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這一生,你要體會的30件事:精神科醫師最犀利的人生告白

這一生,你要體會的30件事:精神科醫師最犀利的人生告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92871
戈登.李文斯頓
吳宜蓁
商業周刊
2025年1月09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6267492871
  • 叢書系列:生命樹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命樹


  • [ 尚未分類 ]











    ▍美國Amazon讀者4.5星好評 ▍

    「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每個需要喘口氣的人,它是靈魂的食物。」

    全美銷售破150,000冊、撼動全球無數讀者的靈魂

    授權德國、法國、瑞典、日本、羅馬尼亞等二十多國版權



      每個生命都包含著某種失落。怎麼應對這些失去,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無論情況多麼絕望,人永遠不會沒有選擇。——戈登.李文斯頓

    ?

      作者戈登.李文斯頓博士是位擁有30豐富年經驗的精神科醫師,

      他在診療室聆聽著患者的人生故事,也意外得知自己的養子身分。

      他歷經越戰洗禮,在戰場體驗生死一線,還曾獲頒勳章嘉勉。

      他身為一位父親,卻接連在十三個月內接連痛失兩個愛子……

    ?

      看到戰爭帶給人類的傷痛、面對自己苦難人生的修煉,

      從戰地走進診療室的戈登.李文斯頓,仍以積極態度、專業傾聽,

      陪伴著那些受困於自我、工作、愛情、家庭,還有過往陰影的每位患者。

      最終,他將個人經歷與診間故事,淬鍊成30則重要的生命體悟──

      早知道這些,你可以拿回自己的人生主控權,愛更對的人、做更對的事。

    ?

      猶如當頭棒喝的溫柔提醒、又最誠實療癒的人生智慧──

      做自己∥你冒過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我們沒有權力選擇手中的牌,但有責任盡己所能把這副牌打到最好。



      勇氣篇∥世上最堅固的牢房,是我們親手為自己打造──

      別讓恐懼和焦慮,阻止我們去做那些可能讓自己開心的事。



      情緒篇∥無論情況多麼絕望,人們永遠不會沒有選擇──

      儘管人的負擔如此沉重,也不必向絕望屈服;只要謹記一個信念:我們沒有失去一切,仍有翻轉的機會。我們可還沒死呢!



      關係篇∥我們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教養孩子的主要目標,除了保護他們安全、給他們愛之外,就是要讓他感覺到——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還是有可能幸福快樂的。



      愛情篇∥我們想要的愛是什麼?

      經營一樁婚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但只要一方想退出,就足以結束了。



      老去篇∥死亡,也無法讓我們的愛消失

      那些失去的愛,?醒了我們對愛的感覺,以前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有這樣愛人的能力。



    本書特色



      1. 精神科醫師的診療室故事:身為精神科醫師,面對形形色色尋求治療的患者,他如何傾聽、又如何回應這些病患的人生故事。



      2. 一個顛簸的灰色人生自剖:曾參與越戰,從戰場走進診療室,意外得知自己是養子的真相;十三個月內兩次喪子之慟……他有悲觀的權利,卻又如何保有積極人生。



      3. 誠實坦白的30則人生體悟:作者看到許多人為現在擔心、對未來迷惘……透過犀利的文字與真誠的語言,帶領讀者穿越眼前的迷霧灰暗,找到「改變」的力量。



    各界讚譽



      ◆李文斯頓的文字真實,他的智慧是歷經滄桑而來,在隨處可見眾多過於表現、空洞的自助書籍中,這本書彷彿是一顆璀璨的寶石。——《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重點書評



      ◆「人生充滿困境,所以讀讀這本書吧!李文斯頓是一位經驗豐富而非年老的醫師,也是一位睿智而不僅是聰明的醫師。聽聽他的話,你會變得更聰明,甚至可能更快樂。」——亨利.菲普斯教授(J. Raymond DePaulo, M.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主任



      ◆在這本書中,你不僅會看見一位精神科醫師的智慧,更會看見一個如何用傷痛在深海之中帶來淡淡光芒的過來人,招手鼓勵:「這個人生,我們還能向前。」——李俊宏(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



