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602323
傅佩榮
立緒
2025年1月10日
400.00  元
HK$ 340  






ISBN:9789863602323
  • 叢書系列:世界公民叢書.哲學
  • 規格:平裝 / 1056頁 / 14.8 x 23 x 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世界公民叢書.哲學


  • 人文社科 > 哲學 > 中國/東方哲學 >











      《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經典。



      傅佩榮教授自2021年11月起,在中國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講述《莊子》,立足原典,深入淺出,全面解讀莊子思想,本書根據原課程為基礎,加以補充修訂與改寫,全書共三冊,分別譯解內篇、外篇、雜篇,完整收錄其多年研究《莊子》的全部心得。



      《莊子》是人生必讀的一部書。



      明朝學者王世貞將其選入四大奇書,清朝學者金聖歎亦評其為六才子書之一。傅佩榮教授指出,《莊子》的特色是思想深刻、系統完整、啟發無限,在中國文化發展中,老莊思想之道家與儒家分庭抗禮,對於後世影響卓著。



      莊子思想帶給讀者的啟發是無所限制的。



      老子虛擬一個聖人做為悟「道」的統治者,到了莊子筆下,重點轉為個人也可以悟「道」。學習莊子思想,可以調整宇宙觀,挑戰人生觀,顛覆價值觀,帶來源源不絕的驚喜與覺悟。



      莊子思想也與21世紀「後現代社會」習習相關。因為他的做法是「先破再立」。破除傳統的價值觀,明白所有的教條都有其限制,並要先問自己:一生的目的何在?是為了別人而活?還是為了社會既定的價值觀而活?莊子認為最好追求為自己而活,活得真實而真誠,並設法悟「道」,再進一步與「道」合一。



      本書融合當代人的生活講述莊子智慧,解決人生困惑。



      《莊子》是一本既有趣卻又很難懂的書,傅佩榮教授以簡明生動的方式,引領讀者認識莊子的心靈大觀園,並總結莊子對現代人的明確點撥。



    本書特色



      .立足原典,全面解讀莊子思想,傅佩榮譯解經典系列所費心力最大、收穫最多之著作

      .中國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熱門課堂,最新補充、修訂、改寫

      .與21世紀「後現代社會」習習相關,先破再立,融合當代人的生活講述莊子智慧


     





    第一冊.內篇



    作者序



    引言

    引言1 歡迎來到《莊子》的世界

    引言2 莊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引言3 莊子如何「接著」講老子的道家?

    引言4 莊子與孔子的關係

    引言5 莊子給我們的啟發



    內篇



    〈逍遙遊〉第一


    1〈逍遙遊 1.1〉 先把眼界心胸放大幾千倍

    2〈逍遙遊 1.2〉 從天空看地面也是很美的

    3〈逍遙遊 1.3〉 莊子搭過飛機嗎?

    4〈逍遙遊 1.4〉 麻雀為什麼嘲笑大鵬鳥?

    5〈逍遙遊 1.5〉 人可以突破時間的局限嗎?

    6〈逍遙遊 1.6〉 有理想的人難免被人諷刺

    7〈逍遙遊 1.7〉 天下人都批評,你也不沮喪

    8〈逍遙遊 1.8〉 一隻鳥需要一座森林嗎?

    9〈逍遙遊 1.9〉 神人真的存在嗎?

    10〈逍遙遊 1.10〉 萬物是一個整體嗎?

    11〈逍遙遊 1.11〉 衣服帽子未必用得上

    12〈逍遙遊 1.12〉 一樣東西的小用與大用

    13〈逍遙遊 1.13〉 無用也可以省去不少煩惱



    〈齊物論〉第二

    14〈齊物論 2.1〉 怎麼會弄得槁木死灰?

    15〈齊物論 2.2〉 人籟、地籟、天籟都是些什麼聲音?

    16〈齊物論 2.3〉 人的情緒居然有十二種

    17〈齊物論 2.4〉 忙碌一生卻看不到成功的人生是一片茫然嗎?

    18〈齊物論 2.5〉 哪些成見在左右我們的頭腦?

    19〈齊物論 2.6〉 爭了半天,結果誰對誰錯?

    20〈齊物論 2.7〉 少年得志與老來富貴,你選哪個?

