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島.行走之詩

島.行走之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34142
辛金順
聯合文學
2021年10月14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234142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聯合文叢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辛金順 獲選2020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



      塵埃離散,紛飛

      在時光裡,閱讀一冊島嶼

      穿插過

      無數坑洞的傷



      #島•行走的詩句

      踏上這座島嶼,並在料羅灣岸,

      擊浪而行,鼓風而歌;

      或仰頭看木麻黃上的落日,照出了魯王墓上的黃昏,

      以及穿過金黃的麥浪,聽風吹沙沙之曲,

      天籟了詩的韻律,而讓每一行詩句,都能貼地而行,

      並在潮聲裡感知島嶼生命的脈動,

      沿著長長海岸線的延伸,探看了島嶼的形狀和聲音。



      #在金門

      詩作分六輯:一「料羅灣的濤聲」、二「歷史的漫遊」、三「戰地迴聲」、四「潮汐金門」、五「浯島之歌」、六「古典的部首」(古詩);一首首長長短短的詩景,敘述了島嶼的身世與環景世界,由今到古,再由古到今,聚落、古蹟、生態、人物,以及歷史一路走來所遺留下的各種足印與意義,由此而顯現了詩在金門的一分感懷與感知,且成為行走於島嶼上的一分真實存在。



    本書特色



      ★作者獲選為金門縣的駐縣藝術家,2020年春駐縣期間,在親臨實地的感知體驗上,嘗試以詩去探勘歷史走過的足跡,且敞現生活當下的日常情態,內容厚實,緊貼島嶼生命的脈動,正是寫出文學的金門。



      ★辛金順為馬華文學旅台代表作家,詩作獲遍國內文學獎。本書收錄現代詩,還有古典詩創作。



      ★島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更是形容詞,以及狀聲詞。跳脫一般固定名詞的島嶼,而更具多面向的內涵。冊中詩作部分與圖片連結,映現出地方詩誌的臨場畫面。



    ?


     