      ◆我們勇敢卻坦然地哭著。雖看似難堪,但這種發自內心的誠實,卻是未來我們面對其他難題時,可以變得勇敢的原因。歡迎讀者帶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對號入座。——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他的文字間沒有尖銳的咆哮,也沒有世界大同的粉飾,只有「誠實」。我們不需要去幻想未來,更別將美好人生寄望在理清楚所有的過去,「決定現在」才能體會與獲得快樂。——凱若(HomeCEO創辦人、暢銷書作家)



      ◆閱讀書稿的時候,每隔幾行我就想要用力畫重點,甚至不忍翻下一頁,只想反覆流連在幾行字字珠璣的犀利裡,希望自己也能多被戳醒幾次。世界從不缺幻象,缺的是膽敢戳破的人。——柚子甜(心靈作家)



      ◆書中有太多深入刻畫人心的論述,值得讀者們一探究竟。像是如何找尋合適的伴侶,感情問題、親子關係、面對老年的適應等不同的人生議題。人生選擇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當我們行使的選擇愈多,就愈可能得到快樂。——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


     





    │推薦序│看清生命真相,依然選擇向前�李俊宏

    │推薦序│世界不缺幻象,缺的是戳破幻象的人�柚子甜

    │推薦序│你的「幸福人生」是什麼樣子?�凱若

    │推薦序│快樂就來自——你的人生選擇權�陳嬿伊

    │推薦序│三十個對號入座的邀請�蘇益賢

    │前 言│人生充滿變數,戈登告訴我唯一能做的事�伊麗莎白.愛德華茲

    ?

    第1部 做自己 Be yourself

    第1章 如果地圖與實地不符,何不讓內心導航

    第2章 你冒過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第3章 有時迂迴、有時迷惘,才能找到自己

    第4章 我們一直逃避的真相,終究逃不掉

    第5章 原諒是一種放下,是送給自己的禮物

    ?

    第2部 勇氣篇 Courage

    第6章 大膽一點!強大的力量就會來幫你

    第7章 任何的「改變」都需要勇敢和決心

    第8章 我們最自傲的優點,往往也是最大缺點

    第9章 世上最堅固的牢房,是我們親手為自己打造

    第10章 我們自以為的誠實善意,只是自欺欺人

    第11章 那些恐懼,只會讓你看不見眼前的美好

    ?

    第3部 情緒篇 Emotions

    第12章 你上次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

    第13章 只求「安全」的人生,才是最大風險

    第14章 人生只有壞事來得很快

    第15章 生病的優點,是讓人在責任壓力中喘息

    第16章 無論多麼絕望,人們永遠不會沒有選擇

    ?

    第4部 關係篇 Relationships

    第17章 大多數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期」

    第18章 「完美主義」是幸福的最大敵人

    第19章 沒人喜歡聽命行事,別讓孩子變敵人

    第20章 世界雖不完美,更要讓孩子相信幸福的可能

    第21章 那些不合邏輯的行為,帶來更多「不和」

    ?

    第5部 愛情篇 Love

    第22章 每段關係,都操控在最不在乎的人手上

    第23章 最沒意義卻常見的事——重複犯同樣的錯

    第24章 真愛,是伊甸園的蘋果

    第25章 沉浸單戀之苦,不是浪漫的事

    第26章 尋找「完美陌生人」的迷思

    第27章「愛」要靠「行動」來展現

    ?

    第6部 老去篇 Aging


    第28章 怕「變老」?或是怕「死亡」

    第29章 死亡,也無法讓我們的愛消失

    第30章 真正的天堂,是我們已經失去的那些



    ?





