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6331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2年9月14日
293.00  元
HK$ 263.7  






ISBN:9789863506331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x 2.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會叢書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其他議題











      九二一震災是臺灣災害科學發展與政策改革的里程碑,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災損較嚴重?為什麼有些受災社區能夠成功復興?本書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等學者合作的成果,回顧臺灣地震科學,特別是九二一地震之後的研究發展。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震災風險研究導論,介紹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解構震前風險,介紹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等概念與其對九二一震災的分析結果,提出「樞紐城鎮」(nexus township)的概念,認為介於都會區與麓山帶之間的中小型交通樞紐城鎮,是社會脆弱之所在。第三部分介紹韌性的概念、探討九二一震災後的房屋重建、社區重建、校園重建以及心理重建;第四部分「面對下一場巨震」探討臺灣防救災制度變遷,並提供未來改革建議。巨災不僅留下傷痛,也帶來公民參與改革的機會之窗,這是臺灣民主對抗災害風險的「制度韌性」優勢。


     





    圖目錄

    表目錄

    編者序:震後新生�林宗弘、陳亮全、劉季宇

    一、紙教堂的餘光

    二、二十多年前那一晚

    三、基礎設施與公共建築破壞

    四、記取教訓、抗拒遺忘



    第一部分 震災風險研究導論



    第一章 解構巨震�林宗弘、林冠慧

    一、地震研究的重要性

    二、分解地震災害的風險函數

    三、從歷史制度論看風險函數的演化

    四、本書的理論架構與章節規劃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一):知恩圖報�林宗弘

    第二章 風中電話:臺灣震災的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林宗弘、張宜君、李俊穎

    一、臺灣的災難大數據在哪裡?

    二、九二一震災相關資料庫的彙整

    三、本書的研究方法

    四、釜石奇蹟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二):九份二山�林宗弘、周偉賢



    第二部分 震前風險: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



    第三章 美麗島的宿命:地震危害度的起源與後果�簡文郁、葉錦勳、林沛暘、劉季宇

    一、從里斯本到集集:地震與科學革命

    二、臺灣:地震之島的地質構造與地震成因

    三、兩大致災因子:地盤變動與強烈地震動

    四、臺灣的地震觀測與科學研究

    五、從震災風險評估到強震即時警報

    六、用數據重現九二一震災

    七、小結:從危害度到建築工程因素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三):東星大樓�林宗弘

    第四章 地震不會殺人,房屋才會:建築的震災風險與韌性�鍾立來、邱聰智、劉季宇、葉錦勳

    一、九二一震災下的人口與住宅暴露度

    二、製造地震:實驗室裡的集集地震

    三、臺灣建築結構的三大易損性

    四、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耐震建築的基本原則

    五、公有建築物耐震補強的經驗:打造安全校舍

    六、私有建築物:從地震保險到階段性補強

    七、小結:強化建築韌性的制度改革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四):石岡遺孤�林宗弘、周偉賢

    第五章 弱者受害:臺灣巨震風險裡的社會脆弱度�林冠慧、陳慈忻

    一、何謂脆弱度?脆弱度的起源與定義

    二、如何整合地震與社會數據研究九二一震災的社會脆弱度?

    三、臺灣巨震風險:貧窮、貧富差距、年齡、性別的脆弱度

    四、樞紐城鎮效應:震災的空間與人口流動分析

    五、小結:減少脆弱度的社會政策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五):搶救東勢�林宗弘、周偉賢



    第三部分 災後重建:邁向韌性社會



    第六章 韌性爆發:搶救與安置時期的國家與公民社會�林宗弘

    一、災後重建時期的國家與社會關係

    二、災後危機中的臺灣政府反應

    三、公民社會大爆發

    四、九二一基金會的正面經驗

    五、安置時期的組合屋爭議

    六、艱鉅的下半場:從政黨輪替到災後重建

    七、小結:災害應變制度的改革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六):民安領航�周偉賢、林宗弘

    第七章 重建一個家:社會資本與集合住宅重建的成敗�周偉賢、李宗義、林宗弘

    一、韌性與社會資本

    二、九二一震災住宅重建的整體面貌

    三、集合住宅重建為何這麼困難?

