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愛自己的方式,定義了別人愛你的樣子:相知相愛是關係幸福的起點,心理諮商師帶你脫離不健康的相處模式,找回愛自己與愛他人的能力

你愛自己的方式,定義了別人愛你的樣子:相知相愛是關係幸福的起點,心理諮商師帶你脫離不健康的相處模式,找回愛自己與愛他人的能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021999
叢非從
高寶
2025年3月12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4021999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視野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你愛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讓幸福更靠近的力量!」



    10年資深經歷的百萬人氣心理諮詢師,

    繼《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之後,陪你撫平關係傷痕的療癒之作。



      獻給總是在關係中看見痛苦的你──

      真正的愛不是索取,而是被看見、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

      被理解的愛是良好關係的起點,讓我們能成為更自在的自己!



      「每天都在加班,工作真的比我還重要嗎?」

      「爸媽也是為你好,你忍一下不行嗎?」

      「才說兩句你就生氣,怎麼這麼玻璃心?」



      在關係裡,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委屈、孤單、沮喪甚至憤怒,往往是因為內心的需求沒有被重視的人所理解,於是我們會開始動搖──這段關係是否值得自己去愛?



      其實,問題不在於是否值得去愛,而是我們在愛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被愛」的能力。



      ▍愛是一種能力,被愛更是一種能力。

      ▍我們總是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愛,卻忽略了愛其實一直在自己心裡。

      ▍當我們試著小小改變愛的表達方式,就能讓關係有了全新的可能。



      擁有十年豐富諮詢經驗的資深心理師叢非從,在本書中藉由生活裡最遇見的相處難題,引領我們透過理解他人、轉化自己的練習,化解人際、家庭、親密關係中的誤解與傷害,重新建立親密與和諧的互動模式,讓彼此都能自在地愛與被愛。



      當我們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便能在關係中找到自我療癒的力量,看見更值得珍惜的自己,開啟更快樂、更豐盛的幸福人生。



    讀者暖心推薦



      有些傷痕,是我們長大後才發現的;有些問題,只有學會愛與被愛才能解開。

      這本書用溫柔、淺白的文字,透過貼近生活的案例,引導我們看見潛藏在關係裡的矛盾與創傷。當我讀到作者分享指責、講道理、討好、迴避等情境時,彷彿看見曾經因為不理解家人而反抗,卻又受傷的自己。但幸好,這本書不只讓我看見傷口,還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我找到關係裡被忽略的問題,也讓我擁有更多勇氣與力量,學會如何溫暖地愛人、溫柔地愛自己。



    ?


     





    前 言 什麼是被愛?



    Lesson1 改變他人無效和有效的方式

    01指責:威脅與懲罰

    02講道理:教育和建議

    03討好:妥協與忍讓

    04回避:逃避與放棄

    05改變他人的小技巧



    Lesson2 從三個方面經營好關係

    01思考關係,而非思考問題

    02提升自己的魅力

    03製造親密感

    04有效使用承諾



    Lesson3 在關係中,如何獲得更多的愛

    01如何被重視

    02如何被尊重

    03如何被理解

    04如何被認可



    Lesson4 為何不被愛會這麼難受

    01被愛的功能

    02被愛可以解決苦、累、難

    03被愛可以解決孤單

    04被愛讓人有價值感

    05被愛讓人敢做自己



    Lesson5 停止證明自己不被愛

    01選擇性注意:發現愛,而非發現不愛

    02解讀:不被愛,是一種被害妄想

    03泛化:否定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04翻舊帳:尋找不被愛的證據

    05勾引:別人怎麼對你,50%是你促成的

    06不被愛的好處:熟悉比幸福更重要

    07移情:尋找強迫性重複的原因

    08療癒:好的婚姻治癒童年,壞的婚姻重演童年



    Lesson6 被愛,並不是非他不可

    01怎麼才算對的人

    02把錯的人變成對的人

    03學會對人滿意的能力

    04親密關係的四個危險性

    05愛的30%來自社會支持系統

    06愛的40%來自自我支持系統

    07更深的愛自己



    ?





    前言



    什麼是被愛?




