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團體諮商與治療: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4版)

團體諮商與治療: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4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438248
吳秀碧
五南
2023年3月10日
250.00  元
HK$ 237.5  






ISBN:9786263438248
  • 規格:平裝 / 596頁 / 17 x 23 x 2.9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4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教育 > 教育心理











      本書最獨特之處,在於作者提出治療團體的歷程與階段發展的理論建構,以及團體整體(group-as-a whole)的理論基礎與應用。由於美國當前盛行的人際取向治療團體獨缺這兩個理論,因此對於受訓者和新手領導者在催化團體歷程的發展時,因無以為據,特感困難,而如何運用團體整體,也常感到困惑。本書的作者根據社會心理學的人際關係相關理論,建構一個五階段模式,並依此模式提出各階段的領導任務和策略,使領導者有所依循。而這個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理論的建構,與近年西方學者在團體歷程的實證研究相呼應。這一本書,正如推薦序三的學者所指出,可能是國內外關於團體諮商與治療相關書籍中第一本對治療的理論基礎做最詳盡探討、又完整說明實務執行背後理論依據的一本書。



    本書特色



      內容完整


      包含團體諮商的定義和性質的定位,人際與心理動力團體治療之基本假設,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之領導理論與方法,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成員與領導者相關議題,以及領導者訓練等重要內容。



      理論與實務兼具

      於理論的脈絡闡釋精闢,且在實務理路分析清晰,並有具體實例對照說明。無論對於有志從事諮商與治療團體研究者或實務工作者,都是值得典藏的一本書籍。



      融入華人文化

      由於團體諮商與治療屬應用心理學的領域,因此在方法與技術的創發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不容忽視。本書的立論雖為西學,由於融入華人文化的辯證,讓讀者可以感到貼近自己的經驗。

    ?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團體諮商與團體治療的關係 ??

    第一節 使用「團體治療」一詞的現況

    第二節 「團體治療」一詞出現的年代

    第三節 小團體模式的確立與團體治療

    第四節 團體諮商成為團體治療的領域

    第五節 討論與結論

    第二章 人際-心理動力團體諮商與治療的基本假設 ??

    第一節 治療團體為複合的現象

    第二節 社會性需求為人類行為的主要動力

    第三節 人格是人際動力的產物

    第四節 個人的問題多數來自人際

    第五節 團體整體如家庭星座

    第六節 團體治療方法可以內外兼具

    第三章 通用系統論與團體治療 ??

    第一節 小團體的性質與結構

    第二節 通用系統論引言

    第三節 整體觀

    第四節 相互依賴與互補

    第五節 結構

    第六節 團體的互動

    第七節 團體發展的循環和階段

    第八節 結語



    第二篇 團體的發展與領導

    第四章 團體中的治療關係 ??

    第一節 團體中的人際網絡

    第二節 領導者與成員的治療關係

    第三節 領導者進入成員關係的系統

    第四節 團體凝聚力的定義、性質和重要性

    第五節 團體中成員關係的發展

    第六節 結語

    第五章 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的原理 ??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團體歷程發展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諮商與治療團體的階段

    第四節 討論與結語

    第六章 非結構式團體的歷程領導通論 ??

    第一節 非結構團體的性質

    第二節 非結構團體歷程的議題

    第三節 螺旋模式的歷程領導

    第七章 團體前期的領導 ??

    第一節 團體前期主要的領導任務

    第二節 團體初期的領導策略

    第三節 社交階段的領導與第一次聚會

    第四節 連結階段的領導

    第五節 共享關係階段的領導

    第六節 討論與結語

    第八章 團體後期的領導 ??

    第一節 團體後期歷程的領導

    第二節 互助工作階段的領導

    第三節 收穫與結束

    第四節 結語

    第九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一) ??

    第一節 領導者的自我揭露

    第二節 五種有用的領導作為

    第三節 產生有意義的歸因

    第四節 團體的第一次聚會

    第五節 時機

    第六節 使用「我陳述」

    第十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二) ??

    第一節 重構

    第二節 提問與探問

    第三節 以家族為本的團體技術

    第四節 角色扮演

    第五節 角色轉換技術與空椅技術

    第六節 使用活動

    第七節 閱讀治療方法

    第八節 促進成員互動



    第三篇 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

    第十一章 此地此時 ??

