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戰爭經濟秩序的演化:百年來戰爭財政思想與制度動員的轉變

戰爭經濟秩序的演化:百年來戰爭財政思想與制度動員的轉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083362
遠略智庫
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2025年8月06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4083362
  • 規格:平裝 / 326頁 / 14.8 x 21 x 1.6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全球經濟











    當經濟工具變成戰略武器,財政決策即是隱形戰場

    通膨、債券、金融動員,不只是數字,而是國家意志的延伸



      ▎戰火中的金權對弈:誰在背後操盤?

      本書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德國財政布局切入,揭示威瑪共和遺留的財政結構如何成為戰爭經濟的伏筆。當銀行聯合體開始左右信貸與工業資源配置時,一場看不見的財政戰已經悄然開始。赫弗里希並非單一英雄,而是那個時代官僚理性與國家暴力交織下的縮影。



      ▎軍事擴張背後的會計帳本

      進入戰爭初期,國債、增稅、物價管控與中央銀行權限重組交織出一張看似理性的財政網。赫弗里希與其部門如何在極度政治化的環境中取得軍工經費、同時維持貨幣穩定?這是一場技術官僚與軍事菁英之間的合作與博弈,也是一段政策與現實之間的高難度拉鋸。



      ▎金本位崩潰與人民信心的極限試煉

      當戰時馬克不再與黃金掛鉤,當印鈔成為常態,市場投機、通貨膨脹與金融秩序瓦解接踵而至。更嚴峻的是,政府如何在資訊不對稱與信任危機中維持社會穩定?本書詳述德意志銀行與國家信用如何陷入相互撕裂的悖論,也鋪陳了當代貨幣理論的前身。



      ▎海上封鎖、糧荒與經濟情報戰的開始

      戰爭不只在戰場上發生,更多時候在港口、貨輪、匯率與糧倉之間悄然上演。當英國封鎖導致德國對外貿易窒息,經濟情報戰、資源替代研發與糧食配給制度浮上檯面。這些制度性的反應與失敗,不僅揭示帝國體系的脆弱,也讓我們思考當代經濟韌性的邊界。



      ▎從歷史現場走入今日金融戰場

      本書最後引領讀者思考赫弗里希思想如何影響後世的戰時經濟學與國防財政制度。從聯合國到國際貨幣基金,從冷戰軍工體系到現代的虛擬貨幣與數位制裁,歷史不只是過去,更是當代策略的原型。你將從百年前的官僚手中,看見今日經濟戰爭的隱形線索。



    本書特色



      戰爭不只是軍事對抗,更是財政與制度的全面動員。從德國在一戰中的財政準備與戰時經濟操作,到戰後賠款、通貨膨脹與國際金融秩序重建,本書透過卡爾.赫弗里希的職涯軌跡,勾勒出戰爭與財政權力的深層結構。橫跨德、英、法、美、日等主要參戰國,呈現出不同體制下財政調度的比較樣貌,是理解現代經濟戰爭邏輯的關鍵讀本。

    ?


     







    第一章 開戰前的德國財政基礎與準備

    第二章 戰爭初期的財政策略選擇

    第三章 通貨政策與金融穩定挑戰

    第四章 經濟戰與封鎖下的對外應變

    第五章 德國國內的社會秩序與經濟控管

    第六章 戰爭後期的崩解與應變

    第七章 戰後賠款體系與德國經濟重建起點

    第八章 比較視角:同盟國與敵對國的財政模式

    第九章 戰時經濟倫理與政治決策難題

    第十章 赫弗里希的政治轉型與歷史評價

    第十一章 戰爭經濟的制度演化與當代影響

    第十二章 百年回顧:從卡爾·赫弗里希到今日戰爭經濟思想



    ?





    序(節錄)



      在戰爭尚未遠離現代社會的此刻,我們不僅需要理解戰場上的軍事技術與戰術演變,更需反思支撐戰爭的經濟制度、財政邏輯與治理體系。寫作《戰爭經濟的秩序演化》這本書,是一趟橫跨百年的思想追索,一次對「國家如何在危機中穩定自己」的制度性提問。



      卡爾.赫弗里希(Karl Theodor Helfferich)這位多數當代讀者或許陌生的德國財政家,其政策實踐雖深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帝國背景中,卻在當代全球化與新冷戰氛圍中重新獲得關注。他推動的九次戰時公債、創設特別預算體系、主張將軍費與常態預算分離的操作,皆展現一種以制度對抗混亂、以財政管理動員的現代性視野。筆者認為,赫弗里希最大的貢獻,並非在於提出某項政策工具,而是開啟了一個思考框架:當國家面對不可預測的外部衝擊時,應如何調整制度配置,以維持秩序、正當性與治理能力?



      本書以赫弗里希為起點,逐章鋪展其制度遺產在戰後的各種延伸路徑:從凱因斯學派的公共支出擴張論、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資源分配模式,到當代金融制裁與技術封鎖所代表的「制度化經濟戰」。這些路徑看似分歧,實則回應同一問題意識:國家在危機時期所依賴的,不只是武器與部隊,更是財政規範、貨幣穩定、供應體系與正當性的互為支持。



      筆者致力於將原本深植於德語世界、帶有高度技術性的財政概念,轉化為中文語境中清晰可辨、具備制度實踐可能性的分析框架。在書寫過程中,我不僅維持理論本身的嚴謹性與專業深度,也特別納入臺灣與亞洲地區的歷史經驗與制度案例,期望本書不僅是一部財政制度的歷史研究,更能作為今日政策思考與制度設計的重要參照。



      舉例而言,第十二章特別聚焦於戰爭經濟思想的百年轉型。筆者強調了俄烏戰爭背景下IMF與世界銀行的制度應對,並將以色列、立陶宛、日本與烏克蘭等國在近代危機中的財政反應納入討論,目的在於建立「制度回應典範的比較視野」。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即使政治制度各異,但面對戰爭、災難與系統性衝擊時,所依賴的應變結構有其共通邏輯,而赫弗里希的制度觀正提供了一種解釋框架。



      此外,寫作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戰爭經濟中的「制度記憶」概念。許多危機期間所創設的特別制度,在戰後未必完全廢除,反而轉化為新制度的原型。例如COVID-19疫情期間,各國採用緊急預算、戰略物資供應鏈指揮系統、數位現金轉移與分區儲備體系,與戰時動員結構如出一轍,充分顯示制度的可塑性與持續性。

    ?




    其 他 著 作
    1. 小資起手式,職場小白也能學會的投資術:用ETF、預算管理與收支平衡,擺脫月光焦慮,建立穩固財務體質
    2. 智慧行銷,製造未來:AI、永續與品牌策略如何改變工業品的市場邏輯
    3. 負債資本論,用「債權思維」驅動資產成長:全球視野下的財務槓桿與現金流管理
    4. 走出資本額迷思,資源的正確分配方法:無公式深入探索企業財務觀念、社會責任與國際競爭的全景視角
    5. 經濟學有什麼難的?我媽都懂了,你呢:不談公式,只談生活!用最日常的語言,讀懂最有用的知識
    6. 末日資本防衛戰,財富保全的74個超前部署:從金融崩壞到資產重建,寫給下一場危機倖存者的行動藍圖
    7. 花得清楚,活得自由:一套沒有公式的庶民經濟學,用選擇改寫你的人生價值排序
    8. 貿易壁壘,無硝煙的世界戰爭:關稅不再是政策,是武器;貿易不再是交流,是壓制;臺灣,該如何不在戰場中失語?
    9. 川普效應:權力心理學與全球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