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登場!大膽挑戰既有歷史脈絡,
今日全球化並非肇始於十五世紀末的哥倫布時代,
西元一千年——才是真正全球化的濫觴。
今日全球化並非肇始於十五世紀末的哥倫布時代,
西元一千年——才是真正全球化的濫觴。
一部真正名副其實的全球史
很多人相信在西元一千年將至的年代,除了少許例外,世上沒什麼重要的文化發展或地緣政治邂逅,相信那時歐洲人還沒去過北美洲、最遠的航海壯舉是維京人侵略不列顛。若是如此,我們要如何解釋出現在墨西哥奇琴伊察馬雅神廟壁畫上的金髮人物呢?維京人是否可能在馬雅的顛峰時期,就找到前往美洲的路呢?
得獎史學家韓森主張西元一千年是世上第一個重要文化交流和探索的時間點。援用近三十年的研究,她提出極具說服力的見解:許多截然不同的社會在那時初次相遇,有的引發衝突,有的促成合作,而當時的情況,令人不寒而慄地想起現今局勢。
如果你讀過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和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本書是部大膽、挑釁的記述,將讓你重新思考你自以為瞭若指掌、關於現代世界如何成形的一切。那也將立起一面鏡子,反射我們今天經歷的希望和恐懼。
西元一千年啟動的事件是人類演化上的一大關鍵,效應好壞參半。現在我們仍感覺得到那些效應,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西元一千年遺留給後世哪些深遠影響。
引人入勝,一個遙遠的世界卻彷彿就在眼前
韓森教授不但以堅實的證據出色地證明了西元一千年是當今全球化真正的開端,她的生花妙筆帶來迷人的故事,在濃濃的異國風情中,讀著一本史學巨著卻有著環遊世界的經驗與滿足感。
專文導讀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專業推薦
李毓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芷嫣|故事 StoryStudio 網站主編
黃春木|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褚縈瑩|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盧省言|師範大學歷史系專案助理教授
好評推薦
《西元一千年》一書,帶領讀者一覽「前全球化」時代新、舊大陸人們汲汲探索的樣貌,並揭示了維京人、中國人、印度人及阿拉伯人,比歐洲人早幾百年便開始的物質與文化交流,特別是以往較少被世人投以足夠關注的宋代泉州及廣州。韓森的博覽群書與妙筆生花,將異文化初接觸的美好時代娓娓道來,為已習慣全球化的我們,帶來許多耳目一新、趣味盎然的新見解。—— 李毓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韓森以饒富趣味的筆調,透過縱橫五湖四海的人物及商品,向我們展現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本書深刻提醒讀者身處全球化世界應具備的智慧:密切觀察、等待時機,並對陌生事物維持開放的態度。——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世界」的範圍與意義,是依存人們的視野而變動的。人類何時以趨近當今視野看待「世界」,有所聽聞、感受,乃至經歷呢?這是歷史或文明發展的關鍵議題。本書將「全球化」的肇始,從大家熟悉的十五世紀末,往前設定在西元一千年前後,這需要兩個條件支持:一是歐亞非「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產生連結,二是各區域的互動網絡及其方式,為後世全球化發展奠基,或存在深遠影響。這樣的「翻案」,成功嗎?本書嘗試提供了充分的論述與證據。—— 黃春木|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我們以為現在交通便利,才能讓病毒無遠弗屆地釀成疫情時代,沒想到遠在一千年前的中世紀,各大陸的人們早就跨洲交流來互通有無,在經濟和文化上形成多條傳播鏈,甚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遠在天邊的人們相互競爭。讀了這本好書,我們會對人與人的連結有全新的看法!—— 黃貞祥|「Gene思書齋」版主
本書挑戰一四九二年作為全球史關鍵轉折的說法,主張早在西元一千年,美洲已與歐亞非大陸透過貿易及殖民相連,而十五世紀的歐洲航海家,只是加入一張既有的綿密網絡。韓森將全球化的動力,從歐洲人身上拆解至世界各個角落。他從維京人在格陵蘭的殖民地出發,途經馬雅的奇琴伊察城邦、密西西比河的卡霍基亞;拼湊出東歐、中亞與跨撒哈拉沙漠的奴隸供應鏈,描繪它如何流向西元一千年時富庶的伊斯蘭文明中心巴格達;而東南亞的吳哥王朝又如何供應中國市場源源不絕的芳香物需求。帶領讀者繞西元一千年的地球一圈,令人目眩神迷。── 褚縈瑩|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各界讚辭
韓森的《西元一千年》帶領我們以全新的眼光觀察世界。如果你以為在中世紀時期,地圖上有人居住的地與地之間沒什麼聯繫,這本書將以最能刺激思考的方式導正你。韓森出色地證明,在那個很久以前、甫開始全球化的世界,農作物、宗教、奴隸,以及其他更多事物的流動,深深影響了遠至非洲與中美洲的世界」──芮納•米德(Rana Mitter),著有《被遺忘的盟友》
