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一定是自己的錯嗎?
這種天崩地裂的打擊,一輩子也走不出來?
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一切──收入、身分地位與自我?
現代職場上,失業的危機四伏,為何我們總是視而不見?
你覺得,它只是一件壞事,絕不可能是好事嗎?
第一本揭開台灣失業真相的書
職場最敏感話題,上班族必修
失業,其實比想像中的普遍,只是從來沒有人告訴你!
42歲的品惠,任職新創公司會計,最了解公司營運狀況,
七年來天天看老闆到處募資,早晚要坐吃山空,
自忖比不上便宜又勤快的新鮮人,遲遲不敢換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遭到裁員,每夜輾轉難眠,她問自己:
「如果沒有拖延,三十五歲就跳出去,工作會不會好找多了?」
國章任職業界龍頭的外商,負責幫總公司採購,節省成本,
新任總經理認為採購部無助於獲利,必須撤掉,留他調去業務部。
中年的他卻選擇被裁員,打算放手一闖,
「心裡很掙扎,太太也跟我吵,這個決定做得很辛苦。」
除了工作,瑪姬沒有生活可言,很少親友聚會,永遠是「我太忙!」
偶爾露個臉,從頭到尾只談工作,毫無察覺別人不耐煩的神色。
有人開始懷疑:「會不會是生病了?」
她的工作已顯不祥預兆,之前終於被公司資遣,
先生卻表示,早已受不了,孩子都大了,他要離婚!
朋友擔心,沒了工作、沒了婚姻、沒了家庭,瑪姬要怎麼面對……
這本書告訴我們──
不是魯蛇才會失業,人生勝利組同樣遭受威脅,
除了逃避、焦慮、沮喪,還可以做什麼?
提前部署,未雨綢繆,不讓失業找上自己;
就算發生也能迎刃而解,化危機為轉機,找回工作與人生的自主權!
誰可以看這本書?
◆ 對於潛在的失業威脅,不敢想、也不去想的上班族。一旦發生往往束手無策,有必要了解問題真相,及早建立正確認知,提升自己與時並進的工作能力,當大浪來襲時,做好求生的準備。
◆ 因為大環境不佳或進入中年,有高度危機感,但不知如何改善的上班族。
◆ 正面臨失業問題,陷入求職困境,內心惶恐不已,本書能提供協助,盡早找到重返職場的道路。
◆ 關心周遭(可能)面對失業問題的家人或親友。
這本書可以給讀者帶來什麼助益?
◆ 根據官方統計,台灣失業率不高,但因為其中有很大一塊灰色地帶,所以造成如此的就業榮景,本書闡述職場真實情況。
◆ 本書作者是職場專欄作家洪雪珍,長期觀察此議題,整理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深入分析「失業」現象。
◆ 作者大量採訪曾有失業經歷的上班族,以及處理資遣流程的資深人資,提供第一手案例與內幕觀點。
◆ 完整探討「失業」議題,從失業的原因、怎麼發生的、新工作在哪裡、失業帶來的領悟與禮物、怎麼化解失業的潛在威脅,以及如何重磅反擊,找回人生的自主權。協助讀者改變對失業的認知,並以有效的方法解除危機,創造轉機。
◆ 作者向讀者傳達一個重要訊息:失業就如同人生中其他暫時阻礙我們前進的大石頭,都是一個珍貴的禮物,打開它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書中第一次公開分享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是送給讀者最誠摯的一份禮物!
本書蒐集眾多職場真實案例,分析背後的原因,讓我們理解,其實失業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它不像統計數字反映的少見,而一個普遍現象,更多時候無關乎工作表現、能力、業績,往往也不是公司經營不善的不得不。我們無法知道巨浪什麼時候席捲而來,而風險最高的族群就是40歲以上的中年職場工作者。由於統計數字並未反映真實,加上「失業」向來是職場工作者聞之色變的敏感話題,多數人對它總是視而不見,不曾正視問題所在,結果一旦發生就是天崩地裂,毫無招架之力。
本書宗旨,希望喚醒職場工作者的警覺心,以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件事。評估自身風險,認識失業是怎麼發生的,會有哪些徵兆,以提高對問題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身為受雇者能在心態與實際作為上,知道要做好哪些準備,可以具體降低風險。這種強大的危機意識更能激勵我們,將千篇一律的工作,轉化為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甚至開發更多的潛能與收入,隨著時代的變動前進。萬一,失業有一天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能夠「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沉著冷靜應對,有效運用資源,快速通過考驗,開創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