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儒禍

儒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017191
黃文雄
前衛
2013年9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578017191
  • 叢書系列:新國民文庫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國民文庫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帝王統治術、封建護身符、思想的麻藥、倫理緊箍咒、「儒」之為禍,大矣!



      福澤諭吉(1834-1901, 日本明治維新思想家):



      一個國家社會,若儒術越發達,儒學愈興盛,只會造成更大的惡,人們的智慧德行每況愈下,惡人與愚者大增,禍患無窮。



      為什麼中國統治者明明以武力取天下,以高壓統治百姓,卻總愛擺出一副以德服人的聖王姿態?為什麼中國文人號稱溫良恭儉讓,歷來卻好戰喜伐,屠殺起外族更是振振有詞,毫不手軟?為什麼中國老百姓整天四維八德不離嘴,但長期在中國宣教的外國傳教士卻認為,「沒有良心」是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格?簡言之,為什麼中國人滿口仁義道德,做起事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



      本書指出,要瞭解中國人在表面與實質之間的巨大落差,就必須從儒教切入。因為儒教美化加工「堯舜禹文武周公」的聖王傳統,將之視為最高典範,所以後來那些不擇手段登基的壞蛋與庸才,為了強調正統與道統,總愛無恥地偽裝成「聖王」的繼承者。因為儒教強調華夷之別,認為中國人才是人,周邊外族只是禽獸,所以禽獸若不服王化,對之使詐殺伐乃天經地義。因為儒教強加在百姓身上的,如君君臣臣、夫婦有別,全是合理化社會不平等的奴才道德,大部分百姓雖無力反抗,也不可能真心接受,因此只要統治者管不到,就不會乖乖遵守,所以看在外國傳教士眼裡,自然是一群被動、缺少反省與良心的「良民」。至於少部分內化儒教道德、自願當奴才的臣民,為了顯示盡忠盡孝,便以忠孝節義之名,上演一齣齣父食子、夫殺妻、割股獻君、切肉餵父、易子而食的荒謬場景,終將中國社會帶領至無以復加的變態、病態、畸形狀態。



      不只中國社會如此,歷史上只要與中國有過糾葛的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也都同受波及連累。即便是古荒服地的「東番」台灣,當前也拜中國文化渡海「調教」之賜,選出個喜講溫良恭儉讓、選舉時才肯把原住民當人看的「聖王」繼承人。因此,稱之為「儒禍」,一點也不為過。








    序章 你對儒教了解多少?

    ◎儒教精神基本上就是否定創造性的價值



    第一章 儒教的形成及其發展史

    1《論語》是誰寫的?

    2西洋人對東洋聖人孔子的評論

    3被用幻象神格化的孔子

    4王莽的儒教國家為何敗亡?

    5佛教的流入與儒教衰退



    第二章 早期各種對儒教思想的批判

    1戰國時代的儒教思想

    2太平天國時代的批孔

    3清末革命派對儒教的批判

    4無政府主義者的儒教革命論



    第三章 儒教倫理學的偏頗與災禍

    1「仁」是空想的人間愛

    2提供獨裁者獨裁統治理論依據的「義」

    3有關仁義的詮釋與論爭

    4義只是次要性的道德要求

    5經常得被迫二擇一的「義」

    6日本人如何看待仁義道德

    7「武士文化」所建立「公」的思想論理

    8彼此對立的佛教倫理學與儒教倫理學

    9孝為何是中國倫理學的根本

    10「忠與孝」能通過現代思想劇烈變動的考驗嗎?

    11只知虛偽掩飾的儒教文人

    12「大同思想」無非儒教企圖回歸原始社會的不切實際烏托邦



    第四章 儒教道德的失控與歷史悲劇

    1周文王狠食長子伯邑考是紂王給的考驗嗎?

    2狠食親生子的樂羊將軍與周文王歷史評價為何天差地別?

    3介之推割股肉獻給晉文公而成為「食人忠孝」之祖

    4死守睢陽城的張巡何以成為中國「忠義食人」典範

    5歷代王朝「食人忠臣義士」如何吃人肉、飲其血?

    6割股肉獻給刎頸之交有何意義?