    21〈齊物論 2.8〉 古人的最高智慧居然是看穿一切

    22〈齊物論 2.9〉 原來萬物與我是一個整體

    23〈齊物論 2.10〉 不知就承認不知,才是真正的高明

    24〈齊物論 2.11〉 大人有大量,要看開一些

    25〈齊物論 2.12〉 不必執著於人的價值觀

    26〈齊物論 2.13〉 人生是流浪在外,找不到家鄉嗎?

    27〈齊物論 2.14〉 人生是一場大夢,很難覺醒

    28〈齊物論 2.15〉 辯論時找不到合格的裁判

    29〈齊物論 2.16〉 有誰是獨立存在又獨立思考的?

    30〈齊物論 2.17〉 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養生主〉第三

    31〈養生主 3.1〉 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何苦呢?

    32〈養生主 3.2〉 庖丁解牛像一場表演

    33〈養生主 3.3〉 遊刃有餘可以養生

    34〈養生主 3.4〉 接受現實與順其自然

    35〈養生主 3.5〉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



    〈人間世〉第四

    36〈人間世 4.1〉 顏回想去衛國幫忙,請教孔子該怎麼做

    37〈人間世 4.2〉 伴君如伴虎,與國君談話,危機重重

    38〈人間世 4.3〉 名利容易引來殺機

    39〈人間世 4.4〉 少了互信,什麼辦法都沒用

    40〈人間世 4.5〉 心齋是一種什麼境界?

    41〈人間世 4.6〉 修行要先學會放空自己,為什麼?

    42〈人間世 4.7〉 有任務就緊張焦慮,古代人和我們都一樣

    43〈人間世 4.8〉 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得已,如何應付呢?

    44〈人間世 4.9〉 「不得已」是需要智慧的

    45〈人間世 4.10〉 外表遷就,內心寬和

    46〈人間世 4.11〉 千萬不要螳臂擋車

    47〈人間世 4.12〉 無用也需要修練

    48〈人間世 4.13〉 無用反而是一種福氣

    49〈人間世 4.14〉 《莊子》書中知名的殘障者,為什麼被人羡慕?

    50〈人間世 4.15〉 勸勸孔子不必太有用



    〈德充符〉第五

    51〈德充符 5.1〉 是誰一言不發也可以學生滿堂?

    52〈德充符 5.2〉 失去的腳有如一塊掉在地上的土

    53〈德充符 5.3〉 有心求道,人人平等

    54〈德充符 5.4〉 生與死是一體之兩面嗎?

    55〈德充符 5.5〉 雖醜陋卻有魅力

    56〈德充符 5.6〉 內心穩住可以化解難題

    57〈德充符 5.7〉 為什麼別人的脖子都太細長了?

    58〈德充符 5.8〉 無情與有情之間



    〈大宗師〉第六

    59〈大宗師 6.1〉 睡覺時不做夢,醒來後沒煩惱,就是真人

    60〈大宗師 6.2〉 煩惱來自好惡之心,如何使自己安適?

    61〈大宗師 6.3〉 天與人可以相安無事

    62〈大宗師 6.4〉 妥善安排我生命的,也將妥善安排我的死亡

    63〈大宗師 6.5〉 道是自己為本,自己為根的

    64〈大宗師 6.6〉 修道的七個步驟是什麼?

    65〈大宗師 6.7〉 如何可以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66〈大宗師 6.8〉 造化有如熔爐,何必計較太多

    67〈大宗師 6.9〉 人與造物者如何成為朋友?

    68〈大宗師 6.10〉 魚可以相忘於江湖,人呢?

    69〈大宗師 6.11〉 喜怒哀樂實在要看淡

    70〈大宗師 6.12〉 以道為師,心胸自然寬大

    71〈大宗師 6.13〉 忘記也是需要修練的

    72〈大宗師 6.14〉 所有的遭遇都是命



    〈應帝王〉第七

    73〈應帝王 7.1〉 是馬是牛是人,有什麼差別?

