山口周又一力作!

    ●MBA已經不是時代需要的人才,請更新你的大腦,不要被舊觀念誤導了!

    ●解析6大時代趨勢如何造成人才需求的轉換,帶你行為思想一次升級,成為開創世界未來的「新人類」!

    ●不管你身處什麼樣的領域,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新時代,你都必須知道的趨勢變化!



      ☆ 忘掉MBA吧,他們是要被淘汰的人種了!




      好長一段時間,我們的世界充滿各種問題,食物不夠、生產力不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MBA跟醫生、律師一樣,成為職場上最炙手可熱的人才。但時代轉換,現在不再是問題過多的年代,甚至可以說是解決方案過多的年代,因此,MBA變成過剩人力,現在缺乏的反而是替新時代找出新問題。換句話說,現在需要的人才是能問出新問題的人。



      ☆ 職場生存必備,新時代菁英人才指南!



      現在的社會大多還抓著「解決問題」當成社會最重要的人才,但是日本新一代趨勢大師山口周早早提出質疑,「解決問題」、「專一執著」這些過去認定最重要的人才素質,不但已經不值錢,而且根本是落伍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跟著時代變化,全面更新「優秀」、「菁英」的定義,才不會努力半天,結果還是變得一文不值。



      ☆ 日本趨勢大師--山口周全新力作!



      日本趨勢大師--山口周,曾於各大企業擔任經營策略一職,也曾待過日本最大的顧問公司「電通」、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雖然歷經世界最重要的商業諮詢公司主要職位,但山口周率先站出來,告訴大家:一味地尋求傳統「問題解決」的顧問公司是沒有用的,在現代,能提出新問題的人或單位,才是未來世界所需要的。



      ☆ 別再當過時的舊人類了,新人類的思考和行為模式一次解鎖!



      本書是作者山口周各種論點的集大成之作,包含「為什麼商業精英都在培養美感?」、「哲學是職場上最有小的武器」。這些論點在日本及台灣都引起廣大迴響。在這本書中,山口周重新梳理所有論點,化成我們都知道如何操作的行動綱領,抓住這些綱領,內化成習慣,我們勢必可以在迷霧般的世界走出自己的不敗道路。



    新人類聯手推薦



      江湖人稱S姐|職場力專家

      洪雪珍|斜槓教練

      黃大米|暢銷作家

    ?


     





