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青春散文選(二版)

青春散文選(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67412
吳岱穎,凌性傑
三民
2020年7月10日
110.00  元
HK$ 99  






ISBN:9789571467412
  • 規格:平裝 / 268頁 / 15 x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散文書寫日常,直指內心。

      散文使書寫者的心思澄澈、一覽無遺,並且無處躲藏;

      散文使讀者透由妝點後的文字化為雙眼,一眺從未察覺過的世界,

      散文使你我在那樣熟悉的情景裡頭,藉而尋找到自己。




      本書精選三十位當代名家及高中散文獎得主作品,希望學生透過大量閱讀不同類型的現代散文,重新取回深度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每篇作品均有兩位作者的深入解析,或者針對文章作法,或者揭露創作意圖,或者提示文學觀念、觸發不同的思考。不同於課堂上制式的閱讀,而是試圖以更輕鬆多元的方式,帶領讀者找回對文學的喜愛。



      文學使我們認識人性,認識每一個個別的人。它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也理解自己。使自我擴大與提升,走出混沌蒙昧,讓我們更加完整。在文學之中,我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遭遇我們這一生不會遭遇的種種,因而有了更加完整的同情與悲憫。



      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們突破了作為一個現實的人的侷限性,抵達了人類總體經驗與命運的總合。這也正是文學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那個閱讀的起點。


     





    【序】在困境中讀文學

    ?







    ?

    在困境中讀文學

    ?

      深度閱讀能力的喪失

    ?

      每次擔任導師,我都會請學生填寫個人資料表,其中包括一欄「最感困難的科目」。令人不解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這一欄中填上「國文」一科,似乎在眾多學門領域當中,這個與學生生活最為相關、最深切日用的科目,逐漸成為了他們學習過程中挫折感的重要來源。

    ?

      我私自分析此一現象之所以可能的原因,莫非由於網路發達,資訊流通,學生面對充斥於生活中的龐大訊息,只能作表面的解讀,而無法進入深度閱讀的層次。對此,許多國文教師與學者都以為是教改政策中文言文比例下降的緣故,因此為了教材與課綱在文白比例的編定部分大作文章。而媒體更是推波助瀾,把這個議題無限上綱,使得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是國文教師食古不化,因堅守傳統而抗拒改革。這不僅模糊了焦點,更扭曲了問題的本質。

    ?

      文學閱讀不等於處理資訊



      無可否認的是,隨著文明的發展,通訊科技的便捷已然改變了溝通的方式。影音媒體的普及使得年輕一代習慣於影像式的直覺思考,社群網站的出現更助長了直覺式的反應。只要觀看學生在臉書上的言論,多半空洞無物,而「按讚」的行為,更把思索簡化成一種表態。理解他人的話語已然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是閱讀文學作品,體會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美感,領悟文章中所含藏的精妙思想呢?

    ?

      當閱讀這件事情被整個時代逼退到國文課堂之上,變成國文老師的責任,主政者在教改中推出錯誤的政策,無疑是雪上加霜。課綱大幅縮減國文課的時數,減少教材的分量與難度,使得國文一科的學習只剩下字詞解釋文章結構修辭文法,再無情意的陶冶與人格的涵養,學生對課內文章既無知又無感,程度怎能不下降,又怎能不感到困難?

    ?

      更加荒謬的是,教育部對解決課綱問題無能為力,卻想用國外的PISA評測來轉移焦點。殊不知PISA測驗的是最基礎的「閱讀材料以得到資訊」的能力,與我們所期望的深度閱讀相差太遠。期望透過引進PISA改善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異於緣木求魚。

    ?

      回歸文學的本身



      在大環境無可改變,而錯誤的政策恐怕不會停止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夠亡羊補牢。編選這套散文讀本,便是以補偏救弊為目的,希望學生透過大量閱讀不同類型的現代散文,重新取回深度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每一篇作品均有我和性傑所書寫的賞析,或者針對文章作法,或者揭露創作意圖,或者提示文學觀念、觸發不同的思考。不同於課堂上制式的閱讀,而是試圖以更輕鬆多元的方式,帶領讀者找回對於文學的喜愛。

    ?

      當我們回歸於文學本身,我們必然能夠了解,是文學使我們認識人性,認識每一個個別的人。它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也理解自己。使自我擴大與提升,走出混沌蒙昧,讓我們更加完整。在文學之中,我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遭遇我們這一生不會遭遇的種種,因而有了更加完整的同情與悲憫。我們可以因為卡謬的《異鄉人》了解存在的困境,因為莎士比亞的悲劇體會人類面對命運的無奈,因為蘇東坡的詩文感受到精神如何突破政治現實的挫折,因為《紅樓夢》理解俗世人情的無常與有限。

    ?

      總之,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們突破了作為一個現實的人的侷限性,抵達了人類總體經驗與命運的總合。這也就是文學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了。

    ?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那個閱讀的起點。




    其 他 著 作
    1. 更好的生活 (十周年增訂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