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48582
劉名揚
時報出版
2008年6月13日
87.00  元
HK$ 69.6  







* 叢書系列:藍小說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藍小說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本書是村上春樹2005年年底出版的新作,收錄了村上為音樂雜誌寫的專欄,談十位音樂人的文章:如爵士鋼琴大師希達.華頓(Cedar Walton)、海灘男孩靈魂人物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 古典音樂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爵士樂手史坦.蓋茲(Stan Getz)、搖滾樂的「工人皇帝」布魯斯.史賓斯汀(Bruce Springsteen)、鋼琴家賽爾金與魯賓斯坦(Rudolf Serkin & Artur Rubinstein)、爵士樂掌櫃溫頓.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日本年輕創作□□□□□(Sugashikao)、法國作曲家法蘭西斯.浦朗克(Francis Poulenc)、民謠歌手伍迪.葛斯利(Woody Guthrie)。

  各篇文章還附上該位音樂家的唱片封面,更增趣味。書名也很音樂,從艾靈頓公爵的名曲” 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得來的靈感,名為:”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一九四九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日本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一九七九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一九八七年暢銷七百萬冊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文學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村上朝日堂》系列今已有48本。


譯者簡介

劉名揚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市。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曾長年旅居美、日,現在從事設計與翻譯工作。譯有《布宜諾斯艾利斯午夜零點》、《爺爺》、《不夜城》、《完全北野武》、《宿命的AV女優》、《三毛貓追蹤》等書。


◎希達.華頓:文風強韌的次要詩人
◎布萊恩.威爾森:南加州神話的消逝與復興
◎舒伯特「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D大調」:柔軟渾沌的現代性
◎史坦.蓋茲的黑暗時代 1953-54
◎布魯斯.史賓斯汀和他的祖國
◎賽爾金與魯賓斯坦
◎溫頓.馬沙利斯的音樂為何(以及如何)無趣?
◎□□□□□(Sugashikao)柔軟的渾沌
◎周日晨間的法蘭西斯.浦朗克
◎國民詩人伍迪.葛斯利
◎後記



後記

  從以前就希望能好好坐下來寫些樂評,可惜一直沒碰到這種機會。具體說來,最想做的是以五十至六十張稿紙評論一個主題,持續寫出一個系列。可惜的是,老是找不到一個適合刊載這種規模的文章的媒體。最理想的形態是僅有讓人專心閱讀的文字,但若是和音樂毫不相干的媒體,應該也不太搭調。相反的,與樂界走得太近的專門雜誌,或許也得擔心碰到形形色色難以處理的問題……某次當我和音響季刊「Stereo Sound」的總編小野寺先生聊到這個話題時,他竟然提議:「那麼,要不要再我們雜誌連載試試?」。雖然這些文章純粹談音樂,和音響幾乎無關,但他表示隨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寫多長就寫多長,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自由地利用起這個空間了。

  由於每寫一個主題都得花上許多時間,因此三個月一次的出刊週期對我其實還頗為理想。若換成是月刊,我恐怕再怎麼拼也趕不來吧。因此我得以在家中閉關,任由唱片和CD堆滿整張書桌,仗著充裕的閒暇時間寫下這些文章,幾乎廢寢忘食……雖然也沒到這種程度,但這可不是個輕輕鬆鬆、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工作。不過雖有點辛苦,但撰寫關於音樂的文章,還是讓我感受到一種無可取代的愉悅;光是能邊聽音樂邊工作就夠讓我開心了。再者,能系統性地重新聆聽這前半輩子以形形色色的形式瑣瑣碎碎地(或開開心心地)欣賞到的音樂,也讓我得以追溯自己一路走來的心靈軌跡,並為其做整理、分析,再次編篡成屬於自己的資料,對我而言是個極其有趣、值得玩味的過程。

  雖然不是在找藉口,但把對音樂的感覺轉換成文字,可不是個簡單的差事。這種困難或許和以正確的語言陳述對食物口味的觀感有點相像。唯有徹底推翻這種感覺、對其進行拆解、並以另一種觀點重新構築,方能傳達出這種觀感的骨幹。要處理、解決這個困難,對靠寫文章吃飯的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到頭來成果究竟是好是壞,自己也無法判斷。總之我唯一能承認的,就是我已經盡了全力。

