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豆鼠回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8901
劉克襄
遠流
2011年12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這是兒子心中,老爸劉克襄最精采的作品!
豆鼠棲居的大森林,因為過度栽種和繁衍,林地日漸消失。長老們決定派遣兩支探險隊伍,穿越荒原去尋找轉機。倖存的三隻豆鼠,菊子、紅毛和綠皮,一路飽受大鵟襲擊,數度與死亡擦身而過,終於抵達米谷。那兒是另一族群,高原豆鼠的居所,百年前興盛時曾和大森林相連。高原豆鼠擅於管理森林資源,還發明了數種抵禦天敵的武器。三隻豆鼠非常興奮,也得到對方協助的承諾。沒想到,牠們的到來,助瀾了高原豆鼠的權力傾軋,也將自己和大森林推向不可知的命運……
《豆鼠回家》的原型是劉克襄為兩名稚子謅撰的床邊故事。透過豆鼠的冒險、征戰、困惑,父子三人度過許多親密時光。兄弟倆的童年也因此獲得啟蒙,不時任由幻想馳騁,以說故事的方式,在自己編造的遊戲情境,過關闖將。而父親的真性情,對權勢的淡泊,對自然的思索,在孩子聆聽故事時也悄悄偷渡傳承。
劉克襄動物故事
.風鳥皮諾查
.野狗之丘
.永遠的信天翁
.豆鼠回家
劉克襄部落格
blog.chinatimes.com/aves
作者簡介
劉克襄
創作能量源源不絕,總是樂此不疲地研究新的題材,試驗各種文體,不囿於一隅,堪稱台灣當代自然書寫的領航者。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連續兩年皆獲開卷好書獎和金鼎獎。
九○年代以水鳥和鯨魚為主題出版,先後出版《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風》被喻為國內第一本動物小說,獲當年開卷十大最佳好書獎。此後,他期許自己持續創作台灣的動物小說。數年後出版《野狗之丘》、《永遠的信天翁》。《永》書獲台北國際書展小說類大獎。
他的每一本動物小說都盡可能嘗試新的敘述形式,觸探自然,思索人和自然的關係。這些作品同時也呈現一名自然觀察者的轉變。二○一一年受孩子刺激,靈感大發,決重新修潤舊作《扁豆森林》,繪製彩圖,以《豆鼠回家》之名再次出版。這本書的主角是虛擬的生物,是作者試圖擴充動物小說視野的力作。
目
錄
總序 動物小說是一座森林
自序 我們的祕密基地
序 豆鼠和稚氣老爸 劉奉和
內文 豆鼠回家
編輯手記 不只是豆鼠 朱惠菁
序
他序
豆鼠和稚氣老爸
這種事起初是誰也不相信的,跟別人提起,他們也只會瞠目結舌地說不可能吧。畢竟落差實在太大了,所以是一點也不相信的,人的另外一面總是如此令他人吃驚。
當我無意間跟大學同學提到老爸愛看的電影時,他們非常驚訝。
「你說你爸愛看這種影片?」有人不敢置信地說。
「對啊,就吃人那個什麼的,漢尼拔……?」我並不了解這有什麼值得吃驚的地方。
「《人魔》,劉克襄居然喜歡看《人魔》!?」
對,人魔系列。而且不只這種驚悚影片。我爸其實也很愛看一些經典的奇幻小說或是戰爭片之類的,像《魔戒》三部曲,我爸多所批評,但是電視轉到正在播放時,他還是會一直看下去,實在很莫名其妙。
在大多人印象中,「劉克襄」這三個字似乎一直與登山、賞鳥、鄉土、人情味這類特質連結。而他著名的作品不外乎就是《永遠的信天翁》、《十五顆小行星》……但是光光這些並無法代表我爸的全部,我爸還是有著無比幼稚淘氣的那一面,有著那個盯著漢尼拔把別人腦袋切開的畫面傻笑的一面。
