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流轉,大地永不失約的節氣更迭:不要只會每年過生日,質感生活從懂得二十四節氣開始!

流轉,大地永不失約的節氣更迭:不要只會每年過生日,質感生活從懂得二十四節氣開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329072
狄赫丹
崧燁文化
2023年1月17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3329072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傳承五千年的精粹,最樸實無華的詩意生活



    小寒比大寒還要冷?霜降才不是牛肉!

    端午立蛋總是失敗?因為那是春分跟秋分的專屬活動!

    冬至吃湯圓、清明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流傳上千年,到底在厲害什麼?

    專屬農人的日曆,其實是風成化習的人間詩集!



      ?沒有現代科學儀器照樣分毫不差的精準曆法

      現代人有3C總是低頭,古人沒事只能抬頭望天,

      日積月累的計算天象規律,觀察氣候、物候變遷,

      用一枝筆(也許樹枝)、一雙眼、一顆腦袋,推演出整個太陽系!

      你想著暑假可以吃西瓜、秋天吃柚子、冬天等著吃草莓,

      整部農曆就是農人數著日子想下個月可以吃什麼;

      什麼時候可以不用下田在家耍廢,什麼時候要認真做收割工作……

      與其說是一整年的行事曆,不如說是對美好生活的盼望與智慧!



      ?二十四節氣在現代還適用嗎?

      當你知道「驚蟄」那些討厭的蟲蟲都會跑出來;

      當你知道「夏至」可以吃涼麵、「冬至」可以吃湯圓;

      當你知道「立秋」該添購新的保暖衣物;

      當你知道「雨水」容易下雨不適合安排出遊行程……

      農民曆只是把你想吃的美食、該買衣服的時間、適合玩耍的日子,

      通通在一部古老的曆法中整理出懶人包!

      現在,是時候來了解二十四節氣了吧?



      ▎春:復甦之季,紀念逝者迎接新生

      立春仍有料峭寒意,直至雨水後一聲春雷驚蟄,

      萬物重新活起來,種子開始與大地共享生命力,

      到了清明百花盛開,緬懷逝去的人未必要悲傷,

      抬頭看看山花爛漫,正是踏青好時節!

      整理好田地與心情,終得穀雨豐收滿地!



      ▎夏:熱浪來襲,烈烈日頭辛勤耕作

      頂著烈日瘋狂施肥撒種搶收作物,熱到中暑、累到咪咪冒冒,

      大聲地唱著我問天,為什麼偏偏是這種日子要大量工作啊!

      只好煮些涼涼的東西犒賞自己:蕎麥麵、涼粉涼糕、流水麵,誕生!



      ▎秋:百花盡殺,萬物蕭條唯我豐收

      萬物蕭條的秋日,文人騷客無限悲秋時,

      只有農夫滿面春風的在金色穗浪中迎接豐收,

      哪來那麼多傷春悲秋?農夫在一望無際的麥田稻浪中收割著,

      每割一下全家就能飽餐一頓,沒什麼好藍瘦香菇的!



      ▎冬:冬眠時刻,只有人類忙著冬肥

      動物在秋天積極存糧或囤積脂肪過冬,冬天好窩在溫暖舒適的洞穴;

      人類也不例外,迎接完秋天的大豐收,再來就是該好好進補的冬天!

      從冬至湯圓開始,到臘八粥和年節間必不可少的大魚大肉大口喝酒,

      中間再穿插無數滋補的煲湯——人類不冬眠,人類忙著冬肥。



    本書特色



      本書從立春開始完整介紹二十四節氣。從天文科學上的意義到農民的耕作日程、民間風俗等,作者將二十四節氣拉進現代人的生活,在充滿科技與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中,帶領讀者找回屬於華夏民族特有的古樸與生活詩意。

    ?


     





    養護文化長城的根基(代序)





    節氣之首·立春

    喜雨初降·雨水

    春雷始動·驚蟄

    陰陽相半·春分

    詩的節日·清明

    生穀潤花·穀雨





    夏天來了·立夏

    冬麥將熟·小滿

    夏收時節·芒種

    日長之極·夏至

    溫風吹來·小暑

    極熱天氣·大暑





    涼風漸至·立秋

    熱節之尾·處暑

    天朗氣清·白露

    秋色平分·秋分

    菊有黃花·寒露

    冷霜初降·霜降





    冬信傳遞·立冬

    初雪飄飛·小雪

    冰封地坼·大雪

    一陽來復·冬至

    花信始來·小寒

    節變歲移·大寒



    後記



    ?









