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 The Moor’s last sigh
|
|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
|
|
|
|
|
9789570518221 | |
|
|
|
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著 | |
|
|
|
黃斐娟、何振盛/譯 | |
|
|
|
台灣商務 | |
|
|
|
2003年10月25日
| |
|
|
|
170.00 元
| |
|
|
|
HK$ 144.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OPEN 3 小說系列
規格:平裝 / 48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OPEN 3 小說系列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地區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本書是魯西迪繼《魔鬼詩篇》之後第一部長篇小說,描繪南印度一個從事香料貿易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敘述者是第四代子孫之一『摩爾』──他是由完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父母所生,他成長的速度是正常人的兩倍,因此為自己的社會所排斥─『摩爾』正式印度的縮影,他的矛盾與痛古亦即印度的矛盾與痛苦。
作者以優美的文字呈現了印度社會宗教、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完成了一幅印度歷史的炫麗織錦。
本書獲頒以惠特布萊德(whitbread)獎為首的多項1995年度最佳小說講和歐洲文學獎,是魯西迪近期代表作。
作者簡介
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
1947年出生於孟買、在回教中產階級家庭中成長。十四歲移居英國讀書。因於1989年出版的《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獲惠特布萊德最佳長篇小說獎,以及德國年度作者獎)而遭前伊朗領袖科梅尼下達追殺令,繼而引發一連串聲援作家創作自由的行動。
其他著作有:長篇小說《格里茅斯》(Grimus)、《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獲布克獎和詹姆斯•泰特•布拉克獎)、《羞恥》(Shame,法國年度最佳外語書籍獎)、《哈樂與故事之海》(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獲作家協會獎)、《她腳下的土地》(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和憤怒(Fury);短篇小說集《東方,西方》(East, West);報告文學《美洲豹的微笑:尼加拉瓜之旅》(The Jaguar Smile: A Nicaraguan Journey);隨筆集《想像的家園》(Imaginary Homelands)和電影評論《綠野仙蹤》。
其著作已被譯成三十餘種語言。
譯者簡介
黃斐娟
1959年生。東海大學外文系畢。
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教基金會徵文獎。
何振盛
1962年生。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畢、
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生。
現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講師兼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草山行館執行長、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譯有《第三世界的結束?》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