    74〈應帝王 7.2〉 像鳥像鼠,人也會避開災害

    75〈應帝王 7.3〉 心思安靜,天下也會太平

    76〈應帝王 7.4〉 明王治理的祕訣

    77〈應帝王 7.5〉 算命看相都有局限

    78〈應帝王 7.6〉 虛與委蛇是順應的極致

    79〈應帝王 7.7〉 至人用心若鏡,與萬物共處

    80〈應帝王 7.8〉 渾沌如果開了竅,就壞事了



    第二冊.外篇



    作者序



    外篇

    閱讀外篇的方法



    〈駢拇〉第八

    81〈駢拇8.1—8.2〉 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不必貪多

    82〈駢拇8.3—8.4〉 不論什麼理由,失去自我都是迷惑



    〈馬蹄〉第九

    83〈馬蹄篇9.1—9.2〉 伯樂培養千里馬,代價太高了

    84〈馬蹄9.3〉 活得像個小孩子比較輕鬆



    〈胠篋〉第十

    85〈胠篋10.1—10.2〉 姜太公的齊國是怎樣丟掉的?

    86〈胠篋10.3—10.4〉 為什麼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87〈胠篋10.5—10.6〉 問題全都來自認知偏差



    〈在宥〉第十一

    88〈在宥11.1—11.2〉 老子的無為有何特色?

    89〈在宥11.3〉 人心之複雜,你能想像嗎?

    90〈在宥篇11.4—11.6〉 一切來自塵土,歸於塵土

    91〈在宥11.7—11.9〉 不主宰萬物,才可主宰萬物

    92〈在宥11.10—11.11〉 看懂了有,還須看懂無



    〈天地〉第十二

    93〈天地12.1—12.2〉 萬物是一整體,生死有何差別?

    94〈天地12.3—12.4〉 黃帝遺失了玄珠,為什麼只有一個人能找到?

    95〈天地12.5—12.6〉 長壽、有錢、多子女不是福氣嗎?

    96〈天地12.7—12.8〉 「德,命,形,性」是什麼意思?

    97〈天地12.9—12.10〉 忘己才可與自然相合

    98〈天地12.11—12.12〉 機巧與機心,讓人越來越複雜

    99〈天地12.13—2.14〉 真有所謂的黃金時代嗎?

    100〈天地12.15—12.16〉 終身不解的大惑,誰能免除?



    〈天道〉第十三

    101〈天道13.1—13.2〉 精神像水一樣平靜,可以照見萬物

    102〈天道13.3—13.4〉 在上要無為,在下要有為

    103〈天道13.5—13.6〉 帝王要學習的是天地

    104〈天道13.7—13.8〉 老子反對孔子對知識與仁義的觀點

    105〈天道13.9—13.10〉 經典是載體,智慧要靠覺悟



    〈天運〉第十四

    106〈天運14.1—14.2〉 孝順有六層境界

    107〈天運14.3—14.5〉 黃帝的音樂使人恐懼、鬆懈、迷惑

    108〈天運14.6〉 孔子「推舟於陸」,如何前進?

    109〈天運14.7—14.8〉 東施效顰是在說誰?

    110〈天運14.9—14.10〉 魚最好是「相忘於江湖」

    111〈天運14.11—14.12〉 民心的變化:淳一,相親,競爭,多變



    〈刻意〉第十五

    112〈刻意15.1—15.2〉 五種不同類型的人,誰比較好?

    113〈刻意15.3〉 人的精神可以無所不至



    〈繕性〉第十六

    114〈繕性16.1—16.3〉 恢復本性有什麼方法?



    〈秋水〉第十七

    115〈秋水17.1—17.2〉 中國像是倉庫裡的一粒米

    116〈秋水17.3—17.4〉 萬物可以互相比較嗎?

    117〈秋水17.5—17.6〉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118〈秋水17.7—17.8〉 我該做什麼,才是正確的?

    119〈秋水17.9—17.10〉 孔子在匡地被圍,故事真相如何?

    120〈秋水17.11—17.12〉 井底之蛙的寓言

    121〈秋水17.13—17.14〉 莊子實在不想做官

    122〈秋水17.15〉 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



    〈至樂〉第十八

    123〈至樂18.1—18.3〉 莊子妻死,鼓盆而歌,為什麼?

    124〈至樂18.4—18.5〉 人死的五種理由,你在乎嗎?

    125〈至樂18.6—18.7〉 用養人的方式去養鳥,鳥快樂嗎?



