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種日子的人:鄉居十年,手機和鋤頭並用的有機書寫

種日子的人:鄉居十年,手機和鋤頭並用的有機書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961202
陳慶祐
一葦文思
2020年11月04日
150.00  元
HK$ 120  






ISBN:9789869961202
  • 叢書系列:roots扎根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roots扎根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半農半╳的幸福斜槓主義



    種瓜種菜種樹種花種日子

    有人有狗有鳥有魚有生活



      ★沒有這樣想過,人生可以讓心花結實纍纍

      ★沒有這樣試過,從土地到餐桌食物里程=零

      ★沒有這樣愛過,原來張開手也一樣擁抱著




      二?一?年,曾經待過電視、廣播、雜誌、出版、餐飲等不同領域的陳慶祐,辭去工作,四方尋覓,最終落腳新竹小縱谷中一處綠意環繞的小山坳,打造一個給自己和「農夫」、小狗一起生活的「綠色庇護所」。



      「綠色庇護所」是一個會長大的空間,漸漸長出鸚鵡,茶花園,老松柏,一大缸魚;長出訪客,孩子,老朋友新朋友,形形色色鄰居和故事;長出時間,身而為人的享樂與憂傷,一瞬示現的風花與體悟。



      十年間,陳慶祐持續以智慧型手機(三台與時並進的iPhone)紀錄文字、拍攝各色照片,像以鋤頭開墾土地那般,將心上所繫「綠色庇護所」大小事一一耕耘。



      ★是身體的勞動:播種,嫁接,插枝,拔草,採收,醃漬,繁殖……沒有一蹴可幾的速食,卻有Farm-to-table的鮮味,當田地漸漸木春草壯,心地也幸福滿滿。



      ★是靈魂的勞動:迎接愛與新生,各種生命的陪伴與告別,人我距離的拿捏,心的永恆定錨工程。



      種日子的人,除了收穫「優雅不起來的田園生活」,收穫不斷被時間翻頁的季節風物詩,收穫偶爾歉收偶爾豐收的自家產蔬果,還收穫了一個視野愈見明晰,步伐更形篤定,懂得與內在對話的自己。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兩輯,輯一〈未來向我走來〉將陳慶祐與「農夫」一起找地、買地、蓋屋、成為鄉居主人的離奇經歷快板剪接;輯二〈時間及其心地〉則從高達四十萬字的日記中精摘十餘萬字田園生活點滴。內頁圖文相啣,農村氣味及其光影躍然紙上。



      ★非典型中年:原來有一種人生是可以對打卡鐘說「不!」——成為一個瑜伽老師,一個務農初心者,一個得到生活(而非只有工作)的人。原來有一種餘裕,不是眼見存摺裡的數字持續增加,而是為自己的心找到最想停靠的地方。



      ★紙上田園生活紀錄片:如實呈現鄉間人情,物種,耕作細節,隨著季節遞嬗,冬天烤火,春綻花雨,夏日西瓜,秋高氣爽拔蘿蔔。但也始終保持冷靜眼神,觀看客家村中的性別結構與人情互動。



      ★深情的動物之愛:決定遷居鄉間,移動的不只是人,還有心愛的二犬。大狗Brownie和小狗Banana的身影貫穿全書,寫出人和動物之間無須動用語言的深情相守,此外也寫出當狗狗面臨病痛威脅,有一種愛的形式是:決定「不積極治療」、「讓狗狗感覺舒適」為上。



      ★風格多變的日記體:雖是碎片式書寫,但陳慶祐巧妙變化各種敘述風格,有時箴言如詩,有時即興踏實,有時逸出極短篇況味。主題也包容多端,從農村議題、生命功課、性別議題、身心靈課題,皆有觸及。



