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挑剔的美:王大閎家具設計經典復刻24選【博客來獨家限量珍藏套組?1:10王大閎太師椅模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8667106522540
徐明松,黃瑋庭
木馬文化
2025年9月10日
383.00  元
HK$ 363.85  






ISBN:8667106522540
  • 叢書系列:木馬藝術
  • 規格:精裝 / 192頁 / 19 x 24 x 2.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木馬藝術


  • 藝術設計 > 設計 > 設計概論











    ?限量珍藏套組?1:10王大閎太師椅模型(68.5×61×72.5mm)?

    收藏經典太師椅全白模型,十分之一等比縮小,設計細節盡在掌中!



    王大閎,被遺忘的大師、臺灣現代建築的引領者

    他不僅設計建築、撰寫小說,更構築理想的生活——

    從衣著、物件到空間,每一個比例與位置

    皆為追求極致之美,近乎挑剔



    本書記錄國寶級建築師王大閎

    如何以家具實現對理想生活的最終想像

    並透過研究團隊復刻與重構

    深入解析其獨特的美學與設計思考



      「服裝是我們身體的外殼;建築是我們生活的外殼。我們依照自己身體的外型來設計衣服;我們根據自己生活的內容來設計房屋。」——王大閎



      有了理想建築,有了理想住宅,卻少了相匹配的理想家具——與其尋尋覓覓求而不得,以完美主義、挑剔眼光著稱的建築師王大閎,選擇不惜成本,一件一件任性琢磨,從燈具、桌椅、沙發到矮櫃,隨著建築思想、橫跨三棟自宅的演變,逐步構築出他心目中完美家居生活的畫面。



      ▌首度全公開!王大閎為三棟私宅親自設計的家具

      從建築思想出發,實踐極致生活美學

      觀看建築師如何融合東方元素與現代主義於一桌一椅之中




      「對王大閎來說,住居空間不僅僅是提供物質的遮蔽,更是繁忙庸俗的現代社會之中,一處澄清心靈的居所。」



      本書以建國南路自宅(1953)、虹廬(1964)、弘英別墅(1979)三棟住宅為核心,收錄各空間由王大閎設計的代表性家具共24件,包括貝殼茶几、太師椅、八角餐桌、金箔矮櫃、紅黑白沙發、花瓶章魚腳立燈、雙面屏風等。



      -家具不僅反映形式美感,也體現對生活的態度。比如其中最經典的作品太師椅,雖造型俐落卻承襲傳統的挺直椅背和扶手,不若現代家具講究舒適,而是要求人坐得有坐相,對王大閎而言,生活應當有紀律與姿態。



      -家具也如微型建築,但更能隨心所欲,成為設計者性格的出口。王大閎一面講究比例與秩序,一面又在材質與造型上展現趣味與浪漫詩意,例如餐桌桌面一朵朵漂浮在「宇宙」中的花朵,或是以銀河為題的三折屏風,暗藏他未竟的科幻之夢。



      -家具材質能乘載不同時空的情感記憶與日常習慣,也高度展現跨文化混融的特質。像是冰裂紋花瓶茶几燈、花瓶章魚腳立燈,王大閎將現成的古董中式陶瓷花瓶,拼組凹折鐵件支腳、亞麻布燈罩和大片貝殼板,呈現他如何將東方美學注入包浩斯精神。



      ▌從無圖紙到1:1復刻,歷時6年、耗資數百萬元

      研究團隊集結木作、鐵工、漆藝與織品等匠師

      完美重現24件不為量產、只為理想生活而生的單件家具




      建築師漢寶德曾形容:「他總是在非常簡單的情況下斟酌美感。一個東西、擺一個位置,高一吋不行,低一吋也不行,王大閎所追求的,是很挑剔的美。」



      為了更全面瞭解王大閎的創作版圖,長年研究王大閎的建築學者徐明松、黃瑋庭著手拼上建築、文學外的最後一塊——家具設計。然而,他們卻發現多數王大閎設計的家具早已損毀或不知去向,僅存零星舊照與久遠記憶。更甚者,這些家具涉及木作、鐵工、漆藝與織品等多項工藝,且王大閎從未留下原件的設計圖紙。



      他們因此啟動長達六年考查與復刻計畫,結合歷史文獻、舊照考證、家屬訪談與3D建模實作。與各領域匠師、專家顧問及王大閎子女反覆鑽研討論,從無到有,還原王大閎家具的比例、尺度、色彩與造型,一步一步在重構過程中,理解其設計思維與精妙之處,並藉由近三十年的設計比較與分析,梳理出一套理解王大閎家具的方法脈絡。



      這不僅是一部記錄王大閎建築語彙、現代主義精神轉化為家具設計的經典詮釋,更是一場對「挑剔之美」的深刻回應。



      王大閎(1917-2018)

      生於北京,中華民國首任外交總長與司法院長王寵惠之獨子。童年在中國文人庭院建築林立的蘇州成長,奠定深厚的東方美學基礎。少年時期旅歐,就讀瑞士貴族學校栗子林中學。1936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主修機械,後轉至建築系。1941年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GSD),師承包浩斯創辦人葛羅培斯。



      1942年完成學業後,先在華盛頓中國駐美大使館擔任翻譯官,隨後回到上海與四位友人創立「五聯建築師事務所」,同時參與上海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國共內戰期間赴香港,1952 年應父親之召來臺,隔年成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展開「華人建築現代化」的探索。



      首件作品建國南路自宅(1953),結合華人傳統元素與現代主義,打造出自由流動的內部空間,震撼當時建築界。代表作品包括虹廬(1964)、弘英別墅(1979)、國父紀念館(1972)、外交部(1971)、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1961)、淡水高爾夫俱樂部(1962)、亞洲水泥大樓(1966)、良士大廈(1970)等,並在臺灣率先實踐預力懸臂樑、帷幕牆、鋼管構造,以及高層集合住宅中的樓中樓與屋頂花園等多項技術。



