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七聲

七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226794
葛亮
聯合文學
2007年3月19日
83.00  元
HK$ 70.55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聯合文叢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葛亮的故事裡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闢蹊徑,重新回歸說故事的趣味。
——知名評論家.張瑞芬

  城市裡萬聲迭轉,《七聲》穿析群囂,放聲因慣習而為人所忽略的音響。祖父母相互照扶的和鳴弦曲、童年玩伴「成洪才」的家庭舊事、木工師傅「于叔叔」的悲喜人生、餐館弱智女侍「阿霞」身置社會底層的悲哀、女性友人「安」因過度自我所產生的悲劇,偷渡工人「阿德」身不由己的命運、極盡大半生為自己洗刷文革時期罪名,卻因好賭而終招淒涼晚景的「老陶」,他們都是你我身邊的小人物,其聲雖細隱,卻與大時代的跫音同奏,一則則人生故事交疊出流動於坊市的主旋律,造就環境的調式。

作者簡介

葛亮

  一九七八年出生。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獲二○○五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第三十一屆香港青年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見於《收穫》、《香港文學》、《聯合文學》等兩岸三地文學刊物,並為報章撰寫文化評論專欄。文字入選《世界華語文學作品精選》。著有小說集《謎鴉》。



命若琴弦--序葛亮《七聲》
張瑞芬

  接到出版社寄來葛亮短篇小說集《七聲》排印稿的午後,才埋頭讀了幾頁,不由得把手邊正做的事丟一邊去,直到發現腰酸得直不起來,窗外已黑遍了。我不知身在何處,也說不出這樣一氣讀完整部作品的具體感覺。當下只覺還有人比我更幸運的,那就是更早讀到這書的編輯。

  臺灣讀者看大陸小說,一直以來,除了一種時地隔閡的新鮮感,兩地心態與語言的差異無疑也是刺激閱讀的因素之一。從八○年代的張賢亮、莫言、王安憶、韓少功、阿城,一路到九0年代的殘雪、劉索拉或張辛欣,近年固然李銳、閻連科、曹乃謙都在台灣書市大放異采,像賈平凹《秦腔》、余華《兄弟》那樣令人感到疲累的長篇,也不是沒有。葛亮的故事裡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闢蹊徑,重新回歸說故事的趣味。他的語言,乾淨洗鍊,節奏迅疾,有三月陽春的颯爽與清奇,冬雪落在地上般鮮明的印子,帶領著讀者步步尋向不可知的徑外人世。早在寫性愛人生的《謎鴉》裡,他就展露了這樣的絕佳天分,到了這本類自傳的短篇小說集《七聲》,葛亮鼓點頻催,流暢依然。故事環繞著成分良好,背景優越的男主角毛果,總共七則小人物記事,像穿珠一般的串起邊緣人、世間事,可分立也可合觀的七段卑微人生。以孩童至少年毛果為視角,回憶往事故人,少了《謎鴉》的酷樣與老成,《七聲》寓熱情於冷筆,各篇緊湊相接,比起《謎鴉》來,無疑進境顯明,技巧愈隱,餘味更厚。

  葛亮《七聲》,除首篇〈琴瑟〉寫外祖父母外,全書皆以主角人物姓名為篇題,〈洪才〉是小學鄰舍及其全家人的舊情;〈于叔叔傳〉寫木工師傅一家的悲喜人生;〈阿霞〉照見了弱智餐館女傭的性情與卑微宿命;〈安的故事〉上演大學特立獨行女友的悲劇。到了〈阿德與史蒂夫〉,那又是香港下層社會偷渡客與貧民窟的黑暗記事,正如多年來想為自己平反的老兵〈老陶〉,倔強、燒得一手好菜,卻因愛賭而毀了自己一生。耐人尋味的是,愈是不起眼的人物,葛亮愈發寫得血肉豐盈,有稜有角。老陶那穿著破爛軍服背個沈重背囊,在機關牆角逡巡,等著向長官陳情的身影;臉上倔強,面容不屈,見不平即憤然仗義的女傭阿霞;木工師傅童心未泯,拿著墨斗、刨刀和小孩耍得虎虎生風的模樣;以及拄杖佝僂的鄰居阿婆,向毛果母親一句「小孩不能沒有小孩樣兒」、「羊圈裡圈不出赤兔駒」,解救了被強押做功課的孩童。葛亮的人物塑造由於語言鮮明自然,情節描摩深刻,就有這種出神入化之境。