      ◎愛的標準

      愛有兩個標準:利他動機,以及帶來好的感受。



      你愛一個人,就會希望他更好,於是你為他做了一些事、說了一些話,他體驗到了開心、感動、安心、輕鬆、愉悅、幸福、寧靜、平靜等正向感受,他便體驗到被你愛著。這兩個標準很重要。因為一些「非愛行為」被強行打上名為「愛」的標籤,反而會帶 來痛苦和矛盾。



      愛從來不以行為作為判斷,比如說好聽的話、送他禮物、陪他逛街等等,這些是愛嗎?一個男人喜歡一個女人,就天天送花到人家辦公室,但這位女人可能會感到被騷擾而不是感動──顯然這不是愛。有些人送禮物時,讓你感覺他對你有所企圖所以才這麼殷勤,這時候你的感覺並不會因此變好,那這也不是愛。



      有人對你說好聽的話,你體驗到的可能是對方的油膩。一些誇獎的話在別人看來可能 是挑逗,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則可能是罵人。那麼,這時候好聽的話就是一種傷害。



      有很多媽媽會自責自己陪孩子的時間不夠,下班後也不去社交、不去充電,趕緊跑回 家陪孩子一起寫作業。這是愛嗎?這種陪伴如果不能給孩子帶來正向感受,那就是傷害。



      一個看起來是在表達愛的行為,如果缺乏了接受者的正向感受,這個行為就不能稱之為愛。這些帶來負面感受的行為一旦被付出者識別為愛,他就會覺得委屈:「我為你好,你為何不接受」;一旦被接受者識別為愛,則會覺得內疚:「他也是為了我好,我怎麼可 以排斥他呢?」



      這種愛,算是愛嗎?



      那指責、控制、批評、威脅、講道理等行為,表面上是在否定一個人,那麼這就是不 愛了嗎?有很多指責被視為愛,比如家長和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耳提面命。當頭一棒並不一定會讓人感受變差,實際上當對方識別到你的呵斥是在為他好的時候,他的感受是幸 福的。



      疫情期間,很多天使在工作崗位上堅持。如果愛他,上司會強制他休息,這時候便形成了控制。天使們有時無奈接受了這種控制,但上司的體驗到的感受是「我在保護你」。此刻,控制對他們來說就是愛。



      伴侶之間有很多責怪,對方可能感受到的是滿滿的心疼,從而有滿足感。有很多人找 對象就是想找個能管自己的人,能給自己很多道理上指點的人。當伴侶的控制和道理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在乎的時候,他們就體驗到被愛了。



      也許你會覺得,從這兩個角度來定義,愛的標準很高,其實愛經常發生在你的身邊。比如,你上樓梯的時候拿不動行李,陌生人幫助你,你感受到了溫暖,那你就體驗到了被 愛。你回家的時候對著做好飯的伴侶說一句「你辛苦了」表達感謝,對方聽了也真的感覺 到開心,那他就是被你愛了。



      有時候你會覺得委屈又無奈,自己在努力做付出、利他的事情卻沒有被對方領情,這可能是因為你的付出裡夾雜了很多利己的動機,這些動機比你的利他意圖更濃烈,以至於完全掩蓋了你利他的動機。



      比如說,你發脾氣可能是為對方著急,很想關心對方,或是你看著對方笨笨的樣子很替他擔心。如果是純善意的著急,對方會感知到,能給你正回饋;如果你的脾氣裡夾雜了「你要認同我、尊重我、順從我,不然我很生氣」的情緒,對方會感受到自己被索取,就想抗拒你。



      有的父母、長輩會給孩子零用錢,他們在給錢的時候,又同時教育對方,告訴對方賺錢不容易、應該省著花。這些大道理其實是在表達「我能給你錢,你看我多麼重要、多麼有價值」。



      如果你的付出摻雜的利己動機過多,對方的體驗就會變差,這就不是愛了。我並不是說,你在關係中有利己的動機不好。關係中的利他和利己其實同時存在,從來沒有人能一直無私到在關係裡只利他不利己,這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牛頓也不同意。



      問題是,你在做利己的事,但你沒有覺知,你偉大地覺得自己在純利他。這時候,你們對彼此的認知就會有差異而產生矛盾:很多付出者傾向於意識到自己的利他而委屈,而接受者更多感知到的是付出者的利己而憤怒。



