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39037
白小良
時報出版
2023年6月13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3539037
  • 叢書系列:CARE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x 1.3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RE


  • 醫療保健 > 飲食保健/瘦身 > 營養學











    營養觀念、生活習慣、慢性病保健、心理健康

    旅美營養專家寫給年長者的健康全書



      年長者所需營養素、推薦飲食法,圖文表格全解析!

      想要老得比別人慢,8種一定要戒除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各種慢性疾病怎麼吃?

      憂鬱症、認知障礙,心理健康如何用吃來改善?



      活得久,更要活得健康!

      只要「吃對、多動、睡好」,健康到老一點也不難!



      臺灣預估2025年65歲人口將超過20%,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據統計,只要壽命達到65歲,平均可再活19.3年。醫療技術進步,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然而延長的究竟是疾病纏身的時間,還是健康的老後,其實與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身體衰老並不完全與年紀增長同步,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會加速老化,例如壓力、過量的糖、炎症過程中釋放的活性氧等。雖然歲月的流逝不可逆,環境的變因卻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只要擁有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使邁入老齡,仍有很大的機率可以維持身體機能健康。



      旅美博士白小良將44年的營養知識,以及自身於生活中的健康實踐,整合成本書;告訴大家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好的生活品質,老後才有尊嚴。書中收錄各種科學延緩老化的知識與觀念,包括正確的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常見疾病所需的營養保健,並介紹飲食與疾病預防及改善,還有與情緒間的密切關聯。從身到心,全面守護年長者的健康!



    名人推薦



      朱為民? 臺中榮總家庭醫學科主任

      林靜芸?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楊宜青? 成大老人醫院籌設營運處 高齡教育組組長

      ──專文作序



      李若綺?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高愛倫? 暢銷作家

      許自齊? 馬偕紀念醫院直腸外科醫師/教授

      郭素娥?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謝惠敏? 臺中榮總營養室主任

      魏大森?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部 主任醫師/教授

      ──健康推薦



      ※推薦人依姓氏筆畫排序



      「老」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但選擇如何老是自己的權利。作者有多年營養師的經驗,透過健康的飲食與運動,及自己的親身經歷,讓讀者瞭解如何達到較佳的身心狀態,生活只要有一點點改變,就有機會延緩老化。這是一本你我生活的參考書,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郭素娥?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



      白老師一股腦的將其生命智慧與教育的堅持展現在書中,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複雜的人體代謝作用,提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法,讓年長者擁有更營養、健康、活躍的生活,是當自己與家人邁入高齡時,必讀的好書。──謝惠敏? 臺中榮總營養室主任



      白博士是位傑出的營養學家,她以高度的專業知識和精彩的生活體驗,提供大家實現健康老化和享受黃金歲月的智慧途徑,生理、心理、社會層次面面俱全,深入淺出、立論精闢,值得一再品讀!──魏大森?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部? 主任醫師/教授







    ?


     





    推薦序

    前言? 有尊嚴的享受人生第四階段

    ?

    Part1 步入花甲之年的自我認知

    1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課題??

    2 衰老和老化?

    3 如何延緩老化??

    4 增加健康品質的飲食法??

    ?

    Part2 年長者如何活得更健康?

    1? 年齡增長更要注意營養攝取??

    2? 維持正常生理狀態需要多少營養素??

    3? 年長者該瘦一點,還是胖一點??

    4? 8種加速老化的不健康生活行為??

    5? 適度運動可延緩34種慢性疾病?

    6? 年長者更需要戒菸??

    7? 年長者的隱性成癮──酗酒??

    8? 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和濫用藥物?

    9? 藉由飲食改善睡眠障礙??

    ?

    Part3 年長者常見疾病認識與保健

    1? 關節炎是年長者的頭號健康問題??

    2-1 比起心臟,血管健康更為重要?

    2-2 血管健康:一氧化氮?

    2-3 血管健康: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2-4 血管健康:高血壓?

    3? 糖尿病最好從前期開始重視??

    4? 吃得正確延緩癌細胞生長??

    5-1 年長者禁不起跌倒??

