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巫文化人類學──巫醫對話:動態三維×類比思維×文化因緣×風水批判,由崇拜到審美,追尋原巫文化的轉嬗

中國巫文化人類學──巫醫對話:動態三維×類比思維×文化因緣×風水批判,由崇拜到審美,追尋原巫文化的轉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78944
王振復
崧燁文化
2024年1月10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3578944
  • 規格:平裝 / 222頁 / 17 x 23 x 1.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人類學/民族學











    凡是知識與科學不能到達的地方,

    那裡就大有巫術的用武之地──



    巫術,確實是知識、科學的史前替代,

    或者說是對於人類的一種有趣而出於無知的懲罰。



      ▎中國巫文化的文化哲學

      中國原巫文化的氣、道、象問題,可以稱之為巫之氣、巫之道與巫之象,且三者相互蘊含。其一,這裡所說的「氣—道—象」這一動態三維結構,三位一體又各自具有自己的場域;其二,這一人文結構的文化內涵關係到美,卻不是一個美不美的問題,首先是巫與巫學的問題;其三,中國巫性的「氣—道—象」的文化哲學,自始至終打上了巫與巫性的文化烙印,它實際是「巫氣—巫道—巫象」蘊含於一體,又各自具有文化哲學的品格,換言之,它是以巫、巫性之相繫的範疇為主體與主題的。



      ▎中國巫文化的人文思維方式

      思維方法或曰思維方式問題之所以顯得如此重要而且相當煩雜,是因為思維方法(方式),是人類文化或者一個時代、民族文化思想的思考方式與致思過程,而且它直接就是思想存在本身。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思維方式及其邏輯、推理與判斷等,決定了思想的品質與品格、結構與功能。思想與思維是不同層次的兩個問題,相對於思想而言,思維是更具有深度的、隱在的,也顯得更為重要。而中國巫文化的思維方式,主要是類比。



      ▎巫、醫的人文親緣與「對話」

      人類各氏族、各民族,都大致經歷過以巫測病、治病,而巫、醫不分的漫長歲月,也才有可能將真正能夠治病的知識、科學「喚上前來」,使得醫療知識、技術,從此代替了長期硬充為治病「偽主角」的巫術的地位。可是,醫療知識與科學理性的成長,並不意味著關於巫術治病的方法從此徹底的退出人類的歷史舞臺。



      ▎從巫性崇拜到詩性審美

      巫性的靈與靈的巫性走向詩性審美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巫性文化的歷史和人文機制,早已孕育與蘊含著原始詩性審美的人文根因。它是由「巫」向「史」轉遞的一個重要構成,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群體人性、人格,從必受原始巫文化的種種牽累、強制與不自由,到本在的獲得一定意義的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風水」的理性批判

      風水的又一別稱,叫做「地理」。典出《易傳.繫辭上》。所謂「仰以觀乎天文」,是天文學的原始;「俯以察於地理」,是地理學的原始,但是它們原本都屬於巫文化範疇。風水還有一個別稱,稱為「陰陽」。這一風水別名,較為流行於元代之後,典出於先秦。古人迷信,以陰為凶,以陽為吉。所以陰、陽二字的本義,本與風水有關。難怪後代風水術稱為陰陽術,風水家稱為陰陽家。風水還有其他別名,如相宅、相墓、圖宅、卜宅與青烏等。



    本書特色



      從「巫之氣」、「巫之道」到「巫之象」,書中分析了巫術背後的哲學和文化基礎、巫文化下的人文思維方式,以及巫和醫之間的連結。另外,由原始巫性崇拜轉向詩性審美、對「風水」的理性批判等皆有詳細闡述。附錄中探討了與巫相繫的神及作為宗教「文化之母」的巫術。豐富內容與詳盡解析使本書成為巫文化領域的權威之作。

    ?


     





    七章 中國巫文化的文化哲學



    第八章 中國巫文化的人文思維方式



    第九章 巫、醫的人文親緣與「對話」



    第十章 從巫性崇拜到詩性審美



    第十一章 「風水」的理性批判



    附錄一 巫文化考釋



    附錄二 與巫相繫的神



    附錄三 巫術:宗教的「文化之母」



    主要參考書目



    代後記



    ?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巫文化人類學──神靈之間:神話圖騰×神鬼與靈×巫術禁忌×心靈感應,由傳說到考古,追尋原巫文化的現象
    2. 周易文化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