    自序:島嶼詩聲╱在金門



    【第一輯:料羅灣的濤聲】

    1. 在金門,錄下的八種聲音

    a.栗喉蜂虎鳥鳴叫b.料羅灣的濤聲c.麥浪金黃的沙沙d.太武山上的風聲e.霧之無聲的茫茫f.木麻黃之歌g.播音牆的喊話h.沙溪坑道的寂靜

    2. 在坑道裡讀洛夫〈石室之死亡〉

    3. 料羅灣上的詩——兼悼楊牧

    4. 鸕鶿在慈湖上寫字

    5. 棲止於太湖島上的白鷺鷥

    6. 落日的麥田

    7. 還我河山

    8. 天井的月光

    9. 在中正林園觀落日

    10. 在金門,飛機降落的時刻

    11. 海邊月見草

    12. 料羅灣之昨日

    13. 夜中濤聲



    【第二輯:歷史的漫遊】

    14. 陳景蘭洋樓詩誌

    15. 山外車站

    16. 莒光樓

    17. 夜色裡的模範街

    18. 豐蓮山牧馬侯祠

    19. 舊金城北門

    20. 黃天佑番仔厝

    21. 明遺老街

    22. 得月樓的風聲

    23. 沙美老街

    24. 邱良功母節孝坊

    25. 金龜山遺址

    26. 浯江書院

    27. 睿友學校

    28. 古寧頭國史館

    29. 和平牆

    30. 北山古洋樓

    31. 李光前將軍廟

    32. 八二三戰史館



    【第三輯:戰地迴聲】

    33. 建功嶼

    34. 北山播音站

    35. 長春書局

    36. 歐厝戰車

    37. 碧冬茄前的地堡

    38. 馬山播音站

    39. 翟山坑道裡的迴聲

    40. 心戰資料館

    41. 特約茶室

    42. 軌條砦

    43. 南雄育樂中心

    44. 雄獅戲院

    45. 成功海岸

    46. 成功海防坑道

    47. 金門三品

    i.金門貢糖ii.金門菜刀iii.金門高粱



    【第四輯:潮汐金門】

    48. 潮汐金門

    49. 三月二日午•尚義機場

    50. 珠山老厝

    51. 聚落的巷子

    52. 窗內的生活

    53. 挖番薯的婦人

    54. 尚義,挖花蛤的夕陽

    55. 水頭碼頭

    56. 后水頭裡頹落的舊屋

    57. 在植物園

    58. 成功鍋貼

    59. 成功沙灘風獅爺

    60. 霧,在沉思小築寫詩

    61. 沉思小築門前

    62. 太湖的夕日

    63. 瓊林老屋

    64. 成功海邊的行走

    65. 注音古寧國小



    【第五輯:浯島之歌】

    66. 料羅灣上

    67. 太湖的黃昏

    68. 藍眼淚

    69. 木麻黃上的落日

    70. 麥子

    71. 沙岸

    72. 攏?走過去



    【第六輯:古典的部首】

    73. 南石滬公園比興

    74. 過聚賢村留庵故居

    75. 太武山•鄭成功觀兵弈棋處閑坐漫成

    76. 太武山•觀「風動石」感懷

    77. 臨稚暉亭觀滄海

    78. 大膽島•北山石刻群

    79. 大膽島•回頭是岸

    80. ?太武山海印寺三首

    81. 古崗湖兩首

    82. 暮春觀豆梨花有感

    83. 過豐蓮山牧馬侯祠有作

    84. 過魯王墓戲詩

    85. 于沉思小築夜飲不眠,聽遠濤拍岸有感

    86. 酒後

    87. 調寄「望海潮」:鼓浪嶼日光岩鄭成功水操處



    ?





    自序



    島嶼詩聲╱在金門




      1.



      我不知我的詩離金門有多遠,至少在二○二○年之前,我的創作與金門只緣會於〈金門三品〉中的貢糖、鋼刀和高粱酒的想像,但那也是一九九八年的舊作,蹈空於詞語的排鋪,簡淺而近於膚面,風過且易被吹散。畢竟那時尚未去過金門,難免無知於戰地歷史的苦難,以及島嶼身世內在的刻度與衍長。旅居台灣二十多年,我只知金門就在海的那邊,靠近廈門,卻從來未認真去了解這座島嶼的地理位置,或島上演義過的許多故事。更未料及有一天,我的詩竟然會踏上這座島嶼,並在料羅灣岸,擊浪而行,鼓風而歌;或仰頭看木麻黃上的落日,照出了魯王墓上的黃昏,以及穿過金黃的麥浪,聽風吹沙沙之曲,天籟了詩的韻律,而讓每一行詩句,都能貼地而行,並在潮聲裡感知島嶼生命的脈動,沿著長長海岸線的延伸,探看了島嶼的形狀和聲音。



      所以當文化局通過了駐縣的書寫計畫時,正也啟動了我寫詩的行旅之夢——在金門。



      是的,我從沒想到有一天我會來到金門,並在這座島嶼住上四個月,且在這段期間,以詩探勘了歷史走過的足跡,以及敞現生活當下的日常情態。因此從想像的金門到現實的金門,一個跨越,竟是這一本詩冊行旅的開始,是以際遇迷離如冥冥已定,我的詩必然要遇到了金門而生有海潮澎湃之聲,彳亍行去,自成一行行長長短短的詩景。



      即使隔了一年時光,我還記得,當立榮航機即將降落時,我從機艙窗口俯視島嶼,只見環海一島,在蔚藍碧水間,隨著飛機降下而逐漸放大的清晰島形,宛若鯨身浮出水面,蒼蒼鬱鬱,然後看到了太武山,蜿蜒的一線,打個轉頭,太湖如一盆水池,周圍房舍草木海岸放大,飛機一下子滑了過去,島嶼就輕輕收納了我的降臨。下機時,我似乎聽到了遠方的海潮聲,或風聲,在隱隱約約的三月春裡,呼呼的輕響。擺手間,衣袖在風裡生寒,那是我在金門最初的感覺,而我的詩,也好奇地探出頭來,想更深入去認識和理解這座島嶼的世界。那時刻,尚義機場上的天空,灰灰濛濛,安然自淡,而遠方的海,正以無限的遼闊,歡迎我的到來。



      2.



