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通過孟荀而思——荀學視域下儒家心理結構與人格特質的批判性重建

通過孟荀而思——荀學視域下儒家心理結構與人格特質的批判性重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85346
曾暐傑
萬卷樓
2021年9月01日
187.00  元
HK$ 158.95  






ISBN:9789864785346
  • 叢書系列: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孟學與荀學作為兩種儒家心理的原型,而儒學又作為中國思想場域的大傳統,是以可說思想史脈絡中的孟荀論辯與交鋒,即為建構中國思想場域中人格特質的關鍵來源。亦即思想史上尊孟抑荀的現象,事實上便是孟學意識型態所形塑之性善心理結構對於性惡陰影的潛抑現象。那是在孟學「四端」理論下所形塑儒家存有具有一不可見卻如四體般存在的「良知器官」之集體驅力。亦即在中國思想場域中的存有只能是「道德人」,而不存在西方基督宗教場域中「生物人」脈絡下的自我認同與表述。而這樣的孟學心理結構已然成為具有集體性的無意識,驅動著存有的思維與行動,是以產生性善的權威、成聖的焦慮、他律的創傷與政治的昇華等現象。本書將通過孟荀而思,藉由荀學視域涉入孟學意識型態形塑下之儒家心理結構,去反思、批判與重建存有的心理結構,進而作為思索當代華人乃至東亞儒學場域之人格特質的來源與基礎。



    ?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I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V

    自序 曾暐傑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與思索──東亞儒學場域中的人格弔詭與困境 1