    〈達生〉第十九

    126〈達生19.1—19.2〉 形全精復,與天為一

    127〈達生19.3—19.4〉 黏蟬老人的技巧祕訣

    128〈達生19.5—19.6〉 從牧羊也能找到養生方法

    129〈達生19.7—19.8〉 齊桓公見鬼而後大發

    130〈達生19.9—19.10〉 呆若木雞居然所向無敵

    131〈達生19.11—19.12〉 工人雕刻也需齋戒靜心

    132〈達生19.13—19.14〉 聽了大道理,反而有危險



    〈山木〉第二十

    133〈山木20.1—20.2〉 莊周要處在「材與不材」之間

    134〈山木20.3—20.4〉 虛己以遊世,何處不逍遙

    135〈山木20.5—20.6〉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36〈山木20.7—20.8〉 莊子窮困是因為天下大亂

    137〈山木20.9〉 「天人合一」一詞最早的意思

    138〈山木20.10—20.11〉 螳螂捕蟬故事的完整版



    〈田子方〉第二十一

    139〈田子方21.1—21.2〉 真實的人是什麼樣子

    140〈田子方21.3—21.4〉 顏淵亦步亦趨,夫子奔逸絕塵

    141〈田子方21.5〉 老聃好好開示了孔子

    142〈田子方21.6—21.7〉 穿儒服的就是儒士嗎?

    143〈田子方21.8〉 臧丈人釣魚,周文王上鉤

    144〈田子方21.9—21.11〉 射箭的最高境界



    〈知北遊〉第二十二

    145〈知北遊22.1—22.2〉 人之生死,如氣之聚散

    146〈知北遊22.3—22.4〉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47〈知北遊22.5—22.6〉 人的身體、生存、性命、子孫都不是自己的

    148〈知北遊22.7〉 人生如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149〈知北遊22.8—22.9〉 道在螻蟻、稊稗、瓦甓、屎溺,真的嗎?

    150〈知北遊22.10—22.11〉 道不可聞,不可見,不可言

    151〈知北遊22.12—22.14〉 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



    第三冊.雜篇



    作者序



    雜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152〈庚桑楚23.1—23.2〉 認知有偏差,後代人吃人

    153〈庚桑楚23.3—23.4〉 保養生命的九個方法

    154〈庚桑楚23.5—23.6〉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其實是心在作怪

    155〈庚桑楚23.7—23.9〉 首先談到「五常」的,居然是莊子



    〈徐無鬼〉第二十四

    156〈徐無鬼24.1—24.3〉 環顧四周,沒見到真實的人

    157〈徐無鬼24.4〉 從養馬也可以體悟治民之道

    158〈徐無鬼24.5—24.6〉 天下的人有一優點必有一缺點

    159〈徐無鬼24.7—24.8〉 莊子把惠子當作表演的道具

    160〈徐無鬼24.9—24.10〉 技巧過人的猴子死於非命

    161〈徐無鬼24.11〉 狗會吠未必好,人會說未必賢

    162〈徐無鬼24.12—24.13〉 算命有這麼準的嗎?

    163〈徐無鬼24.14—24.16〉 適可而止,隨順外物



    〈則陽〉第二十五

    164〈則陽25.1—25.2〉 見到本性有如回到故鄉

    165〈則陽25.3—25.4〉 蝸牛上兩隻角,有什麼好爭的?

    166〈則陽25.5—25.6〉 對人對物,其實正是對待自己

    167〈則陽25.7—25.9〉 你在哪裡,世界就在哪裡

    168〈則陽25.10—25.11〉 萬物起源實在說不清楚



    〈外物〉第二十六

    169〈外物26.1—26.2〉 莊子向人借米,寓言實在生動

    170〈外物26.3—26.4〉 把儒家當盜墓賊,有夠挖苦

    171〈外物26.5—26.6〉 白龜再聰明也抵不過萬人謀之

    172〈外物26.7—26.8〉 順人而不失己的作風

    173〈外物26.9—26.10〉 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寓言〉第二十七

    174〈寓言27.1〉 莊子寫作的筆法:寓言,重言,卮言

    175〈寓言27.2—27.4〉 修行的九個層次

    176〈寓言27.5—27.6〉 陽子居反樸歸真,才算是老聃的學生



    〈讓王〉第二十八

    177〈讓王28.1—28.3〉 王位讓給別人,反而害人自殺

    178〈讓王28.4〉 誰願意用一隻手換天下?

    179〈讓王28.5—28.6〉 誰會用價值連城的寶珠去射麻雀?