    前言

    「屬於二十世紀的優秀」將走入歷史

    「求出正確答案的能力」已失去價值

    舊人類會擴大複製現代的問題

    新人類是能「發現」問題的人



    第一章 造成人才汰舊換新的六項主要趨勢──促使新人類才崛起的環境變化態勢



    主要趨勢1 飽和的產品與枯竭的意義

    主要趨勢2 問題的稀少化與正確答案的量產化

    主要趨勢3 狗屁工作的蔓延

    主要趨勢4 社會的VUCA化

    主要趨勢5 規模利益的消失

    主要趨勢6 人類壽命的延長與事業壽命的縮短



    第二章 新人類的價值創造──從解決問題到設定議題



    發現問題

    一、解開問題不如「發現」問題並提出方案

    舊人類 等待別人給的問題,找出正確答案。

    新人類 尋找問題、看出問題、提出問題



    設定議題

    二、「議題」優先於革新性的解決對策

    舊人類 不正視議題本身,而執著於名為創新的手段

    新人類 不拘泥於手段,而執著於議題的發現與解決



    構思力

    三、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構思」未來

    舊人類 預測未來

    新人類 構思未來



    第三章 新人類的競爭策略──從「有用處」到「有意義」



    意義的力量

    四、「意義」增強能力

    舊人類 賦予目標,用KPI管理

    新人類 賦予意義,為工作找到動機



    邊際成本為零

    五、「想做的產品」具有貫徹力

    舊人類 追求規模,討好市場

    新人類 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



    市場定位

    六、以市場決定「意義的定位」

    舊人類 透過「有用」顯化差異

    新人類 透過「有意義」顯化差異



    領導力

    七、共鳴「WHAT」和「WHY」

    舊人類 用HOW指示、命令他人

    新人類 用WHAT+WHY賦權他人



    第四章 新人類的思考術──從偏重邏輯到邏輯與直覺並重



    邏輯與直覺

    八、「直覺」能提升決策品質

    舊人類 仰賴邏輯,抗拒直覺

    新人類 根據狀況選擇使用邏輯或直覺



    野生的思考

    九、策略中加入「巧合性」

    舊人類 提高生產力

    新人類 加入玩耍的元素



    審美意識

    十、遵從自己的倫理觀念

    舊人類 遵守組織規則與規範,「不加批判」地行動

    新人類 遵從自己的道德與價值觀,「任性」而為



    決策

    十一、同時擁有兩個以上的標準,以取得平衡

    舊人類 以提升數量為目標

    新人類 以提升品質為目標



    第五章 新人類的工作風格──從低流動性到高流動性



    流動性

    十二、橫跨兩個以上的組織

    舊人類 隸屬、長居於同一個組織內

    新人類 跨越不同組織進行運作



    努力與成果

    十三、在能提高自我價值的層級中努力

    舊人類 在目前的場所堅忍不拔地努力

    新人類 將自己置於能夠勝出的場所



    工作動力

    十四、進入於適合自己內在動機的「場域」

    舊人類 受命令驅使而工作

    新人類 受好奇心驅使而工作



    知識與經驗

    十五、不區分專家與門外漢的意見,一視同仁

    舊人類 重視專家的意見

    新人類 也傾聽外行人士的說法



    第六章 新人類的職涯策略──從符合期待到偶發性



    職業生涯

    十六、大量嘗試,順利才保留

    舊人類 經過縝密計畫,不屈不撓地執行

    新人類 先試在說,不行再試其他



    逃跑理論

    十七、人生的豐盈與否取決於「逃跑」的巧妙與否

    舊人類 留在同一處堅持到底

    新人類 不行就跑,從別的角度再嘗試



    分享與給予

    十八、分享給予的人,最後得到最多

    舊人類 掠奪、獨佔

    新人類 給予、共享



    第七章 新人類的學習力──從儲存型學習到流動型學習



    人文素養

    十九、相對性地看待常識,從中發現好的「提問」

    舊人類 依賴科學進行管理

    新人類 活用人文素養進行構思



    覺察

    二十、讓「他人」成為改變自己的契機

    舊人類 摘要並理解

    新人類 傾聽並共情



    捨棄舊經驗

    二十一、改寫辛苦習得的模式識別

    舊人類 仰賴經驗,一旦安裝就不解除

    新人類 將經驗歸零,持續不斷學習



    第八章 新人類的組織管理──從權力型管理到對話型管理



    權力的終結

    二十二、提高「流動性」淘汰劣質化的組織

    舊人類 察顏悅色,揣摩迎合上意

    新人類 提出建議,主動脫離



    上司與下屬

    二十三、行動時,要帶著「問題意識」,而非聽從權威

    舊人類 根據頭銜、地位改變態度

    新人類 不甩頭銜、地位,一視同仁



    資本主義的解構

    二十四、不沉溺於體制,不屈不撓地改寫腳本

    舊人類 不加批判地配合體制最佳化

    新人類 批判體制、修正體制



    後記



    ?





    前言



    「屬於二十世紀的優秀」將走入歷史




      以下這兩段話,就是本書所要傳達的主旨。



      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一世紀初,有一群受到高度肯定的人,他們具備的特質是服從聽話、邏輯性強、勤奮不懈、富責任感。但這群所謂的「優秀人才」,今後恐將急速失去價值,淪為「舊人類」。



      另一方面,有一群人與舊人類相反,具有自由奔放、直覺敏銳、我行我素、好奇心旺盛之特質,他們將以「新人類」之姿,替今後的世界創造非凡價值,進而受到肯定,獲得本質上的富饒,過著真正的「美滿人生」。



      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一世紀上半葉,這約莫五十年間,備受社會青睞的「理想」思考及行為模式,多數都在今日迅速淪為過時。拿起這本書的您,一定也對此有所察覺。



      本書將為讀者整理、揭露出這些積習難改的思考及行為模式,以及與之對立而生的嶄新思考模式,筆者為前者稱為「舊人類」,後者稱為「新人類」。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是新人類呢?這正是本書的最大主題,詳細內容留待本書正文中探討。不過,此處可指出幾個大方向供讀者參考──新人類就是具有圖1所示的思考及行為模式的人。



      長期以來,舊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一直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贏得成功的優秀人物」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



      然而,現今社會無論在結構上或科技上,皆日新月異,在此前提下,舊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已出現非汰換不可的必要。



      詳情將在正文的個別章節中說明,這裡僅針對「為何必須將過去飽受推崇的人才條件(=舊人類)汰換成新的人才條件(=新人類)」之問題,提出兩大重點加以解釋。



      「求出正確答案的能力」已失去價值



      第一項重點是,從「創造社會價值」的觀點來看,舊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所帶來的效果日益低落。



      筆者曾在拙著《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三采文化)一書中指出,舊人類是根據「邏輯與科學」行動,然而在「產品過剩,正確答案趨於量產化」的世界中,「邏輯與科學」逐漸失去其創造價值之功能;今後社會需要的新人類,應是以「美感與藝術」為武器的嶄新人才。社會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過去「價值創造」的源頭,是來自「解決問題、製造產品的能力」,如今這個源頭正在移轉至「發現問題、創造意義的能力」上。