      在金門。



      「在」恆永著一種存在的當下感知。當下的一每刻,都累積成了在場的生命經驗和體悟,而成了經歷,成了存有世界裡的意向展現,落到詞語中來,是一種記錄,或銘刻,甚或成了詩意的棲居。而我在金門,即是嘗試以詩去探看周遭一切,聽和觸摸島嶼上的事事與物物,並嘗試敞開自我,接納所有陌生的遭遇,以及對島嶼踏實的感覺。



      而住在成功沙灘海岸前,陳景蘭洋樓下的沉思小築,每日聽潮聲轟轟捲來,或在夜裡床席之間,枕在浪聲之上,感覺自己就像與這座島嶼一起在浪裡漂浮。是以,「此在」的共感,不也是詩的一種存有指向?屋前一片青綠草坪,清早起身,坐在屋外藍白相間的休閒長型木椅上,看幾隻鵲鴝、斑鳩與燕子低低飛掠而過,和著潮聲的澎湃飛向不遠處的沙岸,光影在樹葉縫隙間滲透了下來,隨著海風吹拂和時間一起游移。眺眼望去,遠方海上卻有幾艘船隻(不知正要遠去或是歸來),乙乙靜止不動,凝定於蔚藍海面。此刻詩的思緒也沉澱為一泓清澈的水田,天光雲影,映照了自我內心深處的一分恬淡和悠然。我喜歡這種感覺,詩也喜歡這種感覺,一種寧靜致遠的生命意境,在沉思小築前,在細沙白雪的成功沙岸上,在金門。



      是的,在金門。我才真正碰觸到了戰地歷史的過往,那不是在教科書或歷史圖片上的浮光掠影,以及刻板的教學材料,而是現場的觸視和感覺,即使戰地煙硝已經消散成了許多老人的殘黃記憶,但臨現於戰地遺址之上,仍然讓人深切感受到戰爭帶給這座島嶼的創傷和破壞影響是多麼巨大。走入成功坑道、翟山坑道,或金城民防坑道等,在那禁閉空間的隧道裡,可以想像戰地時期緊急躲閃飛彈時,生死在一剎那之間的危難情景,那不是處在太平盛世者所能體會得到的。而風雨如晦,哀矜不已,處處隱蔽的地堡和海岸間刺向天空的鏽蝕軌條砦,自也證見了戰火歷史下的軍事哀歌。北山古洋樓窗牆上滿目瘡痍的彈孔,太武山下公墓一列列又一列列的墳塚,八二三戰史館和古寧頭國史館中的戰爭圖片和刻在牆上犧牲者的名字,一一銘記著戰亂的殘酷,以及生命的渺小。而在這所謂的戰地或前線,或已被許多人逐漸遺忘的古寧頭戰役、九三炮戰、八二三炮戰、單打雙不打歷史化的苦難處境,將會被怎樣的一種歷史聲調,重新的加以敘述,或重新的扭曲和選擇性地遺忘呢?

    那幾個月,我在金門遊逛,穿梭於古蹟、老街、閩南老屋群聚落、紀念館、文化村、播音站、舊金城、碼頭等等,從山外到金城,或攀登了幾次太武山,喝了幾瓶高粱酒,也上了大膽島,並沿著沙岸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且在旭日初昇,以及夕陽將落未落時分,坐在料羅灣的岩石上,看著潮汐的起起落落。這些經歷,大致讓我領略了這座島嶼的內在情致與外在形色,不論看見的,或一些看不見的景觀事物,全靜靜的化成了我感覺意識裡,詩與文的一分創作思考。