    名人推薦



      陳雨航◆專文作序

      吳晟、侯季然、張曼娟、蔡珠兒、蔡康永◆推薦

      孫梓評◆選書.主編



    各界好評



      現代的農業,精神必須復古,技術必須現代化,承襲傳統,例如恢復使用堆肥。但一般文化人對農村生活雖抱持浪漫想像,若真正從想像到實踐,往往有非常大的落差;因為,農村生活不只是流汗、勞動,還得克服技術難題,面對土地時拿出真正的實力;與此同時,仍要保有對土地的情感、維持原本的信念,直面真正的生活……凡此種種,都是極大的挑戰。正因我長期關注農業、土地與友善耕作,知道箇中艱辛,所以非常佩服慶祐的親身投入,並詳實記錄,期許《種日子的人》能帶動更多人加入這樣的生活,更懂得愛這塊土地。——吳晟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種日子,只是有人把日子種得井然有序,有人把日子種得雜草叢生。慶祐的日子從舊屋廢園開始,墾荒、翻土、引水、施肥……每一步都認真投入。時光飛去,他的日子已蔚然成林。不只他在其中安身立命,身為他的讀者,雖然自己的日子種得東倒西歪,竟也可以透過他的書寫,在他的森林邊乘涼片刻,沉澱生活。這是環保,也是實實在在的功德。

      《種日子的人》,推薦給需要停下來,喘口氣,想想自己接下來該往哪去的人。——侯季然



      想當年在現代文學課堂上,慶祐繳交的第一篇習作,就讓我眼睛一亮,印象深刻:「這是說故事的天生好手啊。」多年之後捧讀他的書,依然驚喜,停不下來。

      這不只是十年的日記,更是拓印鐫刻在土地上的生命留痕。慶祐和農夫謙卑地學習與大地共生,並領會著來來去去的相遇、停留和消逝,情感,始終是最貴重的價值。農夫擅長栽種與養殖,慶祐則是一個築夢人。田園生活的挫折與甜美,失落與盼望,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和解、療癒。

      抱起一顆白居易(南瓜),他的指掌沾滿泥土;他的胸懷裡全是詩意。——張曼娟



      好歹我也種過菜,這本書,卻把我讀得滿眼金星,心醉神馳。哇太強了,蘆筍茶花鹿角蕨,金魚鸚鵡蜜蜂,草木蟲魚品種繽紛,熱鬧繁榮,欸,這根本生態公園吧。

      鄉居靜好,風物閑美,功力稍差者,就會寫成田園手記,最多添加村里人情,來個台版的《山居歲月》。但柚子不一樣,除了文字澄澈,寫得清爽好看,他還有一種獨特視角,能夠空拍般俯瞰體系,從外物觀照內心,在紛雜中提煉純淨,所以幽默又有禪意。

      而最觸動我的,是「椿莊」的感情網絡,柚子和農夫,以及他倆的動物、鄰居、親友、孩童,相伴互助,又自由舒展,不牽絆不羈纏,人際關係也像生態系,健全自在,有機生發。書是寫出來的,柚子這本卻是長出來的,經過悠悠十年,光合充足,飽吸雨露,因為有機無心,格外精壯結實,好喜歡。——蔡珠兒

    ?


     





    【推薦語】吳晟、侯季然、張曼娟、蔡珠兒

    【推薦序】在嬰兒藍的天空下�陳雨航

    ?

    【輯一】未來向我走來

    ?

    藤椅上的田園夢

    所有長在土裡的,都要理直氣壯活著

    寶寶帶財

    我們的土地是雙魚座

    綠色庇護所

    鄉居主人學

    ?

    【輯二】時間及其心地

    ?

    2010 OM是一個橡皮擦

    2011 我們的房子開始動工了

    2012 土地是生命,土地是道途

    2013 休息,其實就是換個姿勢

    2014 迎接夕陽落進我們身體

    2015 你今天開悟了嗎?

    2016 做真實的人,過真實的日子

    2017 荒年裡的小豐收

    2018 心之所向,便是真實

    2019 種植是一種慢時尚

    2020 在局限與自由之間

    ?

    【後記】總有剛剛好的光,照著剛剛好的你

    ?





    推薦序



    在嬰兒藍的天空下




      這是陳慶祐的「鄉村生活圖景」。



      鄉村生活得從認識土地開始。他十八歲時學到人生重要一課:所有長在土裡的,都要理直氣壯地活著——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勇敢的人們也應該長在土裡,理直氣壯。



      他和一起生活的「農夫」(從小在鄉下長大,其實是上班族),採取了自然農法,有機耕作,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開始種植花樹果蔬。同時,和土地一起買來的房子,只保留了原結構,也開始了一步步的建造,往他們心目中的「綠色庇護所」前進。



      追求田園生活,在碧藍天空,熙日和風,婆娑樹影,想像的浪漫或寧靜安適之前,得先面臨失望挫折,汗水勞動,旁逸斜出的失序和等待。在都市裡成長與工作多年的他固然與鄰人有一些處世與想法上的扞格,卻也承受了更多的溫情,讓他時時刻刻記住:「我不住托斯卡尼,也不住普羅旺斯,我住在台灣鄉下。」



