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正統到異端:祝由科的歷史

從正統到異端:祝由科的歷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77916
林富士
三民
2024年7月10日
210.00  元
HK$ 189  






ISBN:9789571477916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2 x 23.2 x 2.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作者林富士教授逝世三周年紀念

      ★傳承自上古咒術療法的「祝由」,為何從正統醫學轉為「異端」?

    ?

      ◆起源於上古咒術醫療的祝由,是後世符咒療法的起源?

      ◇曾為正統醫學之一,卻被視為招搖撞騙的騙術?

      ◆令人嘖嘖稱奇的療效,究竟是真還是假?

    ?

      在未有系統性醫學的時代,難治疾病常被視為因鬼怪作崇而生,因此多以禁鬼驅疾等法術作為醫治手段,使用咒術療法為核心的「祝由」,即是在此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祝由神祕的術式、奇妙的效果,不僅吸引眾人爭相求治,也被官方列為正統醫學之一。但隨時間進展,祝由不僅被官方除名,也漸被視以術愚人的騙術;祝由的形象與地位,為何會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轉變?



      【是正統,還是異端──祝由的歷史起伏】

      傳承自上古咒術療法的祝由,自先秦時代便通行於民間,並在隋代被納入官署,成為正統醫療體系的一環。但祝由嚴苛的鍛鍊方式,以及士人對療效的質疑,使其面臨人才短缺、遭官方除名的困境;與此同時,民間藉由「祝由術」惑眾斂財之例接連發生。原為正統醫學之一的祝由,竟轉為誣民惑眾的騙術,如此巨大的轉變,是社會變遷使然,還是政治角力下悲劇?作者以豐富文獻、嚴謹考證,追溯祝由的歷史脈絡、梳理咒術療法的形象流變,完整詮釋祝由於千年歷史中的起落史。

    ?

      【從醫學、社會、宗教等多重視野,全面剖析「祝由」】

      除了考證祝由的歷史淵源及相關文獻,本書亦從醫學、社會,以及宗教等多重角度切入,探究各朝代對祝由的態度、剖析傳統醫學社群對祝由的觀感,並蒐羅近代中國祝由科醫者以符咒、符法行醫之實錄,不僅重現祝由的神祕面貌,更為後世研究留下珍貴史料、拓展新視野。期盼讀者能從中見證祝由從「正統」到「異端」的歷史進程,一同認識源自上古時代的「神乎其技」。



    專文推薦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誠摯推薦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貞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張 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康 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元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

      蘇奕彰|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 杜正勝

    推薦序 李豐楙

    編輯說明 陳藝勻



    導 論



    一、被忽視的歷史

    二、被刪除的記憶�技藝

    三、探索之必要



    語言的歷史──「祝由」釋義



    一、辭典的定義

    二、經典的注疏

    三、「祝說病由」析論

    四、現代文字學與語言學家的看法

    五、結 語



    科目的歷史──宋元明清的醫學科目



    正統的範式──官方「祝由科」的內涵



    「祝由科」醫學文獻及其傳習

    「祝由」醫學與道教的關係──以《聖濟總錄•符禁門》為主的討論

    試論《聖濟總錄》的編者



    傳統醫學社群的聲音──醫者與士大夫對於「祝由科」的態度



    一、引 言

    二、隋唐至兩宋時期(西元六至十三世紀)的主流聲音

    三、元明時期(西元十三至十七世紀)的多元聲音

    四、清代(西元十七至二十世紀)的褒貶

    五、結 語



    ?清代民間祝由科的醫者群像──傳統文獻的描述與刻畫



    一、引 言

    二、「祝由科」醫者的醫療事例

    三、「祝由科」醫者的人群特色

    四、祝由術與對治之病

    五、結 語



    神乎其技──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一



    一、引 言

    二、祝由科醫者的醫療活動

    三、祝由科醫者「人群學」分析

    四、結 語



    騙術與邪術──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二



    一、引 言

    二、負面新聞中的祝由科

    三、輿論對於祝由科的批判



    雜揉與堆疊──民間祝由科文本的「後設資料」



    一、引 言

    二、祝由醫者與宗教人士的「祝由書」

    三、專業醫家與士人的「祝由方」

    四、結 語



    ?結 論



    一、誰是祝由?浮浮沉沉的技藝

    二、誰主浮沉?宗教、醫療與政治的糾結

    三、誰是主體?痛苦、無知與絕望的病人



    附 錄





    ?





