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是誰 Wer Bin Ich?und wenn ja, wie viele?

我是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70515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
錢俊宇
啟示
2010年9月03日
120.00  元
HK$ 102  






* 叢書系列:Knowledge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Knowledge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為什麼一部哲學作品
  會盤踞《明鏡週刊》和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冠軍16週,
  在德國各大書店落地陳列,讀者人手一冊?

  這不是一部哲學史導論,也不是腦筋急轉彎的哲學入門;
  它以「人是什麼」的問題為起點,以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為工具,
  探討人的認知、倫理、信仰、自由和愛的意義,
  那些都是我們在生命裡終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於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問我的話,我的回答是:
  保持好奇求知的心,讓你的好主意付諸實現,
  用生命來豐富每個日子,而不是用日子來堆砌生命。

  關於哲學思考與自我省思的著作不勝枚舉,但《我是誰?》卻與眾不同。
  因為過去從未有一本書能在同時提供自然科學的知識條件下,這麼全面性地帶領讀者去思考各種人生重大的哲學問題。作者以諧趣而優雅的筆調,用豐富淵博的知識,幫助我們在面對關於人的龐雜知識時,找到一條絕佳的小徑。

  本書橫跨了心理學、哲學、生物學、腦部科學等不同學科,為我們介紹它們當前的最新發展。如同一幅令人驚歎的拼圖,最後終於呈現出今日科學界眼中「人類」的完整樣貌,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迷惘與困惑時,終於看見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

全書共分三大部份,在此一一介紹如下:

  第一部「我能知道什麼?」

  作者介紹了對現代主義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的四位大師——生于一八三八年的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生于一八四四年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生于一八五二年的腦部學家聖地亞哥.卡哈爾(Santiago Cajal)以及生于一八五六年的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代的智慧結晶及其延伸知識,來說明我們的歷史經歷過的巨大變革,這四位新思想的先驅之間只相隔十六年,而他們的對後世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二部「我應該做什麼?」

  也就是探討倫理和道德的問題。人類究竟為什麼能有道德地行事?善或惡到底何者更接近人的天性?諸如此類的問題也不再只有哲學可以提供解答。腦部研究、心理學和行為研究都已能夠,也應該提供它們的專業看法。從墮胎和安樂死、基因科技和複製醫學、環境和動物倫理等等,一切都有規範、權衡、說服力或強或弱的論點作決定。它們對於哲學的討論和思考來說,正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練習機會。

  第三部「我可以期望什麼?」

  討論的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最關心的問題,比如幸福、自由、愛、上帝和人生的意義。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回答,卻又都如此重要,值得我們潛心思考。

  全書分為34章,每一章都有一個提問,作者刻意不預設答案,而是以這種方式不斷地引導讀者去思考。面對每個問題,作者使用各種貼近生活、充滿趣味的例子來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忍不住一直讀下去。

  關於人生的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當你讀完本書,所有屬於你的答案,都將在你的心中清楚浮現。

本書特色

  融合哲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大腦科學
  以輕鬆易讀的簡短章節、貼近生活的例子,來探討人生意義

作者簡介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一九九四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及電台,並擔任過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研究員。

  二○○○年榮獲生物醫學大傳獎。 創作有兩本小說、三本非文學類著作。其中他的童年回憶錄《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 Lenin kam nur bis L?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另一本非文學類作品《愛情的哲學》銷售亦超過十五萬本(已由商周取得版權)。目前定居於科隆和盧森堡。

譯者簡介

錢俊宇

  輔仁大學德文系畢業。曾任台北德國學校中文教師、德國Witten/Herdecke大學漢語密集班講師、海德堡漢靈公司科隆地區特約中文教師等職。

  現職為科隆大學現代中文暨漢學系中文講師,同時兼任跨文化溝通訓練講師,各類筆譯、口譯等工作,即使身在國外,仍不忘為台灣的正體字文化貢獻心力。


邟?
由具體到抽象 林正弘

  哲學是什麼?有人說:「哲學把原本容易瞭解的道理說得令人不知所云,把原本就不易瞭解的變得更難瞭解。」這是對哲學的極大諷刺,但不全是誣蔑。哲學家會使用非常抽象的語詞,使得概念模糊不清,也會舖陳繁瑣而曲折的論述,令人難以掌握要點。尼采曾說過:「思想深刻的人會設法儘量把話說清楚,而想要表現得很深刻的人,則會故意含混其詞。」不管艱深難懂是否為哲學的「必要之惡」,一本介紹性的入門書理應儘量加以避免。