    推薦序



    看清生命真相,依然選擇向前

    李俊宏(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




      當我們翻開一本探討人生的書籍時,我們期待能在字裡行間找到慰藉、力量,或者是面對生活挑戰的答案。而《這一生,你要體會的三十件事》這本書,無疑正是這樣一本直面人生且充滿智慧的作品。



      作者戈登.李文斯頓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也是一位備受考驗的生命旅者。他年輕時曾參與越戰,獲得殊榮,戰場上的生死經歷讓他更珍視生命的價值。然而,命運並未給他平坦的道路:他在成年後意外得知自己是養子,這讓他的身分認同面臨巨大衝擊,成為他童年隱痛的起點。更沉重的是,在短短十三個月內,他的兩個兒子相繼離世:一位因自殺結束生命,另一位則因病早早離去。跟許多難以選擇、需要面對人生挫折的朋友一樣,這些巨大的失落與苦痛,如同一道道深刻的傷痕,印刻在他的人生中。



      在人生逐漸向前的過程中,他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深刻的洞察,透過文字帶領我們看清人生的真相,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穿透迷霧的光,真實卻溫暖,冷靜卻不失希望。



      李文斯頓在此書中分成六個主題:做自己、勇氣、情緒、關係、愛情以及老去。這每一部分,都不是形形色色的安慰,而是真實地解解我們都需靠自己走過的生命重要講說。



      〈如果地圖與實地不符,何不讓內心導航〉是他一個深刻的安慰。在走錯路或遺失目標的時刻,他提醒我們:外在的標準有限,真正值得信任的,是我們的正直和相信。對於變化中的困境,他說:「勇敢一點!強大的力量就會來幫你」,單純卻激勵人心,給予每一個在生命階段打轉的人最重要的輔助。他毫不避諱揭露人生陰影背後的真實面貌。他曾說:「最堅固的牢房,往往是我們自己親手打造的。」這句話點出了我們如何在過去的傷痛與恐懼中築起牢籠,並告訴我們具有打破這些枷鎖,走向自由的可能。



      他的文字也溫柔地觸及生命的邊界,讓我們明白:逝去並不意味著結束,愛與記憶將在時間的長河中被重新定義與延續。正如他以自身的經歷所示,我們可以在苦痛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並學會如何以愛療癒傷口。



      學會面對是人生最大的學問,李文斯頓似乎用自己的人生來完成了這講說。我相信,在這本書中,你不僅會看見一位精神科醫師的智慧,更會看見一個如何用傷痛在深海之中帶來淡淡光芒的過來人,招手鼓勵:「這個人生,我們還能向前。」



      身為一位精神科醫師,在臨床生涯中,陪伴每一位病人與家屬,從人生的困境,找到繼續向前的力量,掌握生命中的可能,從風雨中綻放美麗的花朵,細讀字裡行間尤有所感,此書有相信生命的勇氣人心,我懷著濃濃敬意,推薦給每一位在人生轉角處需要啟發的朋友們。

    ?

    世界不缺幻象,缺的是戳破幻象的人

    柚子甜(心靈作家)




      這本《這一生,你要體會的三十件事》,在我閱讀頭幾章就決定要推薦了。唯一煩惱的是,精采的地方太多了,該挑哪個部分推薦才好?



      這個時代,要保持清醒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難。選擇太多,逃避的岔路太多,當無常降臨、愛情破敗、家庭失和、工作卡關、年華老去,驚慌失措的你我該如何是好?噢,不想面對現實沒關係,多的是廉價成癮可供選擇:電玩、臉書、逃避承諾的情愛、庸俗的娛樂,以及潮起潮落、不知道下回輪到什麼名堂的小確幸。



      而這世道最受歡迎的,自然就是販賣幻象、販賣自我感覺良好。



      先讓你不喜歡自己,然後再告訴你,只要買我們的東西,穿搭我們制定的流行,服膺我們的價值觀,世界就會喜歡你。你要付出的不是覺察與改變,而是錢、錢、錢。



      先讓你不接受現況,然後再告訴你,只要照我們的方法,輕輕鬆鬆,十四天內就能讓肌膚回春、前任回頭、高薪又有熱情的工作輕鬆到手。你要付出的不是思索與時間,而是足夠的盲目,當然還有更多的錢。