    編輯說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級研究人員 陳藝勻




      作為一名歷史學者,業師林富士先生常以巫者自況,認為歷史學家的角色在現代社會中如同「薩滿」(shaman),捨離自身遨遊異界,將他界的景象、知識轉知此界,是一名「溝通者」。若論巫者的特質與任務,是關懷人類的生命困難與痛苦,從事「史」、「醫」、「祝」三個面向的工作,此亦符應了富士老師的學術研究:以中國宗教史為主軸而展開,兼及醫療史、疾病史和文化史,探詢人應對苦難之道的古今之變與群體差異, 其中投入最多心力的是探討疾病(瘟疫)帶來的衝擊,以及宗教和醫療方面的回應。先生從疾病與身體的角度切入,觀察兩者之間的交會處,讓「宗教醫療」在醫療文化史領域中成為一個受到矚目的課題。



      「祝由」研究,源於先生在多年研究中國宗教史的過程中,發現任何宗教想要在中國社會中立足、發展,都必須能滿足「醫療」上的需求,而事實上,無論是大規模的瘟疫,抑或是個人肉體的病痛,或是精神方面的失常,乃至於群體或個體心理上的恐慌與憂慮,中國人也習於尋求宗教人物的救助或巫術性的治療,其中「符咒」便是常被使用的醫療方法。因此,先生將「符咒與醫療」作為貫穿古今的通史式專題研究課題之一(其他三者為巫覡、檳榔、精魅), 先後以「中國治病符之研究」(2007.8-2010.7)、「『祝由科』興衰考」(2016.8-2019.9) 為題,執行科技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期能系統地探討中國治病符咒的起源與發展過程。由於治病符在中國社會中曾廣為各種宗教人物以及部分醫者所運用, 歷代留存至今的治病符, 散見於醫學典籍、敦煌文獻,與道教、佛教等宗教文獻和考古文物中。面對龐雜的資料,先生遂先著力於中國醫學中的「祝由科」,探討咒術療法在中國醫學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盛衰興亡的變化。與此同時,發現到醫書所收錄的大量治病符與道經經典所載者有高度相似性,於是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與王祥安博士協助下,於2020年啟動「道藏圖像資料庫」建置計畫,凡道藏所載之圖像,不論類型、目的或內容,均予以擷取、著錄、建檔,希望藉由建立基礎資料庫並數位人文研究方法,透過治病符咒(圖像)延展醫學與宗教相關問題的探討。此構想由史語所林聖智研究員和王祥安博士續成,2023年得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研究創新計畫補助,執行「符圖與醫療之數位人文研究」,初步完成宋元時期的「道教符圖資料庫」,為宗教與醫療史研究或是道教研究帶來嶄新且具突破性的取徑。



      祝由的出版計畫,是富士老師罹病後工作清單中的首位,書稿主體也大多完成於2020年前後,另有〈「祝由」釋義:以《黃帝內經•素問》為核心文本的討論〉(2012)和〈「祝由」醫學與道教的關係:以《聖濟總錄•符禁門》為主的討論〉(2013)兩文。書稿目次曾於2021年1月於史語所講論會中,與〈神乎其技: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一〉同時發表,以「語言的歷史」、「科目的歷史」、「正統的範式」、「傳統醫學社群的聲音」、「近代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等章節安排,完善關於祝由科興衰史的構想。整體內容不僅悠遠綿長,貫通上古到近代,同時也是跨領域的,從語言、思想、醫學、制度乃至社會形象;另一方面,透過祝由多元形成過程的闡述,先生也展演了如何做「小歷史」,包含思考與方法。



      編者謹遵先生留下的構想與理路整理書稿,編纂過程有賴張瑜庭小姐細心校定。此書之出版,得力於史語所李貞德所長、陳熙遠研究員與蕭遠芬小姐的奔走規劃。若先生執筆為序,定當致上感謝之意。於今年(2024)完成此書的編輯出版,相信對先生而言也別具意義。先生曾言,受業於杜正勝院士以來,未曾錯過其給予的溫暖、愛護、指點與鼓舞。時值《眉壽與長生》再版之際,謹代先生藉此《從正統到異端:祝由科的歷史》一書,從「疾病與醫療」的角度回應關於生命的理解與實踐,同時,敬賀杜老師八十壽誕。



      最後,古代巫者之為醫,不是只有開藥或施術,其以身祭天,用言行為社會大眾帶來平安,也是一種醫療,不啻為「大醫王」。從學先生二十餘年的時光中,師無論在身膺學術重擔時,在遭逢親友相繼離世、乃至罹病等種種困頓苦厄之際,始終謹慎勤懇地投注在研究工作上,以身教導處事之則;面對我們各種研究、工作、或生活的疑難,總是放下自己的身心艱難,以智慧開解、醫治了茅塞之心。師治學嚴謹,弟子總兢兢業業以對,然心中感激與孺慕之思實難以言表。富士老師作為溝通古今的「巫者」,遇事不疑無懼、勇於承擔的智慧、面對生死的豁達,「施無畏」,始終以光照引領著我們的學思與立身。



      自己亮了,世界就有光。(林富士2003年4月19日)


    弟子 藝勻 謹識

    西元2024年5月22日,小滿,寫於史語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