  普列希特這本《我是誰?》成功地避免了艱深難懂的「必要之惡」或「不必要之惡」。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極少使用哲學專門術語,也很少直接引用哲學著作。書中出現的科學術語遠超過哲學術語,所引用的科學理論(包括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也遠多於哲學理論。但這並不表示它不是哲學書,而是一本科普書。作者是要借用哲學以外的知識來闡述哲學問題,介紹重要的哲學學說。這樣的引介方法不但能夠使讀者對抽象的哲學學說有具體的瞭解,也較能充分體會哲學的功能。哲學問題本來就是從知識的追求及日常生活所引發出來的。一個從未看過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人,大概不會去想「正義」的問題,也不會對正義理論感到興趣。一個人在求知過程中若沒有遭遇任何困惑(例如:需要做多少試驗,才可以讓H1N1的疫苗上市?為什麼需要如此數量的試驗?),大概很難體會歸納法或驗証理論為什麼必須証成。

  本書作者在引用科學知識來闡釋哲學問題及哲學學說的過程中,一方面詳細介紹相關的科學理論,充分呈現科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但另一方面也清楚指出科學與哲學的異同,科學知識並不能完全解決哲學問題。例如:他從當代腦生理學的知識,談到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並依據當代的知識加以批評。他一方面指出笛卡爾的哲學思考,在腦生理學的發展過程中所做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指出腦生理學的研究成果,並不能完全回答「自我」及「意識」的哲學問題。

  本書對所引用的科學理論及哲學學說都有詳細而清楚的解說,讀者不必有預備知識。它甚至會講述科學家及哲學家的生平、趣事及其主要貢獻。其中有些與所討論的問題相干,有些不太相干,但會引起讀者的興趣,擴展讀者的見聞。例如:除了人類學家之外,大概很少人知道1974年在衣索比亞阿法爾三角洲發掘的那具南方猿猴骨骸為何取名「露西(Lucy)」。作者告訴我們這原來跟披頭四的約翰.藍儂有關。這當然只是一樁茶餘飯後的趣聞,但有些趣事則與所討論的議題密切相關。例如:羅爾斯年輕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從軍經驗,對他的政治哲學有深遠的影響。

  哲學家的學說通常會有基本的立場及架構。如果沒有掌握其學說的整體系統,而只零碎地捕捉其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則很難充分理解其論述的基礎。作者在本書中雖然沒有充分解說各重要哲學學派或系統的內容,但對所提到的重要哲學家,不但談到他們的生平,也會簡明扼要的介紹他們的學說。這有助於讀者瞭解各哲學議題之間的關係。

  哲學家為了清楚呈現哲學問題,或為了論証的方便,往往會設想一些類似科幻小說或鬼怪影片的情節。其中最著名的是笛卡爾的「魔鬼」及帕特南(Hilary Putnam)的「桶中大腦」。其實,在法律書籍中也常出現許多捏造的情節,用來區分不同而相近的概念,或用來論述某一條款設置的必要。但在法律書中所捏造的情節,通常是實際上有可能發生的,而哲學家所設想的情節,很多只是邏輯上的可能,實際上發生的機率極低。這樣的解說或論述方式,儘管在邏輯上並無瑕疵,但會讓讀者覺得不切實際,初學者會認為哲學與實際生活毫不相干。本書所舉的例子,除了極少數(例如:笛卡爾的魔鬼)之外,全是實際發生的例子。作者的知識非常廣博,所舉的例子涉及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古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文學等領域。他的博學造就了一本令哲學界引以為榮的入門書。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現任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其 他 著 作
1. 人造世界:西洋哲學史卷四(現代哲學)
2. 認識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二(從文藝復興到德國觀念論)
3. 認識世界:西洋哲學史卷一(從古代到中世紀)
4. 啟示哲學思考套書組
5. 奧斯卡與我:普列希特給兒子的 20 堂哲學課 Warum gibt es alles und nicht nichts?:Ein Ausflug in die Philosophie
6. 無私的藝術 Die Kunst, kein Egoist zu s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