      以化繁為簡、比例精準為設計理念,追求「簡單卻不單調」。強調建築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樑,須兼具精神性與生活性,並將此精神延伸至三棟自宅的家具設計,使家具與建築相互呼應,構築完整的生活美學。除建築外,王大閎亦跨足文學與翻譯,譯寫王爾德《格雷的畫像》為《杜連魁》、創作科幻小說《幻城》(Phantasmagoria),探討人性與存在的意義。



      曾獲第一屆建築金鼎獎十大優秀建築師(1967)、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2009)、第三十三屆行政院文化獎(2013),被譽為永恆的建築詩人、臺灣現代建築的先行者與典範。



    本書特色



      絕美典藏.絕對挑剔————

      ? 內斂典雅的紅棕色日本雅子裱紙精裝,書名以亮紅色箔燙印;北歐特銅紙印製經典太師椅特寫照,呈相片質感、打凹鑲嵌於封面;書腰選用英國colorplan鮮明飽和橘色紙;扉頁以山彥奉書紙印滿版銀色貝殼圖樣,手工紋理閃耀低調光澤。



      ? 收錄數百張全彩影像,內頁以不易變質和泛黃的春日雪紙大開本全彩印製,完美重現珍貴舊照與復刻家具的色彩層次;細膩紙質帶來極佳的翻閱手感,讓人不覺沉浸欣賞細部結構與工藝之美。


     







    導讀



    ●建國南路自宅1953

    大理石矩形茶几

    鑄鐵單人座椅

    大理石圓形餐桌、朱紅圓餐凳



    ●虹廬1964

    貝殼方形茶几

    三人沙發|黑白沙發、紅黑白沙發

    太師椅|圓腳、方腳

    圓形方腳餐桌、方形圓腳餐凳

    雙面屏風

    雙面矮櫃

    直立立燈|三腳立燈、朱紅立燈、羅傘立燈、腰身立燈、髮簪燈

    陶瓷立燈|花瓶章魚腳立燈、花瓶三腳立燈、冰裂紋花瓶茶几燈



    ●弘英別墅1979

    八角餐桌、方形方腳餐凳

    方桌



    結語

    後記

    家具列表



    ?

    ?









      本書書名「挑剔的美」源自《久違了,王大閎先生!》紀錄片中漢寶德先生對王大閎的評價——「他是從非常簡單的情況下斟酌美感,一個東西、擺一個位置,高一吋不行,低一吋也不行,根本你就感覺他很fussy的那種美感。」王大閎對美有超乎常人的敏銳度與堅持,與其共事過的人皆深知他總是來回斟酌建築的比例,其自宅的家具設計也是如此,同時可能因坊間找不到合適的家具,開始著手設計三棟自宅的家具,細細揣摩他心中傳統漢人文化與現代融合的居家擺設。我們幾乎可用「完美主義者」來形容王大閎。本書的出版也伴隨了一檔獨特的展覽「完美的日常:王大閎自宅家具復刻展」(Perfect Days: Reproduction of Wang Dahong’s Daily Furniture)。自2006年以來我們就開始持續關注王大閎的各式創作,在建築創作的研究有初步成果後,我們也進一步留意他在文學上的創作,譬如說《銀色的月球》出版及《杜連魁》的典藏再版都是隨後努力的成果。而後2013年啟動的建國南路自宅異地重建,讓我們意識到王大閎還有一批他為自己自宅設計的家具,三棟自宅總計39至42件可移動式家具(含燈具、畫框),是我們仍未探索的領域,也發現王大閎不只跨界到文學創作,竟也為空間的特殊需求跨領域到家具設計。



      我們深知隔行如隔山,這些家具使用的材料涉及了各式工種,木工、鐵工、漆工,沙發及燈罩織布都需要專業的匠師協助,即便燈具的陶瓷底座買得到所需樣式,也仍需加工才能組合而成,更不要談虹廬餐桌桌面那片如同漂浮在「宇宙」中的奇異花朵到底是漆藝師傅畫的,還是找畫家畫的,這些皆是我們復刻過程中極大的挑戰。因此,在復刻過程為求謹慎,找了畫家郭芃君研究、協助詮釋,並繪製餐桌花朵。王大閎作為一個建築師,不厭其煩地找各工種師傅及五金配件,都只為了製作「單件」家具,符合心目中完美家居生活的畫面,這在常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更何況是不同年代的三棟自宅:建國南路自宅(1953)、虹廬(1964)、弘英別墅(1979),王大閎根據自己建築思想的演變,打造了適合自己住宅的生活物件,猜想只有極其敏銳的完美主義者才有此作為。



      目前由於多數家具已損毀或不知去向,再加上復刻成本所費不貲,因此2019年3月開始先做了前階段的資料收集、研究、訪談及圖面繪製工作,2023年9月才啟動1:1復刻的施作,過程中先是打樣,再請王家一起來回揣摩家具可能的狀態,當然,我們也深知逝去的歷史是無法重返的,許多細節僅能推測與詮釋,盡可能趨近事實而已。如今木製家具、燈具已完工,加上2017年重建完工建國南路自宅內精選的6件,共24件,就是本書《挑剔的美:王大閎家具設計經典復刻24選》(The Beauty of Fussiness: 24 Classic Reproductions of Wang Dahongs Furniture)所想呈現的畫面,也是我們研究王大閎的另一個里程碑。

    ?




    其 他 著 作
    1. 挑剔的美:王大閎家具設計經典復刻24選
    2. 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