  仔細想想,書和音樂就是我人生的兩個最大關鍵。我父母並不特別喜歡音樂,小時候家裡連一張唱片也沒有。也就是說,我並不是在一個能自然地欣賞音樂的環境裡長大的。即使如此,我還是靠「自修」學會了欣賞音樂,並從某段時期開始認真地投入了這個嗜好。零用錢幾乎都花在買唱片上,一把握到機會也會去欣賞現場演奏。即使窮到餓肚子都不能不聽音樂。只要是好音樂,任何類型我都是來者不拒。不論是古典、爵士、搖滾,我悉數照單全收;這習慣也一直維持至今。不管是什麼類型,只要是好音樂我就決不錯過,碰到真正出色的傑作更是會為之感動。有時這種感動,甚至還為我的人生帶來了明顯的改變。

  同時我也熱衷閱讀。從十來歲起到二十歲前,我閱讀了比周遭的任何人都多的小說。我敢肯定在那個時期,沒幾個人會看這麼多書。不僅圖書館裡的主要書籍幾乎全讓我讀完,而且還讀得頗深入。碰到喜歡的書,甚至還可能讀個四五遍。像這樣看書、聽音樂(偶爾也和女孩子約會),幾乎就是我青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切。學校?唸書?對這些東字眼好像也有點似曾相識,不過我記不大得了。

  理所當然的,把文學或音樂當職業就漸漸成了我的願望,到頭來我選擇了音樂。大學畢業後沒打算上班,考量過該做什麼之後,我就開了一家爵士喫茶。當時開這家店的動機很簡單,還不就是為了能從早到晚聽音樂。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實在是傻得可以,但當年的我以為人生就是這麼單純。

  當時並沒有想到把執筆當職業。當然若有機會,我肯定樂意投身這條路。因為我原本夢想成為一個編劇,為此大學還進了電影戲劇系。不過當時我認為自己基本上缺乏寫作的才華,因為書看得過於投入,教我無法想像自己寫作或創作起來會是副什麼模樣。長年以來當了太久的觀眾,已經無法再想像自己當起創作者會是什麼情況了。而且對我來說,小說實在太過偉大,從不認為自己也有資格成為一個小說創作者。

  總而言之,我最初的職業並非文學,而是音樂。而且我也非常喜歡那份工作。從早到晚聆聽我鍾愛的爵士唱片,每逢週末還安排樂團演奏。樂迷們紛紛前來聚集,從早到晚聊的都是音樂。一看到電影『失戀排行榜(High Fidelity)』,變想起自己當年的模樣,回想起來還真是可笑。總之有好一段漫長的歲月,我的生活完全繞著音樂運轉;但後來心中逐漸湧起一股「好像少了什麼」的感覺。或許老是當個聽眾(recipient),此時已開始讓我感到意猶未盡了吧,雖然原本從沒想到有朝一日會有這種想法。現在看來,那就是我人生的轉捩點了。因此在二十九歲那年,我突然開始寫起小說,就這麼成了個小說家。

  記得成為專業小說家後,我大概有五六年幾乎沒再聽爵士樂,也幾乎沒再碰過原本十分寶貝的唱片珍藏。不知這是對自己長年以音樂為職業的反彈、還是對自己長年不過是個聽眾的反彈?原本是那麼的喜歡爵士樂(而且至今還是喜歡),當時卻完全提不起聽這些音樂的興趣。因此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對爵士樂都是竟敬而遠之,儘聽些古典音樂和搖滾樂。當然,後來到了某個時點,我和爵士樂終於達成和解,讓爵士樂得以再度強勢地君臨我的音樂生活。

  說老實話,在這之前我從沒積極地寫過多少音樂相關的文章。雖然曾接過幾個和音樂有關的案子,但寫的不過是些很短的文章。原因是我心中有著一股強烈的堅持——「拒絕再讓音樂踏進我的工作領域」,我儘可能只求在個人生活中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而不想讓工作再度破壞我這種自然的樂趣。再者,我也不想再對音樂做必要以上的分析。聽到好音樂就憑直覺享受,只要有時能得到些許感動,應該就能讓我心滿意足了。不過到了最近,一股覺得該開始談談音樂的慾望逐漸在我心中增強;我開始覺得身為一個誠實的——至少我希望自己是——音樂聽眾,同時又是個職業作家(在這份工作上,誠實可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前提條件了),或許也該開始認真地執筆聊聊音樂了。這或許代表一個心理上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了吧。至於這是個什麼樣的階段,詳情我就不甚清楚了。總之心中確實有這麼一股莫名、但確切的感觸。

