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唐人近體詩選講(上下)

唐人近體詩選講(上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519463
陳文華
台灣學生書局
2024年7月01日
333.00  元
HK$ 283.05  






ISBN:9789571519463
  • 規格:平裝 / 798頁 / 17.3 x 23.6 x 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本書為作者在天籟詩社講授古典詩詞之整理稿。以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所收唐人近體詩為主,並以臺北里仁書局版本之文字為依據。共講解七言絕句二十八題三十一首,五言律詩五十八題六十二首,七言律詩四十八題六十首,其中配合講解需要亦旁及其他詩篇。全書都八十餘萬言。



      作者在大學講授古典詩詞四十餘年,深感現代人讀詩往往不能直探古人之詩心,讀一首就只能瞭解一首。故賞析時重在讀詩方法,講究科學邏輯性的認知,期能感受古人幽微之涵義。又因天籟詩社提倡創作古典詩,講解時也重視創作方法,舉凡審題、用典、虛實、詩格筆法等等皆再三闡釋。不僅使讀者領會古典詩的精妙語言,亦可增加古典詩的創作能力。

    ?


     












    談文華的詩品人品與解詩之道

    曾昭旭




      忝為文華最親近的朋友(當然只是之一),我當然知道他在古典詩尤其是杜詩的造詣非同小可;但說來慚愧,他的造詣到底是如何非同小可?竟然是直到讀過他這冊遺著:《唐人近體詩選講》,才真的明白。原來他的解詩功力,真的是博大精深:論涉獵之廣,是浩如煙海;論探驪之深,則是妙到毫巔;俱足令人嘆為觀止。



      首先是涉獵之廣。文華解詩,可說從詩題到詩句,無一字不交代清楚;交代的內容,則從詩人的身世來歷、作詩的心情感觸、所處的時空背景、涉及的親疏人物,到詩作提到的歷史事蹟、典章制度、山川風物、地方習俗,乃至選字屬辭、行文用典、歧義引申、疑義辨析等等,無不講解周到,略無遺漏。由此可見文華為學,其用力之勤,關注之廣,真足令人歎服。



      然後是探驪之深。這當然是指他對古典詩的深刻了解;這又可分兩層:其一是與古典詩有關的種種形式技法、風格體裁,其二則是有關古典詩的內涵意境、生命感情;而尤以後者的探討為要。



      在此,文華是如何進行他的探討與講解的呢?依我閱讀本書的心得,文華似乎是從形式技法的分析講解切入,而自然帶出感情意境的體會。這當然可能是為了配合開課在課堂上逐週為學生講解唐詩,遂依講授的次序將課堂錄音轉為文字稿付梓出版;因而和一般學術著作的寫法大異其趣。也就是:他並非採取分章分節,按設定的邏輯發展理路去論述鋪陳,以建構出一套系統理論為標的;而是站在欣賞的角度,將每首作品所蘊涵的感情意境,以隨文衍義的方式自然帶出。換言之,這不是五四以來流行的、取法於西方知識之學的概念思維、抽象分析的寫法;而毋寧是承傳中華文化傳統的、更貼近具體生活情境的即事說理、娓娓道來的講法。而從閱讀的結果看來,我卻覺得這是更津津有味,引人入勝的經驗。尤其是化聲音為文字,化諦聽為閱讀,更是兼具聽的自然流動與讀的凝聚貞定的兩種優點,而至少令我感到深有啟發,獲益良多。



      當然,文華此作畢竟還是和傳統散漫的詩話隨筆、掌故小說不同,而仍有一定的條理與結構,也就是仍受到現代西方的影響,略取西方學問之長。大致說來,他是以唐詩中的七絕、五律、七律為次序,以代表詩人為重點,以約略交代出唐詩四百年的興衰發展史為脈絡。而與唐詩有關的種種知識品類、經營技法,則依所引詩與所涉及的狀況,逐一點出,更旁徵博引,互相補足。如何謂邊塞詩、閨怨詩、送別詩、懷古詩?乃至遷謫、干乞、田園、隱逸、詠物、感時、寄懷、遣興,種種體裁品類,皆有所說。何謂倒裝、反諷、側筆、翻案?何謂對面著筆、烘雲托月?何謂扣題、漏題、完題、襯題、黏題、離題?乃至互文足義、借古諷今、反常合道、無理而妙,等等經營技法,也必隨機介紹。而詩中常見的重要意象,如明月、楊柳等等,更是反覆引證,多有申論。至於格律聲韻,則更屬唐詩藝術的高?,其精微處文華則是藉杜詩妥為解說,如何謂句拗體拗?如何拗救?何謂吳體?乃至杜甫詩律之精細處果何在?文華都有深入淺出,片言解紛的貢獻。我們簡直可以說,文華此著,根本是借解詩以論作詩,卻是在隨文解義,感性欣賞之中,讓讀者自然領會,而毫無抽象理論的隆重與壓力,此所以為即中庸以見高明也。