    四、重建的曙光:政府與公民社會合作的制度創新

    五、小結:集合住宅重建的經驗與教訓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七):桃米新生�周偉賢、林宗弘

    第八章 社區創生:農村轉型與校園重建的漫長旅程�曾裕淇、林宗弘

    一、鳥瞰歷史:災區整體的農村經濟復原

    二、農村聚落重建VS.社區總體營造

    三、兩種社區重建政策,四種社區經濟表現

    四、成功聚落重建與社區營造的桃米里

    五、眉溪周邊社區的努力與困境

    六、在埔里之外:災區鄉鎮收入與社區營造

    七、從社區重建到教育重建:新校園之夢

    八、小結:從災後重建到地方創生

    九二一震災的故事(八):中寮傳奇�周偉賢、林宗弘

    第九章 療癒震殤:九二一震災後的心理創傷與復原經驗�陳淑惠、龔怡文

    一、向災難經驗學習:臺大921心理復健小組

    二、災難事件的心理適應之挑戰與影響

    三、災後心理復原的實作與發展成果

    四、九二一震災的遺產:近年來的災難心理學研究與服務

    五、小結:本土災難創傷心理學的展望

    九二一的故事(九):與子偕行�周偉賢



    第四部分 面對下一場巨震



    第十章 制度韌性:臺灣災害風險治理的制度興革與科技前瞻�陳亮全

    一、從無到有:萌芽中的臺灣現代防救災制度

    二、巨震催生:難產多年的《災害防救法》誕生

    三、臺灣災害防救科技研發的歷史發展

    四、制度轉化:九二一震災對災害防救科技發展的影響

    五、從防災科技到防災教育:防災社區與防災校園

    六、小結:展望未來的制度韌性

    美濃震災的故事:維冠金龍�林宗弘



    結論 下一場巨震的防災備忘錄�林宗弘、陳亮全、劉季宇

    一、分解巨震風險損失

    二、下次巨震前的防災政策建議

    三、從震災到一般災害風險分析

    四、小結:人類世的長期賽局



    徵引書目

    索引





    ?





    編者序



    震後新生(摘錄)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陳亮全(臺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季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




      一、紙教堂的餘光



      在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的「新故鄉見學園區」裡,原名為「Paper Dome」的紙教堂,每到夜晚,從內向外散發微溫的燈光,教堂邊水池畔倒映著搖曳的月色,常有音樂演奏活動伴隨著蟲鳴蛙聲,讓人們感受到被療癒的心情。在臺灣重建的十餘年來,紙教堂一直是國內外旅客喜愛的著名景點,然而,它經歷過兩次地震的慘痛經驗,似乎已經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發生震矩規模6.9的阪神大地震,造成神戶市6,400多人罹難,六萬七千多棟房屋全毀,震後火災濃煙沖天,慘烈災情撼動人心,激起百萬名志工投入救援與重建工作。神戶長田區的野田北部,在地震與後續引發大火的摧殘下,有七成房屋全毀。1929年建立的鷹取教會雖未能倖免,卻神奇地剩下一尊完好的耶穌像,矗立在四周被夷平的教會與民宅廢墟的瓦礫堆上。



      紙教堂是馳名世界的日本建築師?茂先生所設計的作品,?茂秉持社會責任感投入阪神地震的災後重建,眼見當地耶穌聖像矗立,竟然未毀於地震,來到教會的社區民眾卻暴露於風雨日曬,心有所感,於是向鷹取教會提出興建一間臨時教堂的構想。