  以葛亮的兩本小說相較,《謎鴉》比較自覺地當小說來經營,寫人性與愛恨的驚濤駭浪,結構與段落上非常節制。《七聲》則沒有真正的大時代或大背景,僅僅是斷瓦殘垣中的尋常憶念,因此身段柔軟得多,文字也多了家常絮叨的親切感。故事中的主角毛果,是個斯文秀氣的孩子,隨大學教授與高級工程師的父母住機關大院裡,讀的是重點學校(新世代的「知青」造型)。圍牆外草莽依舊,鄰家阿婆喚他「阿毛頭」,大夥兒採桑養蠶,「打青」蒸青團吃。毛果在文明與洪荒間奇異的領受著人間的差等,不能抗拒的是終將與友伴走上截然不同道路的命運。人生如一席破敗棉絮,難堪、意外、挫敗,外加意念與宿命,最終都不免於淪落到人生的底層,以悲劇作收。葛亮寫來,無一絲嘲諷,也不故作諧趣,他只是事當如此,無一絲勉強。「澗戶無人花,紛紛開又落」,《七聲》的成功在於這些邊緣人表面上環繞著主角毛果周邊,事實上也是反襯者與旁觀者,將主角毛果的印象完整塑成。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那純真的童年之眼,讓人想起阿城的《遍地風流》,張大春的《尋人啟事》或駱以軍的《我們》,只是他們寫得都短了些不是。

  大陸文壇的年輕世代,近年不乏尹麗川這樣頭角崢嶸的多面手,更年輕如李傻傻或笛安,新鉶初試,還有待觀察。一九七八年生的葛亮,算是學歷高的頭代獨生子女,文革遺事都在他們父母輩身上,寫作上完全擺脫了傷痕反思,悲情憤懣的包袱,然而純就文學來看,葛亮無疑是老成的。長於大陸,就學香江,在港台文學獎頻獲榮光,可望成為兩岸三地極具大將之風的小說名手。你瞧他用字的鮮活靈動:「食堂裡的師傅掂了大勺出來了。大叫一聲:『娘的』,喝退了狗。看了看我的腿,說:『毀了』。說著一把將那狗腿揪過來,在狗耳朵上揪一撮毛,燎了火就往我傷口上貼。」真是令人叫絕的簡潔與犀利。

  七聲七段,鼓點頻催,這人生的悲喜曲,永無終止。葛亮最讓我想起蔣韻《想像一個民歌手》中穿山越嶺的吟唱者,或史鐵生《命若琴弦》終其一生立志彈斷一千根琴弦的說書盲叟。這天生異稟的說故事人,下一站將到何方?史鐵生的小說慣常以殘疾為主題,訴說著生命的意義是把希望傳下去。人生本是破敗殘相,生命如同弦斷吟未止的哀曲,正如《七聲》中,阿德女友-聾啞的「曲曲」死前留下字體娟秀的那句:「是暗的,不會是明」。葛亮不言,卻隱然指向了這樣的人生命題。莫言曾說,好小說必有好的故事與好的語言,葛亮如此年輕,卻是完全當得起這樣稱譽的。

二○○七年三月二日
(作者為逢甲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其 他 著 作
1. 飛髮
2. 燕食記
3. 瓦貓
4. 陰符經注
5. 筆下:文學經典的六個專題
6. 繁華落盡見真淳:王安憶城市小說書寫研究
7. 問米
8. 小山河
9. 紙上
10. 紙上
11. 北鳶
12. 朱雀
13. 此心安處亦吾鄉:嚴歌苓的移民小說文化版圖
14. 浣熊
15. 阿德與史蒂夫
16. 戲年
17. 繪色
18. 朱雀
19. 相忘江湖的魚
20. 走訪諸葛亮
21. 謎鴉
22. MS WORD FOR WINDOWS95應用指南 原著書名: Teaches 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