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道中,結合哲理、美學與文學的詩性思考
從「天地有大美」到「無待而遊」,
體悟莊子在動盪時代中對自由、自性與生命本真的深刻詮釋
在浮世喧囂中找回「無為而安、無待而樂」的生命本真
?
▎哲人之約──莊子思想的現代迴響
本書以現代人與古代哲人莊子的心靈對話為主軸,試圖在現代焦慮與價值混亂的世代,尋回一種超越功利與束縛的生命智慧。全書透過文學化的筆法,重現莊子思想中的自由精神與逍遙境界。作者以對談與反思的形式,將《莊子》原典中的寓言、哲理與詩意重新轉化,使之貼近當代語境。這並非對古文的注解,而是一場跨越千年的哲學對話,讓讀者重新理解「無用之用」與「順其自然」的真正意涵。
?
▎自在之道──從束縛到逍遙
書中探討了「逍遙遊」的核心概念──真正的自由並非逃避現實,而是在現實中找到心靈的無拘。透過莊子與現代人的對話,讀者被引導思考何謂「我」,何謂「命運」,以及如何擺脫被外物左右的焦慮。書中以「莊子觀魚」與「夢蝶」等經典篇章為例,闡述知與不知、生與死、夢與醒之間的微妙邊界。作者強調,唯有放下執著與比較,才能體驗到莊子所說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的自在境界。
?
▎人生之鏡──寓言中的深層哲理
全書以莊子的寓言為鏡,映照出人生的荒謬與智慧。像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被重新詮釋為現代職場中「以道御技」的境界;惠子與莊子的辯論,則成為對理性與感性平衡的探討。每個寓言在書中都不僅是故事,更是一場靈魂的提問──如何面對失敗、孤獨與死亡。作者藉此指出,莊子的智慧並非逃避世界,而是一種「看透後的參與」,以幽默與洞察力來擁抱生命的不確定。這種智慧讓人學會「遊於世而不屬於世」。
?
▎當代啟示──活出「無待」的人生
在結尾章節,書中將莊子思想與當代生活連結,提出「無待」的生活哲學:不以成敗定義價值,不以他人眼光為標準,而以內在的寧靜為根。作者鼓勵現代人學習「順勢而為、與道同行」的態度,於變動之中保持心靈的清明。無論是職場競爭、人際糾葛,或科技時代的焦慮,莊子的智慧仍能為現代人提供解方──在混亂中保有自我,在有限中體驗無限。書的最後以一句莊子式的詩意總結:「心若無礙,天地皆寬。」
?
本書特色
?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呈現莊子思想的核心價值,兼具哲理性與文學美。內容融合莊子的幽默、機智與超然精神,展現其「逍遙遊」的自由境界與「順應自然」的人生態度。作者以生動寓言與現代語境相結合,使古老智慧煥發新意,啟發讀者在煩躁現世中尋得內在安寧。全書兼具哲學深度與閱讀趣味,既是心靈的指南,也是美學的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