帶領讀者展開一場全球冒險……以諾斯人、馬雅人、非洲人、中國人、阿拉伯及更多民族為焦點,本書呈現他們是如何共赴戰爭與和平、交流經濟與文化、深刻塑造未來的世界。讀來生動活潑、處處驚奇,《西元一千年》以值得留心的方式訴說我們全球化的現在。──喬安•弗里曼(Joanne B. Freeman),著有《光榮事務》及《血之地》
世界連結的歷史比教科書告訴你的久遠,至少早了整整一千年:黃金與香料、武士、奴隸和信仰的連結。韓森梳理了中國市場、巴格達的財富、馬雅神廟壁畫的奇異金髮人,以及俄羅斯河流上的維京人之間罕為人知的連結──一部一絲不苟但平易近人、名副其實的全球歷史。──邁可•派伊(Michael Pye),著有《世界的邊緣》
由一千年前的航海員、商人、朝聖者、男男女女共同參與的一場盛大的環球旅行。故事大膽而引人入勝,讚頌多元差異,也讚頌願意接受不熟悉的態度。──阿芮柔•阿薩德(Arezou Azad),牛津大學資深研究員及柏林自由大學宏博研究員
不同凡響……韓森引領我們穿越非洲帝國與中美洲的交流、沿著絲路前往歐洲,上船跟著多種民族的水手橫越印度洋,或跟著維京人順窩瓦河來到拜占庭。不只是全球貿易史,這是一篇人類相遇的故事;那是一顆相互連結的中世紀星球,來自它每一個角落的花絮和聲音,讓故事栩栩如生。──奈爾•格林(Nile Green),著有《蘇非主義:一部全球史》
援用來自美洲、非洲、亞洲和歐洲的尖端考古學研究,韓森給了我們一部可讀性極高的記述:早在哥倫布之前,全球各地就連結在一起了。她提出,聯繫變快變複雜,向來會帶來挑戰也帶來機會;在我們努力與現代全球化的種種意涵搏鬥之際,這是彌足珍貴的見解。──凱薩琳•霍姆斯(Catherine Holmes)和娜歐蜜•史坦頓(Naomi Standen),《全球中世紀》編輯
獨一無二地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第一手實地調查,以及遙遠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精深研究。另外,這些積極主動的學術活動更結合一種新假說極具說服力的論據:關於全球化起源的假說,與我們這個時代密不可分的主題。──梅維恆(Victor H. Mair),《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編輯
韓森書寫了西元一千年前後人類、商品、宗教和思想的流動,闡明全球化不是新的概念,而對於不熟悉的挑戰持開放態度的文明,會是欣欣向榮的文明。這個故事,沒有人說得比她更好。──史都華•史瓦茨(Stuart B. Schwartz),著有《全都得救》
適時證明全球有起始點,也有一段漫長的歷史。自古以來,那無不與交流、競爭和剝削關係密切……韓森在生氣勃勃的四百頁中提供了深刻的紋理,讓一個年代躍然紙上。──保羅•弗里曼(Paul Freeman),著有《出自東方》
豐富而迷人……優遊於橫跨六大陸的海洋與陸地,韓森找出令人意外而興奮的連結,證明全球化絕非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新東西。──大衛•阿布拉菲雅(David Abulafia),著有《人類的發現》及《偉大的海》
「在世界重新連結的時刻,一場穿梭種種人類社會的旅行……在人類史上一個突出的時刻,男男女女往西橫渡狂暴的大西洋,在美洲大陸遇見同胞的時刻,檢視世界文化之弧。於是,一個令人神魂顛倒、述說人類有能力建立連結、傳播、貿易與適應的故事,於焉而生。」──威廉•戈茲曼(William N. Goetzmann),著有《金融創造文明》
引人入勝,讓一個遙遠的世界感覺就在眼前。──法蘭西絲卡•崔維拉托(Francesca Trivellato),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歷史學系安德魯•梅隆教授
充滿驚奇,令人大開眼界。韓森訴說了一個豐富又迷人的故事:一千年前諸多相距遙遠的社會,是如何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建立連結……精湛的學術巨著。──利雅卡特•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著有《金融之王》
韓森帶領我們回到一千年前,展開一趟風馳電掣、兼具知識性和娛樂性的環遊世界之旅,從維京人的長船到駱駝商隊都不放過……以為全球化是新東西的人一定要讀這本書!──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著有《西方憑什麼》
文字優美、研究周延……一場旋風般的環球旅行,挑戰地球是直到最近才超連結的觀念。──莎拉•帕卡克(Sarah Parcak),著有《我從太空考古》
歐洲中世紀」的謎團在這部刺激思考的紀錄的洋流與信風中解開了……有事實為後盾、引人入勝的理論活潑生動,韓森的大作呈現出一個物品、思想、人、動物與知識技能不斷流動的世界。──芭芭拉•羅森韋因(Barbara H. Rosenwein),著有《中世紀簡史》及《感覺世代》
韓森不僅對西元一千年的世界塑造了獨創且條理分明的觀點──這本身就是偉大的學術成就──還以清楚、具體、令人著迷的敘事描述,讓每一名讀者都讀得愉快又深受啟發。──R. I. 摩爾(R. I. Moore),著有《第一場歐洲革命》及《討伐異教徒》
令人心滿意足。──《科克斯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