    7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竟成中國好客典型!?

    8中國歷代都有許多「食人而盡孝盡義」故事

    9元曲《趙禮讓肥》劇本是否取材自《後漢書》?

    10中國忠臣義士的「食人道德觀」與中國史家「食人史觀」真正含義

    11以人作藥的效用及律令變遷



    第五章 朱子學與陽明學──其傳統與異端

    1日本向無所謂「萬劫不赦之罪」

    2中國統治者最重視的是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

    3試圖挑戰佛教與道教的宋儒理氣之學與朱子學

    4朝鮮墨守朱子學成規而釀成的悲劇

    5日本與支那的陽明學

    6陽明學乃虐殺之學

    7日本的陽明學神話

    8激烈攻擊江戶儒學的江戶國學



    第六章 江戶儒學與支那儒學差異

    1日本的「實學」乃中、韓所無的儒學

    2日本真有仁義道德,中國則無

    3受近代日本儒教批判而消失的江戶儒學

    4儒教倫理觀為何無用?



    第七章 西洋人眼中的儒教

    1西洋哲學思考與儒教大不相同

    2利瑪竇的儒教觀

    3萊布尼茲的儒教觀

    4馬克思韋伯的儒教觀

    5西洋人認為儒教無非是「食古不化」



    第八章 儒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因果關連

    1欠缺自由意志的儒家道德

    2持續塑造政治神話的德治主義

    3絕不可能成為有德者的中國皇帝

    4儒教「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政治主張其實是癡人說夢

    5日本戰後實施道德教育的盲點

    6只會製造偽善的儒教倫理學

    7儒教德治論總是虛構政教合一的合理性

    8害中國人喪失良心的儒教



    第九章 儒教思想的性格

    1儒家思想就是尊皇攘夷思想

    2儒教文化圈的幻想

    3極端尚古主義的弊害



    第十章 儒教倫理學的失控發展

    1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

    2襲捲東西方的善惡論爭

    3「非善亦非惡」之「無記」思想

    4肯定善惡一如的「業」善惡觀

    5日本與西洋人多半抱持善惡一元論思想

    6超越善惡的「空」思想

    7把「空」理解成「無」的《般若心經》

    8闡述印度人「空之哲學」的《般若心經》

    9本居宣長宣揚的日本美好道德

    10日本社會所定義「惡的範圍」



    第十一章 重新思考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的極限與反效果

    2道德教育為何反而剝奪人們的道德心?

    3我對重建日本道德教育的看法

    4用尼采道德觀解釋戰後日本道德崩解現象

    5尋找超越道德的日本文化

    6那個大家都很重視「真善美」的時代

    7美學與道德有何關連?

    8美學可超越道德嗎?

    9佛教明快的善惡判斷基準

    10深入了解古代日本人的〝真心〞

    11日本人以「美」為最高價值,中國人最重視善



    第十二章 儒教與佛教所形成「心」的文化

    1在「心」基礎上成立的佛教國家

    2佛教闡述的「心」十界說

    3十界佛心的「佛行」

    4受儒佛思想影響的古代日本人清明之心

    5從講「理與敬」的儒學到重視「誠」的儒學

    6朱子學與陽明學在日本變成市井民眾精神涵養

    7滅私奉公才是真正的清明之心

    8「誠」與「詐」只在轉念之間

    9「漢意唐心」與「和魂和心」

    10為了對抗「唐心」而出現的「和魂」

    11「和魂洋才」與「脫亞入歐」

    12打造「和魂洋才」國度的大日本帝國

    13日本成功融合「洋魂」與「和才」並加以修正

    14日本精神與武士道精神

    15武士道必須有儒教倫理學嗎?

