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傾聽與對話:感動臺灣人的16個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8826
馬英九
遠流
2011年11月17日
110.00 元
HK$ 93.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平裝 / 特16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分
類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真實人生故事
同
類
書
推
薦
真心追夢:黃政傑回憶錄
人生順利需要設計,偶爾也要靠演技:黃小柔女人柔性覺醒的20堂課(限量親簽版)
帶著愛與療癒的香氣行者:一個芳療照護師,以香草給予14個傷痛心靈
人生順利需要設計,偶爾也要靠演技:黃小柔女人柔性覺醒的20堂課
微笑天使
內
容
簡
介
我們,活出臺灣希望
馬英九向您介紹值得認識的臺灣朋友
您將看見臺灣人的真誠、深情、善良與創意
看見—個令人動容的臺灣
從馬英九總統近一百集的「治國週記」對談內容中,精選出十六篇令人感動的臺灣故事。故事來自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身上,如:黃春明、蕭青陽、魏德聖、吳季剛、詹宏志、鄭崇華、嚴長壽、陳長文。有的情節出自夜市、食品業、社工或是外籍配偶等市井小民身邊,如在高雄六和夜市的鄭玲玉、陳一民,賣鐵蛋行銷全球進而幫助弱勢的陳秀卿,從八八水災後一直在災區協助偏鄉的李小英,或是從越南嫁來臺灣的新移民嚴沛瀅。這十六則對談,呈現出馬英九與朋友們對臺灣土地恆久豐沛的情感,更呈現出來自不同領域的多元風景,交響出深刻的思索,也為臺灣未來提出了美好的願景。
作者簡介
馬英九
民國39年(1950年)7月13日出生於香港,生肖屬虎,O型巨蟹座。
已婚,妻子是周美青,育有兩女。
臺灣大學法律系法學士,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國民黨副祕書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政大法律系副教授、臺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等職,並於民國97年(2008年)5月20日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小時候,父親馬鶴凌以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句話送給馬英九做為座右銘:「唯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馬英九迄今奉行不渝。
幼年酷愛「諸葛四郎與真平」的俠義;少年時期與《幼獅文藝》相伴長大。對他影響最深的書是羅家倫的《新人生觀》,羅家倫說:「強者有三個基本的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強烈震撼十八歲的馬英九。
最喜歡的武俠人物是郭靖;最喜愛的布袋戲角色則是史豔文;最尊崇的近代歷史人物是國父、劉銘傳、與蔣渭水。
家裡的寵物是自民國88年(1999年)領養的流浪犬馬小九。
熱愛運動,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為跑步、游泳和騎單車。拿手的主題曲是〈你是我的兄弟〉、〈古月照今塵〉、〈愛拚才會贏〉、〈客家本色〉。
目
錄
作者序 傾聽與對話 馬英九
文創力
黃春明:稻草人排排站出文創力
蕭青陽:愈臺灣愈創造出國際級設計
魏德聖:堅持以光影再現臺灣歷史
吳季剛:放手夢想是創意人最好的禮物
思考力
詹宏志:閱讀滋養思考,創意運轉臺灣
柯偉林:大學教育不能忽視的國際競爭
郝玲妮:女性也可以成為愛因斯坦
競爭力
鄭崇華:儲備綠色競爭力,營造臺灣新實力
黃明和、賴清基:母「機」帶小「機」, ECFA創商機
陳秀卿:鐵蛋行銷全球 ,扶助弱勢就業
在地力
嚴長壽:用觀光跟全世界交朋友
江仲緯、莊明增:為農村青年鋪一條返鄉的路
鄭玲玉、陳一民:夜市遊臺灣,感動百分百
感動力
李小英、邱雅茹:風災後,許社區一條網路行銷的大道
嚴沛瀅:新移民用愛與母語建立新故鄉
陳長文:人民感受是司法改革的基礎
序
作者序
傾聽與對話
馬英九
在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七月十八日我以「在網路海灘上,築起對話營火」為題,開啟「治國週記」的製作與播出。每週一次持之以恆地構思主題,邀請國內外各行各業的菁英,分享奮鬥與成功的經驗,為臺灣未來建言。一轉眼,到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底,已製播超過一百集,回首一場場對談,真是一趟豐富的旅行。
原本「治國週記」是由我唱獨腳戲,每一個禮拜花幾分鐘時間向「頭家」報告一個主題,希望增進民眾跟我的互動,也讓我的施政理念能讓國人更為了解。到了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一月十六日,特別邀請了我的客語老師彭欽清教授,以對話形式討論剛通過的《客家基本法》,強調客家語言及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我發現,傾聽訪客的意見,在對話中一起尋找意義與焦點,可以更充實「治國週記」的多元和豐富,從此就多以對談的方式進行。
我十分珍惜每週一次「治國週記」的錄製,事前蒐集資料,仔細斟酌所提問題,在現場更專注聆聽訪客的寶貴意見。原因無他,《尚書.周書.泰誓》有云:「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我們的老祖宗在二千多年前就提醒:要多和仁德賢能者對話,傾聽人民的好惡需求。我深信服公職者要擁有兩項重要的能力:「傾聽」與「對話」,而「治國週記」的製作過程,正給予我涵養這兩項能力的機會。
事實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在政府眾多公務壓力下,在八卦充斥的媒體環境中,人人都急著說服他人,卻忘記真正的競爭力來自傾聽。傾聽不僅僅是耐心讓他人說話,更要敞開心靈,為說話者著想。每次錄製「治國週記」總覺得意猶未盡,無論是教授、導演、作家、農夫、運動員、科學家、麵包師傅或是夜市攤販,每位訪客都像是一本讀之不盡的大書,充滿機智與獨特觀點,要用心聽,才能讀得懂。
回顧一場一場的對話,觸及國際經貿發展、國家競爭力提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災後重建、司法改革、環境生態保育以及青年追逐夢想等議題。藉由對談雙方認真提問與回答,刻劃臺灣未來風景的藍圖,一卷卷豁然開朗,展現在國民面前。
《傾聽與對話:感動臺灣人的16個故事》一書,精選了十六場訪談,展現出臺灣當前文創力、思考力、競爭力、在地力與感動力相關的動人故事,關鍵理念以及改革建言。出書之前,我和與談的來賓都用心改寫對話內容,增補血肉,希望以更詳實與嚴謹的文字,和讀者分享來自這一份得來不易的感動。
感謝本書的共同創作者:黃春明、蕭青陽、魏德聖、吳季剛、詹宏志、柯偉林、郝玲妮、鄭崇華、黃明和、賴清基、陳秀卿、嚴長壽、江仲緯、莊明增、鄭玲玉、陳一民、李小英、邱雅茹、嚴沛瀅、陳長文等人,為我們講述了源自臺灣土地的智慧、勇氣與魄力,更點出臺灣正面臨的挑戰,讀者細心觀看對話中誠摯描繪的夢想,也就找出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對策。同時必須感謝的是遠流出版公司慨允協助本書編輯與出版的事宜。
「治國週記」超過一百集的精彩內容,還有許多令人難忘的對話,希望《傾聽與對話》一書只是一個起點,盼未來能夠結合更多與談人,道出更多令人動容的臺灣故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