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今天開始,陪孩子打電玩:認知X社交X創造X情緒調節,用電動遊戲激發四大能力,玩出無限人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04830
葉壯
台灣廣廈
2021年4月15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1304830
  • 叢書系列:新手媽咪特訓班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手媽咪特訓班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電競已被列入亞運的正式競賽項目!

    作為家長的你,還在限制孩子玩電動嗎?

    沉迷、自閉、學壞、功課差……本書將推翻你對電動遊戲的認知,

    從全新角度看待「遊戲」「成長」「親子關係」的關聯性。



    透過「親子共遊」,指引孩子「自律管理」,

    認知力X社交力X創造力X情緒調節力,全面提升!

    從此解決親子衝突,成為孩子的助攻隊友!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父母成長作家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好評推薦



      ▍遊戲能成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家長們需要開啟新視野!

      •擔心孩子會不會沉迷於遊戲世界裡而脫離現實生活?

      •怎麼做能有效管理孩子的遊戲時間?

      •為什麼和孩子一談到電動遊戲就吵架?

      打電動已成為滑世代的社交平台,不論是強硬禁止還是柔性勸說,都只會讓親子關係變惡化。

      但,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孩子不能玩遊戲?」電動遊戲真的是個「壞習慣」嗎?



      事實上,電動遊戲已發展成「電子競賽產業」,2022年亞運會也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也曾公開表示,曾玩「魔法風雲會」而打入亞太盃八強。

      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

      電動遊戲能提供認知、社交、創造、情緒調節等多方面能力。



      ▍「親子共遊」是最好的管理方式,讓遊戲充分發揮正向影響力!

      想要讓遊戲對孩子帶來正向作用,既不能放任也不能壓迫,必須給孩子「信任式管理」。

      本書作者葉壯既是心理學家、老手玩家,也是一名實踐「親子共遊」的父親,

      他從心理學視角出發,結合當代科學研究與臨床諮詢案例,

      不僅教家長挑選「好遊戲」,並針對不同孩子特質與遊戲類別,介紹適當的「管理」技巧。

      讓孩子與父母之間不再為玩遊戲而起爭執,而讓「一起玩遊戲」成為日常風景。



    本書特色



      特色1:撕開負面標籤!將玩遊戲轉為成長力,全面激發認知、社交、創造、情緒調節力。

      孩子整日玩遊戲會不會成癮?在遊戲世界裡孩子會不會學壞?過去一旦提到電動遊戲,就會被賦予負面的印象,彷彿所有問題都能怪罪於遊戲。但根據科學研究證明,玩遊戲其實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注力、解決問題能力、社交能力、創造能力……,本書集結各項研究報告與案例,告訴你讓孩子玩遊戲的諸多好處,把遊戲轉化成教養工具。



      特色2:市面唯一一本!全方位探討「電動遊戲」與「親子關係」,滑世代必須直視的課題。

      在手機、網路普及的情況下,這世代的孩子為了與同儕有共同話題和社交活動,玩電動遊戲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當孩子與父母對玩遊戲沒有共識,衝突就可能發生。本書從心理學、教育學等層面討論電動遊戲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帶父母用全新的角度認識遊戲,讓遊戲成為親子間增進感情的樞紐。



      特色3:化解親子衝突!用「一起玩」取代「強制關機」,讓孩子自律自發的科學化管理提案。

      要讓孩子從遊戲中成長,父母必須協助孩子「管理遊戲」,包括,選擇適合年齡的遊戲、設定遊戲的時間與頻率、懂得在網路世界保護自己、不讓遊戲影響生活……。本書除了對管理遊戲提供實用的建議外,更提倡父母成為孩子的遊戲玩伴,如此一來,能找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管理方式,也讓親子關係更和諧更親密。



    各界佳評



      電玩沒有絕對好壞,端視怎麼使用與看待,為人父母不能置身事外。──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沒有人比葉壯更適合討論這個話題了:他既懂遊戲,也懂心理學,還是一名父親。這本書打通了象牙塔和實踐之間的壁壘,不僅有牢靠的科學基礎,還有可操作的行動指南,告訴我們如何讓電動遊戲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無論您正在為孩子打遊戲而苦惱,還是想藉助遊戲促進孩子的發展,本書都將為您提供重要的啟示。──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王非



      本書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指南,可以讓我們瞭解遊戲的意義和價值,借助遊戲來教育和管理子女,建構豐富且充滿趣味的親子關係。作為一個從小癡迷遊戲的人,我很遺憾自己的父母當年沒有機會讀到這本書。我父親曾經把遊戲視為「電子海洛因」,而今天當看到他沉迷於社交媒體時,我不禁感嘆我們兩代人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是多麼相似,遊戲本來可以成為我們之間的重要紐帶。──知名心理諮詢師�《假性親密關係》作者 史秀雄



      這本書從全新的角度打開了我的視野,現在真的不是「電動遊戲猛於虎」的年代了。如何管理電動遊戲,讓遊戲賦能孩子?父母如何做好過濾器,選擇好遊戲,跟孩子共遊?作者從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角度給出了詳細實際的建議。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家庭在面對電動遊戲時,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果媽閱讀創始人&CEO 果媽李璇