    第一節 此地此時在團體治療的意義

    第二節 此地此時的運用

    第三節 歷程闡釋

    第四節 回饋與歷程闡釋

    第五節 結語

    第十二章 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

    第一節 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第二節 投射性認同的功能與過程

    第三節 投射性認同作為要求關係的不適應手段

    第四節 投射性認同與團體歷程

    第五節 團體中投射性認同的處理

    第六節 領導者成為投射性認同的對象

    第十三章 代罪羔羊 ??

    第一節 代罪羔羊的意義

    第二節 代罪羔羊與失功能家庭

    第三節 代罪羔羊的產生

    第四節 代罪羔羊的功能

    第五節 團體中代罪羔羊產生的時機

    第六節 領導者的議題

    第七節 預防與處理團體中的代罪羔羊

    第十四章 團體中的衝突 ??

    第一節 團體中衝突的意義與衝擊

    第二節 團體衝突的原因

    第三節 衝突的處理

    第四節 結語

    第十五章 矯正性情緒經驗 ??

    第一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意義與性質

    第二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治療的三個歷程

    第三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治療方法

    第四節 團體歷程的矯正性情緒經驗治療

    第十六章 團體的支持環境 ??

    第一節 支持

    第二節 傾聽

    第三節 同理心

    第四節 回饋



    第四篇 團體成員與領導

    第十七章 團體成員 ??

    第一節 成員的性質

    第二節 團體的大小

    第三節 選擇與準備成員

    第四節 團體成員的組成

    第五節 成員的角色

    第六節 成員的行為

    第七節 結語

    第十八章 團體領導者與領導 ??

    第一節 有效領導者的特質

    第二節 領導者的任務與功能

    第三節 領導團體的主要能力

    第十九章 聯合領導 ??

    第一節 聯合領導的意義與模式

    第二節 聯合領導的益處與缺失

    第三節 聯合領導者的組合對於團體的影響

    第四節 聯合領導者的關係

    第五節 聯合領導者的溝通與合作原則

    第六節 結語

    第二十章 領導者的訓練與督導 ??

    第一節 體驗性團體的重要性

    第二節 體驗性團體的類別、訓練價值與限制

    第三節 體驗性團體訓練效果的提升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





    再版序



      一本撰寫較為嚴謹的書,尤其以建構與論述核心理論的書,若需要修訂,一定有必要的理由。Yalom的《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那本書在1968年開始動筆,以論述治療因子為核心內容,於1970年第一版問世。自1975年的第二版出書之後,便於每10年修訂一次。需要修訂那本書的理由,正如Yalom在第五版修訂時所言,有兩項主要任務:不只在呈現現代的方法,準備學生可以到當前的工作場域服務,而且也要保留在這個領域累積的智慧和技術。此外Yalom相信即便不同的團體治療理論和模式,在產生治療效果上,很顯然有相似的治療因子,所以在他那本書的第五版仍舊保留以論述那11項治療因子為主。筆者所著《團體諮商與治療》這一本書,自2014年秋開筆,在2017年2月第一版上市,觀諸美國在諮商與治療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對於治療因子的論述,似乎當前還是沒有人能超越Yalom書中所列的11項治療因子,因此筆者在個人這本書本次的修訂,依舊維持與第一版相同,不在這本書論述治療因子。



      由於各種的治療團體都使用小團體,不只都運用成員互動與團體動力,也與團體治療因子有同樣的道理,筆者相信各種治療團體都有相似的團體發展之基本歷程。近年美國團體治療領域的學者開始越來越注意到團體中人際層面的重要。在治療關係揚棄傳統精神分析對於保持中立,不透明和不涉入,以誘發移情的過度重視,而強調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真實的治療關係對於療效的影響。在團體治療方面,筆者認為所謂的治療關係即凝聚力,除了治療師與個別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應該包括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係,所共同形成的團體凝聚力。在實徵研究,不只已經指出凝聚力為產生療效的核心因子,在治療團體的歷程方面,實證研究也發現:在團體前期,成員的興趣主要聚焦在人際互動與關係;到了團體後期,成員的興趣則轉為聚焦在問題的工作。從近年的研究發現,支持了筆者所提出有關團體凝聚力的概念和定義建構之重要,以及對於團體發展和階段原理的建構與各階段領導任務的觀點。然而,觀諸美國學者的團體書籍,在團體發展和階段的原理依舊無著,影響學生的實務訓練至鉅。由於團體凝聚力,以及團體發展與階段原理的建構十分重要,攸關作為選擇與確立領導任務與策略的依據。因此本次修訂時不只保留有關凝聚力的概念與定義,以及團體發展與階段原理等之建構。同時,也引入2017年以來有關團體歷程的實徵研究,以支持筆者在理論的建構。