      ?茂所設計的紙教堂妥善利用了災民獲贈的資源,將啤酒箱內填滿沙袋作為地基,外牆採用長方形玻璃纖維浪板,再將硬紙管垂直排列成牆壁,由高度5公尺、直徑33公分、厚15公釐的58根紙管包圍而成,建構出可容納80個座位的橢圓形空間。在義工、教友和社區居民的合力下,在震後八個月首次完工。



      紙教堂不只是一座有創意的建物,更重要的是,它的空間與活動成功地連結起野田北部社區周邊老人、兒童、婦女和推動多元文化的團體,建立「鷹取社區中心」,促成人際關係與公民社會的發展,在災後重建過程中,試圖打破國籍與宗教的藩籬,重建人們的友誼與信任,成為一個重要的精神地標。



      在九二一震災之後,神戶災區許多二手救援物資,例如近千戶組合屋迅速運送來臺,與南投縣災區展開友誼交流。2005年1月,阪神大地震十週年後,鷹取準備興建一座永久教堂,在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簡稱新故鄉基金會)爭取下,?茂與鷹取教會同意將拆除後的紙教堂捐贈給臺灣。



      在神戶服務十年後,這棟深具紀念性的建物跨海移築臺灣,來到另一場巨震的重災區,南投埔里的桃米社區,同樣是在?茂建築師的指導與社區裡地震災民的參與之下,將整個建築物重組。



      2007年5月,「Paper Dome」紙教堂在桃米重啟,除了提醒我們毋忘震殤之外,也不要遺忘災後重建時期,人性普世的友愛光輝。



      除了重啟紙教堂之外,為了記取九二一震災的經驗與教訓,行政院於2000年頒定每年9月21日為「災害防救日」,2002年更名「國家防災日」,以期能提升全民防災意識及國家防災應變能力。此外,霧峰光復國中保留當時扭曲變形的校園建築與操場地貌,2001年,建立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分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保存地震原址,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作為教材。南投縣國姓鄉的九份二山爆破點,則建立「九份二山地震紀念園區」,包括傾斜屋、震爆點和地震堰塞湖等著名景點,多年後仍有遊客前往參觀憑弔。竹山鎮於2013年設置「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展示溝槽開挖的地質研究成果。就連遠在臺北市的兒童科學教育館以及兒童新樂園等,也建置九二一震災相關遊憩設施,供學童體驗。然而,隨著韶光荏苒,震災慘痛的集體記憶仍在一點一滴流逝。



      二、二十多年前那一晚



      1999年凌晨1點47分發生的集集地震,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日月潭西方12.5公里,深度僅8公里,芮氏規模7.3,是臺灣自1935年以來最嚴重的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後文均合計為2,444名罹難者)、11,306人受傷、近十一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有紀錄者為89,347戶,以下分析僅包含後者),財產損失超過新臺幣三千萬。然而,主震震央所在的集集鎮死亡42人,卻遠不是全臺灣災情最嚴重的地點。



      震災之前數十年間,車籠埔斷層並非臺灣西部最活躍的斷層,相關研究並不多。此次地震過程,斷層由東向西逆向抬升,在地表撕裂長達百餘公里的南北破裂面,北起苗栗縣卓蘭鎮內灣、雙崎,南至南投縣竹山鎮桶頭,最大水平位移11公尺、垂直位移10公尺,斷層北側的錯動量更大於南側,數個小時之內,沿著車籠埔斷層與東側的雙冬斷層、水裡坑斷層,產生主震與多次巨大餘震,全臺灣都感受到強力撼動,人們在睡夢中驚醒,隨即發現電力與通訊中斷,僅能摸黑尋找手電筒與逃生路線,或依賴電池收聽廣播,但災情資訊非常混亂。



