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識論是一門認識人如何認識外在世界的學問。這句對知識論的描述雖然拗口,卻能讓我們知道知識論這門學問的研究內容:人具有認識能力,但這種認識能力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所以我們是在已經具備認識能力的前提下,反思與研究我們究竟如何進行認識的過程。這就是一開頭那句「認識人如何認識外在世界」的意思。
讀者或許或問:人類的認識能力不是與心理學相關嗎?或更進一步,人的認識能力在當代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突飛猛進,那為何我們還需要透過哲學來理解人類的認識能力?當代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確實開展前所未有的新局,但在一些人類求知的問題上這些當代科學並未能給予讓人滿意的答案,例如像是普遍觀念、靈魂問題、甚或超自然經驗這一類的疑惑。固然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科學方式解釋,如「普遍觀念就是大家接受的某物」、「沒有靈魂存在」或「超自然經驗都只是一種心理運作機制而已」。然而這樣的答案可能過於武斷,也不一定能獲得足夠的科學證明(或許有一天我們真能透過科學研究找到這些答案的證實)。為此,過往哲學家們的理解雖然不一定符合今日科學發展,但在邏輯推論、思維訓練方面,能提供我們對這些問題發展軌跡的觀察,也能讓我們透過這些過往歷史的發展,理解當代一些跨領域議題,例如哲學殭屍或他人心思等問題。
基於上述立場,本書採取概論式的說明,以廣泛的角度討論知識論內的重要議題。全書共分為十章:
*第一章〈知識論是什麼?〉:本章對知識論進行概略介紹及說明,提出關於知識成立條件的討論內容。
*第二至第六章:這五章以西洋哲學史為基礎,討論古典哲學與知識論相關的立場及議題。第二章討論普遍觀念;第三章討論實在論立場(實在論立場亦為本書撰寫立場);第四章討論懷疑主義發展歷程,此章亦說明懷疑主義在當代的研究與實踐;第五章討論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爭議;第六章討論德國觀念論。這五章將哲學史上關於知識論探討的幾個立場或議題進行主題式的研究。
*第七至第八章:這兩章討論在自己以外的存在如何認知或被認知。第七章討論在個人心思以外的其他存在者,甚至包括天使與外星人,具有如何的認識能力。第八章則從哲學史的角度討論人類作為理性存有者是否能認識超越的世界。
*第九至第十章:這兩章討論真理的問題。第九章討論社會與知識間建構的關係,第十章則從不同的立場說明關於真理的論點。
對於本書的內容,作者應該多說一點關於背景的問題。作者撰寫本書的知識論背景為中世紀士林哲學實在論的背景,然而在台灣(甚至兩岸三地)知識論的研究卻是以英美分析學派為背景的知識論系統。為能讓(不具哲學背景的)讀者在最短時間內理解此學科相關內容,除哲學史的部分外,作者並不多強調某個議題所屬的學派背景,以免讀者混淆。雖然作者盡量避免對議題的強調,但細心的讀者仍會發現作者在書中大量使用亞里斯多德、多瑪斯•阿奎那與郎尼根這三位哲學家的思想為討論基礎,此點與作者背景有關。上述三者中,郎尼根可能是讀者相較性不熟悉的一位:這位哲學家於1984年離世,至今還不到40年,國內或許研究較少,但作者在攻讀學位時卻從這位哲學家的著作中獲益良多。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過往曾經教導過我的諸位師長,以及許多授課過程中同學的討論及建議。特別感謝五南出版社多位編輯,包括曾任責編的陳姿穎小姐,與現任責編及美編的黃惠娟小姐、高雅婷小姐的鼎力協助,尤其在表格繪製與版面編排等繁複的出版作業,五南出版社的多位編輯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若文中有文字錯漏之處,當由作者自行負責。最後,仍然感謝上帝,讓我能有機會可以研究與撰寫。
黃鼎元
2020.10.1 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