      對於電動遊戲,不刻意排斥不等於放縱自由。聽葉壯講述如何「順為」,用「好遊戲」這個工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遊戲化思維,順應兒童大腦的發育規律,科學養育。──認知神經科學家�探客柏瑞聯合創始人&CEO 林思恩



      電玩遊戲早已全面進入孩子的生活,用更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此新局,父母更能陪伴孩子健康長大。──父母成長作家、講師 陳其正(醜爸)



      我是一個兒子,同時也是一個父親;是一個遊戲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個玩家。在現今網路遊戲已經成為青少年成長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的背景下,我相信這本書可以讓讀者對成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數位原住民有更好的理解,進而有更好的方法論來支持家庭教育。──知名遊戲製作人�騰訊遊戲天美工作室前策畫總監 張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生活方式正慢慢發生著變化。一開始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遊戲,現在越來越有序地發展。電子競技也隨著這股發展的大潮,穩步向前邁進。葉壯的這本書能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瞭解遊戲與電子競技之間的關係,也對現在大家關心的家長和孩子如何面對遊戲和電子競技的問題給出了合理的建議。──KPL王者榮耀職業聯盟秘書長 黃承



      當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候,家長不能一味地用「威逼」來管教,應該成為他們的過濾器,瞭解並挑選適合的內容。只要有效管理使用3C的時間,遊戲也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依姓氏筆畫排序)


     





    第1章 電動遊戲是新世代的交流平台

    遊戲不僅是娛樂,也是一種社交常態

    親子問題無關遊戲,而是缺乏對遊戲的共識



    第2章 被汙名化的電動遊戲並非你想的那樣

    遭遇質疑是每一個新興媒介的宿命

    新技術容易引發焦慮恐慌

    以開闊視角面對你可能不熟悉的遊戲



    第3章 透過玩電動遊戲提升四大能力

    用遊戲促進成長不是偽命題

    認知力─遊戲鍛鍊大腦高效分配注意力

    情緒調節力─遊戲提供情緒體驗並強化抗壓力

    社交力─遊戲世界就是個真實的社交環境

    創造力─高度投入的心理狀態激發創新靈感



    第4章 改變親子關係,從瞭解電動遊戲開始

    遊戲管理的第一步,家長要做什麼?

    孩子到底在玩什麼?認識遊戲的構成要素

    遊戲是「規則」的集合

    遊戲的「互動」是一種從外到內的感受

    遊戲讓人「表達」自我



    第5章 如何幫孩子選擇好遊戲

    讓孩子玩喜歡的遊戲是基本

    遊戲可分成許多種類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挑選「好遊戲」的原則



    第6章 最佳管理方式就是成為孩子的玩伴

    與孩子共遊,可促進親子關係

    不要讓遊戲變成獎懲的籌碼



    第7章 發生親子衝突時,找出遊戲背後的問題

    教育能否化解孩子的對抗?

    悟空型孩子─給他足夠的信任與自主性

    八戒型孩子─陪他找到值得奮鬥的目標

    沙僧型孩子─關注他擅長的領域

    別輕易在孩子身上貼「成癮標籤」



    第8章 比起直接管理,請擔任孩子的諮詢師

    為什麼管理會失敗?

    什麼時候該出手管理?

    擔心孩子在線上遊戲中學壞?

    管理遊戲不等於管理時間



    ?





    序言



      二○一八年十一月,有人在問答網站「知乎」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玩電動遊戲?在這個問題下面,我講了自己從小到大玩遊戲的經歷,以及帶著我家大兒子一起玩遊戲的種種體驗。我的回答與其他回答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角度比較積極:孩子玩得開心,親子相處愉快,而且孩子透過玩遊戲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結果,這篇回答竟有三百三十萬次觀看量,獲得了近三萬個「贊同」,以及一千六百條評論。我沒想到,這樣一篇接近日常記錄的回答,論專業性其實沒多強,竟然刷新了我在「知乎」上九年來所有回答的記錄。



      對我來說,這就像在遊戲裡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寶箱,竟拿到了超乎預期的好武器,既然如此,總要將新裝備試一試。好在,回答的評論裡,就出現了我需要攻克的下一個關卡。



      評論裡有認可,也有質疑,但最多的是年輕人們的追憶:「我爸媽要是當年能這樣,那就好了。」這帶有一點點酸楚和惋惜的話語,讓我彷佛看到了那些聽著「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長大的年輕人,開始有了「別人家的爸媽如何如何」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這些想法凸顯出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主題:因為電動遊戲而產生的世代衝突。



