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河對岸的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33623
謝靜雯
麥田
2008年4月29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addiction 靡小說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ddiction 靡小說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有時你會感到寂寞但那並非沒有道理
晨碎(限量贈品,典藏燙金精裝版,颶光典籍系列外傳)
火宅之舞
晨碎(颶光典籍系列外傳,限量典藏燙金精裝版)
小鎮醫生
內
容
簡
介
【在那靜默一瞬間,兩顆孤寂的心靈認出了彼此】
三十五歲的諾拉始終逃避著心之所欲。她有寫作的才能,卻害怕踏上作家之路,因為一旦提筆,她就成了惡魔。他人亟欲深藏的祕密與最不欲面對的自我,都在她敏銳的靈感挖掘下,成為書寫的養分。
四十歲的艾席克將生命的熱情全投注在攝影上,渴求的藝術成就卻遲遲不來。他只能屈居報社工作,編選新聞圖片,殷殷期盼自己拍的照片能登上《紐約客》。他的溫暖與寬容帶領著年輕的芮妮邁向追求藝術的艱難之路,兩人的關係如師生如父女。
【我們不自覺地向彼此索求靠近,卻以更快的速度背離而去】
諾拉與艾席克分手已經五年了。而五年後,艾席克在電話的沈默中認出了諾拉。重逢的兩人以為終將尋得錯失的真愛,料不到諾拉心中的惡魔卻找上了艾席克。諾拉在逐一成形的新作品中,看見了艾席克的影子,發覺自己將逐字挖掘出戀人最黑暗不堪的一面……
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愛一個人?也許愛著對方的優點,也許連對方的缺點也愛,也許痛恨著對方的缺點但終究還是愛。也或許,只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被需求者」,追隨需要你的人。布萊恩.莫頓以直接得近似殘酷、諷刺中帶幽默的筆法,探討了「愛情」與「自我」之間的永恆爭戰,照射出那個曾經最最親密的陌生人。
作者簡介
布萊恩.莫頓Brian Morton
一九五五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畢業於莎拉.羅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曾任編輯,目前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莎拉.羅倫斯學院。入圍一九九九年福克納/筆會獎、榮獲古根漢藝術獎助金、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研究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文學獎。著有《黃昏時出發》、The Dylanist、Breakable You等。
謝靜雯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主修文學。現專職翻譯。譯有《失物之書》(麥田)、《好預兆》(繆思)等。
譯文賜教:missingmia [at] gmail.com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5,共有5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琛雅
/ 台灣彰化
2009.04.26看黃琛雅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剖析內在思維的運作,是嚮往理性引導生活的群類所追求的。書中的諾拉,在寫作過程是近乎冷血的理性,在現實生活卻顯現極度感性。這樣的矛盾合體,在作者筆下卻顯得真實而自然。然而最吸引人的,是布萊恩藉由諾拉的思維,展現作家對於寫作的原生衝動,一如食色性也的本然,對於讀者而言,是新奇的歷程。
2.
Sandy
/ 高雄縣
2008.06.30看Sandy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裡頭的男女,以為自己愛著對方,對方也愛著自己,貌似愛情故事,但實則幾乎不是。他們惦記彼此,不只是追求心靈的契合,更多是想彌補心中的缺口。艾席克欲望之名是攝影,諾拉的志願則是寫作,兩人的狀態相互呼應。前者因為遲遲無法獲得更大的肯定,而漸漸忘記以前懷有熱情的初衷;後者容易將身邊之人的缺陷、隱情作為書寫的材料,又懼怕刺傷所愛的親友,而不時停下手中的筆…
人生路上走著,漸漸對迎面而來的情節感到麻木,偶爾喟歎壯志才華不再,或者怪罪他人,認為他人造就的環境影響了自己的人生,看清楚別人生命的細節,知道其中的瑕疵與秘密,卻不懂得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不斷追問僵化的人生是否有其他可能?這些,不都是常見的現實故事?
3.
Sandy
/ 高雄縣
2008.06.30看Sandy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書宜慢讀,我最喜歡的地方並不是兩人的牽扯,而是我從諾拉寫作的態度見到自己的倒影,我喜歡陰暗、細瑣的生活碎片,喜歡觀察偏見如何與理性對峙,喜歡口是心非的隱情,喜歡「雖千萬人吾往也」的叛逆,當我讀到書裡面諾拉的想法,忍不住要會心一笑。
4.
Sandy
/ 高雄縣
2008.06.30看Sandy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第一次認識布萊恩.莫頓,是從「河對岸的窗」這本書開始。
這本書的書名太平淡,封面太恬靜,要不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插曲,恐怕我也很難發現它。
布萊恩.莫頓敘述的口吻是這樣不刻意,即使筆觸細膩,仍不容易討好追求鹹味的讀者。不賣弄技巧,不故弄玄虛,他只是讓裡頭的人物慢慢的走下去,一邊過著生活,一邊追問自己的生活,很自然很平實,所以沒有驚人的火花迸發,沒有災禍沒有意外,只有小小的亮光隨時閃現。比起眾多駭人聽聞的故事,我以為這故事才更貼近真實的人生。
5.
Amber Chen
/ 台灣台北
2008.05.13看Amber Che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河對岸的窗》是個關於創作不懈的故事嗎?沒錯。要說它是個愛情故事,也對。
就算是愛情故事吧,我覺得Brian Morton筆下的男女也不太一樣。一般的愛情故事,似乎沒什麼「過去」。你知道書裡的角色可能流過一些眼淚,遇過不對的人,但是男女主角相遇之前的過往,似乎就僅止於如此簡單純淨,因為所有的複雜都要從他們相遇之後才開始,他們的人生是為了這一刻開始變化。但是Brian Morton不這麼寫。是因為書中的主角都不那麼年輕嗎?他們都踏過了三十歲的門檻,甚至都要面臨中年危機了。你可以感覺那些角色的過往是無法隱蔽、無法忽視的。你知道這不是在幾百頁起承轉合之後,就「從此幸福快樂」的故事。
偶爾我會聽到「只有『年紀到了』才能理解Brian Morton」這樣的說法。想想,也是。對於某個階段的人來說,太激烈太戲劇化的愛情故事,已經顯得太虛幻。真實的愛情可能只是不斷重複的某種情節、偶爾脫序演出的畫面、極平凡的日常生活。
對於「脫序」,Brian Morton無疑是幽默的。要說整個故事中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場景,除了小狗、電腦,就是船(啊,有雷,只好馬賽克)。「正常人」大概不會有諾拉那般的反應;就算有,也可能會忍耐一下。但諾拉就是在這一刻,擺脫了愛情(或者更該說是「需求」)施加在她身上的鍊鎖。不論他人看來如何荒誕不經或顏面丟盡,她在那一刻選擇了釋放自己內心之所欲,解放自己。
愛情裡面需不需要「理解」?理解之後,還可不可能愛?
Brian Morton不揭示他心中的答案,而是給我們一段追尋答案的故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她的對稱靈魂 Her Fearful Symmetry
2.
向愛傾斜的正義:促進法院裁定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
3.
玩命處方箋
4.
預知生死的貓
5.
歸鄉路
6.
鋼琴教師的情人
7.
天才神秘會社 I 謎屋的考驗
8.
莫札特與鯨
9.
祕密花園
10.
橋上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