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追蝴蝶的人——陳維壽的七十年蝴蝶夢

追蝴蝶的人——陳維壽的七十年蝴蝶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40562
陳維壽
先覺
2006年4月28日
87.00  元
HK$ 73.95  







*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21.0 cm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思潮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人物史/傳記









追蝴蝶的人
他一頭栽進了蝴蝶的世界,蝴蝶向他展現自然的奧祕,好讓他把這個祕密分享給所有的人。

  ……走到山腹的一棵大樹邊,突然飛出一隻綠色的大型蛺蝶。我本來以為是高砂綠蛺蝶,但是當牠停在另一棵樹上,打開翅膀吸食樹汁的時候,我真不敢相信,牠竟是我從來沒見過的蝴蝶!

  我緊張得從握著捕蟲網的手心湧出汗水,一步又一步謹慎地靠近,結果飛來了一隻雙尾蝶,趕走了那隻綠色蛺蝶。於是我一直追了下去。牠停停飛飛,把我帶離山中小徑,使我終於迷失了路。我想找出回村的路,結果越陷越深,怎麼走都找不到。我開始慌張,快到下午五點的時候,我放棄了找路,開始尋找可以過夜的地方……

作者簡介

陳維壽
  民國20年生,中興大學植病系昆蟲組畢業,曾任台北市高級農業職校教師、台北市成功高中生物教師、台灣省立博物館研究員。民國60年,創設成功高中昆蟲博物館,擔任館長至今。
  作者4歲時因目睹蝶蛹羽化過程而迷上蝴蝶,自此走向與蝴蝶緊緊相繫的人生路。從採捉蝴蝶、製作標本、研究分類,乃至於尋覓新種、研究生態,作者眼見台灣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開始投身於蝴蝶保育的宣導與教育工作。曾規畫並主導蘭嶼珠光鳳蝶及美濃黃蝶翠谷生態系復育計畫,並參與多所公、民營蝴蝶園的規畫設計。
  民國66年以《台灣的蝴蝶》獲金鼎獎,67年以《大自然的舞姬:台灣的蝴蝶世界》獲第一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72年獲教育部師鐸獎,著作包括《台灣區蝶類大圖鑑》《台灣的蝴蝶》《台灣的蝴蝶資源》等五十餘部。



# 推薦序 人生有夢最美 張之傑
# 推薦序 奮鬥的足跡 須田孫七
# 推薦序 一切,都只因為一個蛹 小野
# 自序 回顧七十五年踏過的足跡

1被蝴蝶迷住的孩子
# 會動的花蕾
# 徜徉自然的美好童年
# 逃難成了蒐集動物之旅
# 負責捉蟲子的學生兵
# 多病的青少年時期
# 四處採蝶
# 我的越冬期

2探索瑰麗的蝴蝶世界
# 交換蝴蝶
# 驚險的南洋採蝶之旅
# 蘭嶼的變遷
# 馬拉巴最長的一夜

3昆蟲博物館的誕生
# 家道中落
# 萬國昆蟲大博覽會
# 我的標本何去何從?
# 籌備昆蟲館的曲折
# 一人唱獨角戲
# 克難研究
# 昆蟲館引起的蝴蝶熱

4為蝴蝶保育奮鬥的日子
# 蝴蝶鎮的沒落
# 放下捕蟲網
# 蝴蝶王國計畫成形
# 充滿希望的起步
# 夭折的蝴蝶宮計畫
# 對蝴蝶保育的不同立場

5紫蝶幽谷和黃蝶翠谷
# 發現越冬型蝴蝶谷
# 美濃黃蝶翠谷的開發
# 咬人狗事件
# 六龜和美濃的宣傳戰
# 蝴蝶谷開發祕聞
# 半人工的黃蝶翠谷
# 若不建水庫,黃蝶翠谷一定消失

6為昆蟲博物館尋找歸宿
# 到國外觀摩蝴蝶園
# 死蝶比活蝶多的動物園蝴蝶館
# 救活了動物園昆蟲館
# 昆蟲博物館的苦惱
# 期待昆蟲科學博物館的新面貌

7搶救蝴蝶
# 調查墾丁的蝴蝶資源
# 進行美濃水庫的環境評估
# 珠光鳳蝶的悲慘命運
# 緊急復育珠光鳳蝶

8打造蝴蝶天堂
# 創新的昆蟲教學法
# 明忠孔雀鳳蝶
# 賞蝶協會的成立
# 波折橫生的民間蝴蝶園
# 日月潭活動中心的驚喜成果
# 天然蝴蝶園和人工蝴蝶園
# 海南島亞龍灣蝴蝶谷

9蝴蝶夢拾零
# 研究蝴蝶的副產品
# 新聞幕前與幕後
# 捕捉蝴蝶的影像
# 文藝片《蝴蝶谷》
# 玩蛇的小孩
# 比探險更危險的事
# 相親奇譚
# 我也有天敵
# 向昆蟲學習適應力
# 大官和小官
# 蝴蝶商人
# 陳維壽年譜簡編



推薦序

一切,都只因為一個蛹 小野

  「他彷彷彿彿看到了一隻五彩艷麗的大蝴蝶,正掙扎的從一個褐色的蛹中擠出來,濕濡的翅膀摺疊出一環環皺紋,牠在樹上搖擺而緩慢的爬著。一剎那間,翅膀乾了、硬挺了,於是牠奮力的振動著翅膀,以雷霆萬鈞的姿態飛向那遙遠而無邊無際的穹蒼。」

  以上這一段描述是我的第一本小說集《蛹之生》的最後結尾,我把它原封不動的搬到這篇短文的開頭,算是我對我的生物啟蒙老師陳維壽先生的感謝。

  當我就讀成功高中時,陳維壽先生就在這所高中教生物,他雖然沒有直接教到我,但是全校師生都以擁有像他這樣一位研究台灣蝴蝶的先驅的老師為榮,我對他只能用「崇拜」兩個字來形容。一直等到我考上了師大生物系,終於有個藉口可以接近他了,於是便登門拜訪他,向他請教一些關於蝴蝶的知識。臨走前,他順手給了我一個褐色的蛹,很神祕的說:

  「回家掛在牆上,看看有什麼變化。」

  那一個小小的蛹激發了我對生命奧祕的濃烈興趣。我每天望著那一個毫不起眼的醜傢伙,心裡想,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我每天睡覺前都再看一眼那個蛹,怕它忽然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而我卻錯過了。

  終於,終於發生了,只是一瞬間的事,一隻巨大的,有著黑、黃相間鮮明色澤的蝴蝶出現了。這是一隻黃裳鳳蝶,在台灣的墾丁最常見到。

  那一刻的感動竟然一直跟著我,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不只是用它來充實我在生物方面的知識而已,其實,那種感動使我對人生的態度更加積極光明,這比知識更重要。

  後來當我學校畢業,在一所國中教數學和理化時,假日常常帶著學生到後山去捕捉蝴蝶、製作標本,我是一個快樂而樂觀的年輕老師。

  一切,都只因為陳維壽老師送我的那一個黃裳鳳蝶的蛹。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