    一 兩個文明.三種型態──東亞儒學場域中心理結構的分析與回眸 3

    二 自覺文明.依他人格──東亞儒學場域中心理結構的弔詭與難題 12

    三 奇理斯瑪.人格關鍵──東亞儒學場域中心理結構的形成與困境 21

    第二節 回顧與視域──儒家類型系統下的人格溯源與開展 27

    一 人格特質論述的回顧:中國人格結構的定位與批判 28

    二 心理結構類型的溯源:當代心理結構之原型與轉化 30

    第三節 思維與方法—孟荀詮釋場域中的人格投射與轉化 43

    一 孟學大傳統下人格探索進路──通過孟荀而思的思維 47

    二 孟荀之交鋒中人格探索方針──通過孟荀而思的方法 54

    三 荀學批判下的人格探索系統──通過孟荀而思的實踐 60

    第四節 藍圖與展望──孟荀作為人格原型的心理結構探索 67

    一 荀學視域反思:探索心性儒學超時空結構 69

    二 智性心理潛抑:探索覺性心理的深層結構 70

    三 良知器官解構:探索性善意識的心理積澱 70

    四 成聖焦慮溯源:探索修養工夫的永恆框架 71

    五 他律創傷分析:探索孟學系統的陰影療癒 72

    六 政治昇華再現:探索道德政治的去政治性 73



    第二章 心性的圖式──儒家性善自我的超時空結構之建構與固化 75

    引 言 一段時間被馴化的心性歷史 75

    第一節 永恆型式的追求與思考──中國思想場域中心性儒學的內在驅力 79

    一 以無時間性開啟無限天啟:孟學超越天的無限廣延結構 80

    二 以四端火種進入無限大壹:孟學無限心的天人同源結構 85

    第二節 神聖時空的熔融與固化──中國思想場域中三期道統的巨觀原型 91

    一 他者激化:佛老意識鏡面的內部固著化 92

    二 自性充盈:儒學神聖時空的外部堅固化 96

    小 結 一切心性結構都沒有煙消雲散 103



    第三章 覺性的主體──荀學潛抑中的孟學心理結構之定向與方法 109

    引 言 從非理性的他異性談起 109

    第一節 歧途與批判──覺性的心理結構來源 114

    一 內在的他者:荀學智性系統的內涵與矛盾 115

    二 思想稻草人:荀學智性系統的定位與批判 120

    第二節 陰影與克服──覺性的超穩定結構系統 125

    一 秦火創傷:荀韓一體下的智性陰影 126

    二 道德重建:覺性救贖中的仁性本我 129

    第三節 類型與對立──覺性的心理原型重建 133

    一 覺性理念類型:建構內心的堡壘 134

    二 智性理念類型:知識飽和的超越 138

    小 結 一個透過「理念類型」對立的心靈考古藍圖 142



    第四章 良知的器官──性善意識型態的身心結構之說服與形塑 147

    引 言 人性:我相信我是什麼,而非我是什麼 147

    第一節 孟學的場域──「性善意識型態」的來源與遞衍 149

    一 前見.孟學意見氛圍的形成:華人心理與孟學連續性的考察 152

    二 權威.孟學傳統的神聖傳承:臺灣文化與孟學連續性的例證 157

    第二節 四端的符碼──「道德人存有論」的知識與結構 163

    一 仁學.人學:孟學「道德人」心理結構的形塑 163

    二 四端.主體:孟學「非人」論述系統的批判性 167

    第三節 良知的建構──「良知器官身體」的說服與建構 170

    一 良知:孟學身體中「無機器官」的建構實在 173

    二 性善:孟學微世界「良知身體」的普遍醞釀 176

    小 結 成為器官的道德心理結構 182



    第五章 成聖的焦慮──儒家修養工夫的道德焦慮之結構與來源 185

    引 言 跨文化下的思索 185

    第一節 等待救贖或是等待虛無──東西方心理結構的思想來源與差異 190

    一 基督宗教的上帝:在等待中救贖 190

    二 儒家典範的聖人:在等待中虛無 194

    第二節 等待成聖也是等待虛無──儒家心理結構中的焦慮來源與意義 203

    一 沒有救贖的救贖:在「自覺」恩典中被拋擲的無助 204

    二 那不存在的存在:在「良知」信仰中焦慮的空心人 210

    三 沒有終點的終點:在「成聖」中成為無限的虛無感 215

    小 結 在荀學視域中尋求「內疚的竊盜」 220



    第六章 他律的創傷──孟學意識型態的心理結構來源與衍化 223

    引 言 自律救贖,在歷史的傷痕中 223

    第一節 秦火的偶然──在他律創傷中尋求自律的救贖 226

    一 他律的創傷:申韓邪僻思想的陰影 228

    二 自律的救贖:孟學意識型態的形成 233

    第二節 孟學的必然──於自卑情節裡開創自律的優位 239

    一 漢代孟學的崛起:在他律自卑中開展孟學 241

    二 先秦孟學的生發:在自律優越裡匡闢楊墨 246

    小 結 思想史上偶然中的必然 249



    第七章 政治的昇華──政治無意識下道德政治人的整合與挫折 253

    引 言 政治,非政治 253

    第一節 政治無意識的符碼──人格典範轉移內的神聖政治 257

    一 不入仕的入仕:「許由洗耳」的政治虛無神話與政治自我焦慮 264

    二 去政治的政治:「孔顏樂處」的政治形上學與去政治化集體性 268

    第二節 政治無意識的來源──先秦人格衝突中的政治昇華 271

    一 孔子的救贖:道德政治人心靈療癒修養之歷程 273

    二 孔子的挫折:軸心時代道德政治人典範的整合 278

    三 孟學的轉向:春秋戰國道德政治人結構的崩解 282

    第三節 政治無意識的結構──政治昇華下的孟學典範轉移 288

    一 仁者無敵:道德修養收攝下的神聖國家建構 289

    二 何必曰利?道德人格典範中的塵世國家焦慮 293

    小 結 豈止於孔顏樂處? 296



    第八章 結論 299

    一 軸心的回溯:儒家心理結構的根源系譜衍化 301

    二 中國的實踐:儒家心理結構的雙重人格向度 307

    三 東亞的展望:儒家心理結構的當代人格開展 315

    參考文獻 327

    索引 375

    ?




    其 他 著 作
    1. 理想的讀本:國文8
    2. 理想的讀本:國文7
    3. 如果經典裡有隻喵(套書)
    4. 墨子的方舟:直白到打醒你的軟爛!鋼鐵超直男墨子,與他機智的理性生活
    5. 喵星人啃《莊子》:與惠施吵架、睡覺夢見蝴蝶,都與哲學有關?!莊子的非正常思考的人生練習曲
    6. 水豚讀《論語》
    7. 性惡論的誕生:荀子「經濟人」視域下的孟學批判與儒學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