      在這一衝突下長大的第一代人已屆成年,即將或者已經為人父母,那麼在新家庭裡,電動遊戲會不會仍是親子衝突的戰場呢?這群新家長們會不會也去強行壓制自己童年時所屬的陣營呢?這一代的孩子們所面對的「電動遊戲戰爭」,與父輩又會有哪些不同呢?就算不考慮兩三代人之間的糾葛,光考慮每個家庭的現實,為什麼很多家長就是不願意讓孩子玩遊戲呢?為什麼孩子一玩遊戲就停不下來呢?遊戲真的會把孩子教壞嗎?透過遊戲「寓教於樂」到底有沒有可能?如果家長認可孩子該「適度放鬆」,那麼到底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開始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接觸過的大量家庭,以及我帶孩子玩遊戲的體驗,但越仔細想,疑問越多。電動遊戲對童年與家庭的影響竟然是一個如此複雜的問題。捫心自問,我一開始帶著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不過就是下意識的作為,其實並沒有想這麼多。幸虧多年的科學訓練,讓我建立了這樣的習慣:碰見問題,先找找有沒有結合研究與實踐的論斷。



      一開始我是悲觀的。因為從經驗上,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似乎並沒有為電動遊戲「站台」的傳統。在很多情況下,電動遊戲這個話題一出現,就已經帶有「需要被解決的問題」的意味了,頗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意思。想在這樣的氛圍下,客觀分析電動遊戲的利弊實在不容易。



      讓我非常意外的是,其實已經有很多具有說服力的學術成果,能夠證明電動遊戲本身可以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幫助。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遊戲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投入同儕的社交;一些認知神經科學家發現遊戲能夠提高玩家的注意力;甚至一些教育學家已經開始在小學教育中採用遊戲來作為重要的教具和課程載體。從這些研究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邊遊戲,邊成長」有著巨大的可能性。



      不僅如此,學界對於遊戲的另一個研究結論是:它已經變得不可或缺、無可避免。即使你認為遊戲給童年帶來的成長助力不足掛齒,完全可以捨去,換成別的東西照樣能讓孩子更加優秀,你也很難把孩子放在一個隔離電動遊戲影響力的養育環境中。歸根究柢一句話:在這個世代,電動遊戲是一個必然會對孩子的童年產生影響的事物。



      那麼,如何調節影響程度?可以允許多大的影響?什麼樣的管理方法能讓電動遊戲利大於弊?這些問題都不得不擺上檯面一一審視,因為這是每個家長都必須思考的問題。由於孩子避不開電動遊戲,所以我們更不能置身事外。我寫這本書正是為瞭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幫助家長瞭解學界對電動遊戲的研究,一方便讓家長明白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管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並且成為孩子自我約束的「好隊友」。



      學術研究總要經過一個介質,才能在生活中反映、落實。這次,這本書與你,將共同扮演這個角色。



      首先,你是過濾器。縱使學術界抱持著積極態度,也不代表家長們會對電動遊戲敞開大門歡迎。恰恰相反,由於遊戲產業越來越複雜,當今孩子的童年經歷也越來越多元化,作為家長,已經不能簡單粗暴地應對孩子玩電動遊戲這件事了。如果採用「閉關鎖國」的策略,孩子就會損失與同儕交流的話題,並且缺少一個適應並練習投入新技術生活的平台,變成一座孤島;如果徹底開放,孩子則會被動且無力地面對風險巨大的未知領域,而且,所接觸到的遊戲和其他玩家未經過篩選,他們就很有可能因為免疫力不足而沉淪。在幫助孩子選擇優質內容、規避潛在風險方面,家長應該負到過濾的責任。我知道,很多家長並不瞭解現在的遊戲,但是沒關係,我在書中會幫你解決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



      其次,你是管理諮詢公司。我們的父輩在管教孩子玩遊戲時,往往扮演一個強而有力、不容反駁的管理者角色。但是今天,扮演這樣的角色多半效果不佳。一方面,家長對於自己要管理的東西並不一定比孩子更瞭解;另一方面,孩子並不是靠被動約束就能管理好的。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替孩子管理永遠是下策,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才是更可行的方案。本書並不會傳授什麼「一管就靈」的管理法則,更不會教你做一個讓孩子聞風喪膽的「暴君」,只會更深入探討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律,管理好他自己的生活,教你成為孩子的「智庫」,而非他的「老闆」。



      最後,你完全可以是孩子的玩伴。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說誰對他的影響力最大,那一定就是玩伴了。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玩,那麼,你說停就可以停,因為少一個人就玩不下去;如果孩子和別人一起玩,雖然你想管,但你說停可就不一定能停下來,因為孩子不僅自己想玩,還要兼顧玩伴的感受,當然不會優先聽你的。我在書中提出,「親子共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遊戲管理解決方案。你會瞭解到如何成為孩子最不可或缺的好玩伴,並透過這個身份做好電動遊戲的管理工作。



      研究成果、家庭現實、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把與電動遊戲相關的這三個面向的內容統統呈現出來。讓你在看到孩子面對電子螢幕時不再焦慮,也能讓孩子玩得開心,快樂成長。




    其 他 著 作
    1. 墜入情網的科學方法:愛情的非受迫性心理學,激起多巴胺讓好事發生
    2. 秒懂力:降低理解成本,跨越理解鴻溝,讓你秒懂複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