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尼根以三個核心問題──「心智問題」、「知識問題」、「形上問題」-來演繹出《洞察》全書的脈絡.「心智問題/ Gnoseological Question」主要被回應在《?察》的前十章的?"郎尼根以三個核心問題──「心智問題」、「知識問題」、「形上問題」──來演繹出《洞察》全書的脈絡,「心智問題/ Gnoseological Question」主要被回應在《洞察》的前十章的行文內,可見於幾年前所出版之《郎尼根的認知理論──《洞察》卷一釋義》。
《郎尼根論存有視域──《洞察》第十一至十三章釋義》探討企圖化解接踵而來的「知識問題/Epistemological Question」。「知識問題」:「認知中為何有如此的步驟產生?」郎尼根的回應是:因為有「認知者」在向「存有視域」開放,二者間的符應遂造就成「客觀義」,其中重點略述如下:
「認知者/ Knower」──人是「認知者」,他不單認知外物,且意識到自己在進行認知,在求知中肯定自己為「認知主體」。
「存有視域/ Horizon of Being」──人並非是一個封閉的獨我,相反地、他是身處世界,意向著萬事萬物的整體,總稱為「存有視域」。
「客觀性/ Objectivity」──當「認知者」的認知內容「符應」著被認知的境界,則呈現客觀知識,邁向整全的真理。
再者,「認知者主體」因應著其「經驗、理解、判斷、抉擇」過程,而演繹意識上的延伸;也就是說,「主體」在「感性知覺」中孕育「經驗」、建構出「經驗意識/ Empirical Consciousness」;又在心智上產生「理解」、而成就「智性意識/ Intelligent Consciousness」;也藉合理「判斷」、而形成「理性意識/Rational Consciousness」;更透過對善惡的「抉擇」、而自我塑造為「理性自覺意識/ R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