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雨天心理學【為「非專業陪伴者」所設計】:當生命遇到驟雨,如何為他人遞出一把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21551
東?開人
黃薇嬪
悅知文化
2025年11月17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721551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心理勵志 > 情緒/壓力









    前言──雨天的指引



    第1日 何謂心理關懷?

    ──別讓雪人融化

    誰負責進行心理關懷?

    什麼樣的行為屬於心理關懷?

    關懷與治療交替循環

    今日總結

    Q&A時間?

    重點筆記



    第2日 理解人心的真實涵義?

    ──體諒「已讀不回」的行為

    什麼是雨天心理學?

    來畫輔助線吧!第一種:意識與潛意識

    第二種輔助線: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

    第三種輔助線:偏執分裂心理位置與憂鬱心理位置

    今日總結

    Q&A時間?

    重點筆記



    第3日 如何能夠讀心?

    ──交換果凍的技巧

    在談技巧之前,先認識「傾聽」的意義

    移情與反移情的理論

    涵容理論

    進入技巧篇,先談「聽的技巧」

    進階篇:「聞的技巧」

    今日總結

    Q&A時間?

    重點筆記



    第4日 如何能夠拯救心靈?

    ──多管閒事和插手干預的差別

    何謂「好的插手干預」?

    當心靈獲得幫助時所發生的事

    插手干預的技巧? 關於身體與物質層面

    插手干預的技巧? 關於心與人層面

    今日總結

    Q&A時間?

    重點筆記



    第5日 關懷「照護者」

    ──關懷時而讓人痛苦,時而感到快樂

    關懷為什麼辛苦?

    幫助「照護者」的關懷資源:社會篇

    幫助「照護者」的關懷資源:個人篇

    今日總結

    全書課程總結

    Q&A時間?

    重點筆記



    欲深入研究者的推薦書單

    後記──最後的習題



    ?





    前言



    雨天的指引(摘錄)




      「心理關懷」是時機一到就會自動觸發的行為,不是自己主動開始的。換句話說,這種行為不是主動、有計畫、深思熟慮簽了約才開始,而是被動、非預期、無論是否情願被迫進行的。



      就像在晴朗假日出門散步,突然下起大雨一樣,遇到這種場合,不管是要找個能避雨的地方或是去買傘,我們都必須變更原先的計畫。



      同樣地,假如有一天,你身邊的人突然身體不適;或你的孩子無法去上學;或伴侶晚上睡不著;年邁的父母開口說要離婚;或部屬離職;或朋友傳來「我想死」的訊息。



      使得你的生活驟然烏雲密佈。你不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不曉得該怎麼辦,也不清楚接下來會如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天空正下著雨,淋濕了他們的心靈。



      這種時候,你不得不臨時變更計畫,無論如何都必須開始採取某些「心理關懷」行動。



      因為在他們身邊的是你,且他們對你來說很重要。你或許會在某天冷不防就受到身邊的人影響,一起走在雨中,畢竟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心理關懷」總會在人生的某一刻自動觸發。



      因此,我打算為了那些遇到驟雨的人,或生活中每天都在下雨的人,開設一門心理學課程。我相信心理學就像下雨時撐開的傘那般,有助於心理關懷的進行。



      啊,不過,就算你只是想在晴朗假日看本閒書,當然也非常歡迎。誰也無法預測漫長的人生中何時會下雨,包包裡隨時放一把折傘也不會有什麼壞處,對吧?



      我過去曾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也曾在醫院服務過,之後也在大學教臨床心理學(我是在這段時期學會如何教課),如今自己開設了心理諮商室。我的工作就是多傾聽他人的故事,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和諮詢者一起思考如何讓心與心的相處更融洽,或給予建議。



      接下來,我想要藉著這些經驗,介紹各位用在心理關懷上的心理學。



      各位想像一下「生理照護」的例子。當你得了流感時,我們會信賴醫生對於診斷和病因的專業知識解說,但如果是養病期間的照護,情況可就不同了。因為得了流感臥病在床時,負責照護的終究還是外行人。在這種情況下,躺床是病患本人的選擇;需要為此調整工作的是職場同事;幫忙洗衣做飯、支持生活的是家人。其實生病康復的過程中,有九成五的照護都是由外行人完成;「心理關懷」也是,心理關懷有九成五是仰賴外行人。



      這就是我開這門「心理關懷」課程的基本概念,因此接下來的內容不是為了專業人士設計,而是專為外行人量身打造。我們要來談的是身為一個心理學外行人,該如何去照顧家人、同事、朋友等身邊人的心理。



      有時會發生以下這些狀況──當你稱讚孩子,有可能換來孩子憤怒的一句:「你根本不了解我!」當你稱讚部屬,部屬有可能滿心懷疑:「反正你也只是在說客套話吧。」因此不願意跟你交心。



      你在下班回家,去便利商店買甜點慰勞自己,有時你也會覺得一切都很虛偽,因此莫名感到空虛。沒錯,原本應該成為力量的話語,反而傷害了心靈。



      人生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健康的時候,也有生病的時候。在精神飽滿時聽來愉悅的話語,換做是在你狀態不佳時聽到,很可能反倒覺得話中帶刺。



      適合晴天的關懷方式,很可能用在雨天就變成錯的。



      因此,外行人心理學必須再細分為「晴天心理學」與「雨天心理學」這兩類。



      一句稱讚要能夠準確地傳達到對方的內心、成為力量,那必須是在晴天。至於教你在對方精神不錯、狀態正常、生活順遂時,怎麼做才能夠成為內心力量的,就是「晴天心理學」。



      相反地,雨天時,即使聽到稱讚也無法觸動心靈,反而會造成傷害。而教你如何在對方身體不適、生病、出意外時帶來內心力量的,就是「雨天心理學」。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