    養護文化長城的根基(代序)




      狄赫丹先生和我是多年的知交。我們不僅同是文字中人,抑且同對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上保育的傳統文化,因血肉連繫而有入骨的了解。我們涵泳其中冷暖自知,對傳統文化具有理性認知。在此基礎上,對文化有脈脈的溫情與深深的敬意。



      最近,赫丹先生傾情創作,完成了一部關於中華農耕文明特有的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專著。這部專著,不是那種蒼白乾癟的知識堆砌,更沒有賣弄文采的掮客把戲。行文中滿是溫馨的生活記憶和深切體悟,筆觸優美,情感真摯,詳盡介紹並熱烈稱頌有關傳統文化的精彩作品。



      近代以來,繼日本脫亞入歐改用公曆之後,自民國起師學日本,易服改制,發布政令,採用了公曆紀年。西元一月一日,定名「新年」,稱作元旦。中國人過了數千年的「年」,改稱「春節」。



      所謂西元,以基督教傳說的耶穌生年為起始元年。堂堂大中華,文明古久,史籍明確紀年連綿不絕至少有三千年,何以要屈從奉行他國他人紀年法?老百姓管不了那麼多,政令下達,誰也無可如何。中國採用公曆紀年,說來已然使用了一百多年,大家也就漸漸習慣了。況且,中華文明胸襟開敞,有容乃大,吸納容涵,公曆紀年又可方便國際交流,彷彿世界大同能見一斑。



      但一百多年過去,公曆年任他叫作元旦,中國年任他改稱春節,億萬華人過年,在心理上和事實上,在習俗上和文化上,過的還是傳統的年。沒有政令號召,也沒有政策鼓勵,沒有倡導振興,也沒有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保護,中華傳統,年味不改。僅此一例,足以見出中華文明的浩瀚博大、厚重強韌。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是唯一數千年不曾斷裂的偉大文明。她不是博物館裡的珍藏,她不是滔滔萬言的高頭講章,她是從遠古流淌至今的文明之河,她是滋生滋育的文明母體。她經歷過人類文明史上最酷烈的考驗,她經受過異質文明的衝擊、擠壓和滲透。是中華文明養育的億萬老百姓,自覺不自覺地堅守了這一文明。億萬人的堅守,築成了永遠堅不可摧的中華文明的長城。



      西元紀年,大家約定俗成叫它是陽曆年。陽曆,或曰「洋曆」,當然是太陽曆。以地球公轉繞日一周為一年。但因之又將中華之年稱作了「陰曆年」,這便是一個巨大的誤會了。



      相對於太陽曆,純粹的太陰曆是有的。比方伊斯蘭教國家所採用的「哈吉來曆」。太陰曆以月球公轉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即嚴格的朔望月。說到朔望月,中國人使用了數千年,簡直是太熟悉、太親切了。



      朔望月,初一完全看不到月亮,而十五一定是滿月。月亮懸象於天,老百姓對於一個「月」,因之有了最直觀的概念。



      一個月當中,和月相有關的紀日俗諺俗語有很多。比如「初三初四,月牙挑刺」、「初八是弓,十五是餅」、「十七十八,人定月發」、「二十數二三,天明月正南」、「二十四五,月亮上來雞吼」等等。



      一個朔望月,月亮環繞地球公轉一周,實際時間是二十九又半天。



      一年十二個月,一年的天數便是三百五十五天左右。上面所說的太陰曆如哈吉來曆就是這樣的。但如此一來,太陰曆的年,比起太陽曆的年,每年要相差十天左右。大致三年,便要相差一個月。



      因之,伊斯蘭教國家過年,有時就過在了夏天。



      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托舉起的古老輝煌文明。如果純粹採用太陰曆,一定會造成四季紊亂,違背「春耕秋收」的農時節令,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堯之時,十日並出」,可能說的便是這樣的災難。「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遠古神話,反映出的或許正是一場偉大的曆法變革。



      偉大的先民聖賢,日影測竿,確定了冬夏二至,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從冬至陰極陽生到夏至陽極陰生,正是一個嚴格的太陽年。一個太陽年,劃分出與農耕生產密切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極具代表性的象徵。



      太陰曆與太陽曆如何使之有效的統一起來?天才的先民使用了「置閏」之法。十二個朔望月下來,一年要比太陽年少大約十天,差不多三年會少一個月,耳熟能詳的「十九年七閏」,說的正是置閏的規律。依照太陽年的嚴格而四季分明的週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系列農耕活動,則運用二十四節氣來分割掌控。



      既嚴格採用了月相分明的朔望月,又嚴格遵奉了二至限定的太陽年,全人類唯有我們的夏曆——從夏朝就開始使用的曆法,是最科學的曆法。中華文明,天人合一,她是東方偉大的理性精神之體現。



      迎送了一個個中華年,我們的成長刻滿了年輪;年年經歷二十四節氣,我們時時沐浴著華夏文明的恩澤。我們是中華土著,我們來自民間。這是我們的命定,更是我們的幸運。



      中華文明滋養了我們,回饋與養護我們的母體文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狄赫丹先生寫出這樣一本著作,令人感奮,帶給人信心。



      文化長城哪怕僅僅剩下一段殘牆,在那根基上長城都將能夠重建。況且,我們的文化長城巍巍不倒,她的生生不息的子民正在奮力添磚加瓦。



      是為序。


    張石山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