而如大雜燴般結合了稚氣老爸跟鄉土劉克襄的作品,似乎就是《豆鼠》的故事了。《豆鼠》系列原本是為我及老哥謅撰的床邊故事。但這種內容講給四歲小孩聽未免也太複雜了點,小時候除了那些簡易的名稱之外,我大概什麼也記不得吧。因此,我認為《豆鼠》是為了宣洩老爸對某些事物的情感所寫就的作品,那種會跟孩子討論金庸小說的熱情、喜歡看怪物片的童稚,畫畫技術明明很好卻還是會去畫Q版圖案的執著,他就是靠著這些寫出自己心中的俠義、戰爭、熱血。然而,《豆鼠》系列作品卻鮮為人知。也許就像老爸所講,小時候畫的魚總是顏色繽紛且奇形怪狀,但長大後畫的模樣卻只剩黑白及現實中的魚。充滿劉克襄另外一面的《豆鼠》故事,應該就是被那現實給擊垮,終究只能被埋沒吧。
雖然《豆鼠》只單單活在我、我哥、我爸的心中,但是很少在台灣的奇幻小說找到共鳴的我,唯獨《豆鼠》系列是一直百看不厭的。就算比起外國的作品,我認為豆鼠故事也是不遑多讓的閱讀享受。沒有芥川龍之介的《河童》般沉痛省思,也沒有《戰地春夢》對戰爭描述的勾魂攝魄,更沒有金庸小說那樣子的人性詭譎。然而閱讀完後,你卻很難不去想像那挺著大肚子的豆鼠。在路邊撿到植物的果實時也會不自覺地猜測,這是不是扁豆呢?最好笑的是,你聽到戰神這個詞彙時,腦海中浮現的不會再只有阿基里斯、呂布等,那些電影或遊戲演繹的形象,還會有一隻穿著斗篷,肚子大大並帶著墨鏡的豆鼠。
劉奉和
作者序
我們的祕密基地
十五年前的夜晚,一個奇幻故事悄然地進入我的家庭生活,此後就未再離開過。
從我的寫作軌跡來看,這個充滿童真稚氣的怪異小說,或許來得不是時候,因為早年出版時,其難以歸類和過度滑稽的擬人化,並未獲得外界青睞,但對孩子卻是相當重要的禮物。
那時大兒子才六七歲,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晚上不易入眠。就寢前,我都得幫他搔背,一邊述說好聽的童話故事,讓他專注於有趣的情節而容易入眠。小他三歲的弟弟,那時也喜愛偎在旁邊,跟著聆聽。
初時,在孩子安睡的小斗室裡,我選擇的題材跟其他父母相似,大抵是經典童話,後來受不了情節的老套,還改編過《小紅帽》、《三隻小豬》等,藉此逗樂孩子。只是沒過多久,我更興發創作的樂趣,一邊捉癢時,一邊胡思亂想,編造自己發想的長篇故事。豆鼠,便是在此一暗黑無邊的時空裡醞釀成形的小動物。豆鼠的探險過程也是在這一情境下,慢慢琢磨出來的情節。
但這個故事的緣起並非虛擬的想像,還是有歷史根據的。
我的靈感來自盛唐的沒落。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調派西域邊兵,回到中原馳援,協助戰亂的平定。西域邊兵回防,唐朝在天山山麓的守軍兵力,因此大大削弱。吐蕃趁勢崛起,大舉進攻河西走廊一帶,造成東西向聯繫的斷絕。過了好些年,忙於內憂的朝廷才驚奇地得知,遙遠彼方,仍有此一強大兵力鎮護著。日後,唐朝的西域孤軍,更堅守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我因而對安西、北庭兩處都護府的存在,充滿了奇妙的美好想像。
豆鼠也非憑空杜撰的角色。一百多年前,一位英國動物學者湯瑪士(O. Thomas)前往山西和陝西調查旅行,長時走在黃土高原,一路幾不見任何動物。只有一種小型囓齒類,常以站立姿勢遠望著地平線。此一囓齒類數量之龐大,猶若中國人口的驚人,讓動物學者感慨良深。此鼠土話「格樂兒」,乃現今仍常見之大沙鼠,喜愛在乾旱地區棲息。
當年為了講豆鼠的故事,我創造了不少情節。《扁豆森林》是最原型的一部,也是最早的開頭。豈料聽了這個故事後,大兒子偏好浸淫在古早年代的大事,日後成為歷史系學生。小兒子竟也克紹箕裘,變成跟我一樣喜愛創作的書寫者。