      不讓歲月流失,不讓生活空白,好玩的辛苦的,他們幾乎什麼都碰。陳慶祐努力兼做一個記錄者,用他嫻熟的文字和影像寫下日記,摘選而成《種日子的人》,為迄今仍在進行的鄉村生活留下印記。



      他們田園生活的重要元素是種植,因而這本「十年記」頗有植物記的趣味。他們的種植似乎未有經濟作物的規模,也還是有超出自家需求甚多的蔬果收穫。十年下來,種出了許多種類的蔬果:南瓜、蘿蔔、甘藍菜、高麗菜、秋葵、芥藍、芥菜、洋蔥、日本大蔥、櫛瓜……有的多到需要醃製。



      除了前屋主留下的玉蘭花樹,他們還種植楓樹、槭樹、松樹、姬柿、香蕉、茶花、含笑、扶桑、咖啡樹……



      農夫與作者在情感與生活相扶持,也是部分作者筆下豐富多采篇章的要角。當作者發現自家草莓長成愛心形狀而欣喜時,農夫卻指出那是授粉不全,果實果然有空洞。農夫種樹種花都是「豪氣萬千」(大手筆啦)。茶花很快就栽植超出了千株,品種多樣,宛如舞孃裙襬名喚「黑貓」的山茶花之外,還有名喚「黑魔法」、「文成公主」、「上海小姐」等等的群芳。他養金絲雀,養一隻比一隻大型的鸚鵡,養金魚、錦鯉,都不是淺嘗即止。農夫如此的大開大闔,帶來無限歡樂亮點,讓讀者如我心嚮往之。



      鄉村生活有兩隻狗的參與。作者與農夫視為親人的愛犬使生活增色,但牠們終不免的凋零也帶來哀傷。人與狗的故事很牽動人心,也是人類心靈強度的試煉,或許作者說的學習說再見能夠寬慰一二。



      鄉居生活或者說作者現下的生命狀態並非沒有困頓,但他學習到「時間不只為了交換金錢,也可以交換其他更重要的東西。比如說:那片嬰兒藍天空、棉花糖雲朵……」



      於是作者在他的家園晴耕雨讀,日曬勞動,除草,扛重物,做瑜伽,做飯煮菜,製作甜點(別忘了他寫過《禮拜三的糕餅課》和《頂級法式時尚甜點》),養蜂,種香菇,醃蘿蔔醃芥菜,綁竹掃把綁芒草掃帚,餵食鸚鵡,幫狗洗澡,帶狗出外散步看牠們在廣闊的大地上奔跑,了解蜻蜓是怎麼羽化,南瓜又是怎樣在野地求生……他還觀察鬥魚交配的詳細過程,一步步與人類的求偶行為對應,好不傳神。



      身在台灣鄉下,過去的世緣常浮心頭,這裡有鄉村生活的經歷,也有生命途程的亮光與暗影,「往事與記憶也是土壤」。或許可以說《種日子的人》是彩度光亮寫實接地的山居歲月。



      二十年前,我還在出版社工作時,曾經與作家張曼娟主持的「紫石作坊」有過堪稱成功的合作。合作的一個部分是「張曼娟藏詩卷」;另一個部分則是紫石年輕作家的個人創作,這些陸續出版的作品成為「麥田新世代」系列的主力。



      兩個系列都由紫石企畫和編輯,包含定稿、封面和插圖等等,當時代表紫石經常出入出版社與對應的責任編輯商談的就是陳慶祐和詹雅蘭(他們同時也是「麥田新世代」的作者)。我對他們勤懇任事的身影和書籍展現的成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別二十年,我與慶祐未嘗見面,倒是前幾年在臉書重逢,斷續看到他在田地裡的浮光掠影,一點心境。如今讀了《種日子的人》,我知曉已是(近?)中年的慶祐在看似浪漫的敘述裡有著實踐的堅毅,而他種植的每個日子裡也相伴著樂觀豁達的生活哲學:



      「開車很好,坐車也很好;快一點很好,慢一點也很好。人生啊,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就很好。」

      「此生逆旅,心在的地方就是家。」

      「免驚。攏好。」 ?



      願我們都能。

    ?
    陳雨航

    二?二?年九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