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我只是一個友善的人,熱愛大自然,熱愛學習,熱愛工作──更熱愛世人。」──文森•梵谷 1882年7月31日星期一
「我能看到我的作品的未來,也清楚自己要在畫家中擔任什麼工作……我會將一切能力所及的東西轉化為創造力。」──文森•梵谷 1888年10月3日星期三
「我的油畫幾乎是痛苦的呼喊,但又在充滿著鄉土氣息的向日葵中象徵著感恩。」──文森•梵谷 1890年2月19日星期三
在藝術史的長河裡,很少能有藝術家像文森•梵谷一般,總是牽動著世人的目光。梵谷筆下耀眼並蘊含堅韌生命力的作品,交織著他那帶有悲壯性質的短暫人生傳奇,百餘年來令不同世代的族群莫不為之動容。
收藏於世界各大美術館的梵谷作品,總能吸引大批的訪客駐足欣賞,流連許久,梵谷的畫如其人,充滿了強勁、激昂、熱烈的筆觸,有時我們感動於他畫面當中那份對著萬物生靈的憐惜與頌讚,有時也會因他那絢麗且不拘一格的奔放色彩而怦然心動,凡是親臨現場見證其作品者,想必都能體會彷彿真能從畫面中感受到畫家創作時的生機勃勃與內在特質。
然而,無論是觀賞那神祕奧妙的《星夜》、鮮活明朗的《鳶尾花》、鮮黃熱情的《向日葵》,或是如火焰上竄的《絲柏樹》……,即便皆能從中感觸創作者來自心靈沸點的激發,但似乎通過作品所呈現的主題及氛圍,成為了多數民眾了解梵谷的唯一途徑。儘管坊間以梵谷為主題的傳記或藝術叢書、套書可謂汗牛充棟,但絕大多數亦是由圖像為切入角度,使讀者領略梵谷其人之性格與創作背景。莫非,我們僅能藉由圖像的賞析去貼近畫家最內在核心的所思所想嗎?
實際上,除了社會大眾所熟知梵谷創作琳瑯滿目的油畫、水彩與素描等各式作品之外,他所流傳至今的九百多封往來信件,足以成為後世欲走進其內心世界,了解藝術思想與人生價值觀最為珍貴的史料,甚至還能視為解讀19世紀西方藝術之背景與社會發展進程中最為真實的重要參考文獻。
十年前,筆者曾透過《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梵谷最後的親筆信》,嘗試舒卷鋪延梵谷那雖短暫卻跌宕多姿的傳奇人生,儘管亦參考了不少梵谷書信史料與專業期刊等研究成果,仍感力有未逮,不盡人意之處。幾經熟讀深思、遷思回慮後,決心澈底重寫這本以梵谷書信為觀察視角的藝術家傳記。
與坊間絕大多數以梵谷為主題的傳記或藝術叢書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本書的敘述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時間序,透過書信裡所涉及的諸多議題採取章節歸類,與讀者分別在梵谷的閱讀習慣、藝術眼光之養成、情感生活,乃至其輾轉遷徙各地的生活痕跡,做出詳實的劃分與論證。
其次,本書所引用的書信資料,是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與海牙惠更斯荷蘭歷史研究所(Huygens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合作所出版的《梵谷書信全集》(Vincent van Gogh: The Letters)的英文版本,搭配該版本授權上海書畫出版社所出版的中文版本,相互對照參考而成。相較筆者早年所採用Arnold J. Pomerans編譯於1998年的企鵝經典(Penguin Classics)三卷本,無論在註釋、家族信件、作品目錄編排或地圖上都來得詳盡。因此,本作中所引用九百多封書信史料及附錄,勢必要來得比前作更加周詳且完備。
再者,為了更進一步貼近梵谷的思維與心境,這十年當中筆者幾乎遍覽所有梵谷昔日所涉獵的書籍,並試圖從閱讀的心得之中回溯到梵谷書信的每個字裡行間,咀嚼出畫家百餘年前的所思所想。這些年來,筆者也曾穿梭漫遊於梵谷曾居留的各大城小鎮之間,浸淫於不同城鎮空間所得到生命體悟,力求為讀者周密地歸納出梵谷與各地人文景觀之互動,進而印證與理解其作品在各時期的表現差異。這些與梵谷幾乎達成一致性的大量閱讀及各地察訪,相信已罕有研究者或粉絲這般力行,這也是筆者往昔書寫梵谷傳記時未能實踐的。
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除了留存於世的上千幅繪畫作品之外,文森•梵谷的書信內容也可視為絕佳的散文與論說形式的文獻作品,更是其內在思想的精粹。多數民眾皆是通過梵谷的畫作進入其內心世界,但若有更多機會深入文字資料裡進行印證,俾能貼近畫家心底更為私密、深層的本質面。
撰寫本書的最終目的是企盼通過九百餘封梵谷書信的統整與歸類,讓讀者大眾在欣賞藝術品的機會之外能更進一步貼近文森•梵谷的內在感受與多元的思想境界,進而能夠將畫家百餘年前的真摯情感以及對世界、自然的熱情交棒傳承給更多的人。
本書撰寫過程歷經筆者的人生低谷期,除了Beethoven、Schubert、Schumann與Chopin每日按時的伴隨外,幸賴此時期相伴並支持我的每位親友,感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加恩教會蔣榮盛牧師與各位長老、教友時常為我祝禱及勸勉;謝謝學校同事宛汝與書瑩在我課程運作上的協助;幸均、玲玲、綺婕、馨嬅大姊、玗玹二姊、蘇叡娟老師,因為有妳們的支持勉勵使我能夠不斷有鋼鐵般的意志持續寫下去。本書的順利出版也要誠摯向鄭伊庭經理、尹懷君編輯以及秀威資訊的每一位夥伴致上感謝與敬意。
最後,將本書獻給我親愛的妹妹Joan,願我倆的同胞情誼也像梵谷兄弟般,永遠緊密相依相繫。
由衷盼望每一位梵谷藝術的愛好者與讀者,都能夠在本書閱讀過程中領略到偉大藝術家生命中的溫暖與愛,進而得到更豐厚充沛的精神體驗。祝福各位!
蔡秉叡
2025年3月於高雄澄清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