      那些四處行走的詩句,總是先我而行,在花崗石上流竄,在許多被遺棄而殘破的碉堡中探望,也在幽深隧道裡蜿蜒而走,且充滿著寫實魔幻的想像。一如某次在曲折坑道裡行走時,於幽深的石室之中,想到了洛夫的詩作〈石室之死亡〉中一句:「石室倒懸,便有一些暗影沿壁走來」,惴惴於身後突然升起的聲音,在那禁閉的空間,不斷響起與迴盪。而歷史就在那生死的霎那之間,總是像一隻盤空迴繞的黑鳶,在雲壁上隨時俯衝而下,防不勝防地噬人而去。因感,而遂於坑道中寫了一首詩、記下了當時的情景。那是與〈石室之死亡〉的對話,也是與那一個「戰地時代」的對話,雖是後設與後置╱誌,卻也幽微地陳述了生命之於為生命對死亡的恐慄與畏懼。生之渺小,於時代的大誥中,能警示出一些甚麼?而那些年,在坑洞中生活過的人,面對著蜿蜒空洞的花崗石道,又會是怎麼樣的心理?



      每次從坑道中走出來,回望,見那洞口之後蜿蜒的漆黑,總不禁生有怵然之驚,因為在那漆黑的背後,連接的是歷史的幽閉與殘酷,戰爭和死亡。詩在面對坑洞時,也只能傾聽時光經過內裡的迴響,除此,似乎也就無所作為。那時,從洞口出來後,站在觀海台上,在成功沙灘面對著料羅灣,看著遠方的船隻,小小的,宛若玩具,在海面上凝然不動。而暮春三月的海風拂過髮頰,遂感海天的空闊裡,萬事萬物無聲遞換與轉移的莫名滄桑。時間走過去,走向黃昏裡一群人,大大小小的坐在小小凳子上,於沙灘挖掘蛤仔的歡樂情景,頓覺,所有苦難經過時間的淘瀝洗煉之後,必然會迎來生命與生命和諧的惜愛,以及對所有美好期待的安棲。



      而在金門的期間,除了走探那些戰地遺址和長長的沙灘外,一些古蹟和閩南老屋聚落常常讓我流連忘返。我與詩都企圖通過時間遞遠的風聲,去想像那些已經成為老街,或成為歷史展覽巷道內殘陋老屋的敘事。那一世世代代的人住過的地方,走過的路,自有歲月光影斑駁留下的餘跡,靜靜敘述著一段段湮遠了的故事。從那許多看不到的事物裡,詩只能用想像捕捉,以去搜索在時光背後的種種過往,五十年、一百年、兩百年,甚至五百年前的,都輻輳成了一行又一行一路走去的詩句。而人行世道莫不如此,欣然所往之處,俯仰之間,難免都會一一逝為陳跡。只是對於當下的那一剎那感受,我似乎可以聽到詩與詩在懷古的感覺中,發出了攬昔而喟嘆的細微聲音。那是對時間與生命的緬懷與悼祭吧?我想。



      所以走在暮色時分的明遺老街,看著街巷兩旁已經修飾過無數次,屋簷低矮的老房子,古樸簡陋,與短短的石板路,構成了一幅讓人生出懷舊情懷的場景。因此走在其中,總會想像五、六百年前,明末清初,這裡曾是熙來攘往的買菜街,那時世態蕩蕩,然而風雲卻不到此處喧嘩,只是路過,冷眼看人世替代,白雲化為蒼狗,而後輪轉向逐漸的蕭條,並與舊金城的四面城牆一起殘頹,鬼神呼風而過,霎霎吹老了所有的記憶。而詩懂得閱人成世,閱水成川之理,滔滔消散的雲煙,不就是詩所組成的語言?在老街上,詩低吟徘徊,反覆步行不去,後又登上了民國一○五年修復的北門城牆,臨高俯瞰,天風疾疾,從蒼茫暮色中,眼底下老街屋宇圍成了一個小小的聚落,且在蒼茫的暮色裡,以紅磚和花崗岩砌下的語言,靜靜述說了一序列無言而空洞的寂寞。



