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國學導讀(三)(三版)

國學導讀(三)(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73260
邱燮友,周何,田博元
三民
2021年11月26日
160.00  元
HK$ 144  






ISBN:9789571473260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2 x 23.2 x 2.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經史子集











      本書是一部國學入門的工具書,其中每一門類,每一領域,都是當今各大學中文系或國文系所開設的課程; 每一導讀,包括該科的領域、主要的內涵、前人研究的成果、當今的現況、以及未來的開展、主要參考書等,是一部大 學中文系或國文系學生必讀的書籍;也是愛好中國學術、中國文學者,作為治學的鑰典。自修的津梁。全書共收有國學科目六十四種,類別為五大門類,每一門類,每一導讀,均請著名的學者執筆。其珍貴,在結合當前國內外漢學 或國學界的精英,集其數十年教學研究的心得,用最簡潔的文字,報導該科的內容; 其精華,在每一字每一行間,都是經驗和智慧的累積。因此該書,猶如一座漢學的寶庫,國學的萬里長城。


     





    國學導讀第三冊目次

    再版序

    原序



    中國哲學概論王開府

    一、什麼是哲學概論一

    二、中國哲學概論的特色與內容一三

    三、研讀本科的態度與方法三一

    三、重要參考書目三四



    中國思想史蔡仁厚

    一、中國思想史的名義與界限三五

    二、中國思想史的階段(分期)三七

    三、中國思想史的內容要旨四五

    四、文獻與參考書目六六



    墨子陳品卿

    一、「墨」字的意義七六

    二、墨子的生平七九

    三、墨子的著作八二

    四、墨學的要旨八六

    五、墨家的發展一○五

    六、重要參考書目一一七



    老子余培林

    一、老子人與其書一四三

    二、老子思想概述一四八

    三、結語一八五

    四、重要參考書目一八六



    莊子王邦雄

    一、前言一八八

    二、其人其書及其思想源流一八九

    三、出身背景一九三

    四、生平事跡一九四

    五、人生的智慧一九六

    六、思想大要二○一

    七、現代意義二二三

    八、參考書籍簡介二二四



    荀子李建崑

    一、前言二二六

    二、荀子事跡與著作二二七

    三、荀子學說之基本精神二三六

    四、荀子之天論二三九

    五、荀子之性惡論二四二

    六、荀子之禮論二四五

    七、荀子之心論二四九

    八、荀子之名論二五二

    九、荀子之政治論二五六

    十、荀子之道德修養論二六二

    十一、荀子之學術批評二六五

    十二、研究荀子的可行途徑二六九

    十三、重要參考書目二七一



    韓非子張素貞

    一、其人其書二七六

    二、學術淵源二七九

    三、思想基礎二八三

    四、政治思想二八七

    五、耕戰富強三○二

    六、尊君愚民三○六

    七、文學技巧三○八

    八、學術評價三一一

    九、重要參考書目三一四



    呂氏春秋傅武光

    一、呂氏春秋的來歷三一六

    二、呂氏春秋的組織三二七

    三、呂氏春秋的內容三二九

    四、呂氏春秋對諸子思想的取捨三五○

    五、呂氏春秋的思想宗趣三五七

    六、重要參考書目三六一



    淮南子陳麗桂

    一、淮南子與劉安三六三

    二、淮南子的思想背景三六八

    三、淮南子的思想特色與體系三六九

    四、淮南子的思想要論三七二

    五、重要參考書目四○五



    宋明理學概論陳郁夫

    一、前言四○七

    二、北宋的理學四○九

    三、南宋的理學四一八

    四、明代的理學四二六

    五、明代以後的理學四三六

    六、結語四三九

    七、重要參考書目四四一

    八、附錄四四二



    佛學概論田博元

    一、緒論四四八

    二、佛學的意義四五○

    三、佛教產生的社會背景四五一

    四、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四五四

    五、佛教的根本教義緣起論四五七

    六、佛教在印度四五八

    七、佛教的東傳四七四

    八、中國佛教般若思想盛行時期四八二

    九、中國佛教各宗派的成立及其思想特色四九一

    十、佛教與中國文化四九九

    十一、重要參考書目



    ?





