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美的軌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 雄獅美術四十二年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741359
李賢文
雄獅美術
2013年8月12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台灣藝術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台灣藝術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史
同
類
書
推
薦
妙香國的稀世珍寶:大理國〈畫梵像〉研究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
前沿與邊緣: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
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
睜開眼的祈禱:從文藝復興與巴洛克的大師名作,看見藝術中的神聖寓意與象徵
內
容
簡
介
1971年三月,《雄獅美術》月刊創刊,宣告了臺灣美術雜誌時代的來臨,它是臺灣第一本發行長達二十五年以上的美術專業雜誌。創辦人李賢文,從年少至今的五十年間,由學畫,辦刊,成立雄獅圖書、雄獅畫班、雄獅畫廊,乃至於近十餘年來的水墨學習與創作,都是他對美術文化懷抱夢想的實踐。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他接觸到許多美術文化界師友,也見證了臺灣四十年來的發展。
四十多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是時代巨輪下的美的軌跡,也是藝術的典範與榮光,為了重返歷史現場,李賢文耗時三年,著手整理相關的資料,就雄獅美術事業體之月刊、畫廊、圖書出版三個面向,闡揚記憶中的許多人、許多事、許多物,記述他們在美術文化這條「築夢」的道路上,如何承先啟後,彼此成就;如何肯定前輩、發掘新人……,進而共同開展出臺灣美術文化的新視野。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凡努力過的,必鑄刻銘記,歷史中「美的軌跡」例舉如下:
.附中寫生會三李(李雙澤、李乾朗與李賢文),在民歌、建築與美術的努力與成就。
.「雄獅文具」創辦人李阿目,不僅支持次子李賢文創辦《雄獅美術》月刊,同時也贊助文化,是七○年代以企業贊助文化的先行者。
.劉其偉對於《雄獅美術》創刊號的智慧建言:「報紙會被拿來包油條,再薄也要以雜誌形式出刊!」所幸劉其偉當年的智慧建言,創刊號精美的設計與豐富的內容,至今仍是坊間收藏者的所愛。
.畫家席德進病逝前,於《雄獅美術》月刊寫下了他最後的心願,除了為「現代國畫」吶喊,也道出他要畫臺灣本地之真山、真水、真人物的心聲。
.水墨畫家余承堯,八○年代於雄獅畫廊舉辦生平首展,名震畫壇後,仍居陋室,以筆墨創作群山萬壑!
.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哲學家熊秉明,1985年開風氣之先,在「雄獅畫廊」用毛筆書寫自作新詩,做一次觀念的展覽會的示範,此展可說是「觀念藝術」之先鋒。
.美術史學者石守謙,不僅發掘余承堯,肯定董陽孜,也推薦顏娟英、周婉窈、廖炳惠等優秀歷史學者,共同進入臺灣美術文化史的奠基工程。
.本書作者李賢文,為重建臺灣美術史,自1979年起開始為臺灣前輩美術家,策劃出版一系列專輯,兩年內在臺灣美術文化界,蔚起探討臺灣前輩美術家風潮,為九○年代興起的臺灣美術研究奠下根基。
.《雄獅美術》月刊於八○年代中期,首開風氣的公眾藝術議題討論,催生了1%藝術基金。
他們的精神意志與生命價值,無形上是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本書的追憶與感念,企盼還原出一個美好的藝術時代的生命氣質與精神典範。
全書三十三篇,精要地見證臺灣美術文化諦造過程中的關鍵時刻、關鍵人物與關鍵影響。包括藝術家、作者、編輯、美術教育家、學者專家,都在記寫之列。大量第一手珍貴的書信、圖片影像及文獻資料,將有助於臺灣美術文化的脈絡化;豐富臺灣美術文化史料,以及深化臺灣美術史學史的研究。
作者簡介
李賢文
◆美術歷程:
.1947 生於臺北市。
.1964 師大附中寫生會創始會員,並擔任首任會長。
.1971 創辦《雄獅美術》月刊。
.1973 遊學法國,期間與海外學人廣泛交流。
.1975 自法返臺,主持《雄獅美術》編務。
.1996 《雄獅美術》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04 與盧廷清、鄭治桂在臺北福華沙龍聯合舉行「群玉山頭」畫展,並出版《群玉山頭》一書。
.2011 應臺北藝境畫廊之邀,與張光賓老師舉行「蒼樸.清曠.筆墨情」雙人展。
.2012 應中央大學藝文中心之邀舉行「人間清曠」水墨個展。並出版《人間清曠》一書。
.2013《人間清曠》榮獲第37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
目
錄
發行人的話 李賢文
序 一向望(ng-bang)藝術的福爾摩沙的來臨 周婉窈
二黑夜裡的滿天星斗 蔣伯欣
出版序 文化的灌溉 李柏黎
自序 《美的軌跡》序--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李賢文
目錄
一 一位陌生人的眼淚
二 你的畫入選了
三 附中寫生會三李--民歌、建築與美術
四 報紙會被拿來包油條--憶寫劉其偉
五 惘然憶洪通
六 一根菸等於一塊磚 —— 七○年代企業贊助文化的先行者李阿目
七 在地球的兩邊—— 回望熊秉明
八 願你遠離苦惱——記寫奚淞的「慈」與「悲」
九 綠野論藝——其爭也君子的文字論壇
十 那一年,蔣勳在雄獅
十一 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白色恐怖下的文化自覺
十二 在塵埃中嚮往純潔--戰後台灣美術社會寫實第一人.吳耀忠
十三 漸行漸遠漸芬芳--永遠的台灣紳士.顏水龍先生
十四 故鄉裡的異鄉人--立石鐵臣二、三事
十五 新人不老,創作不輟--回看雄獅美術新人獎、創作獎
十六 黃昏見黎明--看《西洋美術辭典》三十年歲月
十七 從筆墨精神--談席德進的最後心願
十八 芥子中見須彌--杉浦康平的醍醐之心
十九 畫家的舞台,畫家的夢--雄獅畫廊十年
二十 一隻沉重的皮箱--重翻公共藝術及文化政策的歷史冊頁
二十一 群山萬壑出陋室--側寫余承堯
二十二 頭目的尊嚴--哈古「木雕觀音」的啟發
二十三 在藝術的星空下--《台灣美術年鑑》八年1990~1997
二十四 破冰記--雄獅美術在大陸
二十五 戒嚴中的大陸新人獎
二十六 一棵育種無數的婆娑大樹--鄭明進的美育大道
二十七 文字力量的崛起--九○年代王福東引爆的文字論戰
二十八 迴鋒逆轉筆墨行--書寫陳雲程與張光賓
二十九 有「顧」有「問」的顧問--充滿歷史識見的石守謙
三十 獅吼--眾聲匯聚.眾志成城
三十一 從歷史走向未來--前輩美術家進入歷史之後的省思
三十二 高山青澗水藍--從玉山談【美術家傳記叢書】的意義與價值
三十三 開始於結束之後--停刊前後事
附錄:雄獅事紀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回憶
2.
節氣24帖:疫情下的創作
3.
臺灣雲豹回來了:李賢文彩墨圖文創作
4.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增訂版)
5.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
6.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
7.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
8.
人間清曠:五苓山居水墨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