      後來我與詩也遊覽了舊城附近的古崗湖,看著戴勝鳥在湖邊啄下了一枚枚落日,而黃昏無數,可惜了這一片島嶼江山,在疫情裡,因兩岸斷絕,遊人罕至的情況下,顯得無比寂寞和清靜空闊。惟此處山水靈秀,樓台樹色,鳥鳴婉轉,恰好是個可以撿拾古典詩的地方,是以一時新詩隱遁,舊詩逸興遄飛,遊跡所至,在平仄與對仗中,漫吟之間搜得〈古崗湖兩首〉,也算是環湖一圈和攀登梁山遠眺湖景後,所留下的一個履痕注釋了。實際上,我喜歡這樣一個古意盎然的景致,因此湖光柳影,風景人情,細細的,都全化入那兩首詩之中,也填寫了我對舊城和古崗湖的無限喜愛。



      是的,古蹟宜愛,古蹟宜遊,古蹟亦宜詩。一如湖邊南側獻台山上殘留著明魯王手書的「漢影雲根」碣,字雖已難辨真偽,卻依然逗引著我的思古幽情,且在詩的想像裡,久久縈繞不去。而我想,那碣字背後,是否註解著此處乃遺╱移民之鄉?從唐朝時期的牧馬侯,到明末魯王,島嶼給出了風雲激盪之下的安穩與安居,這樣的一種歷史身世,到底隱喻了一些甚麼?



      詩總是在隱喻裡延伸,卻不給出任何答案。所以當我某次站在後浦模範街的出口處,看著街上一整列青天白日旗在微風中翻動,沒有獵獵之聲,卻標示著一種挺立的堅持,仿似對這片土地宣揚著某些生命的信仰,把一條短短而寂靜的歷史街巷支撐得無比聖穆起來。這曾經是明末鄭延平練兵的內校場,如今卻成了一棟棟南洋風格紅磚拱廊的老商鋪,那一整列的樓窗上,似乎有一雙雙眼睛,正隱藏在後,睥睨著時光從拱廊和街道上無聲走過的蹤跡,並悄無聲息地隨著風聲走遠。我和詩時常穿過這條街道,然後轉到了街巷後不遠處的總兵署,繞完一圈庭院後,看白茫茫一地時光流麗散落在那寬敞的院落,突然而然地在心中生有了「百年身世空忽忽,秋風幾度重來,去了人影,舊了樓台」之感,而抬頭,卻見一株百年木棉老樹在明亮的陽光中沉默不語。



      詩也無聲走過,從浯江街到莒光路,從邱良功母節孝坊到靈濟古寺再到魁星樓,一路上古蹟的巡禮,是對後浦的實地認識,街巷、建築、氣溫、人情、飲食氛圍等等。是以「此在」,是在那親臨感知的體驗之上,每一感受都在那一剎那完成。而無數的我由此來去,在與不在,都是「此在」之詩一路行吟而過的聲音。



      有時候走在瓊林閩南老村聚落的巷弄,穿過古厝與古厝之間的行道,低頭看著紅磚瓦與石板路,抬頭則仰望著屋宇的美麗燕尾翹脊和馬背橫空而出,排列陣地,把夕陽殘照的天空,也構畫得無限亮麗起來。惟從窗與窗口間,我卻常常偷窺到了屋內人家正在圍桌吃飯,或小孩伏案寫學校作業的情景,那些日常生活畫面,與那老厝的氣氛,讓詩和我總是恍惚了幾秒,並感覺年月流轉,世代更替,在如此安泰的日子中一直延長下去,那無疑是島嶼上美好的生活。



      詩不斷穿梭在瓊林、珠山和水頭老厝聚落,感覺恬靜、安寧、舒坦。時光緩慢,在木門銅環上纏繞,久久不捨離去。而從這些聚落之中,我似乎可以想像這塊島嶼的歷史,是如何在時日的遞嬗裡,深深隱入了那些時光的縫隙之間,或全頹逝成了廢墟上的斷井殘垣與青苔碎瓦。許多故事都在流離,在那些老厝與老厝相鄰的聚落裡,在這座島嶼之上。



