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遮天的天才製片人,會成功?還是墜落?
《大亨小傳》作者費滋傑羅,揭開美國影視產業最真實的一面
片場風華×拍攝秘辛×商業角力 時代巨擘
以好萊塢傳奇製片人為原型,刻劃理想與命運、情慾與鬥爭、輝煌與幻滅
帶你深入大銀幕的黃金年代
【特別收錄】村上春樹 日文版翻譯後記〈即使明知最後會輸〉
《大亨小傳》作者費滋傑羅,揭開美國影視產業最真實的一面
片場風華×拍攝秘辛×商業角力 時代巨擘
以好萊塢傳奇製片人為原型,刻劃理想與命運、情慾與鬥爭、輝煌與幻滅
帶你深入大銀幕的黃金年代
【特別收錄】村上春樹 日文版翻譯後記〈即使明知最後會輸〉
「費滋傑羅撇除偏見,鮮明地捕捉到在那個瀰漫著野性氛圍的早期電影界裡的蒙羅.斯塔爾——他的原型歐文.撒爾柏格作為角色的魅力,他們的成功與發達華麗耀眼,他們的沒落也極盡悲哀。翻譯本書時,深深嘆服於費滋傑羅圓熟的筆力。」——村上春樹
1930年代,好萊塢的浮華世界裡,蒙羅•斯塔爾是電影帝國的傳奇,他以無與倫比的才華與熱情,試圖在商業及藝術之間尋求平衡,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同時,也墜入了權力與孤獨的漩渦。
透過年輕女孩西西莉亞之眼,見證這位製片天才的輝煌與脆弱:他與神祕的女子凱斯琳邂逅,喚醒對亡妻的記憶,點燃了這場充滿注定無果的愛情;他與商業對手布雷迪較量,從幻想的電影延燒到真正的謀殺計畫,揭露了電影產業的黑暗面;他追求頂尖,對片場導演、編劇、助理、技術人員既關愛也嚴厲,他的指令就是鐵律。於是,當地震撼動片場、工會風暴來襲,斯塔爾的理想與命運也在好萊塢的鎂光燈下搖搖欲墜……
作者費滋傑羅以其詩意的散文與深刻的洞察,捕捉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榮光與殞落,以動人的浪漫與悲劇勾勒出美國夢的幻滅,堪稱文學史上對電影產業最真實深刻的描寫──「人生在本質上就是一場勝負之爭,最後自己肯定會輸。說到能得到的回報,不是什麼幸福快樂,而是艱苦抗爭所帶來的更深刻的滿足。」
◆故事原型:美國電影產業的傳奇──歐文•撒爾柏格
作者費滋傑羅以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電影製片人 歐文•撒爾柏格(Irving Thalberg),作為本作主角蒙羅•斯塔爾的角色原型,他曾寫道:「我深受撒爾柏格的吸引,因為他獨特的魅力,出眾的俊美容貌,華麗的豐功偉業,以及大冒險式的悲劇性結局。」
撒爾柏格出生布魯克林,因患有心臟病被診斷活不過30歲。兒時體弱多病,但聰明好學,高中畢業就去當秘書,雇主是當時環球電影公司的老闆,憑藉著聰明的頭腦及對大眾喜好的高度掌握,21歲就當上環球電影公司的主管,被譽為「wonder boy」(神奇之子)。
接著,26歲時被任命為米高梅電影公司(MGM)的製片總監,讓米高梅成為好萊塢最成功的製片場。他非常擅長挑選劇本及演員、召集製片團隊,在米高梅工作的12年裡製作了數百部電影,並創新了電影拍攝的方式,包括與編劇的劇本討論會、為獲得早期回饋而進行預演、為提升影片品質而不惜大量重拍等。好萊塢正是從他開始,確立了製片人高於導演的地位,永遠改變了電影產業的權力平衡。
◆費滋傑羅的最後著作:若真要說它像我的哪一本書,那應該就是《大亨小傳》。
本作為費滋傑羅未完成之作。1939年,他開始撰寫本作時正處於事業及人生低谷,深受經濟壓力及酗酒的影響。後來,他搬至好萊塢擔任編劇,準備重新出發,卻可惜因心臟病發於隔年去世,僅完成6章內容,加上一些筆記和草稿,他曾寫道:「這整部小說裡沒有任何讓我憂心或者忐忑之處,不像《夜未央》是個走向衰敗的故事,讀起來沒有壓抑、也不病態,儘管結局是悲傷的。若真要說它像我的哪一本書,應該就是《大亨小傳》,但我希望它能完全不同──能夠激起讀者新的情感,甚至讓人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1941年,費滋傑羅的好友艾德蒙•威爾森編輯本作,將之定名為《The Last Tycoon》(最後的大亨),包含6個章節、簡化的結尾以及費滋傑羅所留下的筆記,並調整了部分文字和結構。多年後,1993年,研究費滋傑羅的學者馬修.約瑟夫.布魯科利重新編輯本作,將書名改為《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A Western》(最後的大亨之愛:一部西部小說),忠於費滋傑羅的原始構想,恢復章節,重新收錄當年被威爾森調整的內容。
1941年及1993年兩個版本內容有些許不同,多年來,全球眾多研究者及讀者投入其中,包括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村上春樹翻譯費滋傑羅作品四十餘年,推崇費滋傑羅的文學地位,他以1941年艾德蒙•威爾森的版本為本,翻譯本作於2022年出版,在後記中表達他選擇此版之因,為本作立下了一個時代的根基。
心動推薦
石偉明(資深發行)
馬欣(作家)
黃崇凱(小說家)
詹傑(影視編劇)
劉梓潔(作家、編劇)
蕭詒徽(寫作者、自由編輯)
Amazon讀者心得
「費滋傑羅的寫作令人驚嘆,我要推薦給尋求更成熟閱讀體驗的人。他非常理解筆下的角色和他們身處的世界,並以隱喻和夢幻般的意象加以建構,文字兼具正式與真誠,這種平衡我從未在其他作者身上見過如此出色的呈現。」
「以電影及製片人的世界為主題,這種故事需要一位浪漫主義者,費滋傑羅正是如此;需要對幻象的敏銳感知,費滋傑羅擁有這個天分;需要豐富的直覺洞察力,費滋傑羅在好萊塢生活並工作了足夠長的時間,得以從裡到外地書寫,素材在他手中如黏土般隨意塑形。讀者將帶著深深的遺憾閱讀他已完成的部分,惋惜他未能完成這部傑作。」
「未完成的作品絕非接觸一位作者的最佳起點,但費滋傑羅的文字讓我立刻站到了他這邊。費滋傑羅的寫作功力在這部作品中展露無遺,書中的浪漫情節動人心弦,角色的情感糾葛及人際角力引人入勝,即使這部作品永遠無法抵達終點,也絕對值得一讀。」
「書中包含費滋傑羅的手稿筆記,補充了他預計對稿件做的修改,根據這些,我實在無法想像本作若能完成,會有多麼出色。」
「我愛這本書,永遠。這本書本來極有可能成為費滋傑羅最棒的小說……即使是以這種未完成的形態,它不僅引人入勝,更是美國生活的某個面向——關於好萊塢與電影,最好的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