    5-2 跌倒骨折的危險因素之一:骨質疏鬆症??

    5-3 跌倒骨折的危險因素之二:肌肉衰減症??

    6? 如何用飲食增強免疫力??

    7? 口腔狀況直接影響年長者的健康

    8? 能改善視覺功能障礙的營養素??

    9? 慢性便祕的影響?

    ?

    Part4年長者心理及認知健康

    1? 憂鬱症

    2? 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

    3? 孤立與孤獨感??

    4? 有限財務下如何吃得更健康?

    ?

    結語??

    ?





    書評



    有營養,才有健康

    ──林靜芸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我是整形外科醫師,西元1978年起在馬偕醫院任職12年。我的兒子及女兒分別在1978年及1979年出生。我雖然人在醫院上班,總覺得耳朵隨時聽得見嬰兒的哭聲。那個時代的馬偕醫院是全臺灣出名的脣顎裂及燒燙傷收治醫院。所謂脣裂是先天嘴脣裂開無法閉合。脣裂幼兒3個月大時會進行第一次手術修補,9個月大時做第二次整形。小小人兒手術及麻醉當然有風險,對醫師而言最大的挫折卻是好不容易縫合的傷口,術後不肯黏連,在娃娃哭時完全裂開。



      當時院方規定家屬不能陪伴病童,將小嬰兒託付給醫院的父母親,只能在脣裂手術縫合之後來探視。那些來探望的父母們,雖然滿懷對孩子的愧疚與不捨,但只要手術順利,他們的臉上就會充滿了希望;如果傷口不幸裂開了,手術失敗,孩子的前途無望,父母彷彿又被宣判了一次,滿心的無助與彷徨。



      那時的我喜歡上班,卻自覺愧對兒女,有空就去嬰兒病房幫忙。剛開始以為傷口裂開是因為常哭,所以想盡辦法讓小孩少哭。觀察一段時期發現,活動力低、少哭的孩子傷口也可能不癒合。嬰兒室待久了,我的結論是肯喝奶、大便正常的嬰兒癒合最好。



      我應該是在那段時候認識本書作者白小良老師,她當時是馬偕醫院營養部的營養師,非常熱情。我拜託她查詢餵食的相關資料,她給的回答經常多過我問的範圍。當年的兔脣在增進病人營養之後,併發率降低。其他燒燙傷、口腔癌、意外創傷的病人也在注意營養的大前提下加速復原。我後來主編馬偕醫院的脣顎裂手冊,也邀請白老師來撰寫營養部分。



      離開馬偕醫院之後,我涉獵較多的美容手術,對於營養的重要尤其印象深刻。營養好的人才有可能健康美麗,營養不好的人,再多的醫美也無法彌補,而近年尋求醫美的老人、慢性疾病的人增加,術前以及術後補充營養對於傷口癒合尤其重要。



      也因此在分別將近40年後與白老師重逢,聽到她已出版8本書,我一點都不意外。營養學對於「自認懂吃」的華人特別重要,何況白老師是此中最熱心助人、好學不倦、與人為善、樂於教學的專業人士。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介紹「老化」的課題,所謂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世代,面對年老的挑戰,必須控制慢性病,不斷學習延緩衰老,積極面對老化。



      第二章講年長者如何活得更健康,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營養,營養不良可能導致免疫系統減弱、增加感染風險、傷口癒合不良、肌少症、骨質疏鬆、提高住院率、增加死亡風險、心理和情緒失調。



      第三章介紹年長者常見疾病認識與保養,詳細解釋各類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骨質疏鬆、免疫、口腔、視力、便祕等等的營養相關問題。



      第四章特別介紹年長者心理及認知相關問題。近年來的研究,「吃」與心理、認知息息相關。作者鼓勵依生理的需求而吃、充足進食時間、勿過度飢餓、吃真正的食物、進食時一心一用、創造與親友共享食物的機會。



      本書除了豐富的營養學以外,還介紹許多抗老化的科學,我個人讀了之後,增加許多相關知識,希望有更多的讀者也能閱讀這本好書,在抗老的路上得到助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