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雅舍談吃(增訂新版)
9789574445806
梁實秋
九歌
2009年7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8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飲食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喫心地
喫心地【作者限量親簽版】
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
解構滋味(滋味增訂版):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食在四方:建蓁華文飲食文選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新譯莊子讀本(張松輝)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我嫁到不丹的幸福生活:一段愛與冒險的故事
LoveLive!School idol diary ∼μ’s的聖誕節∼03
內
容
簡
介
文學大師梁實秋唯一的美食散文集,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吃」談起,以食材為題,用字淺顯而雋永,他很少正面講述食物的味道,卻讓人感受得到那滋味的美好;並不直接懷鄉,字裡行間卻流露出濃濃的鄉愁與故國人情。在這本書中,不僅讓人看見美食,看見感情,也看見生命。本書新增7篇文章,讓大師談吃的紀錄更完整;收錄梁文薔談父親的真摯文章,美食名家朱振藩為序推薦;搭配精緻插畫,更洋溢復古情懷。
本書特色
★文學大師梁實秋唯一談吃的小品文章
★從北平吃到台北,梁實秋用美食串起親情與友情、故都風情、三○年代的文人雅事。
★新增集外集7篇文章,是梁實秋自《雅舍小品》以來有關吃的文章,讓大師談吃的紀錄更完整。
★美食名家朱振藩為文推薦。
★搭配精緻插畫,更洋溢復古情懷。
★延伸介紹梁實秋書中提到的北平餐館歷史及趣事。
得獎紀錄
★作品曾多次獲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2~1987﹞
北平人。曾在南北數大學執教,並以三十年的功力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在翻譯界是空前的盛舉。除了對文學翻譯貢獻良多外,他的散文自成一格,為許多人所喜愛,獨樹一幟的《雅舍小品》小品文風格,被公認為現代文學的典範,為當代知性小品散文的開山祖師,亦是人人敬仰的文學大師。
著有《雅舍散文》、《雅舍談書》等十餘種;譯有《莎士比亞全集》、《潘彼得》等。各界為紀念他對散文及翻譯的貢獻,陸續舉辦梁實秋文學獎已達二十多屆。
目
錄
新版序:品高雅的味中味/朱振藩 ─003
自序:談美味以寄興 ─013
西施舌 ─015
火 腿 ─017
醋溜魚 ─021
烤羊肉 ─023
燒 鴨 ─026
獅子頭 ─029
兩做魚 ─031
熗青蛤 ─034
生炒鱔魚絲 ─038
醬 菜 ─041
水晶蝦餅 ─043
湯 包 ─046
核桃酪 ─049
鐵鍋蛋 ─052
瓦塊魚 ─055
溜黃菜 ─058
酸梅湯與糖葫蘆 ─060
鍋燒雞 ─063
煎餛飩 ─066
核桃腰 ─068
豆汁兒 ─070
芙蓉雞片 ─072
烏魚錢 ─075
韭菜簍 ─076
蟹 ─078
炸丸子 ─082
佛跳牆 ─085
栗 子 ─089
海 參 ─092
滿漢細點 ─095
菜 包 ─100
糟蒸鴨肝 ─102
魚 翅 ─104
茄 子 ─108
蓮 子 ─110
白 肉 ─112
干 貝 ─115
鮑 魚 ─117
咖哩雞 ─120
烙 餅 ─123
筍 ─126
黃 魚 ─130
八寶飯 ─132
薄 餅 ─134
爆雙脆 ─137
拌鴨掌 ─140
魚 丸 ─142
臘 肉 ─145
粥 ─147
餃 子 ─150
鍋 巴 ─153
豆 腐 ─156
燒羊肉 ─160
菠 菜 ─162
龍鬚菜 ─164
鴿 ─166
味 精 ─168
新版篇 「疲馬戀舊秣,羈禽思故棲」 ─172
讀《中國吃》 ─182
酪 ─195
麵條 ─199
炸活魚 ─203 「麥當勞」 ─206
說 酒 ─209
特載:談《雅舍談吃》/梁文薔 ─213
附錄:用生命刻畫的美食散文/elish ─221
序
品高雅的味中味 朱振藩