      根據當時的紀錄,在第一波主震時,已經有部分房屋崩塌或歪斜,各地的消防隊通報電話幾乎癱瘓。隨著主震平息,大約20分鐘之後,人們從驚惶當中稍微冷靜下來,甚至重新回到危樓內查看災情、搶救財物。不久,凌晨2點16分,另一次大震來襲,達到芮氏規模6.7,在這次餘震威力下,許多因主震毀損、已經搖搖欲墜的房屋,終於倒塌下來。雖然數據有限,許多親歷者認為主震與餘震均造成相當重大的災情。



      在車籠埔斷層強烈的擠壓與破裂面錯動之下,距離震央以北近70公里外,當時屬於臺中縣的東勢鎮傷亡最慘重,在東勢主街上,多棟集合住宅大樓倒塌,包括「東勢王朝一期」、「東勢王朝二期」、「龍之居」、「一品居」、「名流藝術世家」、「山城第一家」、「聯盈大樓」等,加上數百戶透天厝與連棟樓房崩垮,共造成兩千棟以上的房屋全倒、當場死亡或受傷送醫者超過2,500人,最後導致其中358人罹難。



      傷亡人數排在第二名的,是後來重建紙教堂的南投縣埔里鎮,由於盆地效應的影響,有六千多棟房屋全倒,是倒塌數量最多的鄉鎮,行政中心埔里鎮公所倒塌;產業重鎮酒廠因地震而爆炸,烈焰與濃煙沖天;暨南大學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都有建物損毀,經濟損失慘重,最後共造成222人死亡(其中非埔里戶籍18人)。



      南投縣中寮鄉房屋全倒、半倒達到八成(3,922戶),死亡人數為179名(含非本地2人),在全臺鄉鎮排行第三,境內的全臺長途電力輸送樞紐中寮超高壓開閉所受創慘重,開關場避雷器、比壓器及匯流排等幾乎全毀,土木基礎破壞殆盡,尤以南開關場更為嚴重,造成臺灣中、北部大停電。臺中縣石岡鄉(今臺中市石岡區)著名老街正好位於車籠埔斷層帶上,斷層穿越梅子村、土牛村與龍興村等,這幾個社區的房屋支離破碎,致使全鄉全倒房屋超過1,800戶,死亡人數達171人,由於人口相對較少,這兩個鄉鎮創下全臺最高死亡率,均超過1%。



      人口密集的臺中大里,當時開發不久的草湖都市計畫區,由於車籠埔斷層經過健民里與塗城里,附近地下水泉湧,導致大量高樓倒塌。「金巴黎」四棟大樓中的兩棟全倒,共計79人死亡;「臺中王朝」大樓兩棟倒塌、「臺中奇蹟」大樓一棟倒塌、「金陵世家」一棟大樓倒塌;中山路上「中興國宅」倒塌,中興路整排透天厝二樓變一樓,令草湖成為此次地震傷亡最嚴重之集合住宅群,近三千戶房屋全倒,導致該區總共162人罹難。



      此外,車籠埔斷層從臺中豐原東半部通過,導致「向陽永照」大樓倒塌,43人死亡;「豐原聯合大市場」一至三樓下陷擠壓至地下室,整棟大樓向西側塌陷傾斜,將隔鄰的透天店鋪壓垮,造成14人死亡;豐原聯合新村社區住宅因九二一震災全倒;南陽國小旁對面的「德川家康社區」整棟大樓傾斜損毀,最後全市共158人死亡。



      斷層經過臺中新社台地,許多房屋倒塌造成125人死亡(非本地15人);在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上多棟集合住宅倒塌,「玉山新城」的住戶,因為地震造成山坡滑動,約30戶人家的住宅因而遭埋,全鎮115人死亡;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震爆走山,全倒14戶共41人遭到活埋,其中17人迄今皆尚未尋獲,全鄉共112人罹難。



      除了前述死亡人數破百的重災區之外,南投市、草屯鎮,臺中霧峰、太平、北屯區,以及遠在臺北市松山區的東星大樓,罹難者皆超過80人,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有高層集合住宅在主震或餘震後倒塌,造成嚴重傷亡。




    其 他 著 作
    1.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