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武士道

武士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227340
林水福
聯合文學
2008年1月01日
73.00  元
HK$ 62.05  







* 叢書系列:聯合譯叢
* 規格:平裝 / 17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聯合譯叢


人文史地 > 哲學 > 倫理學















  《武士道》原以英語寫成,以大眾所熟悉的歐美的主流文化為引子,帶領讀者體會日本大和魂──武士道,此書流傳百年,為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鉅著,至今已有德、意、法、西班牙、日、中文等十餘種的版本,成為國際上研究「武士道」學者必讀的經典。

  作者新渡戶稻造出身於日本的武士家族,後來成為十九、二十世紀初活躍於國際的學者、教育家、思想家。其卓越的貢獻,使日本政府將新渡戶的肖像印於一九八四至二○○四年的伍仟圓日幣上,以示尊崇。

  武士道源於十二至十四世紀鎌倉時代的封建社會,成形於十七至十九世紀江戶時代,歷經數百年不斷發展。

  武士道的重要性,如同西洋的騎士道,須恪守的道德規範主要包括: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義」是嚴忌卑劣的行為,不當的舉止,「勇」是勇於成就對的事,甘冒任何危險,「仁」是武士以正義為基礎所付出的愛,「禮」是優雅的禮儀,可以產生含蓄的力量,「誠」是重然諾,建立自我價值最重要的一項,「名譽」是人格的尊嚴,無有則如禽獸將以死償還,「忠義」是為主君犧牲,或在其面前謙卑成傭人,並不足以為恥。

  武士道於明治維新封建制度崩解但武士精神並未於日本社會中消失,它像民族的血液一般,繼續影響著日本的民族性格,日本人重禮、有原則的精神,無論行走坐臥無一不受其影響,日本政經得以強盛,歸功於武士道精神的向下扎根力量!二十一世紀,武士道未死,它依然是左右日本人思考方向、行動準則的根據!

作者簡介

新渡戶稻造(1862-1933)

  生於岩手縣。札幌農校(今北海道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德國。曾任京都大學教授、一高校長、東大教授,以及東京女子大學第一任校長。

譯者簡介

林水福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興國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文學協會理事長、臺灣石川啄木學會會長。曾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暨副校長、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暨日文系主任及所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著有《源氏物語的女性》、《日本文學導遊》、《讚歧典侍日記之研究》(日文)、《他山之石》、《日本現代文學掃描》、《中外文學交流》(合著)、《源氏物語是什麼》(合著);譯有谷崎潤一郎的《鍵》、《卍》、《痴人之愛》,遠藤周作的《深河》、《醜聞》、《武士》、《沉默》、《海與毒藥──遠藤周作中短篇小說集》、《我.拋棄了的.女人》,井上靖的《蒼狼》,及十原登《飛翔的麒麟》(上、下)、《家族寫真》等書;評論、散文、專欄散見各大報刊、雜誌。



【導讀】武士道的存在/林水福

◆第一章 道德體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的淵源
◆ 第三章 義
◆第四章 勇.敢為堅忍的精神
◆第五章 仁.惻隱之心
◆第六章 禮
◆第七章 誠
◆第八章 名譽
◆ 第九章 忠義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及其訓練
◆第十一章 克己
◆第十二章 自殺及復仇的制度
◆第十三章 刀.武士之魂
◆ 第十四章 婦人的教育及地位
◆第十五章 武士道的影響
◆第十六章 武士道還存在嗎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將來



【導讀】
武士道的存在/林水福



雖然,我研究日本文學、文化數十年,但並非一味地吹捧日本或日本人。
不過,不管喜歡或討厭日本,我一直認為必須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深層文化,因為那才是真正左右日本人思考方向、行動準則的根據。
武士道,是日本傳統文化,如《武士道》作者新渡戶稻造在第一章〈就道德體系而言的武士道〉,開宗明義就說:

武士道與其表徵的櫻花相同,是日本土地固有的花……在我們之間,現在,它依然是力與美的活對象。它不是用手可以觸摸的任何形態,儘管如此,它仍然散發出道德氛圍的香氣,如今仍然強烈地支配著我們。

的確,傳統文化,平常我們不會特別意識到它的存在,可是,面臨某種關鍵時刻,它就出現了。
例如,報章雜誌不止一次報導過日本某國會議員的不法情事即將被揭發之際,他的祕書擔下一切責任,自殺了!
部屬為了維護主子的權勢、地位,不惜犧牲自己生命。這種價值觀,個人主觀認為來自武士道精神。(請參閱第九章〈忠義〉)



《武士道》是新渡戶稻造於一八九九年撰寫的。原著是用英文,在美國出版。為了方便外國人理解,書中大量引用歐洲歷史、文學的例子。
為什麼撰寫《武士道》?
新渡戶在第一版序裡提到:

大約十年前,接到比利時法學大家故德、拉威列教授招待數日。某一天一起散步時,聊到宗教的話題。「貴國學校沒有宗教教育?」「沒有!」他感到非常驚訝,停下腳步。「沒有宗教教育,如何傳授道德教育?」他反覆說了好幾次,我忘不了那時他的聲音。我於是開始分析形成正邪喜惡的各種要素,總算找出這些觀念是從「武士道」來的。

這是新渡戶撰寫《武士道》的緣起、動機,實際上,新渡戶的美籍妻子也常問他一些日本普遍存在的思想,習慣的理由。
可以說,《武士道》裡揉合了不少新渡戶個人主觀的觀點。
《武士道》是新渡戶稻造撰寫的,但是不是他創造、發明的。
武士道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至十四世紀)開始發展,完成於江戶時代(十七至十九世紀),前後歷經數百年不斷發展完成並非一朝一夕,當然也不是某人提倡的。
武士道的淵源主要有三。一是佛教,尤其是禪,禪定、冥想;二是神道,提倡對主君忠誠、敬祖、孝親,衍化為愛國心和忠義精神;三是孔孟思想,尤其重視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島由紀夫以切腹方式結束生命,震驚世界。為何曰「切腹」,而不是其他部位呢?
除了《武士道》中有詳細說明之外,日文有句話說「腹?割??話vii合 (4)(10)」,意思是,推心置腹,打開天窗說亮話。切腹並非只是自殺的方式之一。
以切腹方式結束生命,在日本可說「其來有自」,可上溯自八世紀,《播磨國風土記》裡有切腹的記述。但,一直到《義經記》(室町時代初期,大約十四世紀)為止,切腹的方式並未「定型」。
大約到了南北期時代(一三三六? 九二)才固定為一字型與十字型兩種。
為何而切腹?
一三七九年足利氏滿圖謀叛亂時,上杉憲青以切腹方式死諫。
南北朝戰爭時,被打敗的主將切腹,乞求對方饒恕部下性命。
也有打勝的一方,命令戰敗者主將或士兵切腹。
到了室町時代,有犯了罪的主人逃亡,家臣受命代替主人切腹的例子。
總結切腹的意義在於負責任,為他人贖命,替主子頂罪,或處分戰敗者等。無論如何,絕非懦弱者採取的逃避行為,這是可以確定的。



翻譯《武士道》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企促進彼此的了解,如此而已。






其 他 著 作
1. 夢浮橋
2. 少將滋幹之母
3. 醜聞
4.
5. 我.拋棄了的.女人
6.
7. 源氏物語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