    180〈讓王28.7〉 屠羊說的自知之明高人一等

    181〈讓王28.8—28.10〉 孔子三個窮學生各有風骨

    182〈讓王28.11—28.12〉 孔子對三個學生因材施教

    183〈讓王28.13—28.15〉 伯夷、叔齊的一段史實



    〈盜跖〉第二十九

    184〈盜跖29.1—29.2〉 心如涌泉,意如飄風的盜跖

    185〈盜跖29.3—29.4〉 孔子講不過盜跖的歪理

    186〈盜跖29.5—29.6〉 善惡無報應,徒呼奈何?

    187〈盜跖29.7—29.8〉 成王敗寇的殘酷現實

    188〈盜跖29.9—29.10〉 有錢人其實有六大麻煩



    〈說劍〉第三十

    189〈說劍30.1—30.2〉 莊子居然變成了劍客



    〈漁父〉第三十一

    190〈漁父31.1—31.2〉 人有八種毛病,事有四種禍患 205

    191〈漁父31.3—31.4〉 害怕自己的影子,就去大樹下吧



    〈列御寇〉第三十二

    192〈列御寇32.1—32.2〉 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193〈列御寇32.3—32.4〉莊子困窘的生活實況

    194〈列御寇32.5—32.6〉 從九方面觀察人,實在周全

    195〈列御寇32.7—32.9〉 古代關於龍的傳說

    196〈列御寇32.10—32.11〉 莊子面對死亡的態度



    〈天下〉第三十三

    197〈天下33.1—33.2〉 遙想完美的古人,有什麼啟發?

    198〈天下33.3—33.4〉 墨家讓人尊敬,但不合人性

    199〈天下33.5—33.6〉 身處亂世,救世家與順應家各有理想

    200〈天下33.7〉 老聃與關尹是博大真人

    201〈天下33.8〉 莊子上與造物者遊,高妙無比

    202〈天下33.9—33.10〉 以名家的好辯來壓軸,提醒了天下人



    總結

    總結1 學習莊子,有四字訣:與自己要「安」

    總結2 與別人要「化」

    總結3 與自然要「樂」

    總結4 與大道要「遊」





    作者序



      《莊子》一書有三點特色:思想深刻、系統完整、啟發無限。



      首先,思想深刻。思想的作用是在面對問題時,釐清來龍去脈、分辨前因後果,進而找出解決辦法。深刻之標準在於合理解釋「痛苦、罪惡、死亡」這人生三大奧秘。譬如,痛苦由何而來?來自認知偏差,產生欲望及煩惱,經由比較與計較而片刻不得安寧。罪惡如何出現?由有知有欲而採取不當的行動,違反了法律、禮儀與道德,從競爭走向鬥爭,再陷入各種形式的戰爭。死亡是怎麼回事?有生有死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那麼對死亡應該害怕逃避,還是坦然接受?這些難題在《莊子》書中都有深入的剖析與討論。麻煩在於:他使用了大量的寓言、重言與卮言。



      現在,這些「悠遠無稽的說法、廣大虛幻的言談、漫無邊際的語詞」(「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33.8),在本書得到最大程度的闡述,可以清楚展示出來。



      其次,系統完整。儒家的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第一流的哲學家無不如此,可以用一個核心觀念貫穿並建構起自己的全部思想。老子開創了道家,莊子踵事增華,在一以貫之方面更見明確。一以貫之,才有系統完整可言。所謂系統完整,就是表現「2+1」的格局。「2」是自然界與人類,合稱為萬物或「物」。莊子三度說:能夠明白「未始有物」,才算抵達至高智慧。因此,若無「1」做為來源與歸宿,前面的「2」不是幻覺嗎?這個「1」正是老子與莊子最為珍視的「道」。少了這個「道」,莊子思想將失去重心,乏善可陳。不懂這個「道」,再聰明的讀者也只能像河伯一樣嘆息。莊子以「自本自根」描寫道之超越性(超越於萬物之外),又以「無所不在」形容道之內存性(內在於萬物之中)。這兩句話八個字是貫穿全書的主軸。認識這樣的道,對人類有什麼啟發?