十五年前創造的故事,如今再大刀闊斧地處理,我充滿了探訪故里和親友的愉悅。在缺乏真正家園的時代裡,一個創作者回到自己昔時開拓的文字園地,一個自己和孩子共同栽作的開心農場,那是多麼奇妙而美好的返鄉之旅。但我的心情不再是回顧和緬懷,而是很想嘗試在這個早產而荒廢的家園,重新再栽作一回。
惟如今更名《豆鼠回家》重新修潤時,特別加以彩色插圖,還是有我不得不然的苦衷。當年或許是早產,現在卻有剖腹生子的辛苦。
先說文字吧,我已經不容易回到當年的童心未泯。心思過度成熟,飽含太多世俗判斷,讓我不易再擁有單純的快樂。只能藉由繪圖的色澤和環境情節的構圖,追索著昔時的想像,進而尋找當年創造豆鼠世界的無邪。
透過繪圖,那種心境的快樂,大抵也是這回重返最愉快的主要收穫。剛開始面對時,其實有些恐懼。很害怕回首,面對那些創作上曾經遭遇的瓶頸。但一邊作畫,我逐漸進入一個過去不曾體驗的遭遇。啊,那愉悅真是難以比擬。這種返鄉的快樂,差點讓我想,乾脆去當繪本作家,或者努力當畫家吧!
再說書名,為何改為《豆鼠回家》?這裡的「回家」,最初萌發的是一個英文單字:homing。這個英文單字在動物行為學裡,直指某種動物擁有本能,從遙遠的錯置環境,想要回到最初生長或棲息的地方。但它不盡然是秋去春來的遷徙,而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比如台灣最常見的賽鴿,即是最鮮明的例子。這一歸巢情境,在我重新修訂稿子時,顯然比過去初寫時更為突顯,更具隱晦的意義。
透過豆鼠建構的世界,是我和孩子共有的祕密基地。在這個虛擬的時空裡,我們具體地存在,連豆鼠也是真實的。在成長的過程裡,很多媚俗的俗世價值,干擾了我們判斷,後來也都不重要了。唯有豆鼠家園,可能是一輩子最精采的印記。
人生必須有一個想像的美好世界,只屬於自己和孩子。日後和孩子回憶過往的生活時,一個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親子間更該有自己的家庭故事,打造一個永遠不會消逝的故鄉。房子會不見,原野會消失,唯故事存在。
重新出版的過程裡,我也跟小兒子商量,請他以小時聽我敘述豆鼠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從小就邂逅豆鼠,如今有時還在懷念豆鼠的年輕人,相信更能見證這個家園的起落。更能旁觀,或者是另一種主觀,添加被我遺忘的,完成這一綺麗的豆鼠拼圖。
劉克襄
編輯手記
不只是豆鼠
偶爾,生命會出現滯礙,只能遲緩地過著。就是在那樣的時候,我邂逅了豆鼠。
那是一九九九年,升研二的溽暑。我放棄了先前的論文題目,準備向動物研究靠岸。在圖書館尋找資料,枯窘地思索新的方向時,偶然發現了《扁豆森林》等三本以豆鼠為主角的小說。「嗯,作家真會胡思亂想,和我面對的動物世界實在差很大。」
那時心頭淡然一笑,彷彿人生的擦肩而過,豈知,這小動物並未自我生命淡出。如今豆鼠小說重新出版,由我負責主編。在這十一年間,我也幸運地遇見人生同道,締結了姻緣,和克襄及他初婚生養的兩名男孩一起生活了好些年。
入住男生宿舍後,我發現兄弟倆感情很好,最興的娛樂似乎是說故事遊戲。如果不遏止,他們應當可以說到天荒地老吧。漸漸地我才理解,那是他們或援引卡通人物,或斟酌電玩主角,或複製經典英雄,自個兒幻想劇情,發展出來的「真人版電玩遊戲」。不是握著機器打電玩,他們以說故事的方式,在自己編造的遊戲情境,過關闖將。
後來大兒子告訴我,他和弟弟會發明這種玩法,可能啟蒙於兒時,睡前聽爸爸說豆鼠故事的經驗。