      而在這座島上漫遊了三個月,詩撿拾到了一些甚麼?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到感覺,穿過坑道和戰地遺址,遊覽過古蹟,徘徊於一些聚落的老屋門前,或在陳景蘭洋樓之下,聽在地耆老說著他童年宵禁時所看到一列隊的鬼影從山坡上滑溜下來,那時成功海岸上的浪濤聲,卻在他的話語中,一波又一波喧嘩地湧了上來,然後把所有的故事都淹沒掉了。



      詩卻在浪濤聲裡,不斷收集著自己四處遊逛的履痕,然後排鋪成了一首首長短歌行,有所思的,也無所思的,靜靜的敞開自己,成了那三個月中,行走於島嶼上的一分真實存在。



      3.



      大致上,本書共分為六輯,主要如輯一【料羅灣的濤聲】,乃通過視覺與聽覺去書寫╱刻劃對金門的了解,不論是〈在金門,錄下的八種聲音〉和〈夜中濤聲〉等;或通過懷想一些曾經在金門當過兵並寫下作品的詩人如洛夫與楊牧,且通過詩作與他們對話:或描述金門的草木魚蟲,如湖上白鷺鷥、鸕鶿,月見草(待宵花)、麥田和落日等等,以此記錄金門之美,以及某些看不到的變遷。



      輯二【歷史的漫遊】則是刻錄金門的古蹟如:陳景蘭洋樓與其歷史、牧馬侯祠、明遺老街和沙美老街、舊金城北門、得月樓、北山古洋樓,節孝坊等等,從歷史建築中想像時間和歷史走過的故事,以及金門一代代人在這島嶼上的悲歡歲月。這一輯是與歷史對話的詩作。



      輯三【戰地迴聲】意在銘寫金門作為戰地與抗共堡壘的歷史存在,戰地特色如坑道、軌條砦、播音站、廢棄的碉堡、戰車、菜刀,資料館、戰史館,特約茶室等等,展示了金門在軍事砲火中求存的艱苦和堅韌的生命力,風雨如晦,戰地歷史悲歌的餘韻,在這些「戰餘╱遺物」上,均可看到一個時代裡,戰地歷史的血氣與淚光。因此這些詩作,是作為一種記憶,一種史的紀錄,在戰地歷史的迴聲裡,讓人深刻感受到了這一段歷史苦難的曾經。



      輯四【潮汐金門】卻是呈現了歷經戰地風雨過後,走向發展今日的日常金門。在田裡挖番薯和在沙岸挖蛤仔的老人與小孩,尚義機場航班的來回起落,鍋貼飲食,海岸散步,老屋與窗子內外的生活家常,風獅爺的信仰,水頭碼頭的船行,聚落的共生和旅遊商機,以及小孩求學和所憧憬的未來等等,一一顯現了今日金門在潮汐漲退中,寧靜卻又充滿希望的未來。輯五【浯島之歌】則以歌詞的方式,書寫金門特色景觀和人情故事,展示了金門的一種存在姿態與風格。



      輯六【古典的部首】卻是以律詩、絕句和古典詞等共十八首,記錄金門的歷史和人物,如:魯王、鄭成功、盧若騰及其賢厝故宅、吳稚暉紀念亭等,或名勝古蹟與個人感懷,且用古典詩詞奠祭所有在金門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人物與過往。



      總而言之,六輯詩作共一百零三首(含組詩),由今到古,再由古到今,以長短行的詩歌形式匯輯於冊中,由此敘述了一段戰亂的苦難到安泰的生活過程,島嶼的身世,景觀、古蹟、人物,以及歷史一路走來所遺留下的各種足印與意義,也由此而顯現了詩在金門的一分感懷與感知。




    其 他 著 作
    1. 軌道上奔馳的時光
    2. 光陰走過的南方
    3. 光陰走過的南方
    4. 島嶼詩聲:在金門
    5. 國語
    6. 馬華截句選
    7. 詩�畫:對話
    8. 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
    9. 知識份子的存在與荒謬:錢鍾書小說的主題思想
    10. 注音:辛金順詩集
    11. 秘響交音:華語語系文學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