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著作是人類信念與智慧的源起,
是人類感情的支柱和共同的記憶,
也是所有人本思想的出發點。
人與人對話、人與神對話、人與理想對話,都盡在於斯;人的善惡、是非、命運、邪惡等基本問題的討論也都在此。閱讀古典和現代經典,人才可超越自己的限制,被拉到更高的境界。閱讀經典,可以使人變得不同。
本書以陌生的「古典力」一詞為訴求主題,即是認為現在的時代,更需要活用古典的能力。
現代資訊環境隨著網際網路發達而劇變,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量有增無減,甚至在工作上也要求人們能夠處理龐大的資訊。
如今的環境,已能自由存取世界上任何知識與資訊。但是,人們是否因此建立紮實的素養?提升了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或者擁有足以破除迷惘、克服人生困境的堅強意志力?
「只要搜尋,就會顯示出所有資訊。」這份安心感,往往阻礙自身培養知識的技能。各種資訊猶如在自己身邊流動的豐沛河水,人們只在必要時汲取河水(資訊)使用,用完了便倒回河裡。儘管十分便利,卻難以構成精神的支柱。
想要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需要的是一份機緣。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體會到這類機緣,可是閱讀時要與書本達到這種境界,讀者便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此時不能再像汲取資訊那樣用完即扔到一旁,而是要以全副心力品讀,才能提升閱讀的層次。
古今中外的名著典籍,具有構成精神支柱的生命力量。但是這種生命力就像包覆著堅硬外殼的種子,必須敲破外殼,將種子埋在土裡培育才行。這項作業看似吃力,不過以長遠的人生來看,卻相當值得付出。而支撐這項精神作業的力量,就是古典力。
齋藤教授所說的古典並不是古文而已,而是指文學、思想、哲學、科學等領域,堪稱人類精神遺產的重要著作。它不限於古代,也包括了現代經典。諸如馬克思、達爾文、韋伯、佛洛依德、海德格、尼采等也都在他的「古典」範圍內。只要足以成為精神支柱的書籍,都算是古典。難得的是,齋藤教授也用他的經驗,試著告訴讀者各種古典的閱讀方法。相信有心的讀者一定會深獲啟發。
作者在書中也提點了閱讀古典名著的十項秘訣,並舉出四位名人活用古典文學的技巧。並且在第三章介紹了五十部必讀古典名著(以及追加五十部),目的也是希望年輕人能夠認識古典。當然,值得一讀的古典並不是只有這一百部,每一個領域都有幾十部古典名著。第三章所選的是「不知道會汗顏」的典籍,每一部內容皆是意義深遠。但願能藉此引領入門,提升鑑賞古典的能力。
本書特色
古典超越時代,深受後世推崇。
也唯有古典,才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備受尊崇與愛戴。
「古典」,並不限指古文,而是指思想、哲學、科學等各種領域中堪稱「人類遺產」的著作。對自己來說,足以成為精神支柱的書籍,都算是古典。
本書所提到的「古典力」,不是指「了解古典文法」的古文能力,而是吸收名著典籍的精髓,運用在日常生活與思考的能力。古典力不僅是「古典化的能力」,同時也包括具備古典相關知識的能力。擁有一定的古典知識,對自己是有益的。「具備古典素養」,可以說是「有教養」的必備條件。涉獵世界上各種古典,即可拓展自己的世界觀。
古典名著就像玄米或魷魚乾,愈嚼愈有味道。想要嚐到箇中滋味,只能使勁咀嚼。但是它吃起來實在太費力氣,因此人們很快就改吃柔軟的食物(書籍)。於是,咀嚼的能力愈來愈弱,下顎也跟著退化變小。久而久之,便只讀得懂猶如斷奶食物的淺白文章了。
閱讀古典,可鍛鍊咀嚼文字的「下顎肌力」,也能耐著性子閱讀有些艱澀枯燥的文章。人生不論從哪個時期開始訓練閱讀文字的能力,都能讓自己在一生中吸收到豐富的「精神養分」。一旦熟悉古典,反覆閱讀之後更覺值回票價。不僅愈讀愈輕鬆,可擷取的養分也愈來愈多。
每重讀一次,都會發覺一點新體悟,這就是閱讀古典的樂趣。值得一再回味的書籍,便稱得上是古典。
名人推薦
南方朔? 作家、評論家
林水福? 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康來新?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哲銘? 成功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歐茵西? 台灣大學外文系俄國文學退休教授