兄弟遊戲時,主講人通常是小兒子。表達欣賞、喜歡的事情,他向來惜話,「還可以」即等同於良級。唯有兩件事,他願意敞開心懷,直接稱許褒美,一是爸爸烹煮的咖哩飯,再者就是豆鼠系列故事。「為什麼不再出版豆鼠的書?」自從我編克襄的書,他三不五時出聲催促。
原來他一直在豆鼠世界裡流連。這個青春期神態冷然的孩子,其實偷偷藏著童年。在他丟棄的創作本裡,我們讀到米谷、紫紅等名稱。他把豆鼠故事裡的一些素材,乾坤挪移到自己的異想世界。
我有點失落、忌妒,又頗欣慰。即使只有父子三人一起生活,他們還是能盈滿地長大吧。曾經多少擔憂,孩子國高中歲月,和克襄的相處時間驟減,話語也疏落。出差錯,溝通對話時,克襄的終點也永遠早於我。他總是明快的獲得結論,離席埋首工作。而我猶不罷休地和孩子層層抽剝。表面上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多,又經常對他們滔滔不絕,發表生活見聞、感慨,可我終於理解,克襄的信念,淡泊權勢、簡單生活、思索自然,在孩子幼年聆聽床頭故事時,似乎便已偷渡傳承。父子情誼雖隨世事紛擾而冷卻,但只是暫時凝結,並未消蝕。
不消小兒請命,我們早有擘畫,將其中的第一本,《扁豆森林》重新出版,納入「劉克襄動物故事」版圖。虛構的生物,重度擬人化,族群殲滅另一族群的情節,造就豆鼠系列「特異的體質」。是否為動物小說,歷來專家學者各有見地。克襄不想畫地自限,他認為動物小說不必然是實際存在的生物,作者運用自然生態知識,創作新的生物,豐富了此類書寫的面向。何況自然平衡、物種共存的思索,是豆鼠故事不可或缺的內涵。
《扁豆森林》現以《豆鼠回家》之名重新出版,除了文字大幅修潤,克襄還親自繪畫插圖。這些年他的繪圖技巧趨於嫻熟,頗具風格。惟面對這個虛擬的生物和場景,起初他是抗拒的,畢竟他的畫作,除卻地圖,多為單一主題,如植物、動物的寫實素描。我搬出收藏的色鉛筆習畫本,鼓勵他嘗試此一媒材。不意他很快就摸索出樂趣,愈畫愈順,純真的筆觸適巧吻合當年的文風。
經由美術設計的巧思,這些彩圖佐以詩作,落版在洋洋灑灑的內文之前,頗有電影開場的氛圍,又好像一幕幕引人入勝的預告。最初設想,這本十萬字的小說,版型理當簡單,但是寶琴的設計顛覆了我貧瘠的想像。內文版面不僅具有章回小說體的情韻,還費心擷取許多小圖,細膩地安插在各個章節。舊作重出,能有此番樣貌,實屬少見。在此特別代克襄,對每一位付出心力的人士,表達感謝之意。
原本一直提不太起勁編書,或許潛意識裡無法免俗地擔心能否跳脫前作。豈料在校對修潤、討論作品意涵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跨過了蟄伏期。啊,我開始懷疑豆鼠這小生物具有魔法了,或許小兒早就發現祕密,難怪他堅持豆鼠故事是奇幻小說,卻又不說明白。還有什麼奇妙的可能呢?我靜靜期待著。
朱惠菁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11元的鐵道旅行(15週年新版)
2.
11元的鐵道旅行(15週年新版)
3.
旅讀農村 II:徜徉20個農村新風景
4.
風鳥皮諾查(三版)
5.
小站也有遠方
6.
男人的菜市場(二版)
7.
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2版)
8.
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9.
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
10.
早安,自然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