    16文武兩道的走偏鋒

    17武士與武士道

    18文化與文明所誕生的「心」

    19魅力的文明與暴力文明

    20宗教與世俗呈現的「心」

    .梅岩有關「心」的解釋

    .石田梅岩的商人倫理觀

    .日本人的求道心

    .儒教的「道」──對「仁」的追求與其侷限

    .難以理解的儒家道德仁義主張



    第十三章 儒教優勢地位的動搖

    1受質疑的孔子有關禮的學說

    2所謂「有德者受天命」根本是癡人說夢

    3孔孟所憑空想像、建構而成的「空間」

    4尊孔運動自古陰魂不散

    5集中國謊言大成的儒學

    6中國歷代出現的不同儒教面貌與各種批判

    7民族主義與華夷主義

    8中華民族主義與大漢族主義論爭

    9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論爭始末

    10科舉制度的扭曲演變

    11科舉制度的禍害



    終章 是非了解儒教災禍不可的時候了

    墨守尚古主義的儒教與往前看的社會科學差異

    補述








    自序



      人的價值判斷,並非萬人皆同、萬國皆準、萬世不易。自古人類追求真善美,難以兼得。西洋以真,中國人以善,日本人以美為最高的追求目標。



      中國人自古重仁義,不但經常滿口仁義道德,以仁、義取名的亦不少。但也有人疑問說:「為何仁義都寫在書上,社會卻找不到?」何以在中國,現實社會裡找不到仁義道德?其理由不少。



      何謂「仁義道德」,孔孟都沒有定義,爭論了兩千多年,也得不到結論,頂多是「見仁見智」而已。英國的思想家穆爾指出:「善是無法定義的,如果強行定義,那是最大的錯誤。」仁義是什麼?孔、孟答不出來。仁義在同時代也遭受許多的反擊和反譏,老子甚至主張「絕仁棄義」,莊子則反譏「盜亦有道」。到了近代,梁啟超明白指出中國只有「家族道德」,沒有「社會道德」。



      道與德本來不同範疇。道是公的,德是私的。倫理與道德也不相同。按照一般西洋人的倫理道德觀來說,道德是屬於宗教的內涵。沒有宗教教育,何來道德教育。現今的中國人「欲望最高,道德最低」的說法,不但民間學者如此主張,連國家領導人也如此慨嘆。理由是來自近代太平天國的「禁孔」、捻軍的「倒孔」、五四的「打孔」、文革的「批林批孔」的結果嗎?



      百餘年前的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中國傳教三十多年,說在中國人身上找不到「良心」。為什麼中國人沒有良心?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宗教是從內心的信仰出發的。但儒家的道德教育卻是外在的強制,所以教化訓育的結果,僅能得到或塑造偽善者或獨善者。



      儒家思想本來就是充滿矛盾又脫離現實,欠乏思想的魅力與競爭力。所以在「百家爭鳴」前夕,孟子就慨嘆「天下非楊即墨」。古代中國有黃河文明所塑成的、以「人為」為主軸的儒家思想,和長江文明所育成的、以「自然」為主體的老莊道家思想。為何自漢武帝獨尊儒家以來二千多年,歷朝皇權一直死抱儒家,改革開放後又不得不祭出孔子學院?最基本的社會背景是,中國的大地「自然」已被吃光,不得不死抱「人為」的儒家。



      中國自獨尊儒家以來,六朝時代雖然儒家一度消失,被佛教所取代,可是到了宋代,理氣之學興起,儒家陰魂不散,以朱子學、陽明學陰魂附身,死灰復燃。中國人在儒家教化下,理性和悟性被剝奪,失去良心和良知,成為稻草人。



      上述情景,筆者稱之為「儒禍」。被儒家思想荼毒二千多年的中國人,如何取回已喪失的良心呢?懇請一讀本書。



    二○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黃文雄 識






    其 他 著 作
    1. 科技教室基本素養指南含GTC全民科技力認證(工場安全與衛生、工具的安全使用、儀表與設備的使用及保養) - 最新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
    2. 日本人的道德力:超越道德的日本精神
    3. 論語反論
    4. 中華民國一百騙:你有所不知的真正精彩一百
    5. 哲人政治家李登輝之「我」
    6. 辛亥民國一百騙:你有所不知的真正精彩一百
    7. 中國瘟疫史-兼論SARS禍
    8. 中國食人史
    9. 組織知識創新-企業與學校贏的策略
    10. 台灣人的價值觀
    11. 有愛才有羊──個人談道、造就栽培
    12. 吾家兒女初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