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876019
黃仁宇/著
食貨
1985年4月10日
77.00  元
HK$ 65.45  







規格:平裝 / 357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增訂二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宋/元/明















  很少有人這樣觀察歷史,更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

  作者黃仁宇窮盡三十年心血,出入典籍,宏觀細究,以超然獨到的眼光,俯瞰古老的中國,將中國的糾結、迷惘與困惑,纖毫畢現的開展在讀者眼前。

  《萬曆十五年》英文版在1979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被美國許多大學採用為教科書,另有法文、德文、日文等版本。在台發行迄今已多達二十餘版,是黃仁宇著作中最暢銷的一本。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52,共有11位網友寫書評。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09.07.14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作者黃仁宇窮盡三十年心血,出入典籍,宏觀細究,以超然獨到的眼光,俯瞰古老的中國,將中國的糾結、迷惘與困惑,纖毫畢現的展開在讀者眼前。

黃仁宇以萬曆十五年當一個論述的起點,把明朝的制度做了徹底的檢視,從皇帝、首輔(類似丞相)、文武官以及有爭議性的學者等幾個人的剖面開始分析,很少有人這樣觀察歷史,更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

明末是中國開始落後歐洲濫觴,然而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作者很明白地指出其因乃一是僵硬的文官制度,二是儒家道德觀念,我們從小就學習儒家的觀念,也知道過去都以儒家作為修身治國的至高標準,但真正以儒術創造盛世的有 幾個朝代呢?別逗了!政治權謀說穿了就從來不講儒家的,然而國家卻教導人民儒術,只因為儒家對統治者還說的確是個好用的「古代洗腦術」。

然而洗腦萬一連官員的腦袋也洗壞了,整個政府就此步入癱瘓,最有名的就是清官海瑞,一生立志力行儒家道德要求的文官,卻成了整個政治施證體系的困擾,而虛幻的泛道觀卻把當時萌生的蓬勃資本主義的環境破壞殆盡。

萬曆皇帝在了解到皇帝並非無所不能之後,為了抵制駕馭不了的文官集團,幾十年下來採取與官僚不合作運動。明朝中葉以後,皇帝不再是個人,而是被當成制度下的機器,萬曆厭倦了這種毫無止盡的不自由禁錮,最後他用了三十年未出紫禁城也不上朝的手段,把自己文官與明朝一起推向了解脫的毀滅之路。
win
/ 台灣台北
2008.01.31看wi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史地方面書籍很少引起年青人注目.反而是 三國人物大致了解(從電玩上獲知).
歷史學家是否放下身段.走入八年級生活圈 .讓歷史書籍不再是書店中最冷的一
角?
蔡忠孚
/ 嘉義/玄奘中文
2006.12.28看蔡忠孚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他不只給我們知道萬利年間發生的事情外,也描寫了中國傳統官僚制度的腐敗
對我們了解官僚制度黑暗面非常有幫助的一本書
kennie
/ 台灣台北
2006.05.05看kenni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覺得這本書的大歷史觀很好
virn
/ 台灣台北
2005.12.15看vir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史學大師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自成書來已獲得莫大讚譽,本不必區區錦上添花,但以一位讀者的身份,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卻是「使用」這本書的方法。

若要論封建中國的制度弊症,那封建本身就獨占鰲首,以一個父傳子、子傳孫的帝室握有天下大權,本身就是高度風險,根本不用談及其它。所以,到底我們要如何看待封建下的歷代行政得失?不能識才適任是失人,不能因舊佈新是失勢──我建議從這兩方向下手。

中國輕武重文,並不是從明朝開始;中國人的道德觀和以儒家思想治世,也不是從明朝開始。若只以這些點來看《萬曆十五年》,並不能說服人它是本重要著作。我們應當從本書裡去挖掘的──就我本身而言──即是失人、失勢所導致的人才耗滅與國家消亡,而這些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或為反例、或為正例,確然已鮮明地突顯出來。