      不過在這本書的第一版第四章「團體凝聚力的定義與概念」,有關凝聚力的論述,由於涵蓋從源起至晚近對於凝聚力的概念發展和研究,因此似乎比較詳細而適合從事治療團體研究者的需要,對於實務工作者可能主要在凝聚力的具體定義,以便了解在團體前期催化團體發展的方向與目標。由於筆者確定凝聚力的概念和具體定義,同時認為凝聚力不只是核心的治療因子,也是團體中具有治療功能的關係。因此,本次修訂時決定刪除第四章,而加以簡化,並納入第五章「團體中的治療關係」,成為其中的第四節。至於第二章「小團體與團體治療」,由於有關小團體的定義與性質等議題,常見於團體動力學,而在台灣的諮商相關系所,這一門課程也逐漸普遍,所以將這一章刪除,僅介紹小團體在治療團體實務的運用須知,並納入第三章「通用系統論與治療團體」,成為其中的第一節「小團體的性質與結構」。



      於刪除第二和第四兩章之後,增加了新的第一章「團體諮商與團體治療的關係」,以及第二十章「領導者的訓練與督導」。原因在於,反觀臺灣推動團體諮商近五十年,在團體諮商這個領域的發展,近年似乎越來越少有非結構式團體的推展。Yalom對於美國團體治療領域的發展,在未來的憂心,便是越來越多的臨床治療師使用操作手冊,按表操課,趨向領導者中心的方法,也不重視團體動力。他認為治療師可以提供當事人更好的服務,卻被治療師以省時省力的方法所取代。臺灣在教學和訓練方面,重視團體動力的非結構式團體原本就尚未普遍,若跟隨美國的趨勢,則更令人擔憂。其次,在美國始於1930年代的團體諮商,隨著社會進步,影響了學校和社區需求的變化,團體諮商已經從沒有治療理論為依據,僅用以協助學生作生涯決策和生活問題解決,演進到1970年代起被歸類為團體治療的一種,並規範了領導者需要具有專業訓練背景,能運用團體動力,以協助正常人改變與成長的方法,而且已經不限於使用在學校,而廣泛應用在社區,以及醫護和矯治機構,以協助不同需求的對象。然而,臺灣自1970年代推動團體諮商以來,多數的治療師對於團體諮商的定位,依舊十分模糊,甚至對於團體諮商與團體輔導的概念混淆不清,不利於這項專業服務的發展與推廣。所以,對於團體治療的定義、演進與分類的介紹實有必要,以建立對於各種治療團體的正確認識,因此本次修訂乃增加了第一章。最後,既然團體諮商與團體輔導不同,並不是心理教育團體,而是具有改變和發展功能的治療團體,強化團體領導者的訓練與督導便有必要,所以增加了第二十章,以便說明晚近在美國有關諮商團體領導者訓練的趨勢,並介紹筆者創發的訓練模式,以分享諮商師教育者和團體治療訓練者。

    自本書第一版至修訂版完成期間,心裡有很多感恩和感謝。最感恩的是,受到就讀碩士時團體諮商課程James Trotzer教授強調治療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需要理論的啟發,以及就讀博士時團體諮商實驗室課程David Welch教授的精湛督導,筆者方有這本書的團體歷程階段理論之創發。其次,要感謝的是學界長期支持的友人,蕭文教授、程小蘋教授和王麗雯教授等,對於筆者的鼓勵與惠賜推薦序。最後,特別感激外子謝廣教授在筆者多年忙碌的學術生涯,背後的支持與實質的協助,在本書第一版校對期間筆者因病住院,外子不辭辛勞照顧之外,還協助校對工作。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完成了個人著書的興趣,特此一併致謝。


    吳秀碧?? 謹識




    其 他 著 作
    1. 失落、哀傷諮商與治療(2版)
    2. 團體諮商與治療: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三版)
    3. 失落、哀傷諮商與治療 : 客體角色轉換模式
    4. 團體諮商與治療(2版):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
    5. 團體諮商與治療: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