      當逃避成為舉國狂歡,幻象成為遇到問題的第一首選,現代人的靈魂外層,都包裹著巨大、黏膩而厚重的泡泡,人人掙扎浮沉而趨近溺斃,卻願長醉不願醒。然而如果有哪一刻,誰膽敢挺胸上前選擇真實,作者超過三十餘年的行醫智慧就像一根針,仁慈而鋒利地,戳破我們耽溺一生的幻象。



      閱讀書稿的時候,每隔幾行我就想要用力畫重點,甚至不忍翻下一頁,只想反覆流連在幾行字字珠璣的犀利裡,希望自己也能多被戳醒幾次。身為心靈工作者,平常也需要分析案主的內在盲點,深知要穿透層層偽裝,找到問題的核心有多麼不容易,而且多麼地,嗯,不討喜。



      舉個最熟悉的例子。我在做感情諮詢時,也很容易遇到那種「悲劇英雄」式的苦情女──即使對方傷透了我,但我依然無怨無悔地體貼他、愛他、犧牲奉獻。內容分明是在抱怨,然而當對方訴說這段血淚史時,卻有一道沾沾自喜的聖女光芒,從自尊被摧殘殆盡的眼神裡,忽明忽滅地閃爍。而那樣的光芒,又恰巧能讓當事人顧影自憐,更加離不開受虐的環境。



      但是無論多麼溫柔委婉地指出真相,都很容易造成當事人的反彈──對方寧可我哄著她說,親愛的,妳很好,是他不懂得珍惜。又或是,希望我告訴她,對方還是愛妳的,只差沒要我拿出一瓶「愛情魔法油」,回去擦在額頭和胸口,七天內關係立即修復,勾勾手和好如初。



      人們多半想被販賣自我感覺良好,而非清醒。



      大多數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期」如果覺得戳破幻象很殘酷,那我們來看看同樣的故事,作者是怎麼說的。「這樣的人彷彿是在昭告天下,一個人無止盡的奉獻,可以讓別人眼中那毫無魅力的被虐狂,變得比較高貴似的。」



      我為作者捏把冷汗,又為他鼓掌叫好。



      世界從不缺幻象,缺的是膽敢戳破的人──而那個人就是戈登.李文斯頓醫師。

    ?

    你的「幸福人生」長什麼樣子?

    文�凱若(HomeCEO創辦人、暢銷書作家)




      我曾在一場回台演講裡,我用了八個字,定義我認為的幸福人生:有夢可做,有人可愛。這也是經歷過許多高低起伏後的體悟。當下有什麼,就好好把握,好好去愛!



      我過去那「創業與育兒並行」的十五年人生,看起來或許就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好的學歷、成功的事業、自在的生活模式,還有一雙漂亮的兒女,與感情融洽的婚姻。但事實上,這二十年來我也走過事業與家庭上的顛簸、商業上的背叛與傷害、移居異鄉開始新家庭、丈夫罹癌又康復等並不舒服的人生歷程。



      過去我一直認為,人生就像一齣戲,由我們自己來寫劇本,我當然要將這齣戲演得精采又豐富!但當年四十二歲的我,坐在四歲兒子幼稚園外的咖啡廳讀書寫稿,心裡卻很清楚知道:人生根本沒什麼劇本或地圖!就算你認為有,最終多半塗塗改改成另一個你完全沒想像過的模樣。



      這並不是悲觀與負面,只是誠實。我們能控制的事非常有限,就連「平安健康」這四個字都由不得自己;但同時,我們仍舊擁有「選擇」的權力。我們能體會此刻的感受,做出下一步的行動,決定自己該如何面對那些無法控制的事。人們普遍誤以為那些遇上人生重大事件,例如失怙喪子、身患絕症的人,肯定對人生有著不同的、更有智慧的體悟;事實上,遭遇同樣變故的人,就算身處同一個家庭,都極可能有著完全相反的反應與行為。這就是——選擇。