      愛的反面是被愛。在關係中,你也渴望被愛,所以你處理關係時,會有大量的利己動機。利己很正常,只是你要知道:除了在付出愛,你更「渴望被愛」。



      ◎索取愛的方式

      更多時候,你會做很多令人抓狂的事,無非是想索取愛。



      當你建立某個關係,覺得對方應該給你愛,可是他沒有給你足夠的愛時,你會指責、講道理,你會買禮物、說好聽的話,你跪下來求他、你搧自己耳光,你會嘗試做很多很多事,企圖強迫對方給你一點愛。



      在平時,你可能會努力變優秀,以得到一些人的愛。或者是你會渴望有更多的社交,渴望加入某個圈子,害怕被排擠,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歡。



      渴望被愛的感覺,有時候像對毒品的渴望一樣,會讓你迷失自我。你嘗試了很多方式吸引和改變他人,但又屢屢受挫,然後更沮喪,接著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



      被愛這件事,有時候是種運氣,愛會突然降臨在你身邊。比如下雨了,你沒有傘,你不知道該不該衝出去,突然有把傘遮在了你的頭頂上,你體驗到了感動,那你就是幸運的──你突然被愛了。



      更多時候,不被愛則是常態。即使你結婚了,即使你有穩定的關係,但是當你需要被愛的時候,那一刻你回望四周,還是只有你一個人在面對痛苦。



      我的看法是,你並不是不被愛,也不是沒人愛你,也許你對愛的認識和方法出了一點問題,你可能喪失了一種名為「被愛」的能力。



      ◎被愛的能力

      愛是一種能力,被愛更是一種能力。



      被愛從來都不單純是運氣,你並不是只能坐在那裡等著命運之神安排有人來愛你,你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去創造被愛的機會。我想透過這本書,在以下幾個方面跟你分享被愛這種能力:



      第一課,改變他人。我會跟你分享,為什麼有些人會透過一些無效的方式來改變他人索取愛的方式,他們可能是在指責、講道理、討好、逃避,這樣的方式為什麼無效,以及相對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第二課,關係層面。你在關係中遇到的矛盾不僅是那件事的問題,而是你們的關係已經出問題了。我會邀請你從關係層面思考問題,並從魅力、親密、承諾三個方面提升關係品質。



      第三課,如何被愛。被愛沒有明確的行為或標準,具體來說分四個方面:被重視、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我會跟你分享如何得到以及如何給予他人這四種愛,讓你們都能更直接地被愛。



      第四課,理解被愛。我教的方法也不一定能讓你修復關係,關係是被愛的管道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徑。比起是否被他人愛來說,理解自己為什麼如此渴望被愛也很重要,這意味著你可以有新的方法讓自己被「自己」愛。



      第五課,發現愛、創造愛。你以為不被愛是被動的,其實是你無意識做了很多事導致了你不被愛。你可以停下來,發現你是如何創造不被愛的體驗的,並讓被愛進入正循環,創造愛。



      第六課,愛自己。愛自己有很多管道,我們嘗試從不同角度來愛自己。你要記得一句關於愛自己的核心:「讓自己舒服」是愛自己的終極答案,也是解決一切矛盾的終極答案。



      ◎愛與被愛的關係

      被愛很重要,這值得學習。



      沒有人可以完全照顧好自己,所以人人都需要被愛。

     

      被愛可以讓一個人飽滿自我。在這種狀態下,你會更喜歡自己,會積極生活,積極做事,更熱愛這個世界,會感受到幸福。



      如果你覺得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人生沒有意義,或你覺得生活有些糟糕,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其實你可能只是缺愛。當你感覺到自己狀態不好時,你一定要知道:此刻,你需要去尋找一些愛來滋養自己,而不是坐在原地強迫自己堅強,也不是停留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怨自艾。



      最後才是愛人。思考自己如何被愛也會幫助你學習如何愛別人,如何讓別人體驗到被愛,這就是你愛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被愛,才能學會愛人。很多教人如何去愛的書非常精彩,但很難執行,我認為他們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先讓自己被愛。



      「愛」與「被愛」是所有關係中都存在的議題,所以我們這本書的討論適用於你建立起來的所有關係。親密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合作性強、接觸密切、刺激強度高,所以我會用相對更多的篇幅去談論親密關係。