    原序節錄



      三



      《國學導讀》不是一部教科書,它是一部實用性極高的參考書,也是一部工具書,它如同中文系或國文系課程的檢索,國文學科入門的手冊。



      我們編撰《國學導讀》的用意,在使中文系或國文系的同學,或有志報考該學系的青年,以及有志進修是項學術領域的人士,可以通盤了解當前中文系或國文系課程的內涵,進而引導他們進入中國學術或現代漢學的領域。尤其近四十多年來,漢學資料的驟增,研究方法的新穎,科際整合的開拓,已不是停留在就文學研究文學的時代。然而中文界既能掌握新知識的資源,更能以新觀念、新方法、新批評來研究中國學術,開展漢學研究的新里程碑。



      我們為了編纂這一部書籍,曾將臺灣地區各大學中文系或國文系的課程加以收集調查,開列出各大學中文系、國文系現行所開列的課程,但以專業課程為主,不包括共同必修課程、教育課程,以及通識課程。然後每一科目聘請名家學者執筆,就該科目的內涵加以報導,寫成導讀。導讀的方向,包括學習該科目的目的,研究的方法,應用的資料,前人研究的成果,未來開展的空間和前瞻性,以及主要參考書等。相信這些導讀的文章,能得到學習者的喜愛,引發後起之秀學習中國學術的興趣,進而進入高深學術的研究,成為未來研究中國學術的新秀。



    再版序



      「國學」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是先賢數千年來所流傳的智慧結晶。倘若以現代學術的分類論之,其內容幾乎無所不包;舉凡考據、義理、文章、經世,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技進展雖如江河奔流,但國學仍具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探究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源頭活水,更是國人安身立命的唯一所在。



      然而國學典籍,既多且雜,想要以有限的時間、精力,在浩瀚的書海中找到正確的方向,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採用有系統、有效率的方法。所以三民書局特邀集國學界各領域優秀出眾的人才,將他們多年的研究與教學經驗整理歸納,以淺近而流暢的文字,編寫出這一套《國學導讀》,以供中文系學生及愛好國學的人士作為入門的書籍。



      向來研究國學者無不皓首窮經。儘管已將典籍爛熟於胸,然於引論之際,仍不敢單憑記憶,惟恐一字之誤而貽笑大方。於是逐頁翻索,尋章摘句,雖嫌費時費力,甚至阻斷思緒,但苦無捷徑,只好勉力為之。所幸近年來資訊科技一日千里,電腦網路發展迅速,可供檢索古籍全文的網站日益增加,且漸趨完善。這不但讓檢索省時省力,而且相關論述也可以一目了然,十分方便統計、比較與分析,作全方位的思考。此外,電腦字體工整、清晰,而且修改方便,具有簡單的編輯排版功能,其取代筆墨而成為最便利、普遍的書寫工具,已是時勢所趨。



      電腦雖然方便,網路資訊雖然發達,但是因為其所收錄的中文字庫有限,古籍資料常見缺字,若欲引用,則字句不完整;而繁簡字編碼不同,無法對應,亦是使用網路資料時常遇到的問題。適值本書再版,特聘請漢學資料處理專家陳郁夫教授,撰寫「數位中文」一篇,增列於第一冊中,針對中文字庫編碼情形、缺字造字常用方法,以及中文數位化之影響與發展,作詳細的說明和深入的討論,讓《國學導讀》一書能與時俱進,更期盼學者在運用此一現代化的工具時,能受其利而防其弊,藉著數位化的優勢,讓國學研究在資訊時代裡再創新遒。


    邱燮友民國九十三年二月二十日




    其 他 著 作
    1. 國學導讀(二)(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