      作者李文斯頓醫師遇上了我完全不想遭遇的事,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且,還不只一次。我無法想像、更別說體會他的痛苦,我的辛苦在他面前顯得多麼地微不足道。然而,他的文字間沒有尖銳的咆哮,也沒有世界大同的粉飾,只有「誠實」。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他,並不嘗試「療癒」任何人,只是平鋪直敘地說出人生的真相,有時誠實到讓人難受,但也無法否認他所點出的事實。



      我特別喜歡他談到〈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期」〉,直接到讓人落淚。太多人總想要理清楚「為什麼成為今日的自己」,嘗試將過往與現今的「我」做很多連結,甚至花了大把的銀子、時間,只為了「歸因」自己究竟怎麼了。事實上,過去的早已過去,無論是想追訴父母所給予的心靈創傷,或者哪份關係所帶來的餘毒,最終都仍是「申告無效!」我們終究得自己選擇一個態度,繼續過日子。



      很驚喜地發現,戈登對於幸福人生的定義,竟然與我相同。我們不需要去幻想未來,更別將美好人生寄望在理清楚所有的過去,「決定現在」才能體會與獲得快樂。當我逐漸放棄「控制人生」的欲望後,更能向前一步,體悟與珍惜圍繞在身邊的美好。並且感激地用僅有的時間精力,回饋宇宙所賜予的一切,好好愛人,勇敢追夢。



      青春,總是走得太快,而我們呢?常常落拍、跟不上呢!



    快樂就來自——你的人生選擇權

    文�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不知從何時開始,從熙攘的台北街頭、擁擠的捷運車廂中放眼望去,人們總是神色匆匆、看著手機,似乎有什麼急迫的事情要立刻處理。但事實上多半只是瀏覽網頁,看社群網站、通訊軟體,或是玩遊戲。



      近年來,3C產品的發達,資訊爆炸的衝擊,導致我們愈來愈仰賴網路與手機。不知不覺中,手機占據了生活,我們關注愈來愈多的資訊、八卦或是政治新聞。相較之下,心靈卻愈來愈空虛,自我省思的時間變少了,對於人生感到茫然不安……。



      市面上為因應廣大空虛的心靈,勵志故事與自我成長等書籍變得暢銷、受歡迎。而勵志書的作者背景非常廣泛,可能是素人分享創傷後復原的心路歷程、異軍突起的網紅談論人生特殊經驗與觀點,或是心理專家分析人際關係或是感情問題。



      讓人眼花撩亂的心理書籍中,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跟我同樣身為精神科醫師所撰寫的勵志書。因為,對於一個精神科醫師而言,他會聽到許多不同的人生故事;若是專業用心的精神科醫師,在聆聽故事的當下,除了對患者有專業合適的診療之外,對於人生也會有不同的啟發。



      《這一生,你要體會的三十件事》作者戈登.李文斯頓,就是一位令人欽佩的精神科醫師。看完這本書,我不僅感受到作者身為精神科醫師應具備的專業,更看見許多人性光芒的表露與深入的心靈指引。



      作者本身經歷了連續的喪子之痛、越戰,與後來得知自己是養子身分的心路歷程。可以想像他曾經多麼脆弱,又如何讓自己堅強地走下去。跟著書中描述的人生經歷與他的所見所聞,我常與他一同深陷其中的苦惱,後來又隨之感受到撥雲見日的轉變。



      這本書在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上,提出了很多精采深刻的觀點,像是:



      我們並不是我們想的或說的東西,我們是由行動所定義;最糟糕的謊言,當然就是用來欺騙自己的;要改變我們的行為,必須先想辦法辨識出自己的情緒需求;想要擺脫無力控制負面情緒的無助感,只有克服恐懼和沮喪的決心,才是真正有效的態度;不願冒任何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特質,可能正是我們失敗的原因……