1. 失勢

自從對中國史產生興趣,我就對史上屈指可數的名相每個下場都挺慘的感到好奇。管仲和齊國一起病死;商鞅死於車裂;諸葛亮過勞死;寇準被貶死;王安石抑鬱而終;張居正死後抄家。照我在第一段列的兩大方向來看,這些名相的上台,和一個知人善任的「名君」肯定脫不了關係,若不是知人善任,至少也是政治大環境允可,失去這二個條件,名相就只能下台。再以第二條件看來,管仲尊王攘夷;商鞅、王安石變法;諸葛亮三分天下;寇準澶淵之盟;張居正行一條鞭法,這些名相之所以「有名」,都是因為在現行制度之上或改革或力行,但其結果卻有很大差異。

從前姜太公與伯禽分封齊魯,兩人治理封國的態度不同,姜太公是「簡其君臣,禮從其俗,尊賢尚功」,周公即預言後世必有篡弒之臣;伯禽則是「變其俗,革其禮,尊賢尚親」,姜太公即預言魯國後代將越發孱弱。就算是聖人也沒辦法讓一個國家長久不衰,其最根本的動因便在於一國的制度。制度必須隨時勢而變,所以「變」是必要,差別只在做法。

我之所以提「因舊佈新」,而非「除舊佈新」,正因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弊症,在如此龐大的制度前,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沒有可當緩衝的改革踏板,其結果可見商鞅(身死)與王安石(身去政亡)。若我們不能正視這最大的基準點,便無可衡量這些政治人物的得失。

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的世局,和王安石身處之時局相似,同樣面臨國家財政的嚴重不足。但王安石的做法是廣興財源,張居正的辦法卻是化繁為簡。我們可以虛擬一下當時人民的心態,要是逼著你交許多種稅,一定怨聲不絕;但若就以你現有資產來計量,畢諸稅於一稅,當然較為合理也甘心繳納。民心之所歸,就是一塊柔韌的緩衝墊。

失去因勢利導的順當性,改革本身便會與受改革者產生高度的磨擦。治大國若烹小鮮,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決策,將成為一國消亡的遠因。

2.失人

馮夢龍於其書《智囊》裡,列舉一則關於用人的小故事:『宋禦史台有老隸,素以剛正名,每禦史有過失,即直其梃。台中以梃為賢否之驗。范諷一日召客,親諭庖人以造食,指揮數四。既去,又呼之,叮嚀告戒。顧老吏梃直,怪而問之。答曰:「大凡役人者,授以法而責以成。苟不如法,自有常刑,何事喋喋?使中丞宰天下,安得人人而詔之!」諷甚愧服。』

馮夢龍在這則故事後批註說:這人真是一個當宰相的人才,可惜以一個老隸吏的身分埋沒了。絳縣有位老人,僅僅知道天干地支,就使得魏明帝時的尚書韓宣動心惋惜;像這樣的老隸吏,卻沒有人上書舉荐。用資格去束縛人,國家怎麼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呢?

但凡一個手握大權的明君,最聰明的用人法就是將合適的人擺在合適的位子上。是以管仲可以為相,鮑叔牙只能為司寇,海瑞可以掌刑獄,戚繼光可以育將才,若是君王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最好能懂得分辨忠奸,否則就只能靠運氣了。

可以為相,不代表其為人就得完美無缺,管仲、寇準、張居正皆享受豪奢,諸葛亮以主觀讓天下延亂百年,私德不足,不代表專業能力有缺,若帝王以其人私事為忌,無疑畫地自限。不用談創新,光要守成也很困難。一個國家若制度不變革,也沒有可培育人才的環境,那積弱之境可見,敗亡之期也不遠了。

3.結語

回歸本書開頭。

「西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在這無大事可敘的一年,張(張居正)派被清算殆盡,海瑞、戚繼光先後離世。數十年後,明朝走向滅亡。

讓明朝覆滅的原因,不僅是大體制的僵化,或制度、道德、儒家思想的範疇。這些原因自然可供談說,但未免過份遙遠。要追究明朝的覆滅,我想更值得討論的是:有才者不能在其位,不能在其位致使不能謀其政,失去了可以培育人才的環境,對一個封建體制下的國家,留剩的是王權的幽靈。

或許可以說,北宋在王安石去世後就死了,明朝在張居正死後就滅了,後來存在的不過只是一口氣罷了。

看更多讀者書評





其 他 著 作
1. 明代的漕運1368-1644 The Grand Canal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2.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
3.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