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43077
釋永東
蘭臺網路
2021年9月01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860643077
  • 叢書系列:佛教研究叢刊
  • 規格:平裝 / 396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佛教研究叢刊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宗教建築物











      蘭臺出版社 出版──《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一書,依據德國潘諾夫斯基圖像分析法的三個步驟:描述、分析與解釋,來闡述佛光山的建形制。



      本書依序探討從1967年佛光山開山到2016年完成藏經樓建築,半世紀期間建造的六組半立體浮雕圖像,耙梳各組浮雕的內涵,歷史演變、風格特色,加以分析、考證描述、歸納詮釋。再比對佛光山四大宗旨與四給信條,以及生命教育三大領域的呼應程度,來窺探佛光山建築六組半立體浮雕圖像之演變的全貌,以及所具有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一書,不僅可做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更是解說山川自然、發揮無情說法、顯佛秘意旨趣的佛教藝術精品。


     





    「畫禪?傳統的承繼?敦煌石窟的再現—蕭麗華序? 01

    建築浮雕圖像顯佛秘意—自序? 03



    第一章 緒論? 09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1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8



    第二章 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圖像? 26

    第一節? 前言? 26

    第二節? 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圖像? 35

    第三節 「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內蘊? 42

    第四節 「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世界觀與時代意義? 61

    第五節? 結語? 69



    第三章 佛陀紀念館「佛陀行化本事圖」浮雕圖像? 72

    第一節? 前言? 72

    第二節? 佛館的現代弘化功能? 77

    第三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圖像外觀? 79

    第四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圖像之內蘊? 83

    第五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圖像內容分析? 101

    第六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108

    第七節? 結語? 109



    第四章 佛陀紀念館《禪畫禪話》浮雕圖像? 121

    第一節? 前言? 121

    第二節? 禪與生命教育理念? 127

    第三節 《禪畫禪話》浮雕緣起與外觀? 132

    第四節 《禪畫禪話》浮雕內涵分析? 161

    第五節 《禪話禪畫》浮雕圖之生命教育意涵? 180

    第六節? 結語? 189



    第五章 佛陀紀念館《護生畫集》浮雕圖像196

    第一節? 前言? 196

    第二節 《護生畫集》作者與創作緣起? 200

    第三節 《護生畫集》浮雕圖像的特質? 207

    第四節 《護生畫集》浮雕內涵分析? 230

    第五節 《護生畫集》浮雕之現代意義與時代價值? 238

    第六節? 總語?? 256



    第六章 佛陀紀念館玉佛殿「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經變圖像? 273

    第一節? 前言? 273

    第二節? 佛陀紀念館玉佛殿簡介? 278

    第三節 「東方琉璃世界」玉浮雕經變圖像? 282

    第四節 「西方極樂世界」玉浮雕經變圖像? 300

    第五節? 左右兩幅玉浮雕經變圖像之比較? 317

    第六節? 結語? 320



    第七章 藏經樓「靈山勝會」經變圖浮雕圖像? 325

    第一節? 前言? 325

    第二節? 藏經樓簡介 326

    第三節 「靈山勝會」經變圖像外觀? 333

    第四節 「靈山勝會」經變圖像意涵? 342

    第五節 「靈山勝會」浮雕之時代意義與價值? 353

    第六節? 結語? 360



    第八章 總結? 363

    第一節? 研究成果? 363

    第二節? 研究貢獻? 370

    參考書目? 372



    ?





    蕭麗華序



    ?畫禪?傳統的承繼?敦煌石窟的再現

    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




      2018年8月間,我帶領佛大人文學院師生效法善財童子五十三



      參,開始啟動海外佛光山道場的參訪活動。第一站我們到了馬來西亞東禪寺和新馬寺,新馬寺大雄寶殿內鑲嵌一幅彩色玉石浮雕——「人間佛教行化圖」,是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玉雕藝術品。說起它的因緣更為奇妙,因為馬國不許佛光山在那裡蓋佛寺,星雲大師臨機應變,改建學校。新馬寺其實是一座學校,因此大雄寶殿不供佛像,改為玉石浮雕的圖畫。「人間佛教行化圖」雕塑了靈山勝會、諸佛菩薩海會雲集的勝境,更巧妙地把星雲大師帶領僧俗四眾弟子於世間推動、落實人間佛教的情景一一雕塑出來,可說是結合傳統與現代佛教、跨越古今中外的藝術瑰寶,不僅浮雕上美玉琳琅,人間難得,其殊勝更如阿彌陀佛的淨土,能讓見者心生恭敬,歡喜信受。



      一幅畫、一座浮雕引發了自性佛,讓人直下承擔「我是佛」,開啟自利利他的志業,因緣多麼奇妙!多麼不可思議!這就是中華文化中的「畫禪」傳統之現代化。



      在唐代,王維被視為「詩、畫、禪」合一的第一人,後世尊為?文人畫始祖」,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詩和畫兩種媒材交互展示禪意。禪是甚麼?任何景觀「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這是禪的外在圖像,也是心靈的內在風光。宋代以後,中國水墨的主流是文人畫,寄禪思於圖像的山川草木,展現禪悟者的生命風光,給予觀畫者最直接的心靈撞擊,形成中華文化「畫禪」的藝術傳統。如今,「畫禪」傳統進入二十一世紀,藝術媒材可以多變,「畫禪」精神不變。佛光山的浮雕群像,突破當年的「詩、畫、禪」合一,進入雕像、半浮雕型態;禪意更為寬廣,超越禪悟主體,進入佛經故事的演說,鋪陳佛傳、佛陀行化與經教內涵,簡直是敦煌石窟的再現。



      永東師父是佛光大學現任學務長,曾任佛教學院院長、佛光山禪學堂副堂主、西來佛學院教務、佛光山北美巡迴弘講師、美國西來大學行政主任兼宗教學系教授和美、加、紐、澳、台灣等國多所大學課座講演等。師父關注佛教美術教育有年。本書囊括師父〈佛光山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佛陀行化本事圖」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禪畫禪話》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護生畫集》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玉佛殿「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浮雕圖像〉、〈藏經樓「靈山勝會」浮雕圖像〉等六篇文章,分別探討從1967年佛光山開山到2012年完成佛陀紀念館建築的各色浮雕圖像,不僅可做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更是解說山川自然、發揮無情說法,深化佛光山精神的無言之教。



      在佛光山的建築群中,即便無人說解導覽,它也可以透過中華文化藝術的「畫禪」特質,如同敦煌石窟的永恆效力,默默演示佛經內涵、展現佛陀教法。如靈山法會,釋迦拈花一般,真是佛陀沉默的教示!

    ?
    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蕭麗華

    2020年 5月




    其 他 著 作
    1. 星雲大師著述「運用譬喻」模式研究(上):以《迷悟之間》套書為例
    2. 明•蓮池大師《緇門崇行錄》與現代實踐典範
    3. 人間佛教世界展望
    4. 西晉聶道真居士譯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