      但核心的問題來了:文華是如何通過這些形式技法的講解討論切入,去自然帶出感情意境的體會的呢?是在講解討論到關鍵處以文字點明嗎?一般解詩者大概如此,但依我讀本書的心得,文華卻不是這樣,他乃是秉持對這首詩、這位詩人、這個偉大的詩朝代:唐,乃至對整個中華歷史文化的深情熱愛,以全生命投入去從事講解。所以他才會如此巨細靡遺,樂在其中;更因此當他在講解一首詩的時候,他不但在呈現這首詩,他同時也在呈現他自己。他長期浸淫其間,可說詩的感情意境已經與他自己的感情意境相即為一了!原來這才是文華講詩真正精采動人之處。原來這才是詩的精神意境的最佳抉發之方。原來詩之「道」乃至一切生命存在的終極之「道」,本來就不是可以藉學問說出來而是要用全生命活出來的。原來講詩時那可以講的只是外在的形式技法,那無法言傳的感情意境與「道」則只能在可說事物的字裏行間躍動閃耀,此之謂意在言外。所以講詩者必須自己就是詩人而且是真誠懇摰的真詩人才行,而依我對文華的長期理解,他正就是這樣的人與詩人。



      為了印證這一點詩品即人品的要義,我不妨說兩個文華的小故事供各位參賞:



      其一是有關打梭哈的故事:長久以來,我和夢機、文華、崑陽、雄祥、幸福一群好友(後來又加入信發、保新、瑞騰),有時會相聚打梭哈為樂。尤其夢機中風之後,更是藉此牌戲之名可以定期去看望夢機,陪他解悶。通常都是我負責聯繫邀約,文華雖然極愛和老友打牌,但有時也會為難地婉拒。我探問原因,竟然是因為他要備課。我納悶地質疑說:「我們教書都幾十年了,教材早就滾瓜爛熟,還需要備什麼課呀?」但文華就是不肯。由此可見他的為人任事,分際權衡,是如何認真黽勉。



      其二是文華執意拜師的故事:我的這群好友,幾乎全是專長詞章的文學之士,只有我深究義理。平日他們常愛拿這點開我玩笑,例如打梭哈時被我假裝的大牌騙了,就會有人說:「怎麼聖人也會騙人?」我就回說:「該說謊時就說謊才是真聖人呀!」(此意脫胎於孔子之言;「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好友中就數文華最愛跟我論辯,常對我講的義理不以為然,覺得太玄太抽象太不食人間煙火。直到他的夫妻關係出了問題,那段期間他經常找我問道,最後終於服膺我所講的人生義理確是完全貼近人生的。但結果他卻因此要正式拜我為師。我力辭不果,只好聽他;他竟擺下酒席,邀這群好友參與以為見證。從此以後,與文華見面,他都以老師相稱(其實我只比文華癡長三歲)。我也由此見識到文華忠於自我的誠篤意志,真不可及也!



      正因對文華如此人品的深刻認識,才令我在縱觀本書之時,深深感到這全部的語言文字,都滲透著文華的生命感情、人品風格,以及對古典詩與詩人的感懷愛重,而流漾著一種生命交流,整體一致的氛圍(此在《易》即稱為「象」),讓讀者讀其詩、聽其解,自然融入其中,不言而喻。而這不就是所有的詩與詩人想要表現傳達的意境嗎?所謂意在言外,物我兩忘;所謂探驪之深,妙到毫巔,正指此也。原來詩只是一個凝其神的焦點,吾人更可從此焦點輻射出去,領略到絪縕於天地之間的無窮意境。正《易》所謂「乾坤其易之縕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一首好詩是可以如此潤物細無聲,一席對詩的好解讀不也同樣理當如此有生命同在的感染力?文華這整一部解詩之書,也可以視之為一首廣義的詩,具有同樣的浸潤力量。所以我讀文華此書,直覺得文華就在眼前,如聞其謦欬。我簡直想鄭重推薦以此書為詩學課的高級教科書了!則以詩教詩,以心印心,用生命感染生命,不亦善乎!



      是為序。

    ?




    其 他 著 作
    1. 我是怎樣混進聯合國的?
    2. 杜甫古體詩選講(上下)
    3. 社會工作專業與泰雅族文化之衝擊與統整
    4. 木質達人-陳文華的木頭經與生意經
    5. 詩酒李太白
    6. 曾鞏散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