      第三,啟發無限。只要仔細閱讀,則三十三篇的每一章都會帶來或深或淺的啟發,讓人隨著自己的年齡、處境、遭遇而有不同的感悟。簡單以三觀而論。首先,以宇宙觀來說,空間不再局限,使人可以逍遙於無窮,遨遊於廣漠之野、無何有之鄉;時間遁入永恆,使人體會無古無今、不死不生的意境。「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2.9),可謂一語道破人類冥想實修的頂峰經驗。然後,以人生觀來說,可以用四字訣來統括四方面的態度: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本書結論部分由這四字訣發展成四篇短文,代表作者對莊子的研究心得。至於價值觀,則涉及修行的過程及方法。



      先說修行過程。萬物由道而來,又回歸於道。萬物由道獲得本性與稟賦,由此形成各自的「德」,並共同搭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道通為一)。唯獨人類需要修行,因為人的德是認知能力,而認知的自發作用是「區分」,由區分善惡、美醜、貴賤、利害、是非、成敗,孕生各種欲望及爭鬥,造成無數的痛苦與患難。修行的過程是:使認知從區分提升到「避難」,以較長遠的眼光看出人間價值觀是正反相對,並無必然標準的,於是為自己保留一個安全的生存領域。進一步,再由避難提升到「啟明」,抵達悟道層次,「以道觀之,物無貴賤」(17.5),然後可以品味「安、化、樂、遊」的奧妙。



      再說修行方法。方法始於一句莊子說了至少三次的話:「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在莊子筆下,人的生命由身體、心智與精神所組成。必待消解身體的本能及衝動,排除心智的取巧及執著,進入「虛」的狀態,然後那長期被身心活動所遮蔽的「精神」才會脫穎而出,與「道」契合。所謂「心齋、坐忘」,所描述的都是類似的方法。



      莊子明顯發展了老子思想。在老子《道德經》中,「聖人」是悟道的統治者,「聖人」及其同義詞出現於佔全書一半的四十章中,主導了老子的理想國度。到了莊子筆下,重點轉為「悟道的個人」,期許一個人成為「真人、神人、至人、天人、聖人」。這些名稱,除了「聖人」偶有世俗用意而受到批判,所指皆為悟道的個人。對悟道者而言,道成為擬人化的「造物者」,是可以作伴同遊的朋友,如「上與造物者遊」(33.8)一語,成為莊子精神境界的寫照。由此可以想見,《莊子》一書的啟發是無所限制的。如果莊子不是一位思想深刻、系統完整、啟發無限的哲學家,我們何以能從他的書中得到源源不絕的驚喜與覺悟?



      我自2021年11月起,在喜馬拉雅教學平台講述《莊子》,共214集。正如我所錄製的各種課程,播出的音頻經過琪媗的細心整理,保持了良好品質。在此之前所講述的《老子•道德經》與《易經》已經面世。我在解讀四書三玄時,曾表示:譯解《莊子》,所費心力最大而收穫也最多。在整理文稿時,開始是依音頻的逐字稿進行補充修訂,後來覺得常有未盡之意,於是重新改寫,依各章的主要觀念,貫穿三十三篇,溯及老子思想,如此方可發揮自己學習《莊子》的全部心得。本書各節編排,依「原文、譯文、講解」的順序,但是作者誠懇建議的讀法是:一,先念譯文,明白原文的意思。譯文與原文字句相應,盡量不錯過任何一字的解說。二,再念原文,並且多念幾遍,記下名言金句以便存思冥想。三,最後念講解,除了知道作者的引申發揮,還可孕生個人的心得。



      本書前有〈引論〉五篇(第一冊),邀請你光臨莊子的心靈大觀園,後有〈結論〉四篇(第三冊),總結莊子對現代人的明確點撥。完成本書,心情愉悅而興奮,期待與朋友們共享。


    傅佩榮於2025年元月




    其 他 著 作
    1. 成功法則與易經六卦
    2.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增訂新版)(博客來獨家親簽版)
    3. 原來老莊這樣說套書(原來老子這樣說+原來莊子這樣說)
    4. 原來莊子這樣說(增訂新版)
    5. 西方哲學心靈:從蘇格拉底到卡繆(全三卷)(2023年版)
    6. 傅佩榮講易經:詳解易經六十四卦(全二冊)
    7. 原來老子這樣說(增訂新版)
    8. 儒道天論發微(精裝)
    9. 傅佩榮解讀論語(2023修訂新版)
    10. 傅佩榮解讀論語(2023修訂新版/限量作者親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