  這本書就是我這個嘗試的成果之一。由於我並不是個音樂專家,因此既無法做學問上的精密分析,在資料的鑽研上或許也稍嫌粗糙;文章中所使用的用語,或許也不及原意精準;而且,由於在音樂觀和世界觀上有不少個人偏見,或許會讓讀者產生反感。雖然我已經試圖盡量以公正的標準修飾自己的偏見,但理所當然的,偏見和公正是無法和平共存的。請容我在此為這個(可想見的)缺陷致歉。當然,道這個歉並不是為了請求寬恕,只是希望能讓各位知道我這些文章並非十全十美。不過,或許在世上某個角落已經有人發現這點了吧。

  不過即使並不完美,只要收錄在這本書裡的文章能多少讓讀者產生一些音樂方面的共鳴,對我而言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成就了。「噢,有道理,就是這麼回事。」,這就是我希望這些文章能帶給大家的感覺——音樂方面的共鳴。另外,若各位在閱讀本書時能心想:「該更深入地聽更多音樂了」,我的期望就等於完全實現了。基本上用心而非用腦——理由或許是頭腦的裝備並非十全——寫文章,就是我們的職業本分。

  「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這個書名,當然是取自艾靈頓公爵的「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不過取這個書名絕非只是個文字遊戲。雖然「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這句話在坊間已經成了描述爵士樂精髓的至理名言,但我藉這些文章所做的嘗試,是採一個逆向觀點,也就是探討這「搖擺」究竟來自何處、研究這「搖擺」之所以成立的原因與條件。這裡的「搖擺」應該解釋成所有音樂共通的旋律(groove)或起伏,無論在古典音樂、爵士樂、搖滾樂、藍調中都找得到,是某種讓好而真實的音樂得以成立的「東西 」=something else。我希望嘗試的,就是以自己的語彙,在能力許可範圍內追尋這種「東西」。

  一如前述,我每次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寫多長就寫多長,再將稿子交給「Stereo Sound」,但雜誌當然有篇幅考量,因此常會發生「寫得未免也太多了」的狀況。雖然小野寺先生已經盡量幫我騰出空間,但有時畢竟無法完全克服篇幅上的限制。碰到這種時候,我們只得配合版面大量刪文。至於本書所收錄的,則悉數是一刀未剪的原文。因此有些文章和雜誌上連載的版本有極大出入,這點還希望大家多多體諒。另外,原文中曾有遺漏、誇張、謬誤、與事實不符之處,在編篡本書時均已利用機會改寫、修正。也容我藉此機會向提供Profile與data的「CD Journal」的柴田修平先生致謝。

  雖然不知會是何時,但衷心企盼有朝一日能以其他形式,再度和大家好好聊聊音樂。

二○○五年十月 村上春樹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進清
/ 台灣台中
2009.11.04看黃進清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很多時候,

會害怕自己日子過得倉促,
怕緊迫的行程中無法細細品茗生活的細節。
當在勿忙的腳步中稍作停留時,
也會害怕,
怕撞見自己內心的孤寂。
生命中的進退拿捏,
並非如寫電腦程式般地信心十足。

 

昨晚看了春上村樹的「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把音樂感動用文字表達出來,

這是春上在這本書上所做的嚐試。

本書分十篇,
記載十段音樂人的故事。
音樂欣賞從聆聽的範圍,
擴大到演奏者的成長背景、心路歷程,
及當下的生活處境,
最終才匯集出當場的演奏風格,
這是一種用文字欣賞音樂的方式。

雖說,自己號稱任何類別的書都不排斥,
但樂評類的書藉我是很少翻閱的。

透過作者的介紹,
雖然自己沒有親臨現場,
沒有聽到優美樂音,
但經由視覺,
幾乎也可以聽到演奏者震撼全場的表演。

音樂天才即使才華洋溢,
仍然需要供其焠煉的舞台,
很高興閱讀本書,
短時間內經歷多位音樂人的人生,
給自己諸多的啟發與感動,
也提供了許多的警愓與借鏡。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