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網路時代的新聞自由探尋

網路時代的新聞自由探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5616
劉靜怡
元照出版
2021年9月01日
167.00  元
HK$ 150.3  






ISBN:9789575115616
  • 叢書系列:憲法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5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憲法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憲法











      「新聞自由」相關規範議題的涵蓋範圍,相當廣泛,本即高度橫跨憲法、行政法、民刑法、訴訟法、經濟法等各個領域的研究主題。在網路時代中,因為新興科技的衝擊與影響,更是為新聞自由的概念與發展,帶來各種前所未見的難解困境。

    ?

      本書收錄之各篇論文,內容大致上包括兩個研究主軸,一是比較趨近於傳統言論自由討論框架下的各種新聞自由爭議,其次,則是因為網路普及化之後, 在新聞自由相關規範領域所衍生的新興爭議,而各篇論文的論述,則不乏同時涵跨這兩個主軸的內容者。本書大致上均以基礎理論為論述出發點,除了嘗試從比較法的角度深入分析具體的憲法與法律爭議之外,也嘗試探尋新聞自由的學理重構可能性,希望能為台灣學界較少觸及的新聞自由議題,鋪陳比較法學的研究初階。



     





    序文

    事前審查所為何事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四號解釋簡評


    壹、問題何在?�1

    貳、釋字第七四四號解釋說了什麼?�2

    參、評析�5

    一、商業性言論的重新定位�5

    二、大法官重訪「事前審查」�7

    三、應該如何健全化人民「獲立即司法救濟之機會」�10



    新聞採訪與新聞自由

    ——發現真實抑或侵犯權利?


    壹、前言�15

    貳、歷史回顧:爭議所在�23

    參、新聞資料採集行為的類型化及其法律意涵的定位嘗試�30

    一、隱身及偽裝身分(Hidden and False Identi?ties)的採訪行為�32

    二、秘密錄音或錄影(Surreptitious Recording)�36

    肆、擺盪在保護與平衡之間:判決趨勢的檢討�45

    伍、結論�56



    媒體是亂源?

    ——新聞採訪自由與隱私保護

    案例事實�59

    法律爭點與分析�59

    壹、引言�60

    貳、從抽象的新聞自由保障到釋字第689號�61

    參、禁止「未經資料當事人同意,擅自出版或散佈其不法錄存之當事人聲音或影像」,對於新聞自由的影響為何?�65

    肆、「立法規定新聞媒體從事報導之前,應先通知被報導的當事人」?�67

    伍、結論�70



    網路中立性原則和言論自由

    ——美國法制的發展


    壹、前言�73

    貳、網路中立性原則的內涵與發展�80

    一、網路中立性的定義:爭議的開端�80

    二、網路中介者角色與功能的變遷�83

    參、寬頻業者管制歷史之發展�87

    一、FCC管制歷史回顧�88

    二、網路中立性原則的立法嘗試�91

    三、司法判決的來龍去脈與爭議所在:Comcast案的管制權限爭議�92

    肆、言論自由領域相關判決的檢視:以「編輯裁量權」為討論重心�96

    一、網路中立性原則與言論自由價值�96

    二、中介者的編輯裁量權:司法判決的歷史考察�106

    伍、網路中立性原則的未來�118

    一、Reno v. ACLU:討論網路中立性爭議的起點�119

    二、Turner案的類比?:必載義務、瓶頸設施與違憲審查標準�121

    三、傳統雙元觀點適用於網路言論市場的不足�126

    四、重塑言論自由理論:網路時代的正義要求�131

    五、「內容中立」抑或「觀點中立」?�135

    陸、結論�143



    媒體所有權、觀點多元化與言論自由保障

    ——美國法制的觀察


    壹、前言�153

    貳、從Edwin Baker的民主理論談起�155

    一、Edwin Baker的理論重點�156

    二、Edwin Baker理論的潛在瑕疵�168

    參、美國法制上的實務發展�174

    一、FCC的媒體所有權管制歷史及其變遷軌跡�174

    二、「意見市場」隱喻的角色�179

    三、媒體所有權限制與司法審查標準:90年代後的司法態度如何轉折?�186

    四、小結:如何看待觀點多元化的意義?�196

    肆、如何建構觀點多元化的憲法理解?——再訪言論自由理論�202

    一、意見市場隱喻的再商榷�203

    二、命運多舛:為何意見市場的隱喻難竟全功�205

    三、從意見市場隱喻到代理人理論�209

    四、以多元觀點健全民主之理論�214

    五、經濟論者的回應�220

    六、本文立場:民主論者的「結構管制」如何促進「觀點多元化」�224

    伍、結論:促成觀點多元化的結構管制往何處去?�236



    數位時代的「記者特權」

    ——以美國法制之發展為論述中心


    壹、導言:問題源起�241

    貳、「新聞記者特權」發展簡史:規範面的考察�246

    一、記者拒絕證言特權之有無:混亂的開端�248

    二、誰有記者特權?記者特權的範圍究竟有多廣?�251

    三、立法解決途徑、「有限特權」的處理模式及其限制�260

    參、數位時代的規範難題:誰是記者?誰能主張記者特權?�265

    一、誰是數位時代的「記者」?�265

    二、數位時代的記者特權主張:美國法制現狀及其困境�270

    肆、讓「部落客」和「公民記者」入受保護之列:整合「功能論」和「條件說」的觀點�274

    一、否定說�276

    二、附條件保護說�277

    三、「記者功能」說�279

    伍、觀察心得:代結論�285

    參考文獻�288



    網路內容管制與言論自由

    ——以網路中介者的角色為討論重心

    壹、前言�291

    貳、網路中介者的自主必要性:從「編輯裁量權」的考量談起�296

    參、搜尋引擎的網路中介者地位及其言論自由爭議�304

    肆、政府管制網路中立者的規範選擇空間:代結論�314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十八條研究

    壹、引言�319

    貳、政府資訊公開基本理論�321

    參、我國資公法第18條之基本架構及內容�323

    一、國安資訊之限制公開�326

    二、執法資訊之限制公開�328

    三、基於其他公務目的之限制公開�332

    四、秘密資訊之限制公開�335

    肆、目前主要爭點:美國比較法制經驗之分析�339

    一、隱私權豁免及政府資訊公開�340

    二、商業機密豁免及政府資訊公開�361

    三、法院如何審查豁免事由�384

    伍、觀察與結論�406





    序文




    其 他 著 作
    1. 人工智慧的法制基礎:破壞式創新的建構式法制
    2. 我們如水流動
    3. 網路時代的隱私保護困境
    4. 軍公教退休金制度之憲法爭議研析
    5. 人工智慧相關法律議題芻議
    6. 憲法基本國策中有關教科文政策之檢討(POD)
    7. 如何健全個人資料保護機制:以公部門的資料處理為核心(POD)
    8. 隱私權保障機制:以健保IC卡計畫為研究核心(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