      書中有太多深入刻畫人心的論述,值得讀者們一探究竟。此外像是如何找尋合適的伴侶,感情問題、親子關係、面對老年的適應等不同的人生議題,作者同樣提出不錯的見解,供我們參考與省思。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觀點是:作者認為面對困難與挫折,人們總是習慣逃避。這種逃避可能是潛意識,無法從表面得知。只有藉由自我省思,提升自我覺察,勇於面對問題與對自己負責,才能突破困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閱讀這本書時,常常讓我想起診間的某些病患,或是曾經歷過類似問題的親友們。有些人經歷過苦難後,讓自己脫胎換骨變成更堅強、更懂得生活的人;而有些人卻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卡在過去的困擾或是創傷裡,遲遲無法面對自己與未來的人生。



      我常跟患者說,藥物能解決的都是最簡單的問題。藥物以外,需要靠自己克服與心理調適的問題,才是最困難的部分。醫師與治療師的角色只是協助,真正能讓自己好起來的,只有你自己。對照到作者強調的重點,人生選擇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當我們行使的選擇愈多,就愈可能得到快樂。



      真心推薦讀者們這本專業的「人生智慧指引」,希望大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地圖。

    ?

    三十個對號入座的邀請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




      對民眾來說,心理諮商、心理治療還是個有點神祕的概念。到底,治療室裡面發生什麼事情?治療師會說些什麼話呢?還是像「全知者」一樣,掐指一算,鐵口直斷地給出一個建議嗎?如果諮商無法得到某些答案或建議,那它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呢?



      《這一生,你要體會的三十件事》這本書,正是個一窺心理諮商神祕面紗的好機會。在閱讀這三十篇短文的過程,彷彿看見了三十個(甚至是更多人)的生命困境。以及在面對這些困境時,身為助人者的戈登.李文斯頓醫師,如何以他的知識與自身的生命經驗,細細咀嚼許多案主在不同時空、說出口的類似話語,並從中敏銳地帶出許多「改變與不變」、「接納與面對」的可能性。



      說穿了,諮商並不是一個用來給予「建議」的歷程。畢竟,唯有自己可以替自己的人生負責。真要說,諮商比較像是一種「催化」的過程,讓原本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長出來的什麼(好比頓悟或啟發),可以因為一段真誠、溫暖、一致且信任的關係,被加速地孕育出來。



      這也是本書讀起來並不如你所想這麼「暖心」,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好了、好了,你先別說了!我還沒準備好」的原因。在諮商室裡,出現的情緒不總是歡樂而舒服的。更多時候,我們勇敢卻坦然地哭著。雖看似難堪,但這種發自內心的誠實,卻是未來我們面對其他難題時,可以變得勇敢的原因。



      面對人生許多反覆出現的困擾,很多時候,我們其實自己心知肚明些什麼。只是,也許還沒準備好面對吧!不過,當個案願意前來諮商時,就意味著他開始試著想面對了。或許,正如當下閱讀本文、拾起本書的你,也正尋覓著一些方法,來鼓勵自己勇敢面對某個逃避已久的人事物。



      三十篇文章讀下來,你會發現,這些文章怎麼有時好像是針對自己而寫的。人生難題有上千萬種,但當我們透過一些架構與工具抽絲剝繭後會發現,常見的核心議題不外乎是那幾個。只是許多時候,我們停留在問題表層打轉,而欠缺一個深入問題核心的切入點。而我相信,不管是接受諮商,又或者自己透過閱讀、電影、藝術、宗教,或走入大自然一會兒,都是一種尋找切入點的有效方法。



      在《這一生,你要體會的三十件事》裡,作者用心準備了三十個切入點,歡迎讀者帶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對號入座。從中尋找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當頭棒喝」。若遇到一些沒什麼感覺的切入點,那也無妨,不用急著逼自己「找到一些什麼」。也許是時機未到,又或者是我們的內心還沒準備好理解這些,請耐心地給自己一點時間。



      亦或是,隨意翻閱本書之後,就放下書本去過日子吧!假以時日,當你想找人說些什麼、聊聊近況的時候,再從架上拿下這本書。重新讀起某些熟悉卻不再一如往常的篇章,我們或許又能從中再找到一些過去沒發現的啟發。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