      為了讓你能夠更好地學習,每一節課後面都有設計練習。你可以學習一個概念後,馬上透過練習去內化它。即使不是每一個練習都能給你深刻的啟發,但當你做完所有練習後,一定會有一些題目能讓你對「被愛」這件事有更深的體悟。如果你還有些困惑,也歡迎你走入我們的課堂,我們可以以一種面對面互動的方式來探討如何讓你被愛。



      ◎關於思考與練習

      當你在關係裡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每節課後面的練習。它可以幫你從二十七個角度仔細咀嚼你在關係裡的模式,思考你在關係裡遇到的隱藏問題。以下是關於練習題的八個解釋和建議,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運用它們:



      1.認真:每節課的題目都是精心設計,對於每一節,一目掃過只需要一秒鐘,閱讀完畢需要二十秒,粗略回答需要五分鐘,認真回答則需要二十分鐘以上。因此,二十七個關卡認真完成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之久。你不必一次做完,做精比做多更有意義。你可以根據感覺,隨便翻到哪一頁,然後做這一節背後對應的題目。你也可以根據你的感覺找到相對最符合的章節,做相關的題目。



      2.雙向:大部分關卡分為兩部分──轉化自己和理解他人,轉化自己是為了讓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以知道如何處理關係,或者如何放下傷痛。理解他人要更難一點,這意味著要換位思考,找到合適的相處之道。如有困難,你可以只做轉化自己的部分。



      3.靜心:做一次心理諮詢需要幾百甚至幾千元,我設計了這些題目,相當於自助心理諮詢。免費的好處是省錢,壞處是耗費腦力。你需要靜下來和自己認真對話,才會有很大的收穫。相信我,這一切都值得。



      4.跳過:當然,你會有一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不明白或是不符合。沒關係,不必勉強,跳過這一題或者跳過這一關就可,可以去翻到任何一頁去做其他題目。只要有幾個核心問題命中你的心門,就可以帶來你人生的改變,那就是值得的。



      5.他人:如果可能,建議你邀請另一個人把這些題目念給你聽,然後你來作答,在一來一回中有了互動,你的思考會更加積極和開放。同樣,這些問題你也可以拿來幫助別人。還是有不懂的地方,你也可以來問我,雖然我不一定回答。



      6.理論:當你有不會答是有所反思的部分,建議你回到相應的章節閱讀內容。在理論裡有解釋和案例,可以啟發你的思考,並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7.目的:修復關係並不是目的,只是途徑,真正的目的是幸福──被愛讓你幸福。有的題目做完會讓你有更深的悲傷和無奈感,感覺無法修復或不想修復,那恭喜你距離認真相更近了一步。放棄幻想、接納現實,才是更快找到被愛方式的路。



      8.決定:根據你的本能反應對關係做出應對,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停下來思考關係和你自己,則需要克服很多阻力才能推進一點點。和水一樣,傾瀉而下只需要幾秒鐘,逆流而上則需要很大力氣。本能反應的傾瀉只會讓你一直重複,復盤思考則可以讓你的人生逆流而上。

     

      當你在關係中感到痛苦,只需要一個動作就可以應對:停下自動反應,做練習題。那停不下來怎麼辦?等停下來的時候再來做,不是非要在情緒最激動的時候勉強自己思考。任何時候都不晚,因為對下次你掉進類似的情境裡來說,這次就是提前準備。不同關卡之間有些重複的題目,目的是當你只做某個關卡的時候不至於遺漏重要資訊。每關最後有一個總結問題,你可以自己做個總結,包括這個過程帶給你的感覺、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自己、你所產生的領悟或想法、你做出的決定,都可以。

    ?




    其 他 著 作
    1. 我已經很好,不需要最好:不完美也沒關係,重新認識內在價值的自我對話練習,活出坦然、堅定的自己
    2. 心理師叢非從【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不是別人不懂你】,療癒自我,套書共二冊
    3. 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瞭解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傷痛,找回療癒自己的能力【附作者印刷簽名勵志金句扉頁】
    4. 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
    5. 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
    6. 堅強很好,脆弱也沒關係 :認識真實的自己,溫柔看待心底的傷,才能找到與這個世界共處的頻率
    7. 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42篇關於愛的學習課,尊重他人、理解自己,讓你不再感到孤獨
    8. 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