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氣童書作家王淑芬 奇想兒童哲思系列
10 篇童話 × 10 則提問,刺激腦洞大開
從閱讀中培養思辨力,帶孩子建立多元思考力
10 篇童話 × 10 則提問,刺激腦洞大開
從閱讀中培養思辨力,帶孩子建立多元思考力
?
如果作文真的可以亂寫,那該如何分出好壞?
如果情緒能吐出來變成蝴蝶,還需要把話藏在心裡嗎?
如果你說的故事成了別人眼中的真相,還能算是假的嗎?
幽默又奇想的小故事,在荒謬裡拋出提問,讓腦袋跟著轉起來!
?
【故事介紹】
〈1、抓抓與挖挖〉
北邊的人喜歡抬頭抓天,南邊的人則愛低頭挖地,兩邊都說自己抓到或挖到珍寶,中間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人問:「到底誰的比較好?」他們竟然異口同聲回答:「當然是對方的比較好!」原來,沒擁有的,才會覺得珍貴?
〈2、獅大王的名單〉
森林要選新的歌唱與跳舞老師,但選舉名單卻全由不識字的獅大王亂畫產生,大家明知荒謬卻沒人敢說出口。有名單可以選,沒有名單就不能選──這樣的自由,還算自由嗎?
〈3、誰被流沙了〉
什麼是「被流沙了」?是指遇見意想不到、無法控制的事情。一隻小狗、一塊布、一隻小貓、一個孩子……通通都被「流沙了」。原來,那些讓人手忙腳亂的小意外,其實才是生活的魔法。
〈4、亂寫〉
作文國的國王鼓勵大家亂寫,每人都能成為亂寫高手。但當孩子問:「不亂寫也可以嗎?」國王試著正經寫作,結果無聊到讓人睡著。看來,怎麼寫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寫出讓人想一口氣讀完的故事!
〈5、年度最會寫的人〉
作家國舉辦年度寫作獎,卻只比誰寫得多,稿紙越重越有機會得獎,最後獲獎的竟然是「什麼都沒寫的評審」。也許,寫故事不容易,但把別人的故事讀完,才不是簡單的事?
〈6、名字叫做減五〉
白兔爸爸堅信「少比多好」,因此孩子們名字都叫「減一」「減二」「減三」……直到遇見新同學「加五」,說自己家裡做什麼事都要多一點。多比較好,還是少比較好?減五第一次發現,這個問題,沒那麼容易回答……
〈7、星期三中午〉
「中指」、「中風」和「排行中間的孩子們」召開了一場「中間大會」,齊聲抱怨自己總是被忽略、被誤解,連發脾氣也沒人在意。直到好脾氣的「過程」出現,提醒大家:「少了中間,故事也說不下去啊!」原來,不在兩端的角色,也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主角。
〈8、溫暖的故事〉
白色蠟筆總是最少被使用,讓它覺得自己一點用處也沒有。直到它參與了其他顏色的混搭,直到它參與藍、黑、紅三種顏色的變化,把汽車變成粉藍、灰色和粉紅時,才發現,原來自己能讓畫面變得更美、更有力量。
〈9、開學的第三天〉
阿都在開學第三天遇見會吐出蝴蝶的貓,自此全班同學也開始從嘴裡吐出情緒的蝴蝶和蜘蛛。連老師也加入詩歌創作,最後還誇讚「說出真實感受很勇敢」。原來,能把情緒好好說出來,本身就是一首動人的詩。
〈10、撿到有意思的東西〉
可可愛撿東西,也愛亂說故事。有一天她忘了帶書包,說是被外星人搶走的,結果外星人真的出現了!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她編的?最後,可可被一隻神祕的大手撿走,成了別人口中的「有意思的東西」──這一回,又輪到誰來說故事呢?
「王淑芬兒童哲思小童話」系列特色
??? ★以情節為主點,喚回童話閱讀的純粹樂趣
??? 重拾故事的魅力與想像的快感,讓孩子隨時讀一下,就能感受到小小的爆炸與滿足!故事中或藏哲理,或埋議題,但這些只是附加價值,最大的目的是──讓孩子讀得入迷,愛上童話。
??? ★每篇故事後附「童話想想」,思考從閱讀延伸
??? 不只是讀故事,更邀請孩子和作者一起想一想。每篇故事皆搭配小提問,引導孩子開展哲學式思考,進一步發展自我觀點與多元視角。
??? ★朗讀設計有韻律,讀起來更有趣
??? 作者在創作時,特別講究用字選詞的音律與節奏,讓整本書讀起來擲地有聲。不論是大人唸給孩子聽,或是孩子自己朗讀,都能從中感受到語言聲律的節奏與美感。
※有注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