      「優秀」的概念,必定配合文本的脈絡,產生不同的含意,這一點我們必須留意。任何時代的「理想」人才條件,都是配合該時代特有的社會體制與科學技術之優勢約定俗成的。這代表,一種能回應社會需求的能力或資質,當它相對稀少時,就會受到高度肯定;反之,當它過剩時,則會被賤價出售。



      由於現今社會是「產品」過剩、「問題」稀少,昔日社會是「產品」稀少、「問題」過剩,因此現代與過去所追求的人才條件,自然也會隨著社會狀態的反轉而大異其趣。



      然而,人類的心智是十分保守的,許多人仍相信「求出正確答案的能力」,例如考試分數,是判斷一個人「優秀與否」的標準,對其崇尚不已。當今社會各界正在發生的諸多悲劇與混亂,正是來自這種扭曲的認知。



      約翰•亨利(John Henry)是美國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傳奇人物。他生於十九世紀的西部拓荒時代,是一名孔武有力的鐵路工人,在鐵鎚的操弄上無出其右。當最先進的科技發明出了蒸氣錘後,他便親自挑戰,想證明「人類只要受過千錘百鍊,就不可能敗給那玩意兒」。最後,他雖然獲得了勝利,卻因氣力耗盡、心臟衰竭而死去。



      這個故事十分具有象徵意義。工業革命之前,判斷「優秀人才」的標準是「肌力」與「意志力」。然而,工業革命以後,這種標準逐漸式微。約翰•亨利的故事,正是舊有標準的沒落,所引發的混亂與悲劇。



      舊人類會擴大複製現代的問題



      再者,要解釋為何我們必須將舊人類更新成新人類,第二個重要理由是──資本主義體制所製造的問題,正因舊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持續受到推崇,而在加速擴大複製中。*1



      比方說,如今「垃圾」問題在全球都會區,皆日益嚴重。這可說是舊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將「提高產量」無限上綱所導致的結果。



      舊人類的行為模式習於一味追求「提高產量」,這在過去缺乏產品的狀況下,的確呼應了時代的要求。然而,在產品過剩的今日,若仍緊抓著「提高產量」不放,只會讓早已生產過量的產品,無止盡地淪為垃圾而已。



      曾有人將這類問題的歸因於「資本主義體制」,而開始思考若要解決問題,是否應以不同的體制取而代之。一九六○年代全球遍地開花的學生運動,可說是其中一例。然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大型的社會實驗,下場皆是徒勞無功。



      換言之,若要解決「體制的嚴重問題」,我們不能靠新體制取代舊體制,而是必須一邊對體制進行微調,一邊轉換存在於體制內部的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



      本書將以取代舊人類的「二十四種新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來說明這種「思考及行為模式的轉換」。



      後結構主義哲學家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曾提出「解構主義」的概念。他認為,透過翻轉體制內部的主從關係,重新肯定原本處於從屬地位之人,即有可能讓體制回春,不推翻體制,也能使體制再創富饒。



      而我在本書中所主張,就是重新肯定過去體制內部所否定的事物,藉此達到不必推翻體制本身,也能使體制再創富饒的可能性。換言之,誇大一點來說,本書討論的內容,正是「資本主義的解構」。



      新人類是能「發現」問題的人



      光說這些理論,讀者或許很難想像出具體概念,此處就試舉一例。



      比方說,二十世紀中葉至下半葉,「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獲得高度讚賞。此時,人們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不滿、不便、不安」,市場上需要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策。因此,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組織或個人,得到了高度讚賞與高額報酬。



      然而,當物質上的需求與不滿,多數得到化解之後,即進入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之後,無論一個人擁有再好的解決問題能力,只要找不出「嚴重問題」,就無法創造財富。



      從原始時代到二十世紀下半葉,人類皆處於「問題過剩而解決對策稀少」的環境中。因此,公立學校等的人才培育機構,都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的。



      但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問題稀少而解決對策過剩」的時代,這是人類史上的頭一遭。這樣的時代中,單憑「高度的解決問題能力」,是無法產生價值的。



      商業行為是建立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組合上。而如今「問題」愈來愈稀少,所以我們所遇到的經濟發展瓶頸,是來自於問題的「發現能力」並非「解決能力」。於是,解決問題者的價值持續下跌,發現問題者的價值則往上攀升。這是說明「理想的思考及行為模式是相對性的,它根據科技與社會結構的脈絡來決定」。



      因此,要想知道過去我們理想中的舊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將如何換成新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就必須先研究一下它的前提──科技與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接下來的第一章要先探討的是,促使舊人類轉換成新人類的六項主要趨勢。

    ?




    其 他 著 作
    1.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2.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3. 成為菁英:給初入社會的你從未聽過的工作建議
    4. 價值,從視野開始:未來時代,個人與企業都需要創新的世界觀
    5. 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50個關鍵哲學概念,幫助你洞察情況、學習批判思考、主導議題,正確解讀世界
    6.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用乘法讀書法建構跨界知識網,提升自我戰力,拓展成功人生
    7.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