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資料同理心:飛奔的資料科學如何變成「易讀好用」的人類新資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689816
菲爾.哈維,諾莉雅.希門尼斯.馬丁尼茲
廖崇佑
大寫出版
2022年11月28日
160.00 元
HK$ 1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9689816
叢書系列:
catch On
規格:平裝 / 268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atch On
分
類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同
類
書
推
薦
22世紀不再七不思議之科技經濟與產業趨勢
超解析元宇宙新浪潮:深入理解微軟、Meta等知名企業也關注的新經濟模式與商機布局
資料同理心:飛奔的資料科學如何變成「易讀好用」的人類新資源?
【社企+永續實戰聖經Power of Good套書】(二冊):《社企力》、《永續力》
元宇宙:圖說元宇宙+元宇宙:設計元宇宙(套裝)
內
容
簡
介
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知道什麼,也改變了我們知道的方式
大數據資料是人類最重要的新資源。它不僅對企業很重要,對每個人也很重要。這種新資源能讓我們對世界的方方面面、這個星球和整個宇宙產生新的認知。
和歷史上的其他技術革命一樣,我們對大量資料的結果了解得越多,就越了解我們自己、我們的世界以及如何改變它。然而,這種寶貴的新資源目前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甚至被濫用或完全被忽視。
當前資料科學及延伸的數據分析正蓬勃發展,但有個大問題是我們反而忘記了人性──「構成資料的人」、「使用資料的人」以及「期望了解結果的人」三者之間經常存在鴻溝。在資料數據化的世界中,同理心是一種強大的聯絡工具,將我們對資料的理解從純粹的技術實踐提升到可以為人類做出持久和重要貢獻的東西。
本書源於兩位作者過去10年從事資料數據工作的經驗,以及資料同理心的講授和研究,內容包含他們與數百位跨領域資料科學、數據工程與數據哲學實作者合作得到的見解。本書將呈現良好和不良的資料使用與設計行為示例,也提供我們思考和處理資料的新方法及練習。
資料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
而我們卻常亂搞一通
你是否發現以下類似情境:
★ 深諳資料科學及其技術的人,「不太在乎其他部門的人」(因為他們不懂)
★ 經理人會希望技術部門人員「總之就是按照吩咐去做」
★ 每天都要處理龐雜形式的資料,卻懷疑海量資料帶來的「新工作」是否帶來進步與效率?
★ 恨透了組織內部某種檔案格式,因為它既醜又難用。
──當科技愈聰明,算力愈強,資料也就更可能被誤用與浪費。
資料科學家+人工智慧實作者 聯手解決當世「資料不適症」
資料是人類最重要的新資源,它能為我們人生的所有面向帶來洞見──甚至關乎地球與宇宙。資料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知識,也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如同過去多次科技革命那般,資料的價值能精進我們作為人類的存在,且程度可能更勝以往。
本書能幫助你瞭解如何正確運用資料、告訴你資料為什麼重要、以及現在企業與政府如何使用資料。本書以極具說服力的方式說明了同理心何以是理解資料的關鍵。提升對資料的理解能為你的事業、人生、甚至整個世界帶來持久而重要的貢獻。
目
錄
前言
本書用意
導讀
氣候危機
演化知識論體系
深入資料
深入同理心
深入觀點
交給各位
附錄一:給科技建構者的深度技術案例
附錄二:給資料旅程初心者的資料擘劃指南
致謝
?
序
前言(兩位合著者的話)
菲爾的話
「科技是簡單的部分;困難的部分是人。」
我不曉得這句話從哪裡聽來的,不過我整個職涯都應證了此言不假。早在學生時期,當大多數的理工宅都迷戀著微軟系統,而我則不幸地著迷於麥金塔電腦時,我就開始遊走於人與科技之間了。這常常使我陷入窘境。舉例來說,選擇大學預科考試課程時,我選的是計算機科學、數學以及傳播學。這種不尋常的組合會使我在預科學院難以排課,所以我被逼著放棄讀離散數學(discrete mathematics),改而讀統計學。面對大學學系的選項時,我選擇人工智慧學系的文學士學位,而不是計算機科學暨人工智慧學系的理學士學位。職涯發展諮詢師聽到這個決定,神態糾結地說:「你讀這個科系會找不到工作,雇主都只看計算機科學學位。」即便上了大學,我在大三仍選修日本語言文化與社會,而不是更技術性的課程。與人類學家當朋友是一大樂事。
我在試圖成為3D繪圖藝術家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政府的職涯諮詢專員透過電話直截了當地對我說:「你沒有受過藝術訓練,你是技術人員。找一份能夠運用科技幫助藝術家的工作吧。」
我先是做了「非工程師」工作(試著當一位3D繪圖人員),接著成為工程師(幫助3D繪圖藝術家),繼而創辦新創公司、擔任技術長。經歷這些年後,我才真正與資料有意義地邂逅。我發現資料是一種資源,能完美支持我們對世界與世人的新理解。歷經五年,科技對我而言變得清晰了,透過科技,我能在資料中看見世界。
我遊走在科技與人之間好些日子了,如今這些經驗變得明朗透澈,我希望這些經驗值得分享。對我來說,這些經驗能夠以資料同理心(data empathy)的概念呈現。
在資訊產業把快速創新作為不間斷的養分,造成產業過度膨脹且偏執之際,我認為顯而易見的是:資訊產業缺乏人文技能。這種不平衡是有害的。我發現,資料與科技方面的同理心缺乏,正阻擋著人類向前進。證據俯首即是。
我想盡點心力,有鑑於我過往的尷尬科技經驗,我想我可以帶來幫助。
諾莉雅的話
我生長於阿根廷北部薩爾塔省(Salta)的首都。我在那裡長大,過程中盡可能抵抗以男性為尊的文化,並在十八歲那年離開家鄉,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拉普拉塔大學(University of La Plata)讀天文學。在那裡,男性為尊的文化固然沒有消散,不過沒那麼嚴重。
我擁有計算天文物理學(Numerical Astrophysics)博士學位,也在學術界工作多年。我運用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技術(包括不同的星系化學演化模組),編寫大規模宇宙模擬程式,並進行分析工作。高品質教育在阿根廷是免費的,所以我在大學時期也研修我有興趣的芭蕾舞和拉丁美洲歷史課程。
我實屬幸運,曾到世界各地遊覽,並居住過許多不同國家,這不但要拜我的博士後職位所賜,也多虧了我住在薩爾塔時所屬的合唱團(我們很熱衷於參賽)。
最後,某年隆冬,在蘇格蘭美好的聖安德魯斯鎮(St Andrews)工作時,我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於是搬到倫敦成為一名資料科學顧問。我十分幸運地再次得以與一大群來自不同背景的資料科學家共事;不同產業都在試圖以資料作為驅動力,或是優化已經由資料所驅動的程序。我目前任職於Unbound出版社,我很榮幸能擁有這份夢想中的工作。我喜愛閱讀、書本以及出版世界,也對Unbound出版社的使命充滿熱情。
我和菲爾是在資料科學訓練認識並成為朋友的。第二年後,我們都指導有分析專長的博士生執行資料科學專案。他當時問我有沒有興趣幫忙寫一本關於資料與同理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