飲食散文要寫得好,首在有趣。這個趣字,不光只是博人一哂、妙語如珠,而且要意味雋永、逸興遄飛,甚至能雅致盎然,有高人風致。準此以觀,梁實秋的生花妙筆,不愧當代第一把手,同時放眼古今中外,亦鮮有能出其右者。
我一直認為要知食物之味,必先具備「愛吃、能吃、敢吃」這三個先天條件,始克達到「懂吃」這一最高境界。就梁實秋的飲食史來看,絕對符合以上的因素,終成一代方家。即以愛吃而言,他在《雅舍談吃》裡提到:「記得從前在外留學時,想吃的家鄉菜以爆肚兒為第一。後來回到北平,……步行到煤市街致美齋獨自小酌,一口氣叫了三個爆肚兒,鹽爆油爆湯爆,吃得我牙根清痠。」顯然梁老之量匪淺,他又再點「一個清油餅一碗燴兩雞絲」,結果「酒足飯飽,大搖大擺還家」。日後回想起來,此一「生平快意之餐」,居然「隔五十餘年猶不能忘」。信手拈來,餘韻無窮,看了令人垂涎欲滴。
梁老亦指出:「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關於此點,梁老可是口福無限,好到讓人豔羨不置。他的父親曾在北平開設以河南菜聞名的「厚德福飯莊」。該店以名菜「鐵鍋蛋」發家,菜色向以做工精細、味道純正、不落俗套、特色鮮明著稱。即使店甚偪仄、陳舊,但因菜肴太可口了,故昔時「一些闊官顯者頗多不惜紓尊降貴」,來到這裡,只為「一朵快頤」。梁老生長於斯,自然遍嚐珍饌。書中提到自家的菜品,除鐵鍋蛋外,尚有瓦塊魚、核桃腰、羅漢豆腐等。其實,「厚德福」的名菜,如兩做魚、紅燒淡菜、黃猴天梯、酥魚、風乾雞、魷魚卷、酥海帶等,皆膾炙人口。且所製「月餅有棗泥、豆沙、玫瑰、火腿,味極佳,且能致遠」。在此等環境孕育下,懂吃自在情理之中。
書中亦載其所嗜南北珍味及母親擅製的魚丸、核桃酪等,娓娓道來,亦莊亦諧,弛張有致,文雅有趣。即令捧讀再三,仍流連而忘返。縱使梁老自稱他所寫的吃,只是「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正因有所寄託,更能扣人心弦,情深意摯,含蘊不盡。
又,梁實秋的元配程季淑,是個「入廚好手」。抗戰勝利後,曾在北平學過烹飪,然後研究、實踐,能燒無數好菜。據其旅居美國的女兒文薔透露:「我們的家庭生活樂趣很大一部分是『吃』。媽媽一生的心血勞力也多半花在『吃』上。……我們飯後,坐在客廳,喝茶閒聊,話題多半是『吃』。先說當天的菜肴,有何得失。再談改進之道。繼而抱怨菜場貨色不全。然後懷念故都的地道做法如何如何。最後浩嘆一聲,陷於綿綿的一縷鄉思。」
長久處在此氛圍下,梁實秋這位在梁小姐口中戲稱的「美食理論家」,終於在年屆八十高齡時,奮筆為文,完成《雅舍談吃》一書。通書以食材為篇名,或葷或素,旁及點心和調味料;味兼南北,亦涉海外;同時高檔菜與家常菜並存。信筆揮灑,無不佳妙。我特別欣賞他的筆火功深,精妙絕倫。常將本書置諸案右,得空拜讀,一樂事也。
事實上,梁老的口福尚不止此。自娶韓菁清女士續絃後,依舊食指頻動,天天有好湯喝。原來每晚臨睡前,菁清都會用電鍋燉一鍋雞湯,或添牛尾、蹄膀、排骨、牛筋、牛腩,再加點白菜、冬菇、包心菜、蝦米、鞭尖之屬。為的是讓梁實秋第二天的清晨和中午,「都有香濃可口的佳肴」。齒頰留香,好不幸福,難怪琴瑟和鳴,恩愛彌篤逾恆。
梁實秋飲食小品固然高雅出眾,饒富興味,但他的本質,還是個饞人,曾撰文指出:饞所著重的,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此與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講的:「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以吃為首,除非我們老老實實地對待這個問題,否則永遠也不可能把吃和烹飪,提高到藝術的境界。」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足發吾人深省,進而懂得品味。
《雅舍談吃》一書中,關於烹飪及品味者,俯拾皆是。前者有獅子頭、菜包、白肉、薄餅等,巨細靡遺,可學而優再親炙,俾益親友,兼及眾生。後者則有紅燒大烏、鐵鍋蛋、芙蓉雞片、湯包等,在大快朵頤之後,能品出其精微之處,昇華人生況味。總之,它既實用又有趣,更可把飲食這一小道,提升至美學高度,豐富大家的生活,姑不論是物質面或精神層次。
(朱振藩先生,美食家,喜歡品嘗美食,研究飲食文化,著有《點食成經》、《食家列傳》、《食隨知味》、《食在凡間》等書多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趁年輕,做好準備
2.
讀書,大樂事
3.
遠東基本英漢辭典+MP3
4.
雅舍文選
5.
雅舍